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鼓勵華為「吃吃喝喝」:誰官大誰買單,還要把發票撕掉

2020-10-18 朱邦凌

任正非鼓勵華為各級管理者「吃吃喝喝」,但是有一個規矩:誰官大誰買單。在很多場合,任正非都提到要發揚光大華為的「吃文化」:「你感覺自己進步了,就自己請自己撮一頓;你要當好領導嗎,那麼,多請部下吃幾盤炒粉吧,在輕鬆自由的氛圍裡,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你想做大秘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過溝通開放了,大家幫助你,互相又了解,你就能成為大秘;搞管理的,更要經常這樣在一起聚餐。但是有一條原則:誰官大誰買單!」

1、誰的職務最高,就由誰買單,還要當著大家的面,把發票撕掉

華為公司有一項規定,無論外邊來客還是內部聚餐,參加者中,誰的職務最高,就由誰買單。不但要買單,還要當著大家的面,把發票撕掉。這個規定,出自《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其中的第三條明確提出:有上級參加的非因公就餐應由上級付帳(AA制除外),更不允許以公費名義報銷因私就餐費用。包括任正非在內的公司高層,每次參加非公聚餐,都要結帳、撕發票。

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制定的第一版的《華為員工守則》裡就有專門一條:「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麵條,在飯桌上溝通思想、交流工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兩個以上華為員工,也就形成了溝通的機會。生產協調委員會及其分會為興趣相投的員工打開了又一扇溝通之門。」

吃飯是一種分享,一種溝通手段,任正非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華為的分享機制,從其吃飯也可以看出來,或者反過來講,任正非的吃飯本身就是一種分享機制。在 2008 年的一次講話中,任正非鼓勵幹部請下屬吃飯:「記得當年在北京,我請三個小青年吃飯。我開了個玩笑說,你們年底盤算,誰請客付錢最多,他一定是老大,十幾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他們三個人的差別,是上百倍的差別。老大吃虧了嗎,那飯能吃多少錢,你說中午,大家幾個人跑到凱賓斯基,吃飯喝酒,有什麼不好的。」

在華為早期,任正非就非常重視吃的問題。雖然有時員工拿到手的工資是白條,但在吃的方面絕不缺斤短兩、將就應付。華為搬到哪裡,餐館老闆們就如影隨形,華為人憑工卡還能打八折,讓其他公司的人心生不平:華為的工資那麼高,為什麼吃飯還打折?但由於華為對餐館的要求高,外部的餐館基本是火一個就倒一個。

任正非吃飯喜歡給小費。幾乎每次吃飯,都會給小費。有時候,給的小費數額會超過餐費。當大家吃完了而沒吃飽的時候,心中會默念:你可以給小費,也應該讓我們吃飽吧。他給小費的理由是:餐廳服務員不容易,對底層的人更應該關愛,給點小費,他們會給你提供更好的服務。

2、任正非自己也經常到飯堂吃飯,一有空就在華為組織廚藝比賽

任正非一直十分重視員工的吃飯問題,在華為不僅僅有飯堂,而且飯堂的等級還非常高。不僅僅在華為的總部有提供飯堂,而且在海外華為的分公司也有飯堂。華為現在的生意遍布全球。許多華為員工都被派到海外工作。在海外工作,最想念的一定就是中國菜,為了解決員工在海外吃飯的問題,任正非就派了中國廚師去海外給員工做飯。

在華為沙特公司,每天海鮮都是不限量供應。要知道沙特是屬於沙漠地段,海鮮是非常難得的。不過中國員工在中國都吃慣了海鮮,去到沙特肯定不適應。為了讓華為員工可以滿足食慾,任正非想辦法保證了每天海鮮的新鮮供應。

任正非還提到自己最喜歡吃葉門飯,「葉門飯這麼好吃,任何一個用服兄弟從前方回來,我們就歡迎他,吃頓葉門飯,他激動得不行,其實是我們饞了想吃。葉門飯代表不怕艱苦,但也要想想,人人都饞的,至少我是個饞人,不給我吃,以後我就不來蘇丹了。我至今還懷念『葉門飯』,它也許是我吃過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飯。不知什麼時候還有機會再吃一次。」

