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4月30日公布了2020考研的最終院線及複試名單,在此前中南大學公布的校線中,文學和新聞學方面的校線還都是370分,雖然也不低但是也屬於名校的大眾分數,但是在這一次公布的院線較之提高了不少,除了語言專業複試線為390分之外,其他專業的複試線都在400分以上,文科生實在是太難了。
仔細研究中南大學的複試名單發現,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是學院統考推免比例最大的一個,招生計劃13人,其中11個名額被推免生佔了,文藝學上線考生只有1人(穩了),而現當代文學面臨著二選一的局面。可能有的網友覺得這樣的推免比例實在是太高了,其實這還不算高的,比如南開大學計算機的推免比例那才叫高,招生計劃51人,僅給學碩和專碩各留了1個名額,這還是礙於教育部的規定只要是招生的專業就不能全部都是推免生。也有個別國內TOP2大學的個別熱門專業全部為推免生,根本不給統考生留下任何希望,這才叫狠。
現在考研基本上難度最大的就是文史財經管理類考生,跟理工農類學生相比那分數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大家都知道高考之中文科生得高分普遍比理工科難,其實考研也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文科的複試線卻普遍高出不少呢?這從根本上還是一個多年的市場規律,說白了就是供與求的平衡。
在我上中學那會,一個年級12個班級,文科班級最多只能勉強湊兩個班,其餘10個班級全是理科班,當時中國高校的專業格局也基本上都是這個比例,理工科一直是招生主力。也不知道從啥時候起,理工科的薪資水平普遍走低,曾經火爆的地礦油等專業都走向低迷,而管理、會計、金融等專業卻異軍突起,每年也是吸引了不少的高考狀元爭先報考,赫赫有名的北大光華成了「狀元收割機」,也就最近幾年「宇宙機」豪橫起來,總算是為工科生們挽回了顏面。
目前國內高中的文科生基本上和理科生都五五開,再不濟也四六開了,跟原來那種誇張的1:5大為不同。高考之中文科生的錄取率也是很低的,本科率不到1/4,而理科生基本上本科率達到了60%以上,文科生多了起來,但是高校的文科專業設置及師資力量卻一直提高不起來。不論是從學科建設資金上還是後備教學力量上,文科始終跟理工科沒法比。
基本上每個省份都有各種各樣的理工大學、科技大學、工業大學、工程大學,但是以文科見長的大學卻很稀少。造成中南大學文新院這種400分只能擦線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名校互相推免,留給統招生的機會是越來越少,學校名氣越大越難考,難的不是題目本身也不是複試有多可怕,難的是根本不給你機會。那麼多文科考生,名額只有區區幾個,搶去吧,分不高才怪。而許多考生讀研的動機或者說自己的標準就是,報考院校不能比本科院校差。
如此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怪圈,名校互相推免之後區區幾個統考名額也都被名校統考生佔據,普通學校卻看不上普通學校第一志願考生,還等著調劑一流名校落榜生呢。2020年考研者大概有340萬,算上擴招的18.9萬,能考上的考生最多也就100萬,意味著至少有240萬的考研者將被淘汰。
隨著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文科生考研會變得更難,立志於報考名校的文科生難上加難,不僅初試要考出400分的擦線分,還要在複試之中表現突出,太難了。如果讓你回到高中重新選擇,你會讀理科還是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