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告訴你,唐朝詩人之間的關係到底什麼樣?

2020-12-20 果殼網

在我還念中學的時候,每當心情不好,就靠讀詩詞來排遣,慢慢讀得多了,就發現唐朝詩人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係。比如杜甫非常喜歡李白,到了做夢都想見李白的地步: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夢李白》)。而李白向孟浩然表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贈孟浩然》)。孟浩然的好基友則是王昌齡: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送王昌齡之嶺南》)。

出於好奇心,我一度想理清楚他們之間的關係。但是全唐詩一共四萬多首,再加上詩人之間經常稱呼對方的別稱,整理起來非常麻煩,慢慢的也就絕了這個念頭。

前不久又想起來這段十五年前的心事。事不宜遲,拖了這麼多年的願望,不能再拖了。

這次,我將編程完成這件事。

前面已經說過,這件事主要的麻煩在於以下兩點:

  • 詩人的別稱太多,比如杜甫:按字稱為子美,按排行稱為杜二,按官職稱為杜工部。

 

至於第一點,我們現在用計算機來做,再多也無所謂。第二點則稍微費事一點,我們使用哈佛大學編纂的《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hina Biographical Database Project,以下簡稱CBDB),CBDB記錄了中國歷代名人的傳記資料,並保存在關係型資料庫中。

1. 利用CBDB查找詩人的別名

CBDB由很多張表組成,每張表記錄了人物的不同信息,我們只用到了其中兩張表,人物的主要信息表:BIOG_MAIN和人物的別名表:ALTNAME_DATA

首先從BIOG_MAIN中查詢出人物編號c_personid,接著用c_personid從ALTNAME_DATA中查詢出別名。

下面我給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從CBDB中查詢杜甫的別稱。

圖中能夠看到杜甫有三個別稱:子美、杜二、杜工部。

當然也有很多重名的現象,比如我們查詢王維。

會找出一堆叫王維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使用生卒年來判定:這個人物到底是不是唐朝的。這次要從資料庫中查詢人物的生卒年。

唐朝建立於618年,滅亡於907年。對比後立刻發現,第二個王維才是我們要找的詩人王維。

查詢別名核實一下:

看到了熟悉的王右丞和摩詰,沒錯,這正是王維同學。

由於CBDB收羅的歷史人物太多,重名現象非常嚴重。經過一番探索,最終設置了如下的排除重名策略:

1.如果人物生卒年俱全,那麼只要生卒區間和唐朝持續時間有交集即可。如果存在這樣的詩人,那麼直接把這個人作為全唐詩中的作者。

2.如果人物只有生年或者卒年,那麼生年或卒年必須在唐朝的持續時間內。將這樣的人加入候選人列表。

3.如果人物生卒年都不詳,那麼捨棄之。

經過這三條判斷之後:

  • 如果候選人列表為空,那麼說明CBDB中沒有目標人選,捨棄這位詩人。
  • 如果候選人多於一個,則說明排除重名失敗,捨棄這位詩人。

 

這種策略並不完美,存在部分註明詩人被捨棄的情況。為此我手動添加了他們:

還有部分詩人的別稱比較尷尬,屬於唐詩中的常用詞,需要手動去除。如下:

過這一番篩選,全唐詩中原本的2609位作者,只剩下了762位。這就夠了,著名的詩人都在這個列表當中,接下來我們只關心這762位詩人之間的關係。

2. 搜索詩人之間的引用關係

利用上面的詩人及別稱列表,我們在全唐詩中來搜索詩人之間的引用關係。

規則是:詩的標題和正文中只要提到過對方,那麼兩者之間的引用關係加1。一首詩如果提到多次對方,只算一次引用。

經過計算機一番運轉,最終得到了引用關係表。

2.1 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引用關係

首先來檢查一下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引用關係:

不錯,杜甫寫了12首與李白有關的詩,李白則只有3首與杜甫有關的詩。李白這種朋友,確實差勁了一點啊……

從這張圖也可以看出,我們的程序能夠識別出詩人的別名,比如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韻》和李白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都沒有直接提到對方的名字。

2.2 引用關係排名

我給詩人之間的引用關係排了個座次,下面顯示了排名前三十的引用關係:

我們看到,全唐詩中排名第一的好基友絕對是陸龜蒙和皮日休。這兩位互相提到對方的次數都在百次以上,這是因為陸龜蒙和皮日休特別喜歡唱和,你寫一首送我,我再回一首贈你,跟現在微博大V之間的互動差不多。這兩位常年唱和,最後將往來的唱和詩作編寫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唱和詩集:《松陵集》。為了不辜負他們之間的友誼,文學史上通常將兩者合稱為「皮陸」。

