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習風水,首先當然要認識羅盤,羅盤對於風水師就相當於俠士的寶劍,鐵匠的大錘,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羅盤的原型也就是指南針,最初只有南北兩極,之後加進東、西、南、北、四個大方位,主要是用來確定方向的。
後來被應用到風水當中,也被各派風水祖師加進去了很多內容,現在的市面上常用的羅盤有很多種,三層至四十層不等,甚至還有更多的。
但其中最常用到的,就是二十四山向,其他很多平時勘測風水的時候都不經常用到。
有了東南西北之後,在之間又加進8個方位,一共成為12個方位,此時就是最早區別於指南針的羅盤了。
那麼這12個方位分別是什麼呢?對了,就是八字中經常用到的12地支。
所以大家見到的羅盤上的12個方位並非寫著東南西北,而是(從北方數起):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是中國曆法的十二地支,跟著我學習過八字知識的應該都有所了解。
如果要學習風水,從這一刻起,大家就要忘記東南西北定方向這個習慣,以後改以十二地支去代表地球的12個方位,風水學上稱為十二山。
大家要死記「子午卯酉」這個口訣,這是學術數必懂的四字訣!
子=北方 午=南方 卯=東方 酉=西方
你同時也會發現,羅盤上東南西北的次序,是南方在上、北方在下,這跟平日看地圖的上北下南正好是相反的。
這是風水學計算方位的次序,要小心不要搞錯。
當大家記熟「子午卯酉」這4個方位的名稱後,便可以清楚地理解羅盤上所顯示的方向了。
羅盤發展至今,一共有二十四山,即是在原來的12個方向之中,再細微地劃分成24個方向。
剛才說的是十二地支代表的十二山,這新加進來的12個方向也有12個不同的名稱。
中國曆法中除了十二地支還有十天幹,那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羅盤將「甲乙丙丁庚辛壬癸」8個字加入,成為8個方向的代號,「戊己」代表五黃中央土,寫在羅盤中央。
一共是24個山向,十二地支加上八個天幹(戊己不計算方位)一共為二十數,還欠4個。
接下來我們就要了解一下易經中的八卦了,八卦又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由伏羲氏所創的八個基礎卦象,稱為「先天八卦」;由周文王將8個先天八卦變化成六十四卦,稱為「後天八卦」。
風水學,就是將「河圖洛書」以及「八卦」的智慧融為一體,應用在方位之上的一種學說。
八卦分別是:
坎、坤、震、巽、乾、兌、艮、離
發明羅盤的人將後天八卦代表東北方的「艮」、東南方的「巽」、西南方的「坤」、西北方的「乾」這4個卦象加進羅盤之中,至此成就了羅盤上的二十四山。
這24山又再由8個卦象所表示,分別是一卦納三山。
坎卦:代表「壬子癸」三個山(正北)
艮卦:代表「醜艮寅」三個山(東北)
震卦:代表「甲卯乙」三個山(正東)
巽卦:代表「辰巽巳」三個山(東南)
離卦:代表「丙午丁」三個山(正南)
坤卦:代表「未坤申」三個山(西南)
兌卦:代表「庚酉辛」三個山(正西)
乾卦:代表「戌乾亥」三個山(西北)
到這裡大家可以知道,羅盤上由易經八卦去代表8個方位,每個方位再包含3個方位,最簡單的數學題3X8一共24個方位。
至此大家便已經掌握了羅盤上的所有方位。是不是很簡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命理、風水、佔卜等知識。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讚關注哦,學習更多命理、風水知識請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炳赫易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