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廣|州|不|知|道|的|美
「假如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張軍事基地的照片,算不算危害國家安全?我們是否能夠私自餵養受我國入境限制的動物?大家又是否知道國家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
在前幾天的「平安橫琴、法治現場」抖音直播間內,主播藝璇每提出一個法律知識,評論底部就掀起了網民的一波又一波搶答熱潮。
今年的4·15國家安全教育日「撞上了」疫情,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和國安辦這幾天一直在抖音直播間忙碌,不到半小時的直播,就吸引了3000多網友關注和互動:「今年我們把普法活動搬到了直播間。」
這個小小的網絡直播平臺,創建了普法部門與社會公眾直接溝通的良好窗口。
▲4月13日,橫琴新區在抖音直播間
開展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
為響應國家號召做好普法宣傳工作,今年的普法「主戰場」不僅有網絡直播,VR、4D、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也紛紛「上陣」。
01
一個高科技「普法」展廳:
VR、4D和人工智慧「上陣」普法:
如何讓觀眾真正去讀懂法律知識?面對這個難題,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曾經也苦惱了好久。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橫琴新區各普法職能部門都會組建起幾支「普法」小分隊,忙著到各個社區實地走訪普法:通過問卷調查、派發宣傳資料、印發宣傳單張等傳統形式科普法律。
但這樣幾十場活動下來:不僅耗時長、人力投入成本高、覆蓋人群面積有限,最重要的是群眾也一直處於「被動」接受法律知識的過程中,效果不夠理想。
▲過往的普法:派發傳單、填問卷調查
為了讓大家主動去了解法律,橫琴新區相關負責人在「律道」公園的一個貨櫃內,乾脆搭建起了一個高科技「普法」展廳。
▲高科技「普法」展廳外觀(VR視角)
在這個小小的「普法」展廳內,包含有3D、AR、VR以及人工智慧多種科技手段:「展廳搭建完成的第一天,我們就迎來了將近100多的群眾主動前來了解法律知識,這是我們意料不到的。
目前智慧展廳的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的15:00——21:00(中途休息一小時,根據不同季節時間會有調整)。但疫情期間還是建議大家少出門少聚集。因此,我們還把智慧展廳搬到了線上,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就能用人工智慧技術學習法律。」
VR、4D和人工智慧科普法律
(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人工智慧展廳)
�� �� ��
為什麼驟增了那麼多觀眾前來了解法律?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向我們「揭秘」:
「以前給大家講解國家憲法知識時,需要在社區內說上老大半天,大家還不一定記得住;現在只要進入高科技普法展廳,只要拿著一臺手機掃一掃前面的雕塑,法律知識躍然於紙上,播放書本動畫的同時還能回顧那些盪氣迴腸的磅礴歷史畫面。」
說罷,工作人員在我們面前展示了操作方式:短短16秒,AR+3D動畫居然讓一本憲法書本直接「活」了起來,動畫效果栩栩如生。
(AR視頻,點擊觀看)
為了進一步拉近用戶和法律知識的距離,展廳還融入了4D和人工智慧等科技元素,直接把10本法律課本「嵌入」牆上:當人們站在屏幕前時,點擊屏幕就能翻閱法律知識讀本。
▲對屏幕進行交互,即可翻閱法律書籍
(點擊觀看視頻)
只要站在屏幕前,梵谷就能為你「畫畫」:人工智慧技術藉助「梵谷之手」,自動生成一幅「法治版」藝術照片。
▲人工智慧藉助梵谷之手
幫你繪製「法治版」藝術油畫
身臨其境「走」長徵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這個高科技普法展廳內還設有VR交互:戴上VR眼鏡,就能穿越並感受紅軍長徵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的真實歷史,遊戲中還設置了VR救助戰友、行軍禮姿勢等交互式故事情節。
▲通過VR交互,與戰友一起飛奪瀘定橋
▲通過VR手柄,將樹皮扣下與戰友分享
「最重要的是,當你摘下VR眼鏡,這段艱苦的長徵歲月不知不覺間就深深植入到你的腦海裡。」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表示,「當你把以上的高科技都體驗完了以後,來來回回幾遍也能把法律知識給學習了。」
