7名初中生倡議「見字如面」兩周收到800封來信

2020-08-10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8月10日訊 (記者 施劍松)疫情居家期間學生常常會沉浸在手機或網路遊戲中。日前,北京市七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初中生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拿起紙筆·見字如面」的倡議書,號召大家拿起紙筆真誠交流。目前,兩周之內就收到全市中小學生發來的800餘封來信。

眾多來信中有面對中考失利,寫給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的信;有寫給爸爸的 「吐槽信」;有寫給疫情中無法見面的好友的信;有寫給故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思念信;有寫給「書先生」的感謝信;還有寫給寵物、寫給歷史人物、寫給時間、寫給逝者……在寫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堅守五道營胡同,從寒冬至盛夏登記信息監測體溫的志願者老爺爺的信中,小作者說「雖然您沒有受過採訪,也沒有上過報紙。但是對我來說,您的灰色棉衣能盛得下天空;您的眼神能留住世間的友善和包容;您的肩膀能扛住大家的安全和人們的信任;您熾熱的心住著最可貴、最美好的奉獻精神。您在平凡的日子裡,在不知不覺中,做著並不平凡的事。」

為了給更多熱愛書寫和朗讀的同學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豐富北京市中小學生的暑期生活,北京市教育學會同步發起「見字如面·以聲傳情」視頻徵集活動。來自北京市70餘所中小學校的近400名優秀選手的書信朗讀作品以線上展演和直播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全天直播共吸引來自北京市中小學校的數萬人在線觀看,得到了來自雲南、重慶、香港等地的觀眾朋友的點讚和留言。

活動發起人之一李檳子表示,在疫情襲來的近200天裡,自己和小夥伴們的生活、學習、交流方式都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對電子產品的過分依賴,讓自己太久沒有感受到筆墨的味道,也太久沒有靜下心來去寫字。因此希望同學們可以用手寫書信這一有儀式感的形式來溝通。下一步,項目組將向畢業年級的中小學生發出倡議,鼓勵大家用書信為沒有來得及舉行的畢業典禮留下珍貴的紀念。

