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才有一切——記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庫倫旗和水城縣教育扶貧實踐

2020-12-25 騰訊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內蒙古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科學長廊上有一面院士牆,上面掛著很多院士的畫像。經常會有小朋友來這裡好奇地點一下按鈕,聽一聽,雖然播放的科學家介紹他們似懂非懂,但是科學的種子已在他們心中悄悄萌芽。

內蒙古庫倫旗和貴州水城縣是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定點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從 2018 年開始,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行管局」)主動發揮熱心公益事業的優良傳統,秉承「有愛才有一切」的教育理念,藉助中國科學院幼兒園、中國科學院附屬實驗學校的品牌優勢和教學資源優勢,分別於 2018 年 5 月 8 日、2019 年 4月 9 日與內蒙古庫倫旗、貴州水城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科教幫扶」紐帶,共建「學前教育示範基地」「義務教育示範基地」;為將優質科教資源輻射到貧困旗縣,開展了以「科學」特色為核心的「科教幫扶」新模式的探索。

助學助教活動,為貧困地區孩子們心中埋下科學種子

結束上午的工作,行管局局長顧全馬不停蹄地趕往機場。為了儘快拿出行管局教育扶貧方案,由行管局黨委副書記帶隊,行管局扶貧工作小組、中科院幼兒園園長、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老師總共 20 多人的前期調研工作小組已經在庫倫旗開展了 1 個星期的實地調研。當晚,顧全必須要趕到庫倫旗,與大家討論並敲定方案。由於庫倫旗沒有機場,也沒有高鐵,從北京到庫倫,顧全要先坐飛機到通遼市,再從通遼機場乘 4 個小時的車。到賓館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

為了方便跟政府對接,行管局扶貧工作組住的賓館就在庫倫旗政府辦公大樓旁邊。顧全來不及安頓,趕緊到了大家集合的房間,20 多人把地方坐的滿滿當當。求真務實是行管局做事的風格,也是顧全做事的準則,「這件事咱們能做到嗎?做不到就一個字也不能寫」——從幼兒園、學校的環境布設到師資培訓計劃,顧全每一項都聽得很認真,直到凌晨 3 點,討論才結束。顧全合上電腦,站起來看了看窗外,「外面都是星星,咱們還在熱火朝天挑燈夜戰,白天晚上連軸轉,大家辛苦了!」

作為中國科學院全院的後勤支撐和保障單位,2018 年接到扶貧工作任務後,行管局組織下屬幼兒園園長、學校校長及教學骨幹先後開展 10 餘次實地調研,深入了解庫倫旗和水城縣教育現狀;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廣泛匯集當地需求,組織了 10 餘場工作小組會議,分析尋找幫扶工作著力點。經過實地調研發現,庫倫旗和水城縣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教師普遍存在教學理念待更新、教學活動組織方法待細化、教學評價形式待豐富、教學反饋質量待提升等情況。與此同時,學校中的玩教具、圖書、衛生保健信息化管理、實驗儀器材料等教學與管理輔助軟硬體較為缺乏,軟體支持能力尤為薄弱。

庫倫旗的科學教育資源比較匱乏。在交談中,當地師生不時流露出對科學教育的濃厚興趣,特別渴望了解天文、海洋、地理、信息自動化、航空航天和動植物等科學知識。但由於條件限制,庫倫旗的老師和學生缺乏學習渠道,平時只能通過網絡或電視學習了解。

針對這些情況,行管局協調北京中科科教發展基金會,向庫倫旗捐贈了一大批圖書和教學資料,包括 1 : 40 的「天眼」模型 1 套,以及交通安全帽、繪本、玩教具、圖書等。目前,針對在幫扶過中發現的庫倫旗蒙古族小學和水城縣第六小學科學教室教學及實驗材料較為缺乏的問題,行管局以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五年級正在實施的《生命科學前沿探索課程》為藍本,向 2 所學校捐贈課程材料包。此外,北京中科科教發展基金會還為庫倫旗提供 3 年總計 100 萬元的助學助教資金,以用於部分優秀師生開展「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科教融合活動。

「我們採買了很多圖書,捐贈了很多器材、設備,但是怎麼運過去是個大難題!火車不通,飛機也不可能,只能從北京開車送過去。我們到處找運輸團隊,路不好走,最後愣是從北京開了兩天車拉過去的。」行管局新技術產業處李格銳說。

