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反覆發熱10多天,甲亢患者誤以為流感險釀大禍……

2020-12-23 瀟湘晨報

「還好去醫院複查

不然還一直當流感治療。」

9月10日

出院的長沙李女士感概說道

兩周前,54歲的她高燒39.5℃

還出現了咽痛、右腳大拇指甲溝處疼痛等症狀

自認為是得了流感

在小區診所打「消炎」針治療5天

仍然持續發燒,險些釀成大禍

上周

李女士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常規複查

結果讓她大吃一驚

↓↓↓

血常規顯示,李女士白細胞極度減少,粒細胞基本處於缺乏狀態,意味著她身體沒有抵抗病毒、細菌、真菌等外界病原體侵犯的能力,如果不及時治療,感染控制不住,可能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黃德斌診斷李女士為「粒細胞缺乏症」,並將她緊急收治住院治療。

經詢問病史,原來40天前

李女士曾因胸悶、氣促症狀到醫院檢查

被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醫生為她開了「甲巰咪唑」進行抗甲亢治療

服用藥物一周之後

複查見各項指標都正常

李女士自認為沒什麼事了

便沒有再遵醫囑繼續複診

這一懈怠就是一個多月

出現了咽痛、甲溝疼痛等抗甲亢藥物所致的

粒細胞缺乏的症狀

經過一周的治療

李女士的白細胞才「慢悠悠」地上升起來

持續了近兩周的發熱逐漸緩解

黃德斌介紹

甲亢患者除了要注意低碘飲食、護眼、適度運動、保持情緒穩定等日常保健外,還要規律用藥、不可擅自停藥,並且警惕抗甲狀腺藥物副作用。「抗甲亢藥物治療周期通常為1年半到2年,有些患者不能堅持規律用藥,殊不知這樣可能會出現病情加重、治療周期延長或治癒後復發作等情況。」黃德斌提醒,即使在全療程治療後,患者在停藥後尤其是停藥一年內仍然需要定期複查甲狀腺功能和促甲狀腺激素受體抗體。

抗甲亢藥物的主要副作用為肝功能損傷、白細胞減少、過敏性皮疹等。若出現咽痛、發燒或其他感染的情況,還需及時來院完善血常規檢查明確有無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的情況,避免造成器質性損傷。

最近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

不再按時序展現

如果你不和我們互動

以後可能就

再也收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所以如果不想錯過內容

以及星標公眾號

經常來看看我們又更新了什麼

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

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注!

