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證券內幕交易司法解釋今起施行:明晰認定細節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編者按

: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關於辦理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兩高」針對證券、期貨犯罪出臺的首部司法解釋,系統地對內幕信息知情人員、非法獲取內幕信息人員、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交易信息定罪處罰標準等法律適用問題進行了規定。對此專家認為,這符合規制內幕交易犯罪立法的發展方向,顯現出資本市場法律制度的重大進步,就像「給老虎裝上了牙齒」。    

 明晰認定細節  壓縮內幕交易操作空間

    將增強資本市場監管力度,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關於辦理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兩高」針對證券、期貨犯罪出臺的首部司法解釋。

    專家認為,這是內幕交易「零容忍」在司法完善上的一小步。

    「我們此前一直提對內幕交易『零容忍』,但如何實現,要有實招,要有殺手鐧。內幕交易的司法解釋,一定程度上可以幫我們達到這個目的。」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指出。

    對於出臺的這些司法文件,有人形象地比喻,就像「給老虎裝上了牙齒」。專家指出,兩個司法文件在堅持刑事法律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對境外成熟資本市場規制內幕交易立法的先進經驗充分加以吸收,相關制度安排更加科學有效,符合規制內幕交易犯罪立法的發展方向,顯現出資本市場法律制度的重大進步。 

    司法解釋對於「內幕信息敏感期」的界定,以及對於非法獲取內幕信息人員範圍的進一步明確,被業界視為相關法律制度的重大進步。

    據了解,《解釋》在第二條中規定了三類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員:一是利用竊取、騙取、套取、竊聽、利誘、刺探或者私下交易等非法手段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員;二是具有特殊身份,即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其關係密切的人員;三是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與內幕信息知情人員聯絡、接觸的人員。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曙光認為,司法解釋將相關人員動議、籌劃或執行初始時間認定為內幕信息形成之時,有利於回擊涉案人員對於購買相關股票是在內幕信息形成之前的狡辯,從而壓縮內幕交易的操作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由於採取了無紙化的交易模式,而中國社會又是人情社會,有很多的關係很難用證券法的現有關係來涵蓋,現在把非法獲取內幕信息人員範圍細化,使得打擊內幕交易更有針對性。

    與此同時,《解釋》還明確,在內幕消息的敏感期,把影響內幕信息形成的動議、籌劃、決策的初始時間也認定為內幕信息的形成時間,澄清了一直以來打擊內幕交易的盲點。李曙光表示,相關人員動議、籌劃或執行初始時間認定為內幕信息形成之時,壓縮了內幕交易操作空間,有利於回擊涉案人員關於購買相關股票是在內幕信息形成之前的狡辯。內幕交易認定細節的明晰將增強資本市場監管力度,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北京工商大學投資者保護研究中心資本市場與公司理財研究室主任馬建威認為,《解釋》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來說解釋確實非常及時,對相關部門辦理證券期貨的犯罪案件增強資本市場的監管,有效維護資本市場的秩序,鞏固廣大投資者的信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將產生非常重要的實際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這份司法解釋,也將給資本市場帶來一系列深刻變化,證監會的行政執法也將隨之改變。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抓緊修改《內幕交易行政執法指引》,還有稽查執法的相關制度安排,努力讓前端的行政調查和後端司法調查起訴能夠有效銜接。此外,一系列針對司法解釋的業務培訓,也即將在稽查系統內部展開。而關於老鼠倉、市場操縱的司法解釋「樂觀估計兩者有望在年內出臺。」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中國經濟網金融證券頻道】(地址:http://finance.ce.cn/)

