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日本今年1月~8月期間服務、零售、觀光旅遊等行業已有超過35000家企業面臨停業或倒閉,停工、失業的人數也不斷攀升,截止到9月24日官方數據已經超過6萬人。
其中外國留學生群體也面臨就業困難的狀況,遲遲找不到工作,他們只能選擇回國,之後再回日本又要經歷許多麻煩。
為此,日本政府9月下旬出臺了一項新政策,針對在日留學畢業生推出「創業準備制度」,允許最長2年的「特定活動」居留資格。通俗一點說,就是留學生只要選擇在日本創業,就能延長兩年籤證。目前日本出入國管理局已經開始受理此項申請。
我們都知道,在日留學生畢業後,想要繼續留在日本,就要將「留學」的在留資格換成「就業」,如果無法在日本找到合適工作,在留資格和籤證一旦到期就要回國,否則就是非法在留。
而且持「留學」資格的留學生原則上不允許創業,外國人要在日本創業必須取得「經營管理」籤證,但這並不容易,需要有500萬日元的啟動資金證明財力,還要僱用2名全職員工、開設事務所。
這對於剛剛踏出校園的畢業生們來說,可不是一件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小事,因此選擇留在日本創業的留學生也越來越少。
眼看今年形勢不容樂觀,日本政府為了留住有創業意向的有志青年,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特意制定了放寬政策,外國人留學生可以先以「特定活動」居留2年,在2年內做好創業準備後再申請「經營管理」籤證。
當然,這項政策申請需要一定的條件,需要獲得留學生畢業大學的推薦,而畢業大學範圍僅限於日本文科省項目選定的東京大學等40多所學校,還會要求提供該學生的活動成績和創業計劃。
這並不是日本第一次設置鼓勵留學生在日創業的政策了,早在2018年,日本部分地區便開設了「留學生畢業後可延長1年在留用來準備創業」的制度,到目前為止,可實施該項制度的城市已包括10個道府縣市,但留下來的創業者少之又少。
與國內相比,日本很少有剛畢業的年輕人選擇創業,更別提留學生在日本創業了,很多留學生想留在日本只能通過就業的形式,即使創業所選範圍也相對較窄,多為留學教育、不動產、餐飲行業等。到底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呢?
求安穩的民族性格
對日本這個民族來說,安穩、低調、循規蹈矩才是人們最好的歸宿,日本並不提倡自由競爭,比起宣揚個人進步,他們更推崇集體的榮譽感。
因此,很多人從小受到集體意識的薰陶,認為長大畢業後更應該進入大公司工作,與共事的夥伴一起謀求企業的發展,很少有人會選擇創業這種出風頭、特立獨行的人生道路。
「終身僱傭制」社會
我們都知道,「終身僱傭制」是日本企業的最大特點。與國內的公務員相比,「終身僱傭制」不但安穩,賺的還更多;與自主創業相比,「終身僱傭制」又能給人更多的保障,不用擔心賠錢或失業。
要知道,在日本如果創業失敗是會降低個人信用的,比如房貸的信用審核就會很難通過,因此比起創業這種充滿未知和風險的事情,更多人在權衡利弊後還是會選擇在「終身僱傭制」這片厚土上,貸款買房、娶妻生子、一步一步升職加薪,做好一個普通的日本人。
缺乏市場環境
創業成功不僅需要個人的優秀特質,例如長遠的目光、獨到的見解、吃苦耐勞的品質,更重要的還有機遇,想要創業成功,最重要的是要選好時機,看準形勢。
日本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最適合創業的大環境,那時也誕生了很多大型企業,到如今已成為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例如豐田、索尼等。當然,企業越大越強的背後就是一定程度的壟斷,這對後來者來說不是什麼好事,最大可能就是隨波逐流,成為大浪裡的一粒沙。
而且日本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也不大,創業失敗的後果是年輕人難以承受的,大家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規避風險,選擇了更安穩的生活環境。
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的高新科技、IT、文化產業等都還有廣闊的市場,現在日本政府也提出新政策鼓勵更多留學生在日創業,給日本的經濟社會注入新鮮血液,想必對疫情之後的經濟恢復和發展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對於日本放寬籤證政策你有什麼看法嗎?全球化環境下,你會選擇在異國他鄉創業嗎?一起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