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隋唐兩代的崛起,似乎都與一個強大的貴族勢力扯不開關係,那就是關隴貴族,這是自北朝北魏時期便開始崛起的一支強大勢力。要知道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的皇帝都是出自關隴貴族,其強大的影響了延續了數百年。在整個唐代雖然說一直在壓制關隴集團,但是其影響力依舊是未曾衰竭。
那麼這究竟是一支怎樣的貴族集團呢,他們的崛起又是怎樣的,為何能夠延續長達數百年,甚至屢次影響北朝乃至隋唐時期的政治走向。
關隴集團的子弟,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文武相隨,影響巨大;而且關隴貴族之中漢人胡人交雜,相互姻親往來,是影響較大的民族融合時期。而關隴貴族的形成其實和北魏設置北方六軍鎮有關。
北魏初期,柔然和北魏之間的戰爭不斷,北魏的平城在今天的山西大同一代,位置靠背,距離柔然較近初在戰爭的前線地區。
因此北魏為了保護都城,於是在河北北部到內蒙古南部設立六軍鎮。到這裡很多人就要問,這個時候的北魏六軍鎮不是在河北一代到內蒙古嗎,怎麼就跑到了關隴地區呢。
其實這與北魏的分裂有關,當時六軍鎮的將領漢、胡交雜,尤其是晚期的時期,漢人逐漸佔據了上風。
而隨著北魏的分裂,在北魏孝武帝的授意之下,關中大行臺賀拔嶽率領原來北地六軍鎮的舊部定居關中,重新整合部隊,而這就是關隴貴族的最初班底與形成。
而關隴貴族的真正上臺,還與西魏時期的軍制改革有關,尤其是八柱國和十二將軍的設立,使得關隴貴族的地位又得到了質的提升。八柱國作為西魏時期文臣武將的頂峰官職與榮譽,是西魏時期的最高軍政擁有者。
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趙貴、于謹、獨孤信、侯莫陳崇這八位被封為柱國將軍的關隴代表以及其之後的家族,在整個北朝乃至隋唐時期影響巨大,對之後的政治發展有著絕對性的影響。
首先是宇文泰家族,作為西魏第一位柱國將軍,其在西魏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宇文泰也是西魏的實際軍政掌權者。
在西魏掌權之時,對外戰爭強勢,先後奪取了屬地和江陵,極大地擴大了西魏的版圖,為北周的一統奠定了基礎。
雖然說之後宇文氏一族建立的北周被隋取代,但是宇文氏一族卻沒有因此而消亡,之後的宇文慶、宇文士及都是宇文一族之子弟。
其次就是獨孤信家族,獨孤信家族雖然沒有出過皇帝,但是卻出了幾位傑出的女性,三代下來皆是權勢滔天的外戚。
獨孤信家族能夠做到久盛不衰也是在此,北周的兩位皇後,以及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李淵的母親皆是獨孤信的女兒,因此獨孤家族也是久盛不衰。
之後便是李虎一族,李虎在乃是宇文泰的手下,受到了宇文泰的重用。李淵之母和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乃是姐妹,因此雖然李淵繼位只是才七歲,但是卻受到了楊堅的照顧。
李淵與是隋文帝楊堅的侄兒,是隋煬帝的表兄弟,因此李淵一族隋代依舊是顯赫之極。李淵也是被封為唐國公,權勢不減絲毫。
至於隋文帝楊堅一族,其並不是八柱國之一,而是十二將軍之一。作為僅次於八柱國之一的十二將軍同樣是西魏時期的權貴,楊堅之父楊忠便是十二將軍之一。
楊堅在其父去世之後,輔政北周,最終也是奪權北周,建立隋朝,一統天下,結束了延續數百年的魏晉南北朝的紛亂。
而且在隋朝和唐代初期,關隴貴族一支都是政治之上的弄潮兒,他們把持朝政,是當時的主要掌權人。但是隨著唐王朝的權力逐漸集中,尤其是從李世民開始,李世民、李治、武則天便相繼打壓,關隴貴族的勢力逐漸沒有了往日的強勢。
雖然說在政治之上的影響關隴貴族沒有往日的輝煌,但是其子孫後代已久人皆輩出,對隋唐兩代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如果說秦漢王朝時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梯隊,那麼關隴貴族便是封建社會隋唐時期第二大帝國建設的第二梯隊。
這不僅僅在政治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同時在經濟、文化、軍事等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總結:
關隴貴族的衰落,其實僅僅是在政治上被逐漸地排擠出政治中心,但是其影響已久很強。元稹、柳宗元這些文壇政壇之上的大家,其實都是關隴貴族的後代。
關隴貴族更多的時候像是一個時代的鑄就者,他們用其鐵腕政治,維護了政治穩定和國家統一,對於他們的評價要適當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