作者:施劍松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我們有多久,沒有收到遠方寄來的信件
    輕輕地打開一封,微微泛黃的信紙和娟秀的字體就映入眼帘:「親愛的某某,見字如面……」我一個字一個字,含著笑讀完,含著笑想起信裡提到的往事。然後,輕輕地折好,放回信封。再打開另外幾封,相同的格式,相同的問候語,只是用不同的字跡,訴說著不同的往事。
  • 見字如面 執筆/詩和
    你在信中寫:「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我好像在信裡回:「我遇見一個人,蓬勃朝陽不及他,姣嫻皓月不及他,這浮世三千都不及他...」滿滿的桃花味兒就要從信紙上溢出來了,而你我也僅僅是「見字如面」。
  • 見字如面!市教委呼籲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剛剛,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呼籲更多中小學生提筆寫信。
  • 給故宮寫封信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寫給書畫器物、花園麗宮,寫給歷史人物、學者藏家;寫給宮廷建築、瑞獸祥雲;我們可以探究問題、分享知識,也可以交流思想、表達感情……」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現場,9位學生代表向北京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2017-03-07 13:27 作者:艾江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0期
  • 一封書信 見字如面
    近日,由北京7名中學生倡議發起的「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活動,已收到數百封全市中小學生發來的手寫信件。北京教育新聞中心、北京市教育融媒體中心聯合新京報,精選出部分佳作呈現給讀者。給趙老師的信親愛的趙老師:您好!這個學期由於疫情的影響變得很不完整,現在距離上次見到您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月,我很想念您!
  • 《見字如面》推出特別製作版 15封書信感動人心
    明星在家自行錄製,支援抗疫   在全民抗疫的重要時刻,大型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別製作版,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   15封書信感動人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國普遍實施隔離措施,同時,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幹警、基層幹部逆流而上,義無反顧地奔赴救死扶傷的前線,在全國各地各條戰線,與時間賽跑,爭取攻克病毒,保民平安。其間,通信也成了人們交流的最主要方式,通過網絡,產生了大量感人的信件。
  • 《見字如面》17日上線,15封書信見證戰「疫」一線動人故事
    2月17日,葉璇將這封特殊時期的家書帶上《見字如面》首期節目。接下來,《見字如面》特別製作將從全國戰「疫」期間的幾百封書信中選出15封,每天一封在騰訊視頻亮相。 據了解,許詩琨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的一名急危重症護士,作為上海首批醫療隊成員,在今年除夕夜舉家團圓的時刻告別家人,連夜趕赴武漢。
  • 李真:不得不愛《見字如面》
    他在病床上看到了第一季的《見字如面》,這給了他希望,他想把自己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交給節目組並能通過嘉賓之口朗讀出來。節目組收到了這封信,並為信中的真情所感動,我們覺得這封信值得被更多的人讀到。於是有了這封打動哭無數人的信。錄完節目,李真,這個在看病之餘喜歡寫點小文字的人,寫了一篇小文,感謝了節目組及所有幫助過他的人。
  • 見字如面 紙短情長
    在剛剛過去的假期,來自北京中學、北京市第十三中分校、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等七所學校的幾名學生發出倡議,號召廣大中小學生「放下手機、拿起紙筆、見字如面」,用文字表達對師長、對親友的情感,分享體悟、傳遞祝福。
  • 三毛遺屬把《見字如面》告了!
    三毛遺屬:這封家書未經授權《見字如面》是一檔誕生於 2017 年的高口碑文化綜藝,節目以明星嘉賓朗讀書信、學者嘉賓點評書信的形式,為觀眾還原的每一封書信和它們背後的歷史背景、人生百態。從公開庭審看,《見字如面》的三家聯合出品方,均認為節目使用書信的行為構成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並認為陳氏姐弟索賠金額過高。
  • 2012湖北高考作文範文:見字如面
    燕說:我是在芙蓉湖邊讀你的來信的,這封信我等了七年。  燕說:我們都經歷了怎樣的七年啊,可為什麼苦難永遠只是冰山一角?  後來我也到了芙蓉湖,我在湖邊一圈一圈地走,體會著她在湖邊讀信的心情。  現在我手上有的信,只有不多的幾封了。
  • 「見字如面·以聲傳情」 書信作品集中展演在北京二中舉行
    8月9日, 17名中小學生及表演藝術家相聚在北京市第二中學禮堂,朗誦著他們的「一封家書」。「金點子」源於課堂活動據了解,本次「見字如面·以聲傳情」活動,是由來自北京中學的李檳子、北京市第十三中分校的白恩齊、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的賈孟童、北京市三帆中學的竇德銘、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徐若涵、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魏士鈞、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的江智媛聯合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發起
  • 「見字如面·以聲傳情」書信作品集中展演在北京二中舉行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媽媽,這是第一次我和您分開這麼長時間,疫情期間,保護我們的超級英雄,就是您和無數的醫護人員……」「爸爸,雖然我沒考100分,但我卻做了更好的自己,希望您能試著發現我的優點……」拿起紙筆,見字如面。
  • 開學信箋之四見字如畫:真誠提筆抒胸臆 溫暖回應少年心
    與江智媛一樣,在這個特殊的暑假裡,上千名來自全市中小學的學生、老師以及家長們因為一封《拿起紙筆,見字如面》的倡議書,透過這一紙書信寫下思念,抒發情感。而這封倡議書是由七位來自不同學校的初中生聯合發出的。倡議書一發出,僅一個多月時間,就收到上千封來自全市的手寫書信。
  • 《見字如面》:穿越歷史信件,感受人間至情至性,體味人生百態
    相較於其他綜藝,《見字如面》沒有華麗的背景設計,沒有過度的燈光和道具。只是一方講臺,一個讀信嘉賓,一封信,幾十名現場觀眾在臺下靜靜聆聽。這種簡單質樸的方式,讓節目播出後好評如潮,億萬讀者在網上含淚催更,這檔節目更是被譽為是「綜藝界的一股清流。」
  • 見字如面背景音樂有哪些 見字如面十二期背景音樂
    在冬季,我遇到你,在春天,我擁有你……《見字如面》合集最後一期第12期,騰訊視頻23日晚八點,黑龍江衛視3月25日周六晚9:20,珍貴上線,至此,《見字如面》第一季全部90封信完整推出,純美收官。然而,這一切只是開始,不是告別。《見字如面》第一季近期將以專題系列版和明星系列版兩種方式重回你身邊。
  • 拿起紙筆 見字如面
    親愛的同學們:為落實市教委關於組織開展「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的通知要求,積極培養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現將「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 《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走心演出
    11月28日,這檔名為《見字如面》、號稱純美網綜的節目在北京紅磚美術館開機。    這是國內首檔也是全屏唯一一檔明星讀信節目。這檔新穎的節目由成功推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兩檔「國民文化節目「的實力文化,聯合黑龍江衛視和環球網,以及騰訊視頻共同製作。
  • 《見字如面》: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段歷史
    信寫得是這樣的見骨見血,王耀慶讀得是那樣的見情見義。王耀慶在讀完信之後說:「在信裡能夠看出,這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友直,友諒,友多聞,能嚴正地指出朋友之間的錯誤,這種朋友是最難得的。」   這讀信的場景發生在一檔節目裡,節目讓明星用聲音扮演那些寫信人,讓現場的觀眾透過這些信件打開歷史,這檔節目叫做《見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