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鼓勵華為各級管理者「吃吃喝喝」,但是有一個規矩:誰官大誰買單。在很多場合,任正非都提到要發揚光大華為的「吃文化」:「你感覺自己進步了,就自己請自己撮一頓;你要當好領導嗎,那麼,多請部下吃幾盤炒粉吧,在輕鬆自由的氛圍裡,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你想做大秘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過溝通開放了,大家幫助你,互相又了解,你就能成為大秘;搞管理的,更要經常這樣在一起聚餐。但是有一條原則:誰官大誰買單!」
華為公司有一項規定,無論外邊來客還是內部聚餐,參加者中,誰的職務最高,就由誰買單。不但要買單,還要當著大家的面,把發票撕掉。這個規定,出自《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其中的第三條明確提出:有上級參加的非因公就餐應由上級付帳(AA制除外),更不允許以公費名義報銷因私就餐費用。包括任正非在內的公司高層,每次參加非公聚餐,都要結帳、撕發票。
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制定的第一版的《華為員工守則》裡就有專門一條:「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麵條,在飯桌上溝通思想、交流工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兩個以上華為員工,也就形成了溝通的機會。生產協調委員會及其分會為興趣相投的員工打開了又一扇溝通之門。」
吃飯是一種分享,一種溝通手段,任正非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華為的分享機制,從其吃飯也可以看出來,或者反過來講,任正非的吃飯本身就是一種分享機制。在 2008 年的一次講話中,任正非鼓勵幹部請下屬吃飯:「記得當年在北京,我請三個小青年吃飯。我開了個玩笑說,你們年底盤算,誰請客付錢最多,他一定是老大,十幾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他們三個人的差別,是上百倍的差別。老大吃虧了嗎,那飯能吃多少錢,你說中午,大家幾個人跑到凱賓斯基,吃飯喝酒,有什麼不好的。」
在華為早期,任正非就非常重視吃的問題。雖然有時員工拿到手的工資是白條,但在吃的方面絕不缺斤短兩、將就應付。華為搬到哪裡,餐館老闆們就如影隨形,華為人憑工卡還能打八折,讓其他公司的人心生不平:華為的工資那麼高,為什麼吃飯還打折?但由於華為對餐館的要求高,外部的餐館基本是火一個就倒一個。
任正非吃飯喜歡給小費。幾乎每次吃飯,都會給小費。有時候,給的小費數額會超過餐費。當大家吃完了而沒吃飽的時候,心中會默念:你可以給小費,也應該讓我們吃飽吧。他給小費的理由是:餐廳服務員不容易,對底層的人更應該關愛,給點小費,他們會給你提供更好的服務。
任正非一直十分重視員工的吃飯問題,在華為不僅僅有飯堂,而且飯堂的等級還非常高。不僅僅在華為的總部有提供飯堂,而且在海外華為的分公司也有飯堂。華為現在的生意遍布全球。許多華為員工都被派到海外工作。在海外工作,最想念的一定就是中國菜,為了解決員工在海外吃飯的問題,任正非就派了中國廚師去海外給員工做飯。
在華為沙特公司,每天海鮮都是不限量供應。要知道沙特是屬於沙漠地段,海鮮是非常難得的。不過中國員工在中國都吃慣了海鮮,去到沙特肯定不適應。為了讓華為員工可以滿足食慾,任正非想辦法保證了每天海鮮的新鮮供應。
任正非還提到自己最喜歡吃葉門飯,「葉門飯這麼好吃,任何一個用服兄弟從前方回來,我們就歡迎他,吃頓葉門飯,他激動得不行,其實是我們饞了想吃。葉門飯代表不怕艱苦,但也要想想,人人都饞的,至少我是個饞人,不給我吃,以後我就不來蘇丹了。我至今還懷念『葉門飯』,它也許是我吃過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飯。不知什麼時候還有機會再吃一次。」
