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霞源
羅盤是風水師的必備工具。它好比戰士手中的槍,教師手中的筆。也有部分人認為在風水操作中,羅盤不是必須的。
可能你覺得羅盤非常神秘,但羅盤一點兒也不神秘。它非常簡單,羅盤是用來測定方位的,僅此而已。
羅盤,當然可以從字面理解為包羅萬象的圓盤。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羅盤它一定是圓的,這是由它的性質所決定。那為啥賣的都是方的呢?這是因為圓羅盤被鑲嵌在正方形裡,看起來變成方的。就等於把正方形挖個大圓槽,羅盤剛好放進去,能在槽裡自由轉動。圓盤叫內盤,正方形叫外盤,外盤也叫託盤,託住圓羅盤的意思。你也可以買個圓羅盤,網上就有賣的,直接放到手裡,用手託住。使用外盤託住內盤的原因是便於確定方位。羅盤一開始都是圓形的。
剛才我們說羅盤是圓的,乍一看,上面密密碼碼、五顏六色的。全是漢字和其它各種符號,這些內容都以圓的形式排列。也就是說,在圓形的羅盤盤面上,畫有很多個同心圓圈,直徑不同,大小也不一樣。圓圈從盤面中間的小圓開始,直到邊緣的最大圓結束。
羅盤盤面上大圓套小圓,而且都是同心的。畫圓圈的線,一個又一個,圓圈線之間的空白區域,稱為層或圈層,有的寬,有的窄。無論寬窄,都有一定的距離,得能容下文字符號。圈層一層又一層的,有很多層。每一圈層又被分成若干格,少的有八格,多的有三百六十格,格要麼等寬,要麼不等寬。
羅盤的所有內容都在盤面上圈層的格子裡,以圓的形式排列。內容主要有五行、八卦、九星、二十四山、六十甲子、六十四卦、二十四節氣、二十八星宿、二十四天星等等。各門派的風水精華都可以寫在羅盤上,所以羅盤是風水文化的濃縮。
羅盤上的內容,有的圈層是必不可少的,而有的圈層可有可無,這一點無論哪個流派都一樣。所以說,羅盤上的大部分內容就是備忘錄。羅盤上的內容越多,用不上的也越多。有不少圈層壓根兒用不到,因為流派不同。在看風水時,真正能用到的,必須使用的,非羅盤而不能的,一般也就三到五層。
羅盤的核心是盤面中央的指南針。圍繞這個核心的圈層內容是博大精深的風水文化,像個風水圖書館。
下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初步認識一下神秘的羅盤。
一、羅盤的構造
當你買回一個羅盤時,會發現它是正方形的。而實際上羅盤是標準的圓形。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涉及到羅盤的結構。羅盤有五部分構成。
1、你眼見的正方形叫外盤,這是羅盤的組成部分。行外人不知正方形中間是個大圓槽,花花綠綠又複雜的文字符號,也就是所有的盤面內容,就在這圓槽中。
2、正方形中間是個大圓槽,圓槽裡的盤面內容與正方形其實是兩回事兒,不是長在一起的。猛地一看,還以為花花綠綠的內容與正方形是一回事兒,是一體的,光看圖片也有這種錯覺。你看這花花綠綠的神秘盤面內容,再整體看,呈圓形分布著。而且這個圓形會轉動,來回地轉動。你不知道的是,它是活的,是個獨立的圓盤,剛好放滿正方形中間的大圓槽。羅盤上所有的內容全部在這個獨立圓盤的盤面上,這個圓盤叫內盤,是羅盤的重要組成部分。那個正方形還有中間的大圓槽,也就是外盤,只是個託兒。用來託放圓盤,即內盤。
