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36條管理秘訣大公開,華為老員工深有共鳴!

2020-12-23 中外管理傳媒

任正非說:「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管理的能力才是。」

21年前,任正非力排眾議,決定向IBM學習管理;21年後,《財富》發布世界500強排行榜,IBM排在第114位,華為超越了它的老師排在61位,青出於藍勝於藍。

任正非曾說:「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管理的能力才是。」那麼他是如何激勵18萬員工,將華為一路打造成世界級大企業的?《華為管理之道》中整理出36條管理秘訣,與各位共享。

1、一線呼喚炮火

在華為,一線市場部門為了拿到大單,當人力不足時,它們會向機關要專家進行項目支持或要資源進行交付等,這被形象地稱為「一線呼喚炮火」。為了「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火」,任正非花了很多心思。

比如,深圳總部只能被稱為「機關」,不能被稱為「總部」,一線被給予足夠的權力,二線只能是服務一線的「機關」。因為所有的價值都是客戶創造的,只有大家願意到一線貼近客戶,華為才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為此,一個13級的應屆畢業「小毛孩」,因為需要項目資源,可以在三更半夜撥打機關裡一個歷練20年的21級幹部,他們可能不認識,但對方必須得接這個電話。

2、幹部四力

華為是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公司,在前端市場部門,主張「正副搭檔計劃」 :正職要有「決斷力」,副職要有「執行力」。為了提升整體作戰能力,後端機關幹部要有「理解力」。

除此外,華為要求所有幹部必須具備「人與人的連接力」。同一個流程,「連接力」好的人可能3天就閉環,「連接力」差的人可能兩周或一個月都完不成閉環。

任正非說:「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管理的能力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華為參照「幹部四力」,對幹部進行滾動提拔和淘汰,實現了人才全球盤點、全球調度的目標。

3、「少將連長」

任正非是軍人,比較認可軍隊的組織模式和運作機制。他多次提到少將連長:「少將有兩種,一是少將同志當了連長,二是連長配了個少將銜。」

「少將當連長」指高級幹部下到基層或飛到一線,帶領團隊、協調大項目,發揮老將優勢; 「連長配少將銜」指破格提拔優秀一線人員級別,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奮鬥在一線,直接服務客戶。據此,華為打破職級平衡、激發活力,為了長遠生存,去除自身大公司病。

4、將軍是打出來的

任正非從來都堅持「將軍是打出來的」。猛將必發於卒伍,宰相必起於州郡,他把這作為華為幹部選拔與配備的基本原則。

人要事上磨,能說和能做是兩個境界。「我們各級部門,要善於從成功的實踐者中選拔幹部。沒有基層實踐經驗的幹部,需要補上這一課,不然難以擔起重任。」

5、藍血十傑

華為「藍血十傑」,是管理體系建設的最高榮譽,表彰對管理體系建設和完善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華為主張崇尚數字決策、尊重科學管理。

2014年華為首次「藍血十傑」表彰大會,把離職員工、退休員工、諮詢公司顧問也納入考評對象,這麼做,使華為在職員工備受鼓舞。任正非說:對爬過同一個戰壕的戰友,不能忘記他們的功勞。

6、丹柯之心

丹柯是一個神話人物,他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用火點燃,為後人照亮前進的路。任正非多次在內部講話中提及,希望華為的幹部都能像他一樣有無私的奉獻精神。

團隊領導者無私,下屬才願意賣命。任正非帶領華為30餘年,由於每年不斷稀釋、不斷配股,他本人的持股比例只剩下1.01%。這就是財散人聚,這就是胸懷。

7、有福同享文化

華為不讓「雷鋒」吃虧,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苦勞不一定有功勞的員工給予獎勵、支持、鼓勵,同時提倡這種精神和行為,以提高企業員工的道德素養。

於是,虛擬股權制度、時間單元計劃、項目獎等激勵機制應運而生。這也是任正非為什麼能凝聚18萬知識型員工,做到槍聲就是命令,指東打東、指西打西的原因。

8、英法革命啟示

企業要極具危機意識,所以變革是常態化,避免「大企業病」滋生。

但變革不可像法國大革命一樣疾風驟雨、激流勇進,這樣不會給老百姓帶來價值,也不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新價值。而要尋求春雨潤物、靜水潛流的平衡,像英國光榮革命,不死一個人,就完成革命。