相關焦點

  • 蘇嘉鴻內幕交易威華股份案評析——兼議內幕交易認定中的證明標準
    (一)法院確立起找到內幕信息傳遞者的調查標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基本原則包括合法性審查原則,為了明晰司法與行政的權力邊界,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往往更強調行政行為的形式合法性,從證據是否確鑿、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要素入手進行審查,不輕易介入行政自由裁量權的領域。
  • 兩高司法解釋老鼠倉12條全文來了,暗示三人以上從事相關交易...
    這兩部司法解釋將於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長李勇介紹,關於辦理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根據「兩高」司法解釋,「蠱惑交易操縱」、「利用『黑嘴』薦股操縱」、「『編故事、畫大餅』的操縱行為」、「利用信息優勢操縱」、「虛假申報操縱」、「跨期、現貨市場操縱」,可被認定為刑法規定的「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關於辦理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兩高」發布司法解釋 明確「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六種...
    這兩部司法解釋明確了「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六種情形和「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的定罪量刑標準等內容,有利於進一步加大對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的懲處力度,對於依法懲治證券、期貨犯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障科創板改革有序開展,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兩部司法解釋將於7月1日起施行。
  • 《證券法專題》課程習作丨探究新《證券法》下內幕交易制度的改革
    ,但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正向發展和亂象並存,內幕交易案件頻發,所以國家機關頒布了一系列的司法解釋、部門規章等對既有法律規定進行細化以適應司法實務中的新情況。其次,在司法實踐上,規制主體範圍的擴大更有利於面對內幕交易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打擊內幕交易行為,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信息公開制度是現代證券市場的重要內容,從而更加全面地保護投資者權益;從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上來看,法律的修改一方面降低了對內幕交易主體的證明難度,也限縮了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任意解釋的空間,能夠更好的依法辦案,整治執法司法亂象,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
  • 如何正確理解內幕交易行為「阻卻事由」
    案件的核心問題在於內幕交易行為的相關認定,因此一審、二審及再審聽證均圍繞該案的錯單交易信息是否構成內幕信息、信息是否已在交易前公開、交易是否構成內幕交易的豁免情形以及處罰幅度等問題展開。  豁免情形  關於內幕交易行為的認定,我國《證券法》、《刑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均有明確的規定,對於內幕信息及相關交易行為都有清晰的規制。
  • 內幕交易呈現四種類型
    專家點評:  劉俊海:最高人民法院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內幕信息知情人員的近親屬或者其他與內幕信息知情人員關係密切的人員,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從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或者洩露內幕信息導致他人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證券、期貨交易,相關交易行為明顯異常,且無正當理由或者正當信息來源的」, L 、
  • 【金融·資本】「烏龍指」不是內幕交易?
    證監會做出這一認定是根據《證券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第(八)項和《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八十二條第(十一)項的規定,合理合法。對此,楊劍波的代理律師李江表示,內幕信息應是發生在特定的上市公司,且影響公司基本面、運營等信息。72.7億元的錯單交易信息屬於光大證券作為上市公司本身的內幕信息,但錯單交易作為自營部門的交易行為,並無向市場公開的義務。
  • 這起內幕交易案被最高院點名了!
    ✦ 今天首先向大家介紹案例之一:顧立安內幕交易案——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從事內幕交易,情節特別嚴重承辦法官:李傑文 ✦一級法官法院認為,被告人顧立安作為非法獲取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其行為構成內幕交易罪,且情節特別嚴重,應依法懲處。考慮顧立安在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前能如實供述其主要犯罪事實,自願認罪認罰,並退繳違法所得,依法可以從寬處罰。
  • 《關於辦理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證券、期貨交易具有無紙化、信息化等特點,犯罪分子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手段更加網絡化、智能化,加大了調查取證的難度,給認定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犯罪帶來困難,導致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犯罪的實發案件數量與查處的案件數量存在較大落差。與此同時,司法實踐反映,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具體定罪量刑標準尚不明確,一些法律適用問題存在爭議,需要通過司法解釋作出規定,確保刑法的正確實施。