3、圓盤正中心你能看見一個指南針,給罩住了。指南針下面有個圓圈兒,圓圈上標有刻度,共360度。圓圈兒裡頭有個米字形的線條,將圓都佔滿了,它是圓的四個直徑組成的米字形,還標註著東西南北。當然,有的羅盤指南針下面不是這個模樣,有的是畫有一根細線,一頭兒寫著南,另一頭兒寫著北。
指南針在圓盤也在整個羅盤的正中心,不論位置還是功能,都是羅盤的核心。所以指南針被一個圓罩給罩住。圓罩下面其實是個圓柱體,很淺,也可以說是個標準的圓坑。給它起個美名叫天池。天池是個圓井,它的底部叫海底,海底就在指南針下面,海底上畫有圓圈或直線線條,把它們統稱為海底線。海底中央有個與指南針垂直的支柱,用來支撐指南針,是個支點,人們把它叫做頂針。指南針固定在頂針上,不僅要堅固還要靈活。指南針與頂針是否完美結合,這關係到羅盤的優劣。所以天池由四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是指南針、頂針、海底線、圓罩。天池是羅盤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羅盤的靈魂。
4、拿起羅盤一看,上面還有兩根交叉的紅線,呈90度。也不一定都是紅色。這兩根相互垂直的紅線,四個端固定在外盤也即正方形的邊上,都在正方形四個邊的中心點上,不是在圓盤也即內盤上。仔細看,每根紅線與正方形的兩個邊平行,也必須得平行。再仔細看,兩根紅線的十字交叉點,在天池的正中心,在圓形內盤的正中心,在方形外盤的正中心,也就是說是在整個羅盤的正中心。十字交叉點必須得在正中心。這兩根垂直的紅線,也有個美名,叫天心十道。天心十道的作用是讀取盤面上的信息。天心十道是羅盤的重要組成部分。
5、在方形外盤的角落裡,能清晰地看到一個透明的小圓罩,圓罩正中間是個紅色的小圓圈,也可能不是紅色。圓罩下面也有個圓形的透亮的小圓圈,比紅圈小些,這是氣泡。你一動羅盤,氣泡能來回滾動,非常自由。當你傾斜羅盤時,氣泡會往高的那個方向移動。當你將羅盤放平時,氣泡剛好在罩中間那個紅圈下面。這傢伙叫水平儀,專門用來檢測你的羅盤是否放得水平。
在使用羅盤時,一定要把羅盤放平放正,四平八穩的,保證指南針水平,不能碰到海底,也不能傾斜。不用羅盤時,也要水平放著。這個時候,氣泡就在紅圈正中間。這叫規範化操作。水平儀是羅盤的組成部分。
有的羅盤很時髦,在外盤的邊沿上安裝有雷射照射孔、電源線插口。雷射燈射出十字線,能射出二裡遠。還配備望遠鏡、三角架。這種羅盤叫雷射羅盤,值幾千塊。雷射燈、望遠鏡、三角架也可稱為羅盤的組成部分。
羅盤的五個組成部分,都很重要。其中的核心當然是指南針,最重要的是圓形的內盤。如果非要抬槓,非想把五個組成部分按重要性排個次序,也是能排的。它們依次是天池、內盤、天心十道、外盤,最後是水平儀與雷射燈、望遠鏡、三角架。水平儀這個東西,差不多的羅盤上都有,基本上固定了,成為羅盤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至於那三樣,有用處,但沒有也行。習慣上認為羅盤有天池、內盤、外盤、天心十道、水平儀這五樣組成。
二、羅盤的種類
風水文化博大精深,書籍浩如煙海。風水又有很多流派,都使用羅盤。羅盤是用來測方位的,這個性質永遠都不會改變。雖然羅盤大同小異,但它還是能劃分出多個類型,而且有不同的劃分標準。
1、按圈層劃分
在羅盤盤面上,布滿了同心圓。圓圈線之間的空白區稱為層或圈層,裡頭是文字符號。