9、雞毛撣子

批評別人容易,批評自己難,但一家公司只有營造自我批判的氛圍和機制,才能及時暴露問題。在華為,任正非把「自我批判」比喻成用雞毛撣子撣灰塵,鼓勵員工時常自我批判。

就如華為知名的「孔令賢」事件,任正非以個人名義向一名離職員工認錯,並以總裁辦電子郵件形式發信至全體員工。不難發現,這樣一位掌管18萬將士、公司年營收7000億元、年逾70的商界領袖,也敢於做自我批判。

10、不拉馬的士兵

公司不能要「不拉馬的士兵」。不拉馬的士兵,指組織中多餘的、不做有效功、翹二郎腿吃空餉的人。一個組織一旦出現沒有做有效功的人,就容易出現各種分歧、折騰、浪費及內耗。

如果你留意任正非歷年的講話,就會發現他一直在批評華為組織臃腫、人浮於事、流程複雜等現象。防止翹二郎腿坐車的人過多,把有心拉車的人也嚇跑了。

11、華為之熵

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聲笑語,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水泵狠狠擊打水,熵減的過程多麼痛苦啊!熵減的過程痛苦,但前途是光明的。

任正非之所以強調「華為不需要歷史,沒有成功只有成長」,靈感全是來自「熵減」一詞。很多企業老闆學任正非學不會,是因為他們只把任正非的隻言片語作為教訓手下的工具,但沒能真正理解底層邏輯。

12、「之」字形發展法

「之」字簡潔明了、意蘊深遠、韻味綿長。任正非在華為經營管理中將它運用的出神入化。比如,要求幹部走「之」字形路線,不可提拔煙囪式直升的幹部;又如,要求華為變革必須是「之」字形,不搞一刀切變革。

正如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老先生所說:「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

13、韓信與阿慶嫂

韓信「胯下之辱」,阿慶嫂「智鬥沙家浜「家喻戶曉。任正非希望華為幹部和市場部,學習韓信的委曲求全,在自己勢能不夠時能屈能伸;學習阿慶嫂靈活的處事方式,以結果和大局為重。

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一句話,讓人觸動很深:「我們公司自創建以來,就是『夾著尾巴做人』的,不覺得我們自己有什麼可驕傲的東西。如果我們不遵紀守法,可能一天都活不下來。」有多少企業老闆是願意夾著尾巴做人的,而且堅持30年?

14、藍軍部

「藍軍」指在模擬對抗演習中,扮演假想敵的部隊。任正非居安思危,創建了一個最為神秘的部門——華為「藍軍部」,職能就是對抗華為的執行戰略和方案,考慮在內部如何「打倒「華為。

華為過去30多年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其面臨的挑戰和危機也是此起彼伏。如果自身不能做到頭腦清醒,未來將是自己打敗自己。

15、鐵達尼號

輝煌背後有險惡,成功之後有危機。號稱「永不沉沒」,當時最大、最現代、最奢華的郵輪鐵達尼號,在處女航中便遭厄運,這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

鐵達尼號在一片歡呼聲中出海,與華為的今天很是相似。任正非時常警醒華為的幹部和員工:「在世界大潮中,我們要把危機與壓力傳遞到每一個人,每一道流程,每一個角落,不斷提升效率,不斷降低成本,就有希望活下來。」

16、紅舞鞋

漂亮的紅舞鞋,很吸引人,可一旦穿上,便再也脫不下來。企業家的首要責任,不是尋找讓當下魅力無限的紅舞鞋,而是尋找能在未來生存的方法。

或許這樣就能理解華為為什麼始終堅持不上市了——資本是逐利的,資本會變成華為穿在腳上的「紅舞鞋」,任正非沒有選擇這條路。

17、價值為綱

創業與打仗不同,我們不要把眼光盯住敵人,只要盯住我們的服務對象,從中找出做企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誰是我麼的客戶?誰是我們的夥伴?」

華為之所以能持續成長,是因為任正非始終堅持一點:價值為綱!這樣才能真正連接客戶、凝聚人才、吸引合作夥伴。

18、深淘灘、低作堰

「深淘灘,低作堰」是李冰留下的讓都江堰長盛不衰的訣竅,治理企業同樣如此。

深淘灘,把內部「淤泥」——腐敗、低效、落後的東西挖出來,降低運作成本;低作堰,留存利潤低一些,多讓利給合作夥伴,這樣別人才會和我們玩。優秀的企業之所有優秀,不是它的內部管理沒有問題,而是它具備自清機制。