任正非自己也經常到飯堂吃飯,而且任正非一有空就在華為組織廚藝比賽。其實華為的廚師不僅僅待遇很好,而且任正非還提供特殊的獎金。不久前,華為海外員工的食堂刷爆網絡。為了留住員工,華為除了開出讓人無法拒絕的高薪外,還在企業食堂裡開啟「養豬」模式。「要留住員工的心,先要留住員工的胃!」員工之所以這麼努力,想必是吃出來的。

3、有著「華為一景」之稱的「五萬人午餐會」,場面蔚為壯觀

最近,日本記者近藤大介參觀了華為,並寫了篇見聞:剛一踏進華為總部的大門,光是五萬多年輕員工身上散發出來的朝氣,就已經讓我瞠目結舌。去日本企業參觀的時候,我一定會申請去員工食堂吃午飯。因為只有在那裡,我才能夠看到員工們的「真實的面孔」。很顯然,如果是一家赤字連連、內部不和或者領導不受下屬尊重的公司,員工在食堂裡吃飯的時候,臉上一定會「陰雲密布」。

這一次,我也向華為的媒體接待人員提出了同樣的申請。對方竟爽快的回答道:「您想吃點什麼呢?中餐的話,我們有四川火鍋、粵菜、羊肉串、牛肉麵……不想吃中餐的話,可以吃日餐、泰餐或者西餐」「你們的員工食堂,難道不止一個?」我不解的問。「當然了。我們的員工食堂每天為五萬多員工提供午餐。如果只有一個食堂,提供單一的餐食,大家很快就會吃膩了。」

之後,我親眼看到了有著「華為一景」之稱的「五萬人午餐會」,場面蔚為壯觀。朝氣蓬勃的90後員工,就像是在大學食堂裡一樣,或是集思廣益,或是談笑風生,或是獨坐深思。總而言之,這裡完全不像是一家正在經歷各種難關的公司。最終,我選擇了F區1樓的一個名為「美國貝爾維/普萊諾」的食堂——由於面積太大,所有食堂都用世界各地的城市名字來命名。在這裡,我點了一份15塊錢的極品美味牛肉麵。

吃麵的時候,我再次放眼瞭望。眼前的這番「90後風景」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學校曾組織過社會考察。這番光景就和我當時在日本大企業裡參觀時看到的景象一模一樣。在1970年和1985年,日本先後舉辦了大阪世界博覽會和筑波科學博覽會。那時,年輕的日本技術人員躊躇滿志,立誓要將日本發展成為超越美國的世界技術大國。現如今,日本企業當年的景象,在華為得到了再現。

4、任正非假扮食堂師傅

在華為內部,還流傳著一個任正非假扮食堂師傅的故事。1994年,有個叫金森林的新人進入了華為,他被安排在車間,承擔測試和物料協調等工作。當時華為的程控交換機已經進入了量產階段,但是由於測試工具簡陋,為了加快進度,員工不得不睡在機房裡。一直以來都是食堂師傅為他們送飯。

有一天晚上,有個食堂師傅模樣的老頭兒前來「慰問」他們,跟在他身後的是幾個廚子,他們推著餐車,車上擺放著米飯和新鮮的魚湯。剛進入華為的金森林自然不知道,這個「食堂師傅」就是任正非。第二天測試結束,大家難得睡了一覺,金森林找了個地方小憩了一會兒,當他起身回車間時,發現昨天那位送餐的「食堂師傅」也睡在這裡。

後來一個月後,舉辦新員工座談會,任正非也要來參加。金森林得知這個消息很激動,一直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傳入老總的耳朵中,這一天,他特地早早趕到了會場,結果發現有一個比他還早,這個人就是「食堂師傅」。

任正非笑著問金森林是不是來參會的,金森林支支吾吾,心想新員工座談會,你一個食堂師傅也來湊熱鬧。奇怪的是,今天這個食堂師傅沒有穿白大褂,而是西裝革履。過了會兒,會議開始了,老總訓話,金森林驚呆了,走上臺的竟然是那個「食堂師傅」。任正非走上臺說:「歡迎大家來到華為公司,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歡華為。」

