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停在港灣最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活在當下最舒服,但那不是人生的意義。」
這是華為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在與新員工座談時說的一句話。
陳黎芳是在1995年加入華為公司的,她表示華為30多年來就是從一個困難又一個困難走出來的。努力克服各種挑戰,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在華為高層,都有一種不懼挑戰、逆風而行的精神氣質。而這種精神或文化的源頭就是任正非。
任正非崇尚的是艱苦奮鬥,他堅定地認為人生只有奮鬥才有意義,至於那些懶洋洋的、想躺在床上數錢的人,任正非是十分討厭的。
奮鬥文化被稀釋,隊伍變得安逸、怠惰起來,一直是任正非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華為「藍軍」其實就是任正非這個擔心的產物,他希望內部有反對的聲音,通過對自己唱反調,左右互搏,以激發組織的活力,發現、糾正自身的弊端。
藍軍最為有名的一個例子是當年華為內部曾起意賣掉To C的消費者業務,但經過藍軍的分析和研究,認為消費者業務關乎公司的戰略大局,於是堅決反對賣掉。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餘承東帶領的消費者業務對華為的貢獻有目共睹。
還有一次是華為藍軍對任正非的批判——《批判任正非10宗罪》,員工竟然對著老闆開炮,這在國內企業當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在職場上,從來都是上級批評下級,什麼時候有下級敢於真正批評上級的?
學習華為,如果學不到任正非這種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素質,其實是很難學有所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