19、磨好豆腐

網際網路並沒有改變事務的本質,汽車必須首先還是車子,豆腐必須是豆腐,豆芽必須是豆芽。商業的本質就是價值買賣,認認真真把豆腐磨好就會有人買。

對華為來說,就是不顛倒枝末,不炒作網際網路精神。首先做好主管業務,踏踏實實夯實基礎平臺;然後才是用網際網路實現與客戶、供應商的互聯互通。

20、蛙鼠殞命

寓言故事「蛙鼠殞命」中的青蛙和老鼠,因為捆綁生活,限制了各自的生活優勢,最終雙雙成為老鷹的獵物。

在經營領域,一定要判斷合作是否會使雙方在「特定時刻」喪失各自的優勢,謹防1+1<2,發揮所長才是王道。

21、不做「黑寡婦」

殺雞取卵不可取,合作共生可致遠。任正非用拉丁美洲的「黑寡婦」警示華為人,不能與人合作就把對方「吃」了或者「甩」了,而要發揚開飯合作的精神,實現雙贏。

我們和強者,即要有競爭也要有合作,只要有益於我們就行了。否則,即便一家企業強大到不能再強大,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就不能維持下去。

22、薇甘菊戰略

南美洲的一種野草,薇甘菊,只需要極少的水分和養分就能生存下來,並能迅速擴張、迅速成長,使得與它爭養分、爭水分、爭陽光的其他植物一個個走向衰亡。企業要像植物「紮根」土壤,並在追求的這片土地上快速增長。

華為30年來,一直深耕信息通信領域,不炒房、不炒股。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前提下,增長永遠是第一位。2018年儘管年銷售額已經突破7200億元,但它依然像「薇甘菊」一樣見縫插針地瘋狂增長,讓競爭對手不寒而慄。

23、雲、雨、溝

「雲、雨、溝」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環軌跡。華為的經營管理哲學,就如天上的「雲」;在內外部環境下,形成日常運營的「雨」;雨落在地上,不能放任四濺,要將它引導到預先挖好的「溝」裡,才能有效灌溉,長出可預期的經營之果。

很多企業學習華為,總學不會,非常關鍵的一點是沒在「溝」這方面下足功夫,比如流程體系,以及支撐流程體系有效運轉的政策、制度、組織、IT系統等。

24、李小文精神

享年68歲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一生專攻遙感領域,治學態度非常嚴謹。任正非曾邀請他做華為的形象代言人,讓華為人學習他專攻一門、鍥而不捨的精神;學習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為人先的思想;學習他追求做事的原則與方法。

任正非強調:「華為要堅守的,還是工匠精神,一個產品一個產品地攻堅。如果拋棄了這種工匠精神,華為是沒有未來的。」

25、鮮花插在牛糞上

鮮花又美又香,牛糞又醜又臭。在華為,曾經走過的彎彎曲曲的路,就是一坨牛糞,在繼承的基礎上再談未來,就是把鮮花插在牛糞上。鮮花長好後,又成為新的牛糞。

至今,華為在新市場上、技術領域沒有什麼冒進行為,一直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因此從2002年華為的「冬天」以來,它幾乎沒有犯過重大的戰略錯誤。

26、「被集成」戰略

幾乎每一個大企業,都有一個「集成夢」——我是集成者,所有合作夥伴都要根據我指定的規則接入我的平臺。「被集成」做法相反,這樣避免了市場人員為追求短期業績,大包大攬,幹一些不擅長但運營成本很高的活,偏離主航道。

華為雲BU把「被集成」戰略做到極致:遵循「三不」原則——「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其目的顯而易見,不吃獨食,給自己的生態夥伴留下足夠的空間。

27、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並不是咖啡有什麼神奇的作用,而是利用西方人的一些習慣,表達開放、溝通與交流的形式。

西方人好動,你們固守在「閨房」中,如何交朋友?打球去、滑雪去、水上運動去……一切運動都是接近客戶的機會。任正非用「咖啡」作為隱喻,要求華為人不要只知道埋頭苦幹,還要開放共享,吸取外部的正能量。

28、主航道

長江洪水發力時,中間的水流速度最快、力量最大,這段就叫主航道。靠近岸邊的地方,永遠會有漩渦,屬於非主航道。未來是贏家通吃的時代,一定要聚焦主航道,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華為主張聚焦主航道ICT行業,每家公司只要幹好其中一個環節就非常了不起了,不能貪小失大;對於非主航道,必須以利潤為中心,盈利能力必須超過主航道,且不佔用主航道資源。