相關焦點

  • 任正非跟下屬吃飯,永遠都是他請客,開完發票當場撕掉不拿去報銷
    不過一些格局大的人,卻是連公司的費用都自己承擔了。李嘉誠就曾經說過,他不僅僅不拿公司的工資,而且也從來不把費用拿回去報銷。李嘉誠出去公幹的費用,也都是私人承擔。這其實就是李嘉誠的個人格局。李嘉誠可以有如此大的成就,最重要就是他有如此大的格局。這個格局就是表現在一件又一件小事上面。
  • 上級領導與下屬聚餐,該誰買單,不用糾結,了解這些規則輕鬆應對
    到底是否自己要主動去買單,萬一得罪了上級怎麼辦。他們剛進入職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其實不僅畢業生,其實進入職場3-5年的上班族,也經常因為這件事情被困擾。對於這個問題,上級領導與下屬一起聚餐,到底該誰買單?其實要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好一概而論,了解這些規則,以後在職場上你就可以輕鬆應對了。
  • 任正非最新電郵:不是誰官大誰拍板
    最近,華為在人才培養方面可謂動作不斷。
  • 自律永遠是低成本的管理,任正非:幹部八條是終生座右銘(詳解)
    很多喜歡任正非管理思想和華為經驗的朋友不大知道什麼是華為的「幹部八條」,今天在這裡就詳細介紹一下。1、我絕不搞迎來送往,不給上級送禮,不當面讚揚上級,把精力放在為客戶服務上。這也是任正非長期以身作則的作風。
  • 華為的2002年和2020年:「誰提造手機誰下崗」 與 「誰提造車誰調離」
    任正非「華為公司不做手機這個事,已早有定論,誰又在胡說八道!誰再胡說,誰下崗!!」在聽完下屬的再次提及造手機,華為董事長任正非顯然很很生氣,他「啪」地一聲很響地拍了桌子,這樣說道。這是2002年的一個普通的秋天,但對於華為來說並非如此。
  • 任正非怒批財務崗裁員1100人:裁掉他們,誰來成為華為接班人
    下面我們來看下任正非發布的電子郵件詳情:從郵件內容上,我們可以看出任正非對於華為財務的希望和寄託,稍後注會菌也將給大家深入分析!其實,歷來任正非都非常重視華為的財務體系搭建,把女兒孟晚舟放到華為CFO的位置,一手打造了業內頂尖的財務體系,作為財會人,我們必然能夠從華為的身上學習到很多的實用實操知識!
  • 華為人才分99%和1%兩類,誰是1%?任正非:歪瓜裂棗才真甜
    摘要:華為將人才分為99%和1%兩類,99%大家都懂,但誰是那1%呢?任正非眼中,「歪瓜裂棗」就是。 聲明:風起堂原創文章,嚴禁抄襲搬運,侵權必究
  • 華為員工如何晉升,任正非創立了導師制!
    任正非是華為的開創者,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在華為的地位也是非常人能夠比的,任正非自創的管理輪值制度使得華為具有多位董事長,員工佔有的股份相當大,但任正非個人佔有的股份卻非常低,為了華為不被資本所綁架。而任正非是非常善於保護人才的他說:"什麼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什麼都可以不爭,但人才不能不爭。"
  • 鐵漢柔情任正非,為誰撫琴為誰歌?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是外表硬朗,內心堅如磐石的男人。在外人眼裡,任正非只有事業,永遠沒有柔情。如果要任正非獻一束花,他會獻給誰?如果要任正非流一滴淚,他會為了誰?現在答案有了。原來再堅硬的男人,都有柔情似水的時候,關鍵是有沒有觸到痛點。
  • 都是誰讓奮鬥變了味?華為任正非:奮鬥目的,就是為了過幸福生活
    02都是誰讓奮鬥變了味?自從「東哥」說要「優化掉性價比不高的老員工」之後,「馬爸爸」也表示「996是幸福」,更有多家企業在內部公開推行996制度。任正非還要求,「夜宵是以人為本,不是以工卡為本」,除自有員工外,將夜宵領取的人群範圍擴大到值夜班的外包員工、合作方、服務人員(保安、保潔、司機等)。2、華為是如何不虧待奮鬥者的?任正非主張「以物質文明鞏固精神文明,絕不讓雷鋒吃虧」,華為捨得給員工發錢,那是出了名的。任正非直言自己在華為的主要任務就是「分錢。」
  • 任正非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華為成功與任正非有什麼關係?深度分析
    在企業界,任正非是一個非常讓人敬仰的名字。特別是這兩年,無數企業老闆都在議論華為和任正非,想要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論。第一次知道華為大概是2003年左右,當時有朋友就對華為很羨慕,他們以能進入華為工作為榮。那時候的華為以薪酬高、收入提升快而聞名全國。
