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命教育的內容

2020-12-14 搜狐網

臺灣生命教育的內容

臺灣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 鈕則誠

  上個世紀末,生命教育在臺灣成為一項教育政策。1997年臺灣教育廳設立「生命教育推廣中心」,出版教師手冊和編印中學六年十二冊教材。2000年8月1日當局宣布成立「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並定次年為「生命教育年」。

至於生命教育的內容,則包括人際關係、倫理、生死學、宗教、殯葬禮儀等五項。

  臺灣生命教育興起至今已歷九年,目前在臺灣標榜生命教育的至少有七種取向:倫理教育、宗教教育、生死教育、健康教育、生涯教育、性別教育、環境教育,以及八門高中選修課程,並且向下紮根至初中、小學及幼兒園。2006年8月開始實施的高中選修課程,算是目前最具體的生命教育內容。

  生命教育在臺灣剛起步時,就碰上一樁學生自殺事件,立即背負起自殺防治的重責大任。有人認為年輕人自殺的原因之一在於抗壓性太差。做為自殺防治的生命教育,探討如何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意指身心有所安頓寄託。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加繆曾經表示,真正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決定是否值得活下去,比什麼都來得迫切和重要。

  要想真正落實華人生命教育,只有從生命的學問中著手。彰顯「生命學問」的當代新儒家哲學家牟宗三對此有所闡揚:「西方人有宗教的信仰,而不能就其宗教的信仰開出生命的學問。他們有『知識中心』的哲學,而並無『生命中心』的生命學問。今之學校教育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卻並無『明明德』之學問。『明明德』的學問,才是真正『生命』的學問。生命的學問,可以從兩方面講:一是個人主觀方面的,一是客觀的集團方面的。前者是個人修養的事,個人精神生活升進之事……後者是一切人文世界的事,如國家、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事……」

  我有意開創一套適用於華人社會的生命教育之理念與學問,知識建構在其中並非主要任務,情意體驗才是真正要提倡的人生實踐。華人生命教育屬於全民素質教育,希望讓社會大眾從各種迷思中解套,回歸本土民族文化的現世主義人生智能。

(責任編輯:黃越)

