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水:
「風水」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風水有官方和民間之分,其實風水一說,最早見於《葬書》。《葬書》是一部專論如何選擇葬地環境的著作,書中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又說「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躲風次之」。《葬書》首次提出了明確的以「躲風」、「得水」為條件的「風水」概念,這也就是風水的由來。
2、堪輿:
堪,代表了「地形」;輿,「就是研究地形地物。《史記》中就有堪輿家的記載,本有仰觀天象,並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後代以之專稱看風水的人曰:「堪輿家」,故「堪輿」民間亦呼之為「風水」。然或有稱「堪輿」不只看風水而已,而應分五部份,曰:羅羅、日課、玄空學、葬法及形家。
3、風水流派:
風水學流傳下來主要分成兩大流派,不同的細分支派,每一派都有不同的理論,主要分為:
一、巒頭派:1) 形勢派;2)形象派;3)形法派。
二、理氣派:1)八宅派;2)命理派;3)三合派;4)翻卦派;5)飛星派;6)五行派;7)玄空大卦派;8)八卦派;9)九星飛泊派;10)奇門派;11)陽宅三要派;12)廿四山頭派;13)星宿派;14)金鎖玉關派。
3、太極暈:
太極暈又叫太權圈、暈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真龍穴」,五圈濃淺色系各不同的顏色,且如太陽周包裹,層各一色,濃淡淺深,璀璨奪目,有如日之周圍,發生重輪之勢,一圈之 外,復套一圈,所以叫「暈」。
所謂的「三年尋龍,十年點穴」,說的就是太極暈,不過到了現在,基本上沒有多少人還去尋找了,畢竟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深山裡一呆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這裡所說的十年也未必是真正的十年,因為你在深山裡十年,如果沒有運氣,也是找不到的。
4、生氣:
氣這種東西,也就中國人能看懂了,當然日本人也懂,但是西方人肯定就搞不明白了,因為氣是看不到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
風水學其實就是尋找生氣所在,生氣也叫內氣、五氣、陰陽之氣。生氣在古代風水看來,是萬物之源,而看風水,其實也就是尋找生氣所在。
《葬經》中說:「葬者,乘生氣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實也就是由一氣化生為陰陽,升為五行,所以叫陰陽之氣、五行之氣。
風水家認為,所有人的身體,都是由生氣凝聚而成的,子嗣為父母所生,體氣有相通之處。父母亡後,葬之於靈氣聚鐘的地方,那麼父母之形體可受「氣」的影響,從而對後代子孫產生旺衰。所以古代很多風水師,都經常踏遍山川去尋龍脈、察形勢、覓星峰、辯水源、測方位、定穴場等,其實就是尋找這樣生氣之地。
5、藏風:
大家經常聽人說「藏風納氣」,也就是所有的好的陰宅陽宅都必須要完整,生氣不飄散,生氣因水而聚,因風而散,所以在風水中,有水固然重要,但要是宅穴不避風,生氣隨之消散。
《葬經》當中說:「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由此看見藏風的重要,這是風水中的必要條件。
6、龍脈:
所謂的龍脈,也叫地脈,龍脈是以山川走向為標誌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地理形態,崑崙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根龍)。龍脈從崑崙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古人認為,以此可以辨別藏風蓄水、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
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因而,龍脈離不開山與水。自古以來,山環水抱之地都是風水寶地。即便是拋開風水學、龍脈說的觀念不談,任何人在這種山奇水秀的環境中成長、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種和諧、和樂的享受。
《堪輿漫興》中說:「尋龍枝幹要分明.枝幹之中別重輕。」龍脈的布局結構和分級,類似一棵大樹有根龍、幹龍、支龍、葉龍。所以尋龍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分清龍脈的分支。
7、朝案:
所謂的朝案就是朝山和案山的合稱。風水家認為,龍脈落穴,真氣凝聚之所,就像王者身懷萬寶而燕息。明堂寬敞,有水環繞,遠山近水,千源萬脈,總歸一處。
其實所謂的朝案是一種倫理的反應,他們把那些達官貴人生前享受的禮儀運用到喪葬中,使陵墓的四周仍然體現尊卑秩序。所謂朝案,就是講究有情有禮,賓見主,臣見君,子奉父,妻從夫,貴賤分明。
當然,從山勢上來說,朝案的格局,看起來是很有氣勢的,即使不懂風水,也能看出來。
8、三大幹龍:
華夏的龍脈,有祖龍崑崙,還有三大幹龍,這三大幹龍分別是北條幹龍、中條幹龍、南條幹龍。
這三大幹龍,都是以祖龍崑崙為源頭,北龍是指黃河以北的廣大區域諸山,包括陰山、賀蘭山,包括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山西、河北、東北三省及河南北部等省。中龍是指指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山系,包括四川北部、陝西、河南、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中及山東省。其走向與黃河有諸多重合之處。南龍指長江以南區域的諸多山系。包括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四川、湖北南部諸省。
除了三大幹龍之外,還包括了諸多的支龍脈,所以要辨真龍,當先明大勢。就地圖看水源,察山脈,知剝換,分清枝幹,方能尋得真龍的穴。
9、帳幕:
帳幕」,在風水學中,是指龍脈祖山四周形如帳幕般的纏護之山。風水學中認為,「帳幕」是真龍脈的隨身標誌,有無「帳幕」存在,是判斷龍脈是否為真的重要標準之一。
《地理醒心錄》:「帳謂屏帳也,闊者十數裡、五六裡,狹者二三裡或一望之遠。」黃妙應《博山篇》云:「認得真龍,真龍居中,後有託的,有送的,旁有護的,有纏的,託多送多護多纏多,龍神大貴?中貴?小貴?憑這可推。」
辨別龍脈真假,必看纏山,纏山是龍脈生旺之氣不散的保證,纏護愈多,其地愈貴。就如千重關鎖,衛護真龍生旺之氣,如此才能結出可用之穴。
《撼龍經》云:「龍若無纏又無送,縱有真穴不堪用。護纏多愛到穴前,三重五重福延綿。一重護衛一代富,護衛十裡宰相地。」
因此,尋龍必看纏山,纏山是真氣不散的保證,如千裡關鎖,衛護真龍生旺之氣,方生結成大地,纏護愈多,其地愈貴。
所以《鬼吹燈》裡才說:「尋龍十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
10、砂:
一般是指龍穴四周的山,也是比山小一個級別的小山丘,土堆或高一些的地方。所謂高一寸為砂,就是指的這個。
在風水當中,砂一般是跟水相對的,陽性的稱為砂,陰性的稱為水,一般來說高一寸為砂,低一寸為水。
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云:「夫砂者,穴之前後左右山也。……前朝、後樂、左龍、右虎、羅城、侍衛、水口諸山,與夫官、鬼、禽,曜,皆謂之砂。」
簡單來說,風水學裡所指的砂就是穴周圍的岡巒、山峰、樹木、建築物等。
可是現代社會中,全是高樓大廈,哪裡那麼多山,所以,城市裡的鐵塔、發射塔、煙囪、大樓都是砂。
砂的兇吉可以預示人的禍福。風水家認為,山厚人肥,山瘦人飢,山清人貴,山破人悲,山歸人聚,山走人離,山長人勇,山縮人低,山明人達。山暗人迷,山順人孝,山逆人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