29、天、地、路、鞋

行業為「地」,客戶為「天」,戰略就是在天地之間選擇的「路」,組織就是腳上的「鞋」。

為什麼先談行業和客戶?隔行如隔山,你在一個行業幹的風生水起,到另一個行業就未必了;同樣,你在一個行業碰得一鼻子灰,換個行業沒準如魚得水。作為行業的「地」,它決定我們能否長起來,作為客戶的「天」,它決定了我們能夠長多大。

30、無人區

從2G時代的落後、3G時代的追趕、4G時代的趕超,再到5G時代的領先,華為終於進入「無人區」。

作為落後者,要對標學習行業領頭人;進入「無人區」,就要成為領導者,學會領導者!因為此時,競爭對手還沒追上來,商業環境改善,產品議價能力強,前景也會更加廣闊。

31、2012實驗室

只有對很前端的基礎科學技術持續投入,才能領先行業。華為在2011年創建了「2012實驗室」,面向基礎科學研究為主,專注於本行業的前沿技術以及未來不確定性的探索。

任正非認為,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轉折時期,未來二三十年充滿巨大的機會。華為要在信息洪流中構築一艘面向不確定性的諾亞方舟,構建未來10~20年的生存能力,成為未來少數能活下來的公司之一。

32、針尖戰略

企業的業務一定要非常聚焦,用 「一陣捅破天」的方法。如果搶許多山腳,踩其他利益集團的腳,容易引發衝突,無法搶佔制高點。

任正非很謙虛地說:「美國大多成功的企業,業務非常聚焦。華為要超過美國同行,只能在針尖這麼大的領域裡領先,如果擴展到火柴頭或小木棒那麼大,就絕不可能實現超越。」

33、成功不是未來前進的可靠嚮導

過去的成功,不是未來前進的可靠嚮導。一家公司,如果對自己走過的路有著滿滿自豪感,就會不自覺形成「路徑依賴」,當面對新機會時,就會按照經驗主義刻舟求劍。

華為總結和揚棄的原則是:和人性相關的管理經驗,未來可能依然適用;和業務、環境相關的經驗,可能會發生變化,不能路徑依賴。

34、歪瓜裂棗

棗是裂的甜,瓜是歪的甜。對於一些有自己個性和習慣的「歪才」「怪才」,我們要理解,並支持他們,他們可能超越了時代,令人不能理解。

華為的人才分為兩類:99%和1%。對於99%的普通人才,華為要求他們必須走「之」字形成長路線;對1%的天才,要制定差異化的管理政策和機制。

35、堂·吉訶德

很多人認為堂·吉訶德是脫離實際、熱愛幻想、主觀主義的象徵,是迂腐頑固、落後於歷史,但是!只有相信,才能看見!

華為從來都是把每一個產品研究點,定位在與國際接軌上,定位在必須具有世界水平,而不是只滿足國內客戶的需求上。有時候具備「堂·吉訶德」的務虛精神,才能抓住機會,牽引公司前進。

正如艾薩克森曾說:「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36、林志玲的美

「當你得不到領導的肯定時,自己把自己表揚一通,如果覺得不夠勁,還可以對著錄音機大喊自己如何好,然後反覆播放給自己聽。當別人不認同、不評價你的時候,你就說自己是林志林,『我不照鏡子,我就是』。」

當談到美好的事情時,任正非經常用林志玲打比方,因為從現代流行的審美標準看,她的美毋庸置疑。「林志玲的美」不是誰潑髒水就能否定的,「華為的美」也不是部分媒體說怎樣就是怎樣的。我們要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西」方不亮「東」方亮。

華為的強大在於它有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和行為方式,任正非通過這套話語體系和行為方式有效地達成「上下同欲」,使18萬人成為一個整體。