在為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設計、建造科學長廊時,施工要求高,很多細緻的活當地的施工隊幹不了,只能從北京帶去施工隊。扶貧團隊的成員克服困難一起上,就連牆的高度、院士畫像掛的位置等這樣的細節都親力親為,沒有職位高低,所有人都撲在了一線。

「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這一切註定是我們成長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2018 年,「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研學活動正式啟動,目前已經舉辦了 3 期。活動每期都有一個相應的主題,除了有一場精心設計過的科普講座以外,還會帶領庫倫旗學生走進相關研究所,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中科院科學家如何開展科研工作。活動帶隊老師事先會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觀學習。每期活動結業的時候,每名學生都要求做匯報總結——把他們學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成 PPT 演示文稿,分組進行上臺展示。原來很多學生都不會做 PPT,活動帶隊老師就手把手教他們。一些庫倫旗的蒙古族學生平時都用蒙古語交流,用普通話做總結交流時在表達上會有一些困難,但他們還是很努力地去做。

從前期策劃開始,研學活動就對學生做了嚴格要求。5 天的課程內容安排非常充實——到北京就是來學習的,不是來旅遊的。第一期活動結束後,庫倫旗的孩子們多少都有點遺憾,因為他們本以為會去參觀長城、天安門,可是都沒有,學習時間安排的太滿了。後來,看到孩子們遺憾的眼神,活動帶隊老師也靈活調整了方案,專門騰出一個晚上的時間帶著大家去看了鳥巢和水立方的夜景。結業式上,庫倫旗的孩子們穿著蒙古族服裝跳起了安代舞,依依不捨。

「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開展 2 年以來,已組織 163 名庫倫旗優秀師生參加了 3 次助學助教活動,還安排他們參觀了中科院院史館、「率先行動」成果展、京區和長春分院的研究院所及其博物館。

回到家鄉後,首期來京研學的庫倫旗學生給白春禮院長寄去了感謝信,「感謝白爺爺以及所有愛心人士為我們創造的難得的學習機會!」「這一切註定是我們成長路上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我們將牢記您的囑託:不斷提升科學素養,不斷豐潤愛國情懷,為進一步增進民族團結、實現偉大『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白春禮院長在回信中不僅表達了誠摯的問候,同時希望這些庫倫旗學生能夠珍惜美好時光、勤奮刻苦學習,早日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秀青年,為家鄉發展和科技進步努力奮鬥,也誠摯歡迎大家未來加入中科院的大家庭,為祖國的科技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快車」:一年開了 4 萬公裡

為增強科普活動的機動性、靈活性,讓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科技創新發展的前沿趨勢,拓寬科學視野,中科院著力打造了「科學快車」科普活動。「科學快車」重點遴選中科院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藍、生命科學、農業生態、大科學裝置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為科普展品,不僅有車廂展廳,還有戶外可移動展區和球幕充氣影院。截至目前,「科學快車」開往庫倫旗和水城縣開展各類科普活動 20 餘場,現場及線上參觀人數達 11 250 人次。

「從大西北的新疆,一直到西南的貴州,2019 年我們的『科學快車』跑了 4 萬多公裡。到貴州水城縣的時候,我就在現場組織,當時排了很長很長的隊。後來天快黑了,隊伍還有老長,老師們感覺活動結束時可能還輪不到他們的學生進去參觀,都急了。我們就決定延長展出時間,晚上也開放。再後來,有些家長也跑來看,因為孩子們看完一回去跟家長講,講得熱血沸騰。現在教育都是需要家校聯合,我們覺得家長來參觀也很好。隨後就決定把『科學快車』開到水城縣體育館對公眾開放了一天,這在當地影響很大。」行管局新技術產業處處長湯宏銘說。

「科學快車」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外,志願者還指導學生共同完成科學小實驗,觀看球幕影院裡播放的電影,在遊戲中學習科學,體驗科學的魅力。「科學快車」不僅把中科院高端優質科普資源送進庫倫旗和水城縣,也將科學的種子深深埋進孩子們的心裡。