有的羅盤層多,有的層少。層多內容就多。最少的就一層,多的可達五十層甚至更多。
有的層是獨立的,有的須相互參照,有的可參可不參,有的層可合而為一,有的層可一分為二,這便是層之間的關係。同一圈層的內容,在不同的羅盤上排列方法可能不同。
層數的多少與羅盤的精確度和風水師的風水水平無關。
你想買多少層的就買多少層的羅盤,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自製羅盤。沒有規定必須得是多少層。真正用得上的也不過五層。
圈層內記載的是各種風水信息,有很多是可以記在腦子裡的,只有很少必須得放到羅盤上。比如二十四山、分金、刻度等。羅盤上最重要的是中間的指南針,得定期更換,確保它很靈。
2、按直徑劃分
現實中的羅盤有大有小。它們之間沒有什麼區別,不能說大了就精準,小了就不準。也沒有誰規定這個羅盤必須得是多大,你想要多大就買多大,也可以自制大小。
羅盤有四寸、六寸、九寸、十二寸的。還有更大的,像吃飯桌一樣,一出場得有人抬著。也有更小的,放到手窩裡,裝進口袋裡。
羅盤的直徑規格大約有十多種。一般2.8-5.2寸的為小型羅盤,6.2-8.6寸的為中型羅盤,8.6寸以上的為大型羅盤。這也是一種大致的劃分方法。看風水時,用中小型羅盤即可。航海時,船上的羅盤都是大羅盤。
再說一遍:羅盤的大小,羅盤的圈層內容多少,與羅盤的精準度沒有關係,與風水師的風水水平沒有關係。
3、按生產區域劃分
能生產羅盤的地兒,不止一處,就連國外也生產。如近鄰日本、韓國,西方德國、英國等。1296年,有個法國人叫佩雷格林納斯,他設計了一種三十二向的羅盤,挺牛的。
打明朝開始,最流行的羅盤是徽盤,指徽州休寧縣萬安鎮生產的羅盤。這裡的羅盤種類多,時間早,名氣很大。還有福建漳州生產的建盤,廣東邊界小鎮生產的粵盤。這些羅盤較多地保存了傳統手工藝特色。在香港、臺灣地區也生產出了很多響噹噹的精緻羅盤。
以前沿海地區與內地的羅盤也是有區別的,按此羅盤分為沿海型、內地型。
4、按磁針裝置劃分
從古時候開始,就有水羅盤與旱羅盤的區別。這兩者是按磁針的裝置劃分的。
水羅盤是想方設法將磁針浮在水面上,指示南北。水不僅有浮力,而且阻力還小。例如可以將磁針和很輕的浮漂弄一塊,磁針就浮起來指南北。一開始人們用帶磁性的薄鐵片做成魚狀浮在水面上,當作指南針使用。
旱羅盤是將磁針固定在支柱上,摩擦力一定要小,必須使指針平穩,又能自由轉動,指示南北。
從時間上看,應該是先有水羅盤,後有旱羅盤。兩相比較,旱羅盤更佳。因此水羅盤現在幾乎見不到了。
5、按盤面內容劃分
風水流派很多,流派不同,盤面內容也不同。需求不同,盤面內容也有很大變化。
(1)三合盤
根據風水派別,三合盤是常見的羅盤之一。
三合盤的特點是羅盤上有三層二十四山,分別是地盤、人盤、天盤,三盤合一,天地人三合。三合也指四大局生旺墓之合。三合盤也叫楊公盤,傳說地盤和天盤由楊公發明,人盤由宋朝的賴公發明。
(2)三元盤
根據風水派別,三元盤也是常見的羅盤之一。
三元盤的特點是只有一個地盤正針,而且有六十四卦及其附屬圈層。這種盤面內容與易經走得最近,必須弄通卦爻才能應用。三元可以指地元、天元、人元這三元,也指三元九運。
三合盤應比三元盤早。三元盤接近易理,顯得更複雜。三元盤應歸功於明朝的蔣大鴻,所以三元盤也稱蔣公盤、易盤。
(3)綜合盤