作者:鄧斌

來源:摘編自《華為管理之道》

相關焦點

  • 華為7000名老員工集體辭職,任正非:正常,華為沒終身成就的說法
    近幾年,因為遭受外部的打壓和排擠,原本非常低調的華為和任正非開始漸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但是儘管波折不斷、危機重重,華為依然沒有放棄、沒有妥協,堅持走著自己的路,非常讓人佩服。其實華為能夠從小作坊發展到現在的世界500強,最關鍵的就是因為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
  • 華為員工如何晉升,任正非創立了導師制!
    華為的員工如何在企業中晉升,老闆如何提拔新人。今天來了解一下華為的管理制度—導師制!管理員工提高績效成績,才是老闆真正想達到的目標,是企業成長的動力。任正非是華為的開創者,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在華為的地位也是非常人能夠比的,任正非自創的管理輪值制度使得華為具有多位董事長,員工佔有的股份相當大,但任正非個人佔有的股份卻非常低,為了華為不被資本所綁架。而任正非是非常善於保護人才的他說:"什麼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什麼都可以不爭,但人才不能不爭。"
  • 華為員工投訴食堂夥食差,任正非的發文回應,獲華為上下員工點讚
    在華為內部有一個「心聲社區」,在這個上面,華為員工們可以匿名發表留言,指出領導身上、部門內的缺點及不足,就連任正非也被員工吐槽過。華為食堂飯菜再來看看任正非是如何回覆:任正非看到員工們的這條投訴後,很快做出了回應:
  • 北大員工給華為發展提萬言書,卻被任正非罵「神經病」,直接辭退
    之前就有一個從北大畢業的員工,入職華為才一個月,連實習期還沒過,就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封萬字戰略書,指出了華為的諸多弊病以及自己的改進建議。他的同事都十分佩服,而這位北大員工自己也很滿意,想著這些獨到的見解一定能打動上層領導,受到高看賞識。可令他沒想到的是,任正非拿到這份建議書後,竟然連內容都沒看,直接對手下管理層的人說:「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 何為華為管理員工的狼道?任正非:管理的本質,在於激發人的欲望
    企業管理是什麼?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強調,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人的欲望。一個企業的管理做得怎麼樣,這背後說到底是關於人性的邏輯,是關於人的欲望的邏輯。一個好的管理者,能激發和控制的人的欲望,讓員工有能力更有動力地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
  • 吳亞軍反對把公司變成家,任正非:靠感恩管理員工,是老闆的無能
    任正非:靠感恩管理員工,是老闆的無能!任正非也曾公開表示過:"靠感恩管理員工,是老闆的無能!如果員工感恩華為,那麼肯定是華為做錯了什麼,一定是華為給他的超過他應得的。"華為高級顧問田濤的詮釋比較清晰:"華為和員工之間是一種契約新人的關係,不會用感恩或者情感作為紐帶。"
  • 任正非給新員工講話,華為員工:老闆講完背著手獨自就走,灑脫!
    8月底,任正非在與華為戰略預備隊學員和新員工的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有現場員工表示,「很有幸參與,老闆講完背著手獨自就走的灑脫令人敬佩」。其實這是任正非的一貫風格,網上流傳任正非獨自坐飛機、打計程車的照片都是真實的,任正非從來不講排場。另外,任正非講話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非常質樸,道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 大頭侃人:任正非|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正是華為成為國際性企業的邏輯
    到哪裡去做大做強。其三,華為任正非有所為有所不為,並不親力親為,而是放手讓下屬幹,給他們創造基本條件,給豐厚的薪金待遇,這樣公司才有活力,有戰鬥力,有創新力。因此,有文章指出:華為的價值在於,成功地探索出在中國如何管理與運營國際化的大公司,成功地探索出與國際接軌的商業模式、經營模式、營運流程、內在機制和管理體系,並創造性地解決了國際先進企業管理模式如何在中國成功落地的課題,實現國外先進管理體系的中國化。任正非和華為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或者我們中國的企業缺什麼?
  • 任正非呼籲華為員工殺出一條血路 外媒翻譯不及格
    對華為CEO任正非的一言一行,美國媒體也是一驚一乍。《華爾街日報》6月6日一篇文章,煞有介事地翻出任正非2019年的一則言論,蹩腳「美式中譯英」一番。這句話直譯翻回中文是這樣的:「衝啊,邊衝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
  • 任正非的差異化管理:華為把人員分三類
    華為從幾個人發展到現在十九多萬人,年入數千億的世界級企業,背後必然有一套激勵人的機制在起作用。做企業,從開始就要看到未來,管理企業,不能光靠「人治」。如果說華為一開始是任正非大膽下放權力,那隨著隊伍越來越大,就必然是走向制衡,不然公司就會山頭林立,諸侯割據。
