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刊財經
紅周刊 記者 | 惠凱
2018年以來,信託業爆雷事件不斷,其中就包括了「中科建」,負債總金額高達700億左右。《紅周刊》記者獲悉,「中科建」體系下的公司互相擔保,其依仗著「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背景獲得投資人的信任。此外,中科院行政管理局旗下的企業還曾以「白衣騎士」的身份介入到騰邦國際的管理權之爭中,但在入主近大半年後,騰邦國際的債務問題和退市危機均未化解,只得於今年5月選擇退出。
中科匯通產品逾期,揭開中科建飛爆雷冰山一角
近期,「中科建」旗下的子公司中科匯通(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匯通」,下同)的投資者向《紅周刊》記者爆料,稱中科匯通發行的私募基金已逾期數月。
公開信息顯示,中科匯通曾自稱是「中科建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投資平臺,也是中科院旗下唯一的私募資金平臺」。而天眼查APP顯示,中科匯通是中科建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中科建飛」)的全資子公司。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中科匯通共備案了10隻基金,且全都集中在2017年6月~2017年12月。此外,據天眼查APP,中科匯通旗下還有10多只有限合夥制基金,基本上也都成立於2017年下半年左右。
投資人楊先生告知《紅周刊》記者,中科匯通旗下發行的部分產品投向了中科建飛項目。楊先生透露,他購買的是中科匯通上海新虹橋酒店併購基金。基金協會數據顯示,中科匯通為新虹橋酒店併購項目發行了至少4隻基金。他表示,受中科建飛爆雷事件影響,中科匯通上海新虹橋酒店併購基金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出現兌付風險。
據《紅周刊》記者了解,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以下稱「中科建設」)為中科建飛對新虹橋酒店併購基金履行的義務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天眼查APP顯示,中科建設是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的全資子公司。
2018年至今,法院多次因中科建飛的被執行人身份凍結了中科匯通的股權,而中科匯通也疑似無法正常經營——據上海寶山區市場監督局,因其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披露年報,市場監督局已將中科匯通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此外,因「未按要求進行產品更新或重大事項更新累計2次及以上」等原因,中科匯通已被列入基金業協會「異常機構」名單。
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資本夢」再度破碎
產品兌付頻頻逾期,這讓市場和輿論也注意到了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譬如就中科匯通來說,有網絡通稿顯示,2018年4月,中科院行管局局長參加了中科建飛的座談會,並現場調研了中科意邦項目(據天眼查APP,中科匯通持有意邦置業20%的股權)。
事實上,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在資本市場上早已是一個複雜的存在。《紅周刊》記者獲悉,這一定程度上與中科院希望在資本市場大展拳腳的想法有關。譬如,2018年底騰邦國際出現經營和現金流危機後,2019年8月,公司實控人鍾百勝曾將大股東騰邦集團的股權表決權委託給中科院行政管理局旗下的中科建業,但上市公司的危機化解卻毫無進展。今年5月,中科建業又解除了表決協議,鍾百勝重任上市公司實控人。
騰邦集團一家債權人代表告知《紅周刊》記者,中科院旗下有很多的科研項目和團隊,也有資本運作的想法,因此才同意了以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的名義入主騰邦國際,推動資本運作和地產項目開發,但之後發現上市公司最需要的也是資金,而中科院本身也缺乏資金,最終雙方各自的目的均未達成,不得不退出上市公司。
在中科匯通出現兌付危機後,楊先生透露,投資人曾赴北京和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談判。彼時後者也曾有負責人表示,將全力協調融資方和管理人保證投資人的兌付,但迄今進展不大。
那麼,中科建系統的資產和負債到底是多少?據《財經》報導,中科建設的主要資產為應收帳款及長期投資,兩類資產帳面金額共計278.64億元,佔其總資產的92.94%,而其債務申報金額則達700億元。
除了普通投資人身陷「中科建危機」外,不少基金子公司和信託公司還踩雷其中。在信託公司中,原中江信託發行的金鶴148號、吉林信託·匯融38號中科建設特定資產收益權資金信託均已逾期。另外,業內踩雷大戶鉅派的旗下子公司長江鉅派也與中科建存在合作。2019年4月,有自稱長江鉅派的員工通過網絡發出匿名信稱,長江鉅派協助中科建發行了兩隻基金,募資規模超2.5億元,已經爆雷。
在中科建設爆雷事件中,被屢受詬病的是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與不少企業存在股權關聯,而這也是相關企業能夠獲得投資人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紅周刊》記者在報導民創集團爆雷事件時了解到,民創集團及關聯公司與國企/地方政府的合作正是迷惑投資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民創投資人李先生向《紅周刊》記者透露,據其觀察,近些年市場上有一批國企或事業單位向民企提供「股權掛靠」業務,以粉飾其看似雄厚的背景,但往往會在持股兩三年後退出,尤其是2018年底的民企紓困行動以來,這一現象更加頻繁,表現最典型的是就是「中科系」、「中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