並列第二的則是白居易和劉禹錫、白居易和元稹。白居易和劉禹錫同年(772年)出生,從政道路都是各種被貶謫。兩人都很長壽,劉禹錫71歲時去世,白居易則活了75歲。白居易在得知劉禹錫去世的消息時,寫下了千古名句: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閒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白居易和元稹我不想多寫了,大家只要知道二人在文學史上被合稱為「元白」,就能想見二者的親密關係了。

從排名前三十的引用關係來看,白居易絕對是唐朝詩人朋友圈中的明星,是大V中的大V。

3. 引用關係的可視化

只有引用關系列表豈不是有些乾巴巴的,接下來才是本文的重頭戲。我將使用ECharts來可視化詩人之間的引用關係,最終得到詩人們的社交網絡。

3.1 全唐詩人社交網絡圖

因為一共有762位詩人,為了避免畫出的圖太擁擠,看不清,我只將前一百的引用關係圖示化,如下圖:

可能會看不清,請大家放大後再看。

圖中:

  • 箭頭表示詩人們之間的引用關係。比如說白居易引用了元稹,那麼就有白居易指向元稹的箭頭,元稹引用了白居易,相應的也有元稹指向白居易的箭頭。
     
  • 箭頭的粗細程度則表示了詩人們之間引用關係的強弱。白居易引用元稹的數量為167次,元稹引用白居易的數量為88次,那麼白居易指向元稹的箭頭就要粗一些。

 

圖中清晰地顯示除了唐朝詩人的兩個大型朋友圈:杜甫-李白朋友圈、白居易朋友圈。沒錯,他們分別是盛唐和中唐兩個時期的核心詩人。

雖然只畫出了排名前一百的引用關係,但還是很擁擠。文學史上將唐詩根據時間劃分為4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接下來我們就分別畫出這四個階段的社交網絡圖。

3.2 初唐詩人社交網絡圖

從箭頭的粗細來看,初唐詩人中關係最好的是宋之問和沈銓期。這兩位正是宮廷詩人的代表,他們兩位確定了近體詩的格律,對仗等規則。粗略的說,近體詩的規則就是他們倆發明出來的。對了,他們倆在文學史上一般也合成「沈宋」哦,看來要成為好基友,沒有文學史的認證是不行的。

3.3 盛唐詩人社交網絡圖

註:為了製圖清晰,盛唐詩人社交網絡只畫出了引用數大於等於2的關係。

盛唐詩人的核心無疑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中提到的李白和杜甫了。我們再次看到,杜甫指向李白的箭頭比李白指向杜甫的箭頭要粗得多。而且盛唐的詩人們明顯分為兩群,一群以李白-杜甫為核心,一群以皇甫冉和劉長卿為核心,為什麼有這樣的局面?我也不知道,對文學史比較了解的朋友請在評論裡賜教。

3.4 中唐詩人社交網絡圖

註:為了製圖清晰,中唐詩人社交網絡只畫出了引用數大於等於2的關係。

中唐詩人社交網的特徵很明顯,各位詩人緊緊團結在以白居易、元稹、劉禹錫為核心的文壇政治局周圍,勠力同心,同舟共濟,為唐詩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的偉大轉折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3.5 晚唐詩人社交網絡圖

晚唐詩人的社交網絡比較散亂,沒有明顯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李商隱和杜牧了,他倆得到了文學史認證的「小李杜」好基友稱號。

4. 總結

文章寫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即使一個人對唐詩沒有任何了解,他只要看這些社交網絡圖,就能立刻發現哪位詩人是同時代詩人的核心,哪位詩人的影響最大。這些都是很有用的信息。

而我們可以用計算機來分析任何時代的人物關係。中國恰好是歷史文獻最全的國家,如果能對這些文獻統一做系統的分析,豈不是可以做出隨著時間變化的歷史人物關係圖?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事,現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古典文獻的數位化進程,逐漸有可能了。這當然是很大的工作量,任何個人都不可能實現。我想,有沒有可能參考linux的開發過程,用開源的方式,大家一起來完成這件事。

我會將這一篇和《當我們讀唐詩時,我們在讀什麼?》用到的python源碼上傳到github上,到時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fork過來共同研究。我的github帳號也是mrqianjinsi,歡迎大家關注。(編輯:遊識猷)

編者的話: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思路,提供的關係圖譜也清晰明了,值得一讀。不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樣的關係圖譜並不一定是對唐代詩人社交關係的完整、準確反映。首先,《全唐詩》並非一個最完備的數據來源,在《全唐詩》的基礎上後世研究者陸續拾遺補編了千餘篇唐人作品;其次,古代詩人在寫作、結集的過程中,會出現頻繁的增刪,文稿散佚也可能極大影響對詩人社交關係的體現;何況,單從數量分析而不考慮作者產量、早逝、年齡差、具體關係細節和個人習慣等等,本身也不足以完整反映詩人間聯繫。不過,作為近似的概貌和可視化,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方法,也為新時期的文學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關焦點