  • 不惜賠償十億,也要辭退老員工,華為究竟是怎麼想的?
    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和領袖,任正非對於企業管理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任何一家企業而言,公司高層的管理理念和能力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而創始人和CEO的能力和企業的高度,直接掛鈎。雖然華為的薪酬待遇在業界是人盡皆知的,但是身為華為的實際掌舵者,任正非對企業文化和管理也是十分嚴格的。
  • 任正非:華為沒996更沒007 基層員工想多加班不行
    審計報告是要公開的,目的是讓客戶對我們信任,投標時客戶的董事會還要對這些報表進行審查。審計不只是財務報表,很多細節都在看。如果我們沒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那就會混亂不堪,國際運營商、國際客戶怎麼會信任我們呢?所以,公開的不只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只是一個形式,我們公布的東西多了,必須公布,非上市公司並不等於比上市公司自由和管理差。
  • 華為今天的成功,還真的離不開任正非!
    1992年,是華為創立的第5年。那時,常常發工資都困難。一天,48歲的任正非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戶邊,對公司全體骨幹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們就散了吧,你們可以另謀出路!」那些年,創業很艱苦,日子也很難。偶爾,任正非會對員工們說,今天咱們改善夥食啊,熬點豬尾巴湯。
  • 自律永遠是低成本的管理,任正非:幹部八條是終生座右銘(詳解)
    「自律永遠是管理的低成本,各級幹部應把踐行八條作為終生的座右銘,使我們的流程管理更加簡潔、及時、準確。」任正非如是說。很多喜歡任正非管理思想和華為經驗的朋友不大知道什麼是華為的「幹部八條」,今天在這裡就詳細介紹一下。
  • 華為任正非談管理理念:跳芭蕾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最新出版的《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中,任正非的各種比喻俯首皆是。  任正非似乎很喜歡拿動物或者山川河流作比喻。據該書作者之一吳春波回憶,任正非與美國合益資訊公司的一位女士會談時,談論的話題是各種動物。  「跨國公司是大象,華為是老鼠,華為打不過大象,但是要有狼的精神。」任正非說這話時是1997年。
  • 華為博士員工入職4年離職率超43%,任正非內部信暴露公司一大弊病
    任正非籤署的這封華為內部郵件中,給出了博士員工流失的具體數據:從2014年到2018年這5年裡,入職華為的博士員工累積平均離職率為21.8%,即5個博士中就有1人已經離職。而2014年入職華為的博士員工,到2018年時,有43.11%的人已經選擇離職。
  • 為什麼華為搞軍事化管理可以成功,而你的公司一弄員工就離職?
    第二,在中國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有眼光的服裝企業開始向上遊環節進發,李老闆仍然堅持只做代工這種低端環節,有志向的員工感到再待在這裡沒有前途。這兩條因素讓他的公司變得死氣沉沉,人們沒有幹勁。所以,沒過幾個月,他的企業就陷入了經營困境,被迫改革。他說:「擺在我面前的就兩條路,要麼升級,要麼關門。」
  • 任正非鼓勵華為「吃吃喝喝」:誰官大誰買單,還要把發票撕掉
    任正非鼓勵華為各級管理者「吃吃喝喝」,但是有一個規矩:誰官大誰買單。在很多場合,任正非都提到要發揚光大華為的「吃文化」:「你感覺自己進步了,就自己請自己撮一頓;你要當好領導嗎,那麼,多請部下吃幾盤炒粉吧,在輕鬆自由的氛圍裡,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你想做大秘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過溝通開放了,大家幫助你,互相又了解,你就能成為大秘;搞管理的,更要經常這樣在一起聚餐。但是有一條原則:誰官大誰買單!」
  • 任正非2次提拔任平進董事會失敗,資質平平?華為員工不同意
    導語:說起華為這個高科技公司,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聲譽也越來越好,名譽度堪比一線大咖。可他的兒子任平,卻資質平平。說起任正非,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集能力和謀略於一身的企業家。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功,離不開任正非的努力,離不開他的才華。
  • 榮耀被賣後,老員工將面臨4個選擇,被華為安排得明明白白!
    華為在出售聲明中,將榮耀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不佔有任何的股份、不參與任何的經營與決策。那麼,華為又是如何對待榮耀老員工呢?華為員工的工作壓力大,加班是家庭便飯,如今榮耀被賣,如果員工缺乏妥善的安排,誰能咽得下這口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