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為在人才培養方面可謂動作不斷。從百萬年薪聘請天才少年,到任正非到訪復旦大學等名校,無一不在展示著華為對人才的渴求。並且,近日任正非籤發的總裁辦郵件火爆網絡,在郵件中,任正非表達了自己對人才管理和激勵機制的看法,對華為內部人才自我驅動也提出了建議。
整理:石萬佳
來源:本文整理自任正非籤發的總裁辦電子郵件,轉自鈦媒體(ID:taimeiti)
在講話中,任正非多次談到要摒棄一些不夠靈活的體制,給了專業人才充分的理解與空間。例如,他提出,對專家簡單的以崗定級、以產品規模定崗的機制要廢除;專家職級一定比主官低的限制要取消,專家系統裡不能論資排輩。
任正非提到,有些探索性、未來型研究項目是對不確定性的探索,短期很難出結果,但長期很有價值,要持之以恆的攻堅突破,所以,不僅要長期堅持投入,更要對專家以及他的研究團隊考核,從開始的時候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用形象進度,基於研究的進度和過程結果對專家給予肯定。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考核機制,梵谷是會餓死的。對失敗的項目也要給予客觀評定。
他還提出,要推動專家垂直循環起來,這樣優秀的人能很快、很容易冒上來。否則按層層壘土的方式,等到我們的新員工進來要當院士的時候,應該是70歲到80歲了。現階段要重點關注,如何讓新的優秀員工快速獲得提拔,避免論資排輩、整齊劃一的晉升控制模式造成優秀人才流失。
對於外來專家、新進博士、天才少年,任正非認為,要給予他們適當的輔導、合理的評價和耐心等待,他們是我們明天的希望。他們一時還摸不清公司的架構,一時半會兒做不出大的貢獻。可以讓資深的退休專家來做他們的導師,幫助他們熟悉公司的技術框架,加快成長步伐。
任正非在最新電郵中表示,公司的人才管理機制,要有利於專家和人才的成長和才能的發揮。管理機制的落後,會抑制創新,抑制我們前進,抑制我們進步。
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要做調整,要改變我們對知識分子的評價制度和長遠看法,要向美國、俄羅斯……學習尊重專家,否則就無法正確地發揮出科學家、專家、人才的價值。專委會以能力提升為中心,要對專業能力規劃、專家能力評價承擔責任並賦予權力。專家要賦予專業決策權,類似總會計師對能否入帳做出最終決策那樣,從部門首長那裡分權。
總體來看,任正非認為,在專家團隊建設方面,第一,公司實現多元化管理,避免行政管理權力過於壟斷,賦予專委會一定的人事權,與行政管理團隊分好工,給予專家合理評價和有效激勵。
專委會要拿出專家認證的標準,要以進度來評價他的能力。有些探索性、未來型研究項目是對不確定性的探索,短期很難出結果,但長期很有價值,要持之以恆的攻堅突破,所以,不僅要長期堅持投入,更要對專家以及他的研究團隊考核,從開始的時候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用形象進度,基於研究的進度和過程結果對專家給予肯定。
第二,專委會設置要按專業領域能力劃分而非行政部門來劃分,負責隊伍專業能力建設,掌握技術宏觀方向,堅持專家評專家,選出各類領軍人物;專委會的結構上,要實行任期制,老中青相結合。
高級專家要精專於長,矢志不移地追求,要有一定的穩定性;另外,中級專家要有一定範圍的流動,給相關領域帶去活力,更好地激活組織,有計劃、有策略地跨領域、跨部門流動;年青的專家要甩開距離,大膽流動,去吸收宇宙真氣,去吸收豐富的地氣,有小小的成功,知曉成功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強調,對待與美國現在這種狀況,最終還是我們自身要做好,第一要自強,第二要開放,自強了就敢開放。專家不能只埋頭苦幹、像蠟燭一樣把自己燒光。在某些方面要細嚼,但如果只是這樣,就是書呆子,因為你沒有廣譜的知識,沒有戰略洞察能力,就會事倍功半。
埋頭苦幹,你就是自耕農。世界是開放的,土鱉專家要加強自己洋化,多上網,多讀文獻,更努力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要做蓄電池不停充電,然後也要做燈塔,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他認為,專家要敢於參加會戰,你不參加會戰就不能綜合提高。不要認為自己是做這個的,就只能垂直往上做。參加會戰不能固執己見,因為會戰會有多學科的專家一起,你要去向別人吸收營養,理解別人的架構、方程等各種東西,在一起形成綜合平臺。
「我們公司在大的優勢上超越美國是困難的,美國的技術很強,但是我們綜合起來就有實力了。端、管、雲、芯——世界只有華為一個公司,綜合平臺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綜合優勢上做到世界第一。」任正非說。
任正非表示,隨著華為公司管理越來越規範,領導的作用更多的是組織作用。如果領導冒充專家,就會打偏、打歪。未來公司要強調專業作用,應該逐步由專家來當家。
要梳理好專家在當前業務決策團隊中關於專業決策的責任和權力,通過合理的專家分權,讓專家真正掌握作戰中一定的專業決策權,以強調專業作用對作戰的提升與保障,簡化管理。
因此,在日常作戰中,要將主管與專家的責任區分開來。首先要明確專家的核心價值是解決問題,專家就是要能發現問題、定義問題的根因並最終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也就要能參與決策。
「所以,要將業務開展中各種權力在決策團隊(如ST/IPMT/ITMT/SDT等)、部門主管、專家間分配好,專業技術領域的問題應該由最懂的人決策。後續的變革要將專家和行政組織及主管各自的責任區分開來,逐步明確哪些事的權力能夠由專家來閉環,讓專家擁有作戰的一部分專業決策和局部的專業資源聚集權力,這樣簡化管理,責任和權力對等到專家上。」他說。
除自主學習外,人才還要堅持集體主義下的個人英雄主義。任正非解釋道,我們允許個人英雄主義,但你先要有集體主義。專家的創新如果完全脫離大平臺,一個人孤軍奮戰,最後脫離平臺造出來一個模塊,不是公司需要的。
比如說鴻蒙將來是一個大盤子,一個盤子裡裝了好多水餃、丸子。水餃說:「我不要這個盤子,我要懸在空中」,那怎麼能行。在我們公司,你不可能拿著這麼高的工資讓你做小的蘋果、小的蘿蔔。
最後,任正非提出,專家想要發揮價值出來,要有矢志不渝的精神。一是自己要吶喊,不能等著別人來發掘。煤炭在地下幾千萬年我們才知道這裡有煤炭、石油。對於不合理的人力資源政策,你該攻擊就攻擊,到心聲上去吶喊,大家一起是有可能改天換地,打破官僚主義的。(本文完)
你的領導力的高低
決定了成員對你的信服程度
本質上取決於個人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