  • 計算機告訴你,唐朝詩人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我還念中學的時候,每當心情不好,就靠讀詩詞來排遣,慢慢讀得多了,就發現唐朝詩人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係。
  • 唐朝詩人間的關係有多複雜?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詩人西川探訪唐朝詩人之間關係的文字,摘自西川著作《唐詩的讀法》(2018年03月),標題為編者所擬,北京出版社授權思想潮發布。唐人的寫作現場。詩人之間的關係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過一個薄薄的劇本,名為《望鄉詩—阿倍仲麻呂與唐代詩人》,作者為日本人依田義賢,譯者的名字忘記了。那時「文革」剛結束不久,國門也剛打開不久,中日友好是一個新鮮話題。借這一契機,日本遣唐留學生、後來成為唐朝高官的阿倍仲麻呂,在去世近一千二百年後忽然起死回生。
  • 唐朝的春天,在詩人的眼中是什麼樣子呢?
    唐朝的春天,在詩人的眼中是什麼樣子呢?詩人以春天或傷春、惜春為題材的詩作,唐朝大師寫的作品,你還記得幾首?跟小編一起來回憶一下。《春江花月夜》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 唐朝著名的詩人——王維
    本文章由不開心也許擁抱你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詩句是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著名的,大家都說唐詩宋詞,那麼說起唐朝的詩人,大家第一個會想到的李白了,那麼今天我們不是講的李白,而且同樣在唐朝也是比較出名的詩人,那就是王維了。
  • 你會發現唐代詩人真會跑啊
    「從時間的角度,任何一年你點進去,可以知道有哪些詩人出生,哪些詩人去世,有多少詩人在哪裡活動。也可以從空間的角度,你選擇杭州,可以看到杭州有哪些人在這裡寫過哪些詩。」  有了這份地圖,21世紀的讀者可以跟著唐宋時期的著名詩人虛擬旅行。比如唐代最有名的詩人李白,地圖的始發點是吉爾吉斯斯坦的託克馬克,也就是唐代的碎葉城,行跡的最南端是湖南永州。  李白和杭州有沒有交集呢?
  • 唐朝十位著名詩人
    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詩人、畫家。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蘇軾評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著名詩篇:《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田家元日》、《清明即事》、《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與諸子登峴山》、《秋宵月下有懷》等等七;王昌齡 (唐朝邊塞詩人)王昌齡 (698
  • 知名詩人抄襲還殺人?著名的唐朝詩人殺人案
    今天傑克給大家說的這個事吧,是唐朝初年的大詩人宋之問為了抄襲兩句詩,把自己外甥劉希夷殺死,這兩句詩還挺有名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故事的細節大家在網上都查可以查到,我大概複述一下:劉希夷是一個年輕的詩人,有很多優秀的作品。而宋之問作為他的長輩和著名詩人,他們經常在家裡分享、指點作品。有一天宋舅舅看到了劉希夷的這首詩覺得特別不錯,就問外甥:「小劉呀,這句詩不錯嘛!能不能把著作權轉讓給我不?」劉希夷回答的乾脆:「舅舅你這麼大年紀你要臉不?」
  • 唐朝詩人出遊攻略來啦!看詩人如何變身旅遊達人~
    ——《上得天堂,下得地獄》 唐朝的詩人們,如果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想穿越一千多年時光和作者安迪·安德魯斯握手:知己啊! 讓我們數一下《全唐詩》中與旅遊相關的字眼:遊覽、遊觀、閒遊、縱遊、樂遊、遊玩、遊宴、遊仙、歡遊、春遊…… 「浪蕩」的唐朝詩人們,為了紀念遊玩之旅,竟然動用了超過50個不同詞彙。
  • 最幸運的唐朝詩人,只用一首詩便徵服了皇帝,從此官運亨通
    唐朝是詩人最為幸運的年代,不僅能夠與同道之人相互切磋提高,而且可以憑藉詩歌一舉成名。然而,真正要靠詩歌來當官,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還是很不容易的。唐朝不同於後來的朝代,考上進士還不能當官,必須再經過一系列的選拔考試。既然走了這條路,韓翃自然也不怕等,反正有紅袖添香,他也青春年少,有的是時間和機會。不過,他能等,時代卻不能等,就在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皇帝、太子都倉皇出逃,又有誰來理會這些候補官員呢?
  • 唐代女詩人李冶,寫下一首非常經典的詩,說透夫妻之間的關係
    網友替她感到惋惜,指責兇手殘忍至極的同時,難免會產生一種疑問,究竟是什麼事情,導致夫妻之間有如此大的仇恨。其實,這只是個例,對於大多數夫妻而言,感情還是比較穩固的。古人曾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原本沒有任何關係的男女,在緣分的安排下,相識相戀相愛,而後走入婚姻殿堂,成為相濡以沫的夫妻。