記者 張洋銀 通訊員 劉璐

【來源:三湘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長沙女子反覆發熱10多天 原來是忽視了這件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劉璐)長沙市天心區的李女士發熱、咽痛10多天,當成「流感」治療,致血液中粒細胞缺乏,全身失去抵抗病原體侵犯的能力,險釀大禍。今日,長沙市第三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黃德斌提醒,甲亢患者要規律用藥、不可擅自停藥,並且警惕抗甲狀腺藥物副作用。
  • 長沙一女子反覆發熱10多天,竟是忽視了這件事
    長沙天心區54歲的李女士發熱、咽痛10多天當成「流感」治療致血液中粒細胞缺乏全身失去抵抗病原體侵犯的能力險釀大禍不久前,李女士感覺自己得了「流感」,除了高燒39.5℃,還出現了咽痛、右腳大拇指甲溝處疼痛等症狀。
  • 仁濟科普 | 流感高發季,關於流感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流感的全稱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為冬春季高發,具有流行面廣、傳染性強、發病率高,併發症多,有一定的死亡率等特點,其波及範圍之廣、造成的經濟損失位於傳染性疾病之首。· 季節性流感主要由新型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潛伏期一般為1周以內,多為1-3天。
  • 不發熱,也可能是流感!警惕流感不典型症狀
    案例一 以嘔吐、胃口不好為主訴,誤以為急性胃腸炎 1周前,筆者夜診來了一個5個月大的患兒,媽媽訴2天前出現嘔吐、胃口不好,一天嘔吐十餘次,奶量從原來的180ml/餐下降到80ml/餐,在家無發熱。就診時,測量體溫正常。
  • 發熱患者如何篩查?湘雅二醫院是這樣做的
    發熱患者如何篩查?,經過這麼多天的摸索,積累了關於發熱患者篩查的幾點經驗,與大家分享如下:1.發熱病人更多的是流感,民眾不必過度恐慌。醫院總結臨床數據發現,截至2020年2月2日,醫院接診的1025例發熱患者中,陽性患者15例(均已轉往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接受進一步治療),約佔1.5%,說明陽性檢出率還是比較低,所以發熱患者不必恐慌。目前同時合併有甲流和乙流流行,甲流約5%,乙流約10%。
  • 普通感冒沒必要查H7N9病毒 發熱門診患者多為流感
    浙江在線04月09日訊溫州市衛生局昨日下午5時通報,當天疾控中心實驗室共檢測3份來自醫院採集的流感咽拭子樣本,結果均呈陰性,溫州市暫未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溫州市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實行24小時值班制,近期接診患者主要為發熱、咳嗽、感冒等普通流感樣病症。衛生部門表示,普通感冒發熱病人,沒有必要檢測H7N9病毒。
  • 反覆發燒或為感染多種流感 大部分患者可自愈
    在流感高發季節,也會出現個體先後被不同型別的流感病毒感染的情況。如果患兒表現出反覆發燒、病情重的情況,有可能是孩子出現了多種病毒感染。如何治療?大部分流感患者能自愈疾控專家進一步解釋說,流感是一種由極易發生變異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 童爸匯總的關於兒童發熱(發燒)的科普文章
    童爸匯總的關於兒童發熱(發燒)的科普文章。最後修訂:2019.10.1。關鍵詞:發熱、發燒、高燒、高熱、低燒。綜述:孩子反覆高熱會讓家長很受煎熬,但是你要知道,發熱是孩子在積極地對抗感染,不超過41度的發熱是燒不壞孩子的,但亂用藥則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各種不良反應。
  • 甲亢患者圍手術期使用碘劑有講究
    為此,特意總結一下甲亢患者圍手術期如何科學使用碘劑,為公眾進行用藥科普。 1923年Plummer 將碘劑複方碘溶液,又稱盧戈液(Lugol’s solution,LS)用於甲亢的術前準備,使 Graves 病手術死亡率降至1%[1],從此術前碘劑的應用成為甲亢術前準備的標準方法。
  • 鍾南山:過半患者初期無發熱,怎麼區別於流感?-虎嗅網
    過半患者入院初期無發熱症狀研究發現,COVID-19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和咳嗽,但入院時僅有43.8%的患者有發熱症狀。隨著病程發展,住院期間則有88.7%的患者出現發熱。噁心或嘔吐、腹瀉則不常見,僅分別有5%、3.8%的患者出現此類症狀。
  • 【投稿】一位流感症狀的患者,僅僅13天便經歷了從開始發熱到死亡的悲劇
    在距離患者第一次來到醫院的第十二天,家屬再次的來到了急診室:「我母親好像有痰難以咳出,能開點祛痰藥嗎?」 「如果症狀明顯的話,你最好將老人再帶到醫院來看看。」 家屬滿口答應了我的要求,帶著三天量的化痰藥離開了。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晚上,也就是老人出現發熱的第十三日,家屬便將老人帶到了急診。
