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鎮有個南柄村,南柄村裡有座古建築觀音厝,觀音厝裡有個鄉愁記憶館,還有鄉愁文化牆,儼然是一個新開放的鄉村版博物館。
氣勢宏偉的古建築觀音厝
這座清代歷史建築觀音厝,位於山腰山坳處,四周群山環繞,房前屋後古樹參天,整體規模氣勢宏偉。由於地形地勢酷像觀音菩薩,由此名為觀音厝,是漳平遠近聞名的一座清代鄉村古建築,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自2017年開始修繕保護,歷經四年的努力,現已面貌一新,十分壯觀,古厝換新顏。
修繕後的觀音厝煥然一新
更讓人驚喜、驚訝、驚嘆的是,在古建築觀音厝裡,由鄉賢章汝先教授與鄉親們一起創建了一個鄉愁記憶館。這個鄉愁記憶館由鄉賢章教授個人出資,鄉親鄭偉明負責收集購買,歷經三年多,到目前為止共收集購買有六百多件,其中部分是鄉親自發捐獻的,現全部收藏陳列在觀音厝八間展室裡。
鄉愁記憶館裡主要展出生產用具:犁、耙、打穀機、打穀桶、甩谷板、鍘刀、牛枷、蓑衣、手動抽油機等;生活用品木器、竹器、家電、木雕、陶器、瓷器、鐵具、舊自行車、縫紉機、舊照相機、電視機、電唱機、舊音響、梳妝盒、胭脂盒、果印等共有六百多件。這些老物件靜靜地放置在這裡,仿佛在訴說著本地生產和生活的過往歷史與故事……。
已被歷史淘汰的生產用具犁等
走進鄉愁記憶館,能讓你找到時光的線索,能讓你想起過去的歲月,能讓你見證時代的變遷。鄉愁記憶館收藏展出的大都是具有上世紀鮮明特徵的農耕器具與生活用品。這裡的一犁一機,一石一磨,一桌一椅,一瓶一罐……都濃縮了本地鄉親生產和生活的印跡,都承載著鄉親們的汗水、情感與智慧,喚起參觀者的鄉愁記憶。一件件歷經歲月洗禮的農具、家具、日用品,收藏在鄉愁記憶館裡,記錄著鄉村春華秋實的故事,喚醒鄉愁記憶。
望著一件件老物件,曾經的鄉村生產生活境相,如同一抹抹鄉愁,讓人思緒如潮,無限感慨!通過這些「看得到,摸得著,聽得見,留得住」 的民俗文物,為後人集中展示了當地鄉村歷史文化特色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歷史階段,讓老一輩過來人想起過去的日子,能讓現在的年輕人見證家鄉生產與生活方式的時代變遷-----這個鄉愁記憶館的創建與擴展,是為前人存史,為後人留史。
來到古建築觀音厝裡,不僅有鄉愁記憶館,還有濃濃的鄉愁文化氣息,向你撲面而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愁文化主題牆,左右兩邊副牆也張貼著九幅體現鄉愁文化的標語。走進第二個門內,即可見到牆上寫有保護古建築的標語。進入館內即可見到「鄉愁記憶館簡介」(前言)和「收藏文物,記住鄉愁,守望家園」(結束語),還可看到收藏保護鄉村民俗文物的標語------這裡撲面而來的鄉愁文化氣息會讓你感動、驚嘆。
清新的鄉愁文化在這裡呈現,濃鬱的鄉愁情結在這裡凝聚。古建築觀音厝,鄉愁記憶館,鄉愁文化牆,這個三合一特色的景點,將成為漳平市一個獨具特色的鄉村歷史文化品牌,一張記憶鄉愁、思念鄉情、留住鄉史、守望家園的名片!這裡的古厝、古道、古樹、古韻和鄉愁文化會讓你流連忘返!
往昔的鄉村生活用品
在古厝裡的鄉愁文化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