將三合盤、三元盤兩盤內容綜合起來,就是綜合盤。這也是為了圖個方便,一盤在手,兩盤擁有。綜合盤的特點是有三個圈層的二十四山,又有六十四卦及其附屬內容。
(4)簡易盤
羅盤盤面上的內容,往往非常龐雜。有時人們為了方便,刪繁就簡,將羅盤徹底瘦身,盤面上僅有二十四山這一圈層。或者再多一點內容。這是簡易盤。
另有玄空盤、朱子盤等,不再單列。
三、羅盤的材質
羅盤的材質有很多種,決定著羅盤的優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天然木材。如紅檀木、柚木、虎骨木、白果木、桃木等。其中虎骨木是製作羅盤的上品,這種樹木耐寒、耐陰、耐旱、耐溼,也耐腐蝕。它質地細膩有光澤,也不易變形。很方便刻劃與書寫。徽州萬安的經典羅盤就是用虎骨木純手工做的。這種羅盤大多價格高,是精品,能祖輩傳承。這種羅盤也最適合觀賞與收藏。
2、電木。分特級電木、高級電木、普通電木。它的特點是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不導電也不吸水。因為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器上,用手敲擊它,有木板的聲音,所以叫電木。主要成分是酚醛樹脂,說白了就是一種塑料。電木的顏色多為棕色或黑色。高(特)級電木製作的羅盤是上品。電木作出的羅盤,缺點是質量重,優點是防水,圓盤轉動靈活。差的電木羅盤易變形、爆裂,價格也低。羅盤的材質以電木最多最廣。
3、金屬。用在羅盤上有黃銅、鋁合金、銅、合金等等。不少羅盤是由銅面板加上電木外盤,半機械化製成。價格也不是很貴。也有昂貴的。
4、密度板。分高密度板、中密度板、低密度板。高密度板也叫金剛板,中密度板也叫中纖板,這兩種板材製作的羅盤可稱為上品。中密度板製作的羅盤很常見,優點是輕便又不走形,缺點是怕水。高密度板材料成本高,是製作羅盤最好的材質之一,優點是重量輕,不變形,易攜帶,防水。內外盤間幾乎沒有間隙,但旋轉靈活。
5、樹脂。用這種材質製作的羅盤,優點是防水,成本低,價格低。缺點易爆易碎。屬下品,劣質羅盤。這種羅盤最適合不懂風水的初學者,買個玩玩兒,然後順手丟掉。或者放在大門外擋個煞避個邪,風吹日曬的。
以上列舉,是比較常見的。羅盤的材質還有五合板、塑料、有機玻璃、水晶、琉璃等等。
四、羅盤的牌子
安徽休寧萬安鎮的吳魯衡、胡茹易、方秀水這三家羅盤非常聞名,傳承時間長,是中華老字號,它們代表「徽盤」。還有「建盤」、「粵盤」等,都是大陸的著名品牌。另外有臺灣東定羅盤、臺灣翰輝羅盤、香港崇道堂羅盤、香港聚賢館羅盤、香港通勝堂羅盤、香港立仁文化羅盤。全是有一定影響的名牌。還有其它很多品牌,正在努力成長中,名氣與影響力都不大。
五、羅盤的製作
明朝著作《西洋番國志》上說:「砍木為盤,書刻幹支之字,浮針於水,指向行舟。」這是水羅盤的大致製作方法。現在主要說說手工木材旱羅盤的製作方法,這樣可以加深對羅盤的理解。
第一步是先找塊上等的木料,比如虎骨木、紅檀木等。
第二步是找個木匠加工成一定規格的圓形,再磨光。
第三步是在圓盤上畫出圈層,然後界格。一定要合乎規範。
第四步是書寫盤面內容,用毛筆小楷書寫。
第五步開始上油,用清油塗到盤面上,能保證字跡不掉,也保證羅盤長久。
第六步裝磁針。磁針是羅盤的核心,所以這一步非常重要。古人故意將這一步弄得很神秘。磁針只要裝得穩定、水平、靈活就好。磁針還要纖細,磁性強。