  •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補充規定:明晰夫妻共同債務界限
    、新情況,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 境外關於內幕交易信息 未公開性的認定
    如果說重大性和確定性明確了內幕交易敏感期的始點,那麼對於內幕信息是否公開的判斷則決定了內幕交易敏感期的終點。一般認為,如果信息已經通過規定的程序和方式進行了公開,則該信息不再屬於內幕信息。國際上對於內幕信息是否公開一般有如下幾種標準:形式公開、實質公開以及形式、實質公開兼採。
  • 精準劃定法律紅線,劍指證券交易...
    《證券法》將目前司法實踐、行政執法實踐中間已經存在的一些內幕信息知情人的認定標準寫入了證券法,增加了因職務、工作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證券交易場所、證券公司、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因法定職責對證券的發行、交易或者對上市公司及其收購、重大資產交易進行管理可以獲取內幕信息的有關主管部門、監管機構的工作人員,因與公司業務往來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等
  • 新型內幕交易曝光,股民用木馬竊取基金公司交易指令,12年獲利180萬…一審判決竟多方不滿
    浙江高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汪建峰律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國家對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管控越來越嚴格是必然趨勢,對惡性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必然導致打擊力度提高,隨之帶來證券類的新型犯罪在司法實踐中將會越來越普遍。
  • 操縱市場行為認定及其民事賠償責任(上)
    結合司法實踐和實際案例,2019年7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兩高解釋》)又對法律禁止的操縱行為類型進行了擴展,將蠱惑交易、搶帽子交易、重大事件操縱、利用信息優勢操縱、虛假申報、跨期現貨市場操縱等六種操縱手法納入刑法規制的範疇。
  • 原長城證券金融研究所所長區志航內幕交易案被追繳200萬元
    泰信基金原基金經理袁某(女)明知區志航(原長城證券金融研究所所長)違規買賣股票,仍使用其負責管理的泰信先行基金買賣區志航推薦的股票,並將泰信先行基金的相應股票投資決策、交易等未公開信息反饋給區志航。一審判決認為,區志航、袁某分別作為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從業人員,共同利用袁某因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信息,違反規定,從事與該信息相關的證券交易活動,其行為均已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且屬情節特別嚴重,系共同犯罪。區志航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袁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系從犯;區志航、袁某均具有坦白情節,自願認罪認罰;區志航退繳相應錢款。
  • 反內幕交易:美國月亮為什麼更圓
    導語:日前,南北車合併前雙方高官頻繁交易對方公司股票引發輿論對內幕交易的關注。和立法嚴格、執法乏力的中國內幕交易監管相比,美國的內幕交易監管無論在法條還是司法實踐上都更勝一籌。
  • 深圳發布近五年證券期貨犯罪數據 內幕交易罪最多
    新華社深圳8月13日電(記者陳宇軒)深圳市人民檢察院13日發布消息稱,過去五年間,深圳證券期貨犯罪類型集中,內幕交易罪、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是證券期貨犯罪的主要類型。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當日發布的《深圳證券期貨犯罪案件白皮書(2015-2019)》顯示,2015年至2019年,深圳檢察機關辦理證券期貨犯罪案件共40件,其中涉嫌內幕交易罪的案件最多,有17件;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的案件有15件,這兩種類型案件佔全部案件的比例高達80%。該白皮書還顯示,近年來證券期貨犯罪呈現出一些新特點。
  • 【典型案例】周文偉內幕交易案
    ——證券交易所人員從事內幕交易,情節特別嚴重基本案情被告人周文偉,男,漢族,1973年7月14日出生,原系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副總監。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被告人周文偉利用其擔任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監管一部總監助理的職務便利,使用自己的工作帳號和密碼進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系統》,瀏覽並獲取上市公司提交審核的有關業績增長、分紅、重大合同等利好信息後,用辦公室外網電腦,登錄其實際控制的證券帳戶並買入相關股票15隻,買入總金額共計852萬餘元,賣出總金額871萬餘元,
  • 最高法發布7件人民法院依法懲處證券、期貨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工作,切實貫徹中央關於依法懲治金融證券犯罪、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決策部署,加強重大案件審判指導,制定出臺相關司法解釋,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和司法政策。各級人民法院切實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依法審判處置了「徐翔操縱證券市場案」「伊世頓操縱期貨市場案」等一批重大證券、期貨犯罪案件,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 「內幕」人判7年罰1.5億!安徽首例股票內幕交易案二審宣判
    大皖時局綜合 據「安徽檢察」9月22日最新消息,近日,安徽省高院對全省首例內幕交易案——陳海嘯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一案二審公開宣判,合議庭全面採納了出庭檢察人員的出庭意見,維持原審判決。陳海嘯犯內幕交易、洩露內幕信息罪,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1.5億元;違法所得1.0381658135億元及孳息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