「『科學快車』『走進中科院,走進科學家』這些活動的資金都是我們想辦法多渠道籌措解決的,就是為了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親身體會到科學的氛圍。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小朋友還用繪畫描繪自己心中的『科學快車』——10 米長的畫卷,承載了他們對科學知識的嚮往。讓科普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裡生根發芽,這也是我們的初衷。」湯宏銘說。

學前教育:塔娜的蛻變

塔娜坐在那裡認真地記著筆記,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學習。從北京來的老師正在給她們這些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教師做培訓,很多新穎的教學理念她從來沒有聽過。每當北京的老師提問或者讓講講自己的看法時,塔娜也不敢發言,本來她就是個靦腆安靜的姑娘。她只是覺得,北京的老師講得真好,太多新知識新理念需要學習了。2019 年,北京的老師又來庫倫旗給她們上課,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教學活動研究,需要一位老師做研討課給大家現場觀摩。通過這一年的學習,塔娜有些想法,她想試試,於是便鼓起勇氣報名,走上講臺,完成了一節科學觀摩課。2020 年已經是跟北京老師結對子的第 3 年,塔娜還加入了幼兒園的教學科研課題組。經過 3 年的交流學習,塔娜跟北京老師做多了很多的探討和交流,甚至對於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塔娜變了,我們很明顯能看到塔娜的蛻變和成長」,中科院第五幼兒園園長張家瑩說。

從事幼兒教育多年,張家瑩對於幼兒園再熟悉不過了。在庫倫旗連續走訪了多家幼兒園後,她觀察到當地的幼兒園教室空間很大,寬敞明亮,但是孩子們的玩教具的種類和數量卻很少,還都是亂堆亂放;並且,只有一些簡單的生活必需品。這從側面反應了當地幼教的教學觀念落後。通過跟當地幼教老師的交談,張家瑩發現庫倫旗幼兒園的老師們對於國家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發展目標的認識都非常模糊和欠缺。幾堂課聽下來,張家瑩看到,基本上都是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在下面被動聽,互動很少,這是很明顯的小學化傾向。

張翔嵐是中科院第五幼兒園的保教主任,她正嘗試給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孩子們上課,讓當地老師以助手的形式參與並觀摩。「孩子們可高興了,上課互動都非常積極。這跟我們之前想像的不一樣,我們原以為孩子們會很拘束。這還是跟老師營造的寬鬆和開放的課堂氛圍有關。後來,庫倫的老師也逐漸學會了這些教學方法,敢於在課堂上放手,鼓勵孩子們自主探索。」張翔嵐開心地說。

「我們的培訓計劃是循序漸進的,第一年的目標是努力讓當地老師轉變教學觀念,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第二年主要以教學活動為主。通過這兩年的學習,庫倫旗的老師們在教育理念上有了一些提升,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接下來,要幫助她們進一步提高教學研究意識和反思能力。因此,第三年就以開展教科研培訓為主,以此來推動當地幼兒園教師的能力發展。」張家瑩說。

2020 年 6 月18日,在中科院幼兒園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第一個市級課題順利通過通遼市 2020 年教育科研課題審核,被批准立項。2020 年是中科院幼兒園對口幫扶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工作的收官之年。結合庫倫旗教育科技體育局提出的培訓需求和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工作實際,中科院幼兒園 2020 年 3 月制定了促進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課題申報及開展的能力提升專項支持計劃。在中科院幼兒園總園長王春菊的帶領下,專門成立由中科院幼兒園教研中心教研員、中科院第五幼兒園園長及業務骨幹組成的課題幫扶指導小組,精準、有效指導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教育科研課題。

「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我們主要以線上的形式來對她們進行指導——先後有 4 次集中討論,項目申報書都是一條條地幫他們細摳。課題申報成功後,我們都不敢相信,特別興奮,因為只有這麼短的準備時間。他們變化真是太大了,真得很棒。」張家瑩興奮地說,「能感受到庫倫旗蒙古族幼兒園的教學水平整體上有了很大提高」。