關於羅盤的製作,有興趣可親自到萬安欣賞。
六、羅盤的價格
羅盤價格差距很大,這與材質、做工有很大關係。便宜的幾十塊錢,差不多的成百上千,貴的五六萬,甚至超過十萬。有的羅盤價格很貴,但完全是忽悠出來的。對於專業的風水師來講,幾百塊的羅盤就夠用了。
不便宜的萬安羅盤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的傳承歷史有六百年,是中國羅盤的典範。用虎骨木或銀杏木純手工打造,好一點的,價格高達萬元。它不僅僅是實用的羅盤,還是精美的工藝品,具有收藏價值。
非常昂貴的羅盤有幾個特點。一是做工很精良,純手工或半手工;二是材質上等;三是直徑大,有的超過一米;四是圈層多,內容多,相當龐雜;五是有分量,它大,所以重,沉的有一二十斤。六是實用性不強。
幾十塊錢的羅盤,也沒啥實用性,小朋友玩玩可以。它指針不靈,做工粗糙,盤面不清。在農村,可以放門腦上。
不論相地相宅,用的羅盤的價格二三百塊就行,只要盤面內容正確、字跡清楚、指針靈動就行。想再貴些的話,一千塊左右很不錯了。另外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定期校準羅盤,一定要定期更換磁針。
七、羅盤的好壞
好的羅盤,價格肯定高些。五六十塊的羅盤,肯定不行,就是個玩具。但羅盤好壞的標準不能光從價格上作區分。
好的羅盤,磁針一定是靈光的,磁性一定很強。內盤盤面上的內容清晰,不脫落,沒有遺漏,更沒有錯字。圓圈與界格畫得規範。
好的羅盤不會變形,不會破損。內外盤貼合緊密,內盤又轉動流暢自如。
好的羅盤,材質好。比如用高級電木或者高密度板製作的羅盤就很好,是上品。用虎骨木等實木製作的羅盤也是上品,價格都貴。用樹脂、塑料等材質製作的羅盤是下品,風水師不能用。
實木純手工製作出來的羅盤,徽盤最好。其它類別的羅盤,要數臺灣與香港的最好。
買羅盤最好挑選名牌,凡名牌都不壞,再選擇有信譽的商家,這樣才不會上當,這樣才能弄個好羅盤,經濟實惠又實用,完全可以拿去實戰。價格在三位數內晃動,足矣!
八、羅盤的應用
羅盤的作用是辨別方位。單從辨向上說,它的應用也算是廣泛,比如航海、探險、地質、軍事、風水、天文等等。曾經,羅盤主要應用在陰陽宅和航海上。現在,羅盤主要應用在風水上。一說到羅盤,就想到風水。另外,人們賦予了羅盤鎮宅、化煞、開運的功能,因此將它放在家裡能保平安,增加好運。
九、羅盤的操作
羅盤的操作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什麼時候用羅盤,二是在哪兒下羅盤,三是怎麼使用羅盤。操作羅盤就跟開車一樣,得有師傅言傳身教,自己很難摸索明白。下面筆者說說如何給墳定向,如果你學會了這個方法,也算是會簡單地使用羅盤了。
天氣很好,你拎著羅盤,一個人跑到山上,找一棺立碑的墳。四面張望,一看一個人影兒也沒有。你走到墓碑旁蹲下,取出羅盤,先放到碑的底座上,然後移動羅盤,讓它挨著底座上的墓碑,任意一條邊挨著都行。再仔細看羅盤是不是在墓碑寬度的中間,保證在中間。最後再仔細看羅盤是不是水平的,可以瞅瞅水平儀,氣泡如果在圓圈中間,就說明羅盤處於水平狀態。你保持這個姿勢別亂動,那麼給墳定向的第一步完成了。這一步,羅盤不僅要放對位置,還要確保水平。這一步叫擺對羅盤。