  • 中興事件打醒了馬化騰任正非,華為事件又打醒了誰?你可能想不到
    文:繆禾據媒體報導,今年下半年,美國加大了對華為的打擊力度,派遣高級官員到華為在歐洲、亞洲和美洲的「產糧區」,希望對華為進行「致命打擊」。其中包括華為的任正非和騰訊的馬化騰。「中興事件」發生後,騰訊的馬化騰不止一次在媒體上表示:中興事件喚醒了所有人。我國和國內企業必須更加重視基礎學科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一系列外部危機。
  • 任正非36條管理秘訣大公開,華為老員工深有共鳴!
    任正非曾說:「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管理的能力才是。」那麼他是如何激勵18萬員工,將華為一路打造成世界級大企業的?《華為管理之道》中整理出36條管理秘訣,與各位共享。在華為,任正非把「自我批判」比喻成用雞毛撣子撣灰塵,鼓勵員工時常自我批判。就如華為知名的「孔令賢」事件,任正非以個人名義向一名離職員工認錯,並以總裁辦電子郵件形式發信至全體員工。不難發現,這樣一位掌管18萬將士、公司年營收7000億元、年逾70的商界領袖,也敢於做自我批判。
  • 華為與美國和解路線圖是什麼?任正非這樣說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華為手機明年將擺脫美國技術依賴,考慮歐洲建廠生產5G設備劃重點:  Nathan VanderKlippe:我知道華為在美國聘請了律師。為什麼不讓他們探討一下這個方案?是不是可以讓律師去和美國檢方談談這個方案呢?  任正非:律師在法庭與檢方打官司,就是談判,談誰對誰錯。首先紐約東區法院要公布證據,我們根據證據在法庭上談。
  • 任正非東奔西走,下煤礦、訪鋼廠,華為在下什麼「大棋」?
    這一點任正非就看在眼裡,當網際網路大佬們都在搞社區團購跟菜販子們搶生意的時候,任正非已經開始走山西、訪湖南了,已經76歲的任正非,東奔西走為哪般?華為又在下什麼「大棋」?
  • 任正非:孟晚舟不是皮耶魯齊,華為也不是阿爾斯通
    距離2018年底華為首席財政官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囚禁已經有兩年了,在這期間任正非一直在為這件事從中斡旋,而就在前兩天出現了轉機,美司法部說孟晚舟可以被允許回國,但有一個條件:要她承認在相關刑事案件中的「不當行為」,也就是「部分認罪」。
  • 華為今天的成功,還真的離不開任正非!
    1992年,是華為創立的第5年。那時,常常發工資都困難。一天,48歲的任正非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戶邊,對公司全體骨幹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們就散了吧,你們可以另謀出路!」那些年,創業很艱苦,日子也很難。偶爾,任正非會對員工們說,今天咱們改善夥食啊,熬點豬尾巴湯。
  • 任正非的招賢納士,華為的「床墊文化」
    而郭平也不負任正非所望,他立下的第一個大功,就是在1989年,為華為挖來了鄭寶用。這可是華為有名的元老和老將,鄭寶用是福建莆田人,比任正非小20歲,華中理工大學雷射專業研究生畢業,考上了清華大學博士,任正非大喜過望,立即任命鄭寶用為華為總工程師。
  • 華為手機誕生,第一功臣不是任正非,是這2個勇敢的員工
    但可能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在21世紀初的時候,任正非曾放言,華為將永遠不會做手機,誰如果再做手機,誰就下崗。而且這句話更是被任正非在華為多次會議上反覆強調,都已經成了華為今後發展大基調。而在2002年10月的一次會議上,任正非召開了華為內部的無線產品討論會,當時的會議主題其實就是關於3G設備變賣的問題,以及之後華為通信的發展道路。
  • 任正非:我們認為美國的最終目的是要消滅華為
    任正非:律師在法庭與檢方打官司,就是談判,談誰對誰錯。首先紐約東區法院要公布證據,我們根據證據在法庭上談。律師與檢方在法庭上的辯論,是一個聲音比較大的談判;大家先把事實搞清楚了,搞清楚後,可以是聲音小一點的談判,悄悄談,談一些交換條件。都是談判。Nathan VanderKlippe:華為現在正處於在法庭上談的階段。您覺得什麼時候會轉向聲音小一點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