(VR視頻,點擊觀看)
除了這個高科技「普法」展廳外,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還在附近設有人工智慧「普法小站」(普法小站開放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30),為群眾提供人工智慧的法律諮詢,只要群眾有法律上的疑惑,人工智慧機器人都能提供服務(如果市民有更多需要諮詢,也可以和普法小站的法律工作志願者直接溝通,獲得更多反饋)。
如此下來,人們可以通過VR、AR、4D和人工智慧等各種互動體驗學習法律知識,這樣不僅讓群眾更加熱情主動去學習法律知識,也很大程度解決了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組織困難、思政教育形式單一的問題,提高了體驗者的參與度。
02
一個人工智慧「普法」平臺:
「了解法律常識,就像玩闖關一樣有趣」
「了解法律的過程,能否像玩闖關競答一樣有趣?」
律道第1期高科技「普法」展廳搭建完後,橫琴新區相關負責人又提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幫助人們打破對法律知識「冷冰冰」的固有認知,開發了一款將城市探索+普法教育結合的小程序「城市秘碼」:
(長按下方小程序碼,搶先體驗)
「只要人們到了這裡,根據給出的地圖到達相應地點,就能進行答題闖關,我們在通關遊戲中設置了很多日常知識和法律常識,只要玩家回答成功就可以贏取獎勵。」
為什麼叫「城市秘碼」?橫琴新區相關負責人向我們分享了它的豐富內涵:當你在做闖關遊戲時,既了解日常法律知識,在闖關的過程中,又能充分體驗到橫琴新區各個景點乃至建築的新變化,這樣完全將普法教育和城市深度體驗相結合。
特別今年遇上了新冠疫情肆虐,走訪社區的普法形式陡然增加了感染風險,因此,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還特地加緊在小程序裡加入了「VR探索城市+尋寶」的功能:讓用戶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足不出戶線上3D沉浸式探索全世界的景點和城市風景,還能在VR場景裡面尋找寶藏或線索。
「通過這個線上平臺,還能讓港澳同胞身臨其境感受祖國的強大。」橫琴新區依法治區辦介紹道。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呼籲群眾不要出門,好好在家呆著。因此,我們選擇用科技手段結合,為大家提供多一種學習法律的渠道,將枯燥乏味的法律與趣味盎然的遊戲巧妙結合,讓大家安安心心在家中學習法律知識。」
03
一份「橫琴精神」:
「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
「既有綠化景觀,又有普法宣傳,還有娛樂項目...」為了這個龐大的「普法」工程,橫琴新區相關部門部署了將近一年。
作為橫琴新區創建的一個法治文化品牌,「橫琴律道」一直秉承「律達天下,法潤人心」的核心理念,堅持將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傳統綠道的方式,打造集法治教育、文化展覽、生態文明、休憩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律道」。
為何取名「律道」?所謂「律道」,即普法之路。根據《珠海市「律道」法治文化品牌建設工作方案》,珠海在全國首創「律道」建設:將法律宣傳融入到綠道,讓綠道不僅僅是綠道,還是「律道」。
▲律道公園外景:主題標識「i Law」體現「愛法律」內涵,融合神獸獬豸(獨角獸)Q版、對話框、大小橫琴山、法律天平等喻意。
▲橫琴律道公園,位於橫琴新區環島東路和德政街交界處
圍繞律道這個主題,在一期和二期的工程改造中,律道公園堅持將傳統與智能相互交融。自開設以來,就已經先後接待遊客逾萬人次。
「藉助高科技手段助力普法,既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能使群眾在休閒娛樂中潛移默化接受法治薰陶,讓群眾在寓教於樂的形式中提升自身法治意識。
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這種精神理念一直在鼓勵著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從群眾角度出發,為群眾辦實事;也鞭策著我們一直創新和突破,這是我們橫琴自貿區設立的初心,橫琴的標準,橫琴的精神。」
原標題:《當AR、VR和4D技術遇上法律...這裡的「普法」形式真硬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