接下來進入第二步,用手指撥動圓形內盤,不停地撥動,好讓指南針下面的南北線與指南針重合,指南針的針尖正指向南字,一定要讓兩者完全重合。如果重合了,這第二步就完成了。第二步叫定南北。再重複下,這一步的目的是讓指南針與它下面的南北線重合。為啥說指南針是羅盤的靈魂?當你把羅盤放水平後,羅盤是靜止的,指南針是指向南北的,北邊和南邊就出來了。出來是出來了,你還得轉動圓盤,將指南針下的南北線與指南針所指的南北向重合,只有這樣才行,重合後,盤面上的四面八方二十四山才能用。南北線與圓盤是一體的,圓盤轉它也轉。只有轉到南北線和指南針重合,羅盤才能使用。沒了指南針,羅盤上的方向完全沒用,是死的。有了指南針,又與南北線重合,羅盤才能活起來。說囉嗦了。
接下來趕緊進入第三步。剛才不是重合了麼,指南針與下面的南北線重合了。第三步只看羅盤上的紅線,只看與墓碑垂直的那根紅線,記住是與碑垂直的那根。這根紅線與墓碑垂直,一頭在碑上,一頭在自己懷裡。先看紅線墓碑那頭,壓在二十四山哪個字上,比如壓在辰上,壓住的這個辰字就是墳的坐山。再看紅線懷裡這頭,壓在二十四山哪個字上,比如壓在戌上,壓住的這個戌字就是墳的向。所以說墳的坐向是辰山戌向。這一步叫讀信息,就是通過紅線讀取盤面上的風水信息。紅線壓在誰上面,誰就是要讀取的信息。
羅盤操作其實很簡單的。只是比較難說清楚,實地做起來並不複雜。這玩意兒最好的方法是有人帶有人教。
另外,再說說關於羅盤操作的一些神秘內容。過去的先生下羅盤時,嘴裡嘟嘟囔囔的,是在念咒語。這個,其實也可以不念。還有的先生說,羅盤是不能隨便亂下的,要麼是時間不對,要麼是地點不合。這個,其實也不需要。大家記住:羅盤只是一個工具,跟木匠手裡的尺子一樣。
十、羅盤的歷史
羅盤是靠指南針指示南北,進而確定二十四山向的。指南針呈狹長的菱形或纖細的針形,它靜止時,受到地磁場的作用,兩端指向南北。
考古資料表明,風水上採用二十四向表示法大約始於唐末,傳說由楊筠松創製。
羅盤的靈魂是指南針。指南針發明於中國的11世紀。
至遲在戰國時期,人們就發現了磁石的秘密。開始指南。
到漢代出現了司南,司南是最早利用磁體辨別方向的裝置。被認為是指南針的始祖。
漢代的司南模型,是將磁石製成圓底勺形,把勺子放在光滑的方盤中心,可自由轉動,勺子的重心在勺。盤四周刻有方位,靜止時勺柄指向南方。司南的形狀源自北鬥七星,名稱源自天體定向的「表杆」名。後來又出現了指南龜、指南魚等形式。
司南的出現,是我們祖先在實踐中對磁石性質不斷認識的勞動成果。
當人們掌握人工磁化的方法後,磁針於北宋誕生了,從笨拙的磁勺到精確的磁針,經歷了由漢至唐漫長的歷史過程。其間有不少過渡形式,不同時期模樣也不同。有勺子、龜、青蛙、魚、蝌蚪、蝦蟆等等。而以針的形式出現,是慢慢地改進出來的。關於磁針如何裝置,沈括介紹有四種方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縷懸法、碗唇旋定法。沈括認為縷懸法最好。歸納起來不過兩種:水羅盤和旱羅盤。隨著技術的發展,水羅盤逐漸消失。現在的技術更先進了,出現了電子羅盤,手機中就有這種軟體。
十一、羅盤的著作
從古至今,關於羅盤的文獻是很多的,有不少散佚了。部分書中存在很多謬誤。
重點點說說明清至今的著作。
1、《羅經消納正宗》
明朝風水師沈升著。書中指出羅經的兩個流派:八卦九宮、十二地支。作者重視六十龍與七十二龍。用納音五行論得失氣。
2、《羅經頂門針》
明朝徐之謨著,這本書專論指南針法。
3、《順風相送》(海道針經<甲>)