  • 甲亢患者的用藥須知
    原創 蔡青青 中山用藥小知識什麼是甲亢?甲亢是由於甲狀腺(頸部的一種腺體)功能亢進,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加所導致的甲狀腺毒症。因此,建議患者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尤其是用藥初期定期監測血常規。若中性粒細胞<1.5×10^9/L,應當立即停藥。若在抗甲狀腺藥物使用過程中出現發熱、咽痛或其他感染等粒細胞缺乏的最早期徵象時,切不可自行服用感冒藥,而應立即停藥並就醫監測血常規。
  • 科普!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區別
    導讀:1月26日上午,北京市衛健委邀請市疾控中心負責人和醫院專家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行科普提示。  感冒患者經常出現打噴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但乏力、發熱、咳嗽等症狀都不太明顯;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現在也是流感高發的季節,流感的病人症狀比較嚴重、發病急,在發病的第1-2天就出現明顯的高熱、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乏力、食慾下降等一系列的症狀;而患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多數病人,起病相對比較緩,尤其是在發病的前三天,會有一點低燒、咳嗽、畏寒等症狀,往往不太嚴重,
  • 煙臺1歲半兒童誤吞異物險釀大禍
    29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山醫院獲悉,一歲半孩童誤食硬紙貼畫,卡在食道內,險些釀成大禍。據介紹,近日,1歲半的馨馨(化名)將一枚圓形硬質貼畫吞了下去,貼畫卡在了食道內,引發局部黏膜缺血,形成糜爛、潰瘍。幸虧煙臺山醫院通過兒童無痛電子胃鏡及時將它取出,避免了引發食管穿孔的危險。
  • 流感下的悲劇:從發熱到死亡,僅13天!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晚上,也就是老人出現發熱的第十三日,家屬便將老人帶到了急診。和上一次不同的是,這一次患者是被120跑著送進搶救室的,而且帶著呼吸氣囊。聽著老人夾雜著痰鳴音的呼吸聲,看著她灰暗的面色和僅有35%的指脈氧飽和度,我的內心除了緊張之外便是深深的無力。
  • 反覆發燒 或為感染多種流感
    三種流感病毒同時流行    今年入冬以來,各大醫院呼吸科尤其是兒科患者爆棚,不少市民相繼「中招」病倒。「今年流感病毒來勢洶洶,給人難以招架的感覺。」「我一年都很少發燒,這回也扛不住了。」不少人開始在朋友圈轉發有關流感的最新消息。    相較於往年,今年的流感形勢是否真的格外嚴峻?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身邊患感冒的人似乎比往年更多?這波病毒究竟有多可怕?
  • 關於感冒流感發燒,這是我見過最牛的科普!
    6、避免交叉感染儘量避開人流高峰期,少帶患兒至人多密閉的環境,出門帶口罩,勤洗手。已患流感的家長照顧孩子須戴上口罩,注意餐具、玩具消毒。孩子發熱、咳嗽不需反覆跑醫院病毒性感冒有一個過程,反覆折騰跑醫院,反而容易導致交叉感染。確定孩子患流感,家長切忌濫用感冒藥。
  • 冬春季節來臨,如何防治流感?極簡科普,帶你3分鐘讀懂流感指南
    近幾年,流感的病原體主要包括4種:甲型流感H1N1和H3N2,乙型流感病毒V系和Y系。每年的流感季節,從10月開始到次年的春季結束,其流行和氣溫的變化及人群的活動趨勢有關。流感病毒會不斷地變異,無法在大自然中消滅它們。
  • 流感來襲,留心甲狀腺「感冒」
    不過,半個多月前的這次「感冒」有點非同尋常,本來吃點藥都快好了,不料前幾天症狀再次反覆,持續發燒、嗓子痛。到附近社區診所就診,醫生說是「上呼吸道感染」,用了幾天藥,一點也不見效,並且還老是感覺心慌、出汗、全身乏力。於是,張女士轉到一家大醫院就診,經過檢查,最終確診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下簡稱「亞甲炎」),重新調整治療方案後,症狀很快得到控制。
  • 甲亢病人的飲食護理方法 甲亢飲食注意事項
    甲亢患者在日常是較為多見的,患上甲亢之後,飲食護理較為關鍵,如何做呢?小編給大家講講甲亢病人的飲食護理方法是什麼、甲亢吃什麼好以及甲亢的病因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甲亢吃什麼好1、青柿子羹青柿子1000克,蜂蜜適量。青柿子去柄洗淨,搗爛並絞成汁,放鍋中煎煮濃縮至粘稠,再加入蜂蜜1倍,繼續煎至粘稠時,離火冷卻,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以沸水衝服,連服10天~15天。以清熱瀉火為主,用於煩躁不安,性急易怒,面部烘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