義務教育:科教幫扶這件事,既是幫助貧困地區,也是幫助我們自己

陸建偉是行管局教育發展處處長,也是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校長。「我們的幫扶工作主要是圍繞師資交流和師資培訓。」陸建偉說,「一方面是『請進來』,也就是對方的老師到北京來學習,參加『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活動;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即圍繞區域教育教學要求,每年 5 月和 10 月各派一批骨幹教師到庫倫旗和水城縣。每次都有一名副校長帶隊,骨幹教師中至少有一個博士、一個教學主任、一個優秀班主任。我們把這些人派過去,目的就是要從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培訓上全部覆蓋到位。」

2018 年以來,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先後選派 31 名優秀教師和校長分 8 批次赴庫倫旗和水城縣;通過系列講座、展示課、研究課及評課等形式,對庫倫旗 40 餘所中小學教師、校長開展了 2 448 人次的教學培訓,為 6 所小學 1 000 餘名學生提供了科學示範課程。每批次培訓都按「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的形式設計幫扶內容。「規定動作」有「四個一」,即:面向中小學中層以上幹部做一場學校管理經驗大報告,面向學科骨幹教師講一堂學科教學示範課,面向在校學生上一堂博士科學課,以及面向學科老師組織一次教研聽評課。「自選動作」則是根據庫倫旗、水城縣教育局及幫扶學校的需求,增加有針對性的報告、講座、研討、交流、集中備課等教育教學交流活動,與當地教師分享教材解讀、教學設計、課標把握及教學資源融合等經驗與做法。

「水城縣和庫倫旗學校的硬體設施比較好。但因為是貧困地區,他們欠缺的是軟實力,整個教育理念、思想、做法相對來說比較傳統,跟當下的教育需求是有脫節的。我們有責任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提供給他們。我們建了很多微信群,到現在為止老師們的交流都很活躍,有疑問都是遠程指導,及時解決。」陸建偉說。

「前期調研的時候發現了挺多問題,比如說備課。當地老師都是自己備備課就可以了,也沒有人指導,教研水平比較弱,所以我們就在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三備兩研』是中科院附屬實驗學校每節課的必備流程,這個工作做好了,課堂效率就高。我們把這個方法也帶到了庫倫和水城。」陸建偉介紹,「三備」就是「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復備」;「兩研」就是「課前教研、課後教研」,課前要圍繞課程準備怎麼教進行研討一次,課後還要根據課堂情況再次研討,發現並改進問題。「我們的示範課都不止 1 次,每個老師都得講 4 次。還需要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三備兩研』裡面最重要的環節。這對當地老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水平及學科能力培養提高幫助非常大。此外,還結了 30 多對『師徒結對』。」

「其實我們從庫倫和水城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庫倫和水城的孩子特別堅韌向學,這股精神是很多北京孩子欠缺的。附屬實驗學校不少孩子自認為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比起來還是有差距,這種常態化的交流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教育。」陸建偉說

「扶貧絕對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而是一種相互的學習」,談起扶貧心得,陸建偉深有感觸。「實際上我們是被教育的,包括老師和學生。他們在那種艱苦環境下,堅守教師教育的崗位,在資源這麼匱乏的情況下,還如饑似渴地學習。科教幫扶這件事,既是幫助貧困地區,也是幫助我們自己。雖然說為貧困地區提供了一些物資、人力方面的幫助,但我們自己受益的是無形的、內在的精神力量,是對靈魂的一種薰陶和提升。」

3 年扶貧期快到了,水城縣和庫倫旗都已摘帽脫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陸建偉想對庫倫旗進行長期回訪,「扶貧工作不是走走過場,我們還是希望未來能從機制和資金上有一種保證,把幫扶工作延續下去。」

教育扶貧:有愛才有一切

科教幫扶,核心在「扶智」。推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教師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高,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專門強調:「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別是要注重山區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成長。」

教育扶貧,既立足當下,又惠及長遠;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漁」。「我們的教育理念是『有愛才有一切』,帶著想法、理念、人員、物資及所有一切,帶著一片愛心去做教育扶貧工作。最開始我們想從科普教育入手,把中科院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具、教材等物資送過去,給庫倫和水城的孩子提供豐富的科學教育課程。」湯宏銘說,「不過後來,經過前期調研和扶貧工作的推進,發現對當地教師的培訓有時候比對學生的更重要。因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方案,制定了對幫扶學校教師的線上線下整體幫扶計劃。經過 2 年的結對幫扶,當地的老師進步很大。」

