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編,與10萬朋友一起交流
羅盤上的二十四山向,劃分為八卦管轄,稱為
一卦管三山,即
坎卦壬子癸
艮卦醜艮寅
震卦甲卯乙
巽卦辰巽巳
離卦丙午丁
坤卦未坤申
兌卦庚酉辛
乾卦戌乾亥
這就是「一卦管三山」之由來。
羅盤有三合盤、三元盤、元合通用盤。
三合盤的地盤正針用于格龍立向;人盤中針用於消砂;天盤縫針用於納水,三盤各有專職。
三元羅盤是明代風水先聖蔣大鴻先師發明的,通稱之為「蔣盤」,只用地盤正針一層,對於人盤、天盤皆不用,玄空派風水多用此盤。
對於三合派、三元派、九星派、八卦等派日常所常用的大多是以三合羅盤為主,三元羅盤比較少用。
近些年來,人們為了方便使用,將三合羅盤與三元羅盤二者合一,製造出一種「通用盤」,用起來非常方便,不用再分出元盤、合盤了。
本書著重介紹三合羅盤,是以日常所常用的十九層三合羅盤為例,以怎樣應用為主題,逐層作以介紹。為了本書的全面,對於三元羅盤也作簡單介紹。
第一層天池。羅盤中間有一個圓井,名太極,太極中間按上頂針,頂針上放一「指南針」,這個圓井叫做「天池」,頂針稱為定海針。
所謂天池,古人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天主宰的,所以用天來形容磁針在羅盤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天池」還有個名字叫「太極」,《易經》中有「易有太極」之說。
太極是天地進化最古老之名詞,是指原始時期陰陽未分,將無象無形之原始時代稱為「太極」。又有「太極生兩儀,兩儀分陰陽」之說,古人認為先有陰陽,後分南北。陰陽二字從字形上看,乃代表月、日二字,陰者為月,陽者為日,陰者見月不見日,陽者雲開見日月,這是陰陽二字之象徵。
古人取日影定寒暖而分陰陽,擇居在山南為陽,山北為陰。指南針既指南北又定陰陽,說明陰陽就是從這一層開始的。
古人將指南針稱為天針,因天在水之上,故稱為「天池」。再者指南針底部有一條線,稱為「海底線」,使用時將指南針與海底線上下重合。這樣,指南針指定的子午線就成立了,因此「天池」這個名稱就從此確定了。
古人在沒有發現磁針之前,是以日照方位來確定方位的,先將東西方位確定,後定南北方位,將東西南北確定之後,而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的四個方位就自然確定了。最早是以磁針所指方位確定南北,以先天十二地支為地盤,後天八幹四維為天盤,將兩者合稱為「天地盤」。
羅盤天池,三合羅盤盤面的二十四山有三個圈層,最裡面的一層叫做「地盤」,地盤的指針是專指南北子午方位的,稱為地盤正針。
中間的一層二十四山的指針是北極星方位,稱為「人盤」,又叫「人盤中針」。
在最外一圈的二十四山是指日景方位,稱為天盤,又叫「天盤縫針」。
人盤中針又叫做賴公盤,賴公乃《催官篇》的作者賴文俊。作者早在公元12世紀發明了人盤中針,所以後人將賴公稱之為「人盤中針的創始者」,故名「賴公盤」。
中針的位置是在地盤正針的「子壬」和「午丁」之中間,由於它的位置在地盤與天盤之間,又取天地人三才,故稱中針二十四山為「人盤中針」。
中針(人盤)是根據南北極方位確定的。縫針(天盤)是根據陽光照射來確定方位的。正針(地盤)是依靠磁場吸引力來定位的。所以在應用時要避免接近一切磁性才能不受磁場的幹擾。
在應用時只要將正針定位以後,其它中針、縫針自然而然的也都定位了。正針是依靠南北極磁場的吸引而確定南北的,它精確的北方正位是指向羅盤盤面最外層二十八宿的虛宿和危宿的界縫,南方正位是指向二十八宿張宿三度。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