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是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2020-12-12 中國發展門戶網

 

何傳啟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30年前(1987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三步走」發展戰略,30年後(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三階段」戰略部署,即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表1)。從「三步走」發展戰略到「三階段」戰略部署,兩者一脈相承,後者有所創新,其創新點主要有三個(圖1)。一是把「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細分為20年、15年和15年三個階段,二是把第三步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前到2035年,三是把2050年目標提高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表1「三步走」發展戰略和「三階段」戰略部署的比較


 圖1「三步走」發展戰略和「三階段」戰略部署的關係(示意圖) 

註:本圖把「三階段」的時間起點從2017年擴展到2000年。

如果說,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近期目標,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是中期目標,2050年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就是我們的遠期目標。在一定程度上,近期目標是基礎,中期目標是關鍵,遠期目標是願景。全面落實「三階段」戰略部署,前兩步是重中之重。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

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中國現代化報告》完成全球131個國家1950~2014年國家現代化水平的定量評價。按照1990~2014年現代化指數的年均增長率測算,中國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完成工業化,第一次現代化指數將達到100分,相當於發達工業化國家1960年的平均水平。

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關鍵環節

從2020年開始,我國將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大步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從2020年到2050年的時間跨度為30年。把30年時間跨度分為「兩個15年」,是一種理性和合適的戰略安排,符合中國現代化的基本國情。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2035年的宏偉藍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中國現代化報告》根據國家現代化水平把國家分成四組: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初等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其中後三組國家都屬於發展中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標準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標準是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表2)。

 

表2國家現代化的三種情景

 資料來源:《如何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中國現代化報告概要2001-2016》。

《中國現代化報告》發現,2014年中國屬於初等發達國家,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間位置。按照1990~2014年現代化指數的年均增長率測算,中國有可能在2030~2040年期間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這就是說,提前1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是可行的。

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偉大工程

在30多年時間裡,把一個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成一個現代化強國,無疑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偉大工程。它不僅將造福全體人民,而且將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個重大貢獻。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2050年的美麗遠景,即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高質量完成「九項任務」,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民主政治、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設美麗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推進祖國統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等。

未來30年我國現代化建設將進入新時代,將繼續採用綜合現代化路徑(圖2),以未來世界前沿水平為目標,開闢一條「現代化運河」,兩次現代化協調發展,迎頭趕上未來的世界前沿水平。這就是所謂的「運河戰略」,通俗地說是一種「彎道超車」或「跨越式發展」。


圖2中國現代化的「彎道超車」:綜合現代化路徑(示意圖) 

註:橫軸刻度:原始文化時期為非狩獵採集與狩獵採集勞動力之比,農業文明時期為非農業與農業勞動力之比,工業文明時期為工業與非工業勞動力之比,知識文明時期為非知識產業與知識產業勞動力之比。

資料來源:《現代化科學:國家發達的科學原理》。

 