「3H」工程——HOUSE、HOME、HEALTH 是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承擔的重要任務,其中教育是「HOME」的核心部分。「下一步我們也要豐富『3H』工程中『HOME』的概念,除了做好院內的保障工作,同時要作好教育品牌的輸出,以配合地方政府的發展,尤其是幫扶地區的教育質量提升。」湯宏銘說,「從社會擔當角度來說,這是職責所在,我們希望在脫貧攻堅戰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作者:張帆、楊柳春、文彥傑;《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著眼未來 中科院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科技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院著眼未來,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工作。  白春禮說,目前,中科院在內蒙古庫倫旗和貴州水城縣,幫助當地共建了4所小學和幼兒園,提升當地教育水平;中科院還在內蒙古庫倫旗開展各類心理幫扶活動,覆蓋當地1500多個家庭以及教師、一線扶貧幹部等人群;中科院所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發揮教育特色,在貴州六枝特區開展的教育培訓、教育扶貧和科普方面都做出品牌。
  • 12個分院、100多個科研院所……中科院「成建制」開展扶貧
    中科院副秘書長嚴慶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中科院科技扶貧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是國家科技扶貧的一個先行者和主力軍。根據國務院扶貧辦統一安排,中科院共負責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和貴州省水城縣、六枝特區等4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定點扶貧任務。目前,這4地都已實現脫貧摘帽。此外,中科院在全國各地的12個分院和100多個研究所也承擔或參與承擔50多個扶貧點的任務。
  • 中科院萌動科學教師通識直播課走進貴州水城
    中科院萌動科學是2018年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立項的科普項目,專注於兒童科學教育領域,為兒童、教師等提供優質的學習內容及產品。教師科學通識直播課是萌動科學推出的全新項目,攜手中科院多個領域的科學家為廣大教師傳授科學通識,以便更好地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中科院萌動科學教師科學通識直播課已預播了四期,最新一期「看雲識天氣靠譜嗎?」
  • 新時代我國食育扶貧理論與實踐模式——通遼庫倫旗食育扶貧試點
    在新時代,如何有效銜接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推動實現農村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的生活水平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中國科學院食育團隊(以下簡稱「中科院食育團隊」)遵循「調研先行、科學引領、實踐探索」的原則,在國家級貧困縣——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開展了食育扶貧的試點工作,探索新時代食育扶貧新模式,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健康中國 2030」規劃。
  • 【要聞】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到庫倫旗調研指導心理幫扶工作
    8月25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中科院北京分院科技處負責人劉冰宣一行到庫倫旗調研指導中科院科技扶貧項目心理幫扶工作
  • 「三星探知未來科技女性培養計劃」項目結業暨內蒙科技扶貧出徵...
    中國三星對外事務部副總裁張蓉暉講話   中秋節期間,12名STEM GIRLS創新領袖將在中科院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內蒙古庫倫旗進行扶貧實踐,開啟一段嶄新而富有意義的「新徵程」。據悉,該實踐活動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承擔,創新領袖們將以農村生態庭院建設為主題,進行汙水處理、雨水收集、垃圾處理、廁所改造等實踐活動。該活動旨在通過實踐增強創新領袖對我國貧困地區農村飲水、汙水、廁所、垃圾等環境問題的認識,提高她們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此次扶貧實踐共分為前期調研、提出方案及施工、效果評估三個階段。
  • 中科匯通產品逾期,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資本夢」兩度破碎
    《紅周刊》記者獲悉,「中科建」體系下的公司互相擔保,其依仗著「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背景獲得投資人的信任。此外,中科院行政管理局旗下的企業還曾以「白衣騎士」的身份介入到騰邦國際的管理權之爭中,但在入主近大半年後,騰邦國際的債務問題和退市危機均未化解,只得於今年5月選擇退出。
  • 「我的扶貧故事」以德樹人 用心幫扶 ︱ 水城縣阿戛鎮魚塘小學教師...
    我叫辛加法,今年36歲,是水城縣阿戛鎮魚塘小學的一名教師。2007年畢業於六盤水市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同年參加教師考試進入水城縣鹽井鄉馬安小學任教,次年9月借調到水城縣阿戛鎮魚塘小學任教。辛加法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講從教以來,我堅持學習學科領域中最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汲取各種教育教學知識以便能高質量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對於學生,我既嚴厲又慈祥,我不想放棄任何一位學困生,也能讓一個學生掉隊。
  • 一線動態---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