書存英國牛津大學鮑德林圖書館,後抄回。航海用。書中講到航海看方向、風向、水向。載有定風用針法、福建往爪哇針路等。作者與成書時間不明,可能是明鄭和下西洋時文獻。今人向達作過校注,並收錄於《兩種海道針經》中。
4、《指南正法》(海道針經<乙>)
書存英國牛津大學鮑德林圖書館,後抄回。比《順風相送》晚些。序由清康熙時何良棟撰。今人向達將這本書和《順風相送》一同收錄在《兩種海道針經》中。書中內容有定羅經中針祝文、觀電法、定針風雲法、針方法、寧波往日本針、回唐針等,與《順風相送》大致相同,很可能是它的修訂版。另有類似的其它書籍,如《針譜》、《羅經針簿》等,可能還有更多,但都是民間私下流傳,保密性強。難得一見。
5、《羅經解定》
胡國楨著。《清史稿·藝文志》載胡國楨《羅經解定》七卷。講羅經二十四層。這本書名氣很大。
6、《水盤八針法》
成書於清道光年間,作者不詳。書已失傳。按書中思路,先準備好水盤,再把指南針放入水中,然後觀察針的動態,分八種:搪、兌、欺、探、沉、逆、昃、正。比如搪,指針浮不定,搪向東其下有牛豬骨,搪下南其下有捯泉,搪下西其下有墳,搪向北其下有水井,搪向中其下有金屬。
7、《羅經透解》
清道光時王道亨著。講解羅盤三十六層。這本書影響很大。但書中大小錯訛很多。王道亨說羅盤,上可以格天運星度輪迴,下可以辨山川方位吉兇,中可以定人間陰陽兩宅,而萬事利用之至寶也。
8、《中國羅盤49層詳解》
當代風水明師李定信著。這本書以《羅經解定》、《羅經透解》為基礎,進行擴充、修訂成四十九層。書中先列古文,然後作者詳解。
9、《羅經用法正解》
臺灣吳明修著。書中介紹了三合盤、三元盤的用法。分上下兩篇。這是一本好書。
10、《羅經使用正解》
張淵理著,其人不詳。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全書共三章。
11、《司南漫談》
陳思璁著,其人不詳。重慶出版社2008年出版。這本書的特點是通俗詳盡。全書共十一章。
12、《中國羅盤通俗解讀》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王玉德著。全書通俗易懂,分上下兩編。講解羅盤最常用的圈層。
結語
羅盤是風水師必備的風水理氣工具,看風水時一定要帶上。但是我們不能拘泥羅盤理氣,更不能神秘羅盤。風水最重要的是巒頭,然後才是理氣。比如一塊風水寶地,如果立向不美,福力肯定會折損。如果砂水合法,立向很美,但地不行,那壓根兒不能葬人,因為根本就不結穴。
誇大羅盤理氣,忽視巒頭,一定是錯誤的。
理氣是建立在巒頭的基礎上。只要砂環水抱,成形入相,穴情明白,就可點穴。怎能因理氣不合而放棄?
要在巒頭合法的基礎上談理氣。明明結穴之地,往往不合理氣,一定是理氣出了問題,需要修正。
有人說,只要地真,理氣一定合法。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是膚淺的,是不切實際的。殊不知造化有虧缺,天地無全功。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巒頭與理氣是皮與毛的關係,不是精神與肉體的關係。兩者同等重要,但有主次之別,巒頭為主,理氣為次。
羅盤是理氣的工具,是風水師的飯碗。羅盤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