任正非自己也經常到飯堂吃飯,而且任正非一有空就在華為組織廚藝比賽。其實華為的廚師不僅僅待遇很好,而且任正非還提供特殊的獎金。不久前,華為海外員工的食堂刷爆網絡。為了留住員工,華為除了開出讓人無法拒絕的高薪外,還在企業食堂裡開啟「養豬」模式。「要留住員工的心,先要留住員工的胃!」員工之所以這麼努力,想必是吃出來的。
最近,日本記者近藤大介參觀了華為,並寫了篇見聞:剛一踏進華為總部的大門,光是五萬多年輕員工身上散發出來的朝氣,就已經讓我瞠目結舌。去日本企業參觀的時候,我一定會申請去員工食堂吃午飯。因為只有在那裡,我才能夠看到員工們的「真實的面孔」。很顯然,如果是一家赤字連連、內部不和或者領導不受下屬尊重的公司,員工在食堂裡吃飯的時候,臉上一定會「陰雲密布」。
這一次,我也向華為的媒體接待人員提出了同樣的申請。對方竟爽快的回答道:「您想吃點什麼呢?中餐的話,我們有四川火鍋、粵菜、羊肉串、牛肉麵……不想吃中餐的話,可以吃日餐、泰餐或者西餐」「你們的員工食堂,難道不止一個?」我不解的問。「當然了。我們的員工食堂每天為五萬多員工提供午餐。如果只有一個食堂,提供單一的餐食,大家很快就會吃膩了。」
之後,我親眼看到了有著「華為一景」之稱的「五萬人午餐會」,場面蔚為壯觀。朝氣蓬勃的90後員工,就像是在大學食堂裡一樣,或是集思廣益,或是談笑風生,或是獨坐深思。總而言之,這裡完全不像是一家正在經歷各種難關的公司。最終,我選擇了F區1樓的一個名為「美國貝爾維/普萊諾」的食堂——由於面積太大,所有食堂都用世界各地的城市名字來命名。在這裡,我點了一份15塊錢的極品美味牛肉麵。
吃麵的時候,我再次放眼瞭望。眼前的這番「90後風景」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學校曾組織過社會考察。這番光景就和我當時在日本大企業裡參觀時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在1970年和1985年,日本先後舉辦了大阪世界博覽會和筑波科學博覽會。那時,年輕的日本技術人員躊躇滿志,立誓要將日本發展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技術大國。現如今,日本企業當年的景象,在華為得到了再現。
在華為內部,還流傳著一個任正非假扮食堂師傅的故事。1994年,有個叫金森林的新人進入了華為,他被安排在車間,承擔測試和物料協調等工作。當時華為的程控交換機已經進入了量產階段,但是由於測試工具簡陋,為了加快進度,員工不得不睡在機房裡。一直以來都是食堂師傅為他們送飯。
有一天晚上,有個食堂師傅模樣的老頭兒前來「慰問」他們,跟在他身後的是幾個廚子,他們推著餐車,車上擺放著米飯和新鮮的魚湯。剛進入華為的金森林自然不知道,這個「食堂師傅」就是任正非。第二天測試結束,大家難得睡了一覺,金森林找了個地方小憩了一會兒,當他起身回車間時,發現昨天那位送餐的「食堂師傅」也睡在這裡。
後來一個月後,舉辦新員工座談會,任正非也要來參加。金森林得知這個消息很激動,一直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傳入老總的耳朵中,這一天,他特地早早趕到了會場,結果發現有一個比他還早,這個人就是「食堂師傅」。
任正非笑著問金森林是不是來參會的,金森林支支吾吾,心想新員工座談會,你一個食堂師傅也來湊熱鬧。奇怪的是,今天這個食堂師傅沒有穿白大褂,而是西裝革履。過了會兒,會議開始了,老總訓話,金森林驚呆了,走上臺的竟然是那個「食堂師傅」。任正非走上臺說:「歡迎大家來到華為公司,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歡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