  • 唐朝詩人祖詠的高考滿分作文《終南望餘雪》到底好在哪裡?
    祖詠的高考滿分作文《終南望餘雪》到底好在哪裡?祖詠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和王維的關係很鐵。人家王維長得帥,精通音樂,寫詩寫得也好,再加上有玉真公主的門路,就被內定為狀元,從此一生悠悠富貴。當考官提醒他,按照規定,要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你這個卷子字數不夠的時候,祖詠相當自信地回答:意盡也!不肯再多寫一個字!在其他考生的羨慕嫉妒恨中,交卷翩然而去!這首詩後來廣為流傳,就是他的《終南望餘雪》。但因為不合要求,最終被判了零分作文而名落孫山。但是從祖詠的這首詩來說,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滿分作文,祖詠也因為這首詩而名動天下。
  • 網曝黃石理工學生將唐朝詩人當成烈士紀念[圖]
    該院學生把唐朝詩人張志和當成革命烈士,並在其紀念館內開展「緊跟黨走,志願服務」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而且在紀念館前舉行了莊嚴的入黨宣誓儀式。  「張志和是誰?詩歌《漁父詞》,名句『西塞山前白鷺飛』的作者,唐代著名詩人。」發帖人「白菜小白菜大白菜」說,「張志和紀念館」其實就是「張氏宗祠」。這個祠堂裡供奉了三個神像,其中兩個是張志仁和張志和。
  • 王績:我也沒什麼,不過是唐朝第一詩人而已
    當然是家長或者老師告訴他的。因為在家長或者老師的心中,張衡是個科學家。但是張衡,他曾官居國相和尚書,是個政治家;他還寫過《二京賦》《歸田賦》《四愁詩》,是個文人,但是在人們心中,這些都不那麼重要,他必須是個科學家。畢竟,能說張衡的政績和背誦他文學作品的人太少了,而地動儀、渾天儀,卻婦孺皆知。回到唐詩。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看完你就明白了
    也就是說,真正的修行,就是修心,但是修行,到底要如何修心?很多剛剛開始修行的人,會覺得很困惑。特別是那些想通過打坐來修行的人,要如何運用打坐來修心,會感覺到特別茫然。帶著這個問題,本章節就與大家重點分享一下,打坐與修行,它們之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如果你能看完本章節內容,可能你就會真正弄明白。
  • 花開花落終有時:生不逢時的「唐朝四大女詩人」
    作為中國詩歌的鼎盛時代,唐朝湧現出了大量的知名詩人和千古名句,那些眾所周知的文人墨客,那些婉轉或豪放的詩詞歌賦,都加深了後世對唐朝的文學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還誕生了數百位優秀的女詩人,最有名氣的要數被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的李冶、薛濤、魚玄機和劉採春。
  •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詩裡卻是柔情款款
    唐朝:首席女詩人李冶,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詩裡卻是柔情款款唐朝嘛出了很多的詩人,男詩人不稀奇畢竟一抓一大把呢,今天小呂要說的呢,就是女詩人李冶的故事,她可是可以作為首席詩人的女子呢!大家初聽這個名字可能不熟悉,她的詩詞你卻一定聽過。
  • 在唐朝的婚姻是一個什麼樣子的
    導讀:在唐朝的婚姻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在唐朝,也的確發生過在其他朝代所無法想像的事情,即向少數民族借並將其平安送走而且唐朝對於外族人的歧視已經降到了最低,除了那些明確被標記為「奴隸"的夠得到與唐人相同的地位,可以做官、可以經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唐朝都城長安在詩歌中是什麼樣子?既有繁華盛景也有頹廢衰敗
    唐朝都城長安在詩歌中是什麼樣子?既有繁華盛景也有頹廢衰敗長安是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從周文王築設豐京及其後繼者武王再建鎬京開始。這座極具帝王之氣的王城,曾先後成為十三個朝代的都城。這也是長安之所以被稱為「十三朝古都」的淵源。
  • 最崇拜李白的唐朝詩人,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還為廬山瀑布寫詩
    在唐朝,詩歌文化達到鼎盛,也誕生了許多文華風流的頂級詩人。因為唐人愛詩,這些詩人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也擁有很多的崇拜者。比如重量級詩人張籍,就是詩聖杜甫的鐵粉,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將杜甫詩集焚燒之後,加入蜂蜜一起吃掉,每天必吃,還津津有味地表示,吃了杜甫的詩,自己的肝腸都換掉了。白居易的粉絲也很瘋狂,有一個叫做葛清的街卒,讀過一些書,特別鍾情於白居易的詩歌。他將全身上下全部刺青,一共刺上了白居易的三十多首詩,而且還配圖,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