    11月17日,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優秀個人表彰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派駐貴州水城縣院壩村第一書記田通榮獲「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稱號。該獎由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組織,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共評選出先進集體20個、優秀個人50名。這也是中科院繼2018年韓力同志之後,第二次獲得該殊榮。
  • 心理扶貧如何開展?中科院:在共建幼兒園開展兒童成長測評 系列講座...
    11月1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科技扶貧不僅僅是讓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而是要能立足長遠,堅持志智雙扶,激發貧困人口致富的內生動力。因此,中科院在科技扶貧過程中,還開展了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 科技扶貧就是讓科學接地氣——訪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夏勇...
    這一切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夏勇深有感觸。作為水城縣扶貧工作隊隊長、黨支部書記,2017 年夏勇一頭扎進水城縣,紮根基層、紮根扶貧一線。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正是夏勇和水城縣扶貧工作隊「腳踩泥土,不忘初心」結出的累累碩果。談及自己的「扶貧之路」時,夏勇感慨道:「當你看到在 21 世紀的今天,仍然有一批如此貧困的農民,你就會在心中燃起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什麼、使他們能擺脫貧困的激情。科技扶貧是我們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科技扶貧既是身負的政治使命,更是科研人的精神傳承。」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的幸福教育者|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
    「既然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職業,就選擇了奉獻青春和人生,也許平凡,但卻培養了的希望。」這是我從教12年以來的感悟。我叫祝國海,是水城縣比德鎮比德小學的一名教師。  我是農村的孩子,我的家鄉比德鎮民族組地處偏遠,山高路陡,自然環境惡劣,正是因為脫貧攻堅不落一村一戶一人的精準脫貧攻堅戰,才使得馬路修到家門口、水管飲水到食堂、舊屋換成亮新居,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李志剛視察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並作主題報告
    11月10日上午,中紀委駐院紀檢組組長、院黨組成員李志剛視察中科院行政管理局並作主題報告。局黨政領導、黨委委員、紀委委員、職代會常設主席團成員、團委、青聯、婦委委員、中層幹部近10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行管局黨委書記徐新民主持。行管局局長吳建國代表領導班子向李志剛作了工作匯報。
  • 大連市中山區衛生健康局 助推水城縣健康扶貧
    9月2日,大連市中山區衛生健康局組織醫務人員赴水城縣鄉鎮衛生院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再續兩地「山海之情」,助推水城縣健康扶貧工作。 雙方就結對幫扶工作在水城縣衛生健康局召開座談會。
  • 【要聞】庫倫旗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
    【要聞】庫倫旗召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 2020-12-10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用力幫扶 扶貧扶智希望紮根|水城縣第六...
    我叫鄧集雙,是水城縣第六小學的一名教師。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三尺講臺上教育工作做好後,我就會開車到水城縣新橋街道新橋社區的貧困戶家中實地走訪。鄧集雙(左一)幫助幫扶對象核對系統內信息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使命光榮。幫扶工作不僅僅只是帶領整理房間、美化家居,幫助補齊生活短板,改善人居環境、宣傳惠民政策。
  • 中科院行政管理局承擔院京區「3H」工程建設成效顯著—新聞—科學網
    忠誠於信任 擔當於責任
  • 中國科學院駐貴州水城縣院壩村第一書記田通: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
    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離退休幹部工作局青年幹部田通有一個夢想:去條件艱苦的地方駐村。2018年9月,他終於夢想成真。根據中央組織部和中科院安排,田通來到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蟠龍鎮院壩村任第一書記,任期兩年。將近兩年時間過去,有人說,田通改變了院壩村,田通卻說是院壩村改變了他。
  • 【行管局暑期託管班】「啟仁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紀實報導
    託管班孩子們的合影就在最近,由啟仁學校的老師帶隊,託管班的孩子們瞬間變成「小記者團」,到訪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專程慰問採訪在局裡工作的叔叔阿姨們。也是因為「小記者團」的到來,使得平時氛圍嚴謹的辦公場所,一下子變得活潑起來!
  • 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新聞—科學網
    不忘服務科研初心 牢記助力率先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