未來30年我們需要完成發展模式的三個轉變和一個升級。一是目標轉變,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設現代化強國。二是模式轉變,從第一次現代化和工業化為主到第二次現代化和知識化為主。三是工作重心轉變,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以生活質量為發展主題,即從以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為主題到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主題。一個升級是戰略升級,戰略目標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升級為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國家發展水平從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升級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其中包括: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論斷;做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重大論斷;提出了統領「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歷史使命理論;創新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目標理論 ;提出了關係我國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判斷和論斷 ;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布局、新觀點、新要求;最為重要的是,提出和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分幾步走」是怎麼定的?——中國現代化戰略目標經歷過的幾次細化...
    黨的十九大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十九大作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大作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的歷史使命就是百年圖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和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二)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轉變作出的戰略目標的重大調整。
  • 新「三步走」:實現「兩個階段」戰略目標的行動指南
    ;實現;鄧小平;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小康社會;戰略目標 內容摘要:這一宏偉藍圖站在歷史和時代高度,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未來發展道路上的3個奮鬥目標,且都有明確的時間期限,是繼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三步走」以來的新「三步走」戰略安排,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人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力探索和不斷深化創新
  •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一重大判斷,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報告中37次出現「新時代」一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我們黨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
  • [十九大「新」觀察]「新目標」怎麼幹?
    十九大報告提出,從現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全新謀劃展望。  「兩個階段」怎麼劃?「兩步走」怎麼走?未來的中國什麼樣?
  • 十九大「新」觀察:「新目標」怎麼幹?
    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曹瀅韓家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關鍵期,中國共產黨做出「兩個階段」「兩步走」的戰略安排。習近平同志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
  • 目標 | 十九大報告在這個方面改了一個字,彰顯出什麼?
    改革開放剛剛提出的時候,中國亟需解決物質匱乏、提升人民物質生活質量等問題,由於四個現代化側重於物質文明層面,1982年十二大報告在沿用四個現代化的同時,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高度文明、高度民主,被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和特徵。1987年十三大報告進一步提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 十九大意義重大 將影響中國與世界
    尤其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三個意味著」,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並不斷開闢發展新境界,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對之,十九大報告可能會有具體闡述。
  • 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需要準確把握的幾個重大問題
    1987年,黨的十三大進一步制定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1997年,黨的十五大對十三大確定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主要是對第三步戰略作出具體安排。
  • 2021年國考常識積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三步走」戰略
    十五大「三步走」戰略  十五大把第三步戰略目標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了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步,21世紀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從而使「三步走」的戰略和步驟更加具體明確。  新時代的「三步走」戰略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戰略安排,特別是,分兩個階段來安排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這三十年,實際上也構成了新「三步走」。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抓緊制定分步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
    第一步,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步,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987年,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了「三步走」的概念和設想。1997年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的第三步再分為三步,制定了21世紀前50年新的小「三步走」戰略。
  • 專家解讀十九大報告十大關鍵詞
    、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 ...員解讀十九大「新聲音」系列之二:新思想,貫穿十九大報告的靈魂
    細心的人會發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於過去五年我們黨政黨能力的變化,創造力的增強被置於首位。創造力體現在哪兒?最根本的體現,就是黨的理論創新能力;最突出的標誌,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貫穿3萬多字報告的靈魂,也是解讀黨在新時代政治宣言的關鍵。正是「新思想」,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凝聚了中國共產黨的「新使命」,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從「五個基本」到「三個基本」,十九大報告...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提出了「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前者主要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後者主要回答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首次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正式將「四個現代化」確定為國家發展總體戰略目標。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如何實施
    作者:王亞華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繼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立足當前、面向長遠,就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具體部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系統解決中國農業農村所存在的問題,也需要循序漸進,即在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的安排下,依照每個戰略階段問題的特點予以針對性解決。
  • 【我們的十九大】論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政治歷史意義和世界意義(上)
    意味著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目標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僅有利於造福中國人民,而且有利造福於世界各國人民,將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政黨所廣泛認同和借鑑,以此作為新的起點,人類將進入世界上的政黨大合作大交流大借鑑而非大對抗的新時代。
  • 十九大報告在這個方面改了一個字,彰顯出什麼?
    10月1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中,「現代化」成為高頻詞,出現47次。十九大吹響了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號角。十九大報告為何提出建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基礎上為何新增了「美麗」?一起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解開背後的緣由。
  • 公安學習十九大報告心得體會【六篇】
    公安學習十九大報告心得體會第一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十九大首次提出,在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三步走」到「兩步走」,改變的是提速增效,不變的是民心所向。從三步走到兩步走,我們和偉大的祖國一起走過。 想想想!「美好生活」會是啥樣?
  • 進入新時代 譜寫新篇章——黨的十九大報告關鍵詞
    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正是基於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性意義的準確認識,基於對新的偉大實踐的正確反映,基於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高度概括。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是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必將大大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