相關焦點

  • 推動生命教育,臺灣在行動!
    一、出臺背景  臺灣地區生命教育因契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自興起以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成績斐然。例如,青少年自殺率不斷提高,校園暴力現象屢禁不絕。臺灣社會亟需人文主義的回歸與關懷。  為喚起學生乃至整個社會對生命的尊重,臺灣學校首先採取了行動。1996年,臺中市天主教曉明女子高級中學將該校一貫施行的倫理教育進行改造,開始在臺灣率先試行生命教育。該校的創新舉措不久就吸引了臺灣教育部門的注意,並獲得其支持。1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經典教育注重聯接個體生命
    赴臺觀摩「臺灣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課」順利舉行——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文化經典教育注重聯接個體生命 應《
  • 走進臺灣,一趟深度的文化之旅!【彩虹生命教育之「臺灣親子遊學營」】2018.2.20臺北等你噢!
    「彩虹生命教育」--臺灣親子遊學營(第一期)「彩虹生命教育」--臺灣親子遊學營(
  • ...臺灣愛家協會今天與重慶西南大學四所高校籤訂「生命教育」合作...
    中廣網重慶12月28日消息(記者陳鵬)今天上午10點,由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主辦的「生命教育 種子老師」合作啟動儀式暨首次生命教育工作坊在重慶西南大學文化與社會發展學院隆重舉行。此次活動,香港理工大學、臺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與重慶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四所高校就生命教育項目籤署合作協議,旨在通過高校為社會培養「生命教育」的志願者,從而能夠逐漸走進社區,推動重慶當代公民的精神文明建設。
  • 【特別關注】北師大朝陽附小師生代表赴臺灣開展生命教育遊學活動
    帶著校領導的囑託,出訪團於4月24日下午18點抵達寶島臺灣,開啟為期7天的生命教育文化交流活動。一路上同學們興奮不已,老師則從整隊開始對大家進行集體出行的安全教育,並提示學生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常用禮貌用語、學會關愛他人。
  • 為防範校園自殺 臺灣各大學開設生命教育課程
    來源:中新網  據臺灣媒體報導,去年下半年,臺灣大學校園陸續傳出多起學生自殺身亡的不幸消息,屏東師院女學生上吊自殺、師大女學生在宿舍樓頂上吊自殺、交大及臺大男學生跳樓身亡…一個個年輕、璀璨的生命就這樣輕易驟逝,有的甚至沒有留下任何理由,讓親友心痛不已。
  • 什麼是彩虹生命教育?
    一、信心、愛與盼望的人生文/ 黃迺毓老師(臺灣國立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生命教育不能只是「勸告」人要好好活著,生命教育不是講道理
  • 讓教育回歸生命本真的夢想實踐家:記臺灣教育年度大獎獲得者杜守正
    他就是讓教育回歸生命本真的夢想實踐家、臺灣教育年度大獎的獲得者——臺灣新北市水源國小的教導主任杜守正老師。教育是生命綻放的引領  杜老師大學時代是讀工業工程管理的,他與小學教育結緣,是大三那年受到電影《魯冰花》的觸動,想到偏遠地區照顧那些需要照顧的小朋友。
  • 臺灣臺南慈濟高中將生命教育與靜思語融入教學課程
    佛教在線臺灣訊 臺灣臺南市慈濟高級中學致力推動將「生命教育」與「靜思語」融入各科教學課程,期待給孩子們生命的能量,讓孩子們從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到發揮生命的良能。臺南慈濟高中自設校伊始,就將生命教育列為學校發展特色之一,除了每周生命教育課程外,還在曾耀松校長的極力推動下,首次由高二導師、學生、慈誠懿德會共同策劃與人文室協助,舉辦了此次長者關懷活動,將課堂上的感動深化為行動,鼓勵孩子走出網路虛擬世界,用心體驗一切。
  • 它是臺灣第一博物館,內容包羅萬象,精彩絕倫!
    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臺中市館前路1號,瀕臨臺中港路,為臺灣第一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趣味化的大型博物館。透過生動有趣的展覽解說,可發現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由科學館入口的巨大錐翼風車沿著生命史演化步行道前行,即可展開這趟科學之旅。
  • 生命教育:喚醒靈魂,成為自己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正心正舉」公眾號)文丨大胯「生命教育」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J.D.Waiters在1968年提出的,當時是為了解決青少年吸毒成癮的問題。實際上,這是西方世界基於社會問題而催生的一種社會性的教育方式。視野一旦回到國內,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內觀己心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臺灣和香港對於生命教育就極為重視,還相繼把生命教育納入了中小學的課堂。
  • 心肺復甦將納入教育內容,保護青少年生命健康
    為了充分發揮紅十字工作育人作用,保護青少年生命健康,引導青少年參與紅十字事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將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
  • 教育,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關於基礎教育,臺灣水源國小的杜守正老師用生命做了很好的詮釋,他用音樂來傳遞教育的本質,在生活體驗中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課程是來自現實生活,它是自然而然長出來的。學習,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孩子們學到了什麼。作為教師,明白自己要什麼,能帶給孩子什麼,多點心思,教育可以很生活,而不只是分數的競爭。只有回歸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幫推第十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邀請函
    香港全人生命教育學會澳門教育青年局德育中心承辦單位: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動組委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四川大學體育學院協辦單位: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臺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四川為樂公益志願服務中心論壇宗旨與主題宗旨:用生命來教育,給生命以教育,為生命向前、向上、向久遠而教育。
  • 【彩虹生命教育聯盟】啟動!甄選「彩虹生命教育推廣人」!全國僅限12名,火熱招募中~(2017年8月9-10日)
    ,從而擴展、豐富並優化產品的內涵及內容,助力共創夥伴的機構發展與事業開拓;第三、引入多元的教育資源,對運營模式進行研討,共創雙贏的教育行業商業模式。臺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深耕臺灣十八年,期待透過生命教育,讓家庭婚姻更親愛、兒童生命更精彩!
  • 重視中華傳統教育的臺灣
    十二年國民教育。鑑於臺灣高中職已逐漸邁向普及化的程度,國民教育發展已有相當穩定的成果,因此,臺灣於2007年起逐步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方案,並宣示於2009年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此宣示將促使臺灣地區的國民教育發展邁向新的階段。
  • 和為合·「生命教育的價值、責任與使命」高峰論壇
    >臺灣南投基督教醫院協同院長、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癌症康復醫院院長、臺灣彰化基督教醫院自然暨整合醫學醫院協同院長蔡松彥先生;臺灣實踐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國內知名音樂總監、音樂創作者、紫色木箱音樂音樂總監、臺北市文化局評鑑委員戴維雄先生;
  • 【教育】一位臺灣媽媽的大陸故事
    本期嘉賓:黃欣雯:「故事媽媽」工作室發起人林志敏: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節目觀點:1.「故事媽媽」的故事 黃欣雯:我孩子1997年出生,第二年的1998年,臺灣開始在推動「生命教育」,教育當局頒布了「生命教育」的實施綱要。
  • 文化慧命,不絕如縷 ——經典教育應當融入生活、熔鑄生命
    與此同時,還邀請到在臺灣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頗有影響的國際儒聯副理事長、臺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總審定董金裕,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朱賜麟和大家進行專題研習。通過觀摩和交流,大家發現臺灣目前在小學階段儘管課本裡沒有多少古典文學內容,但傳統文化的教育實際上貫穿始終,班級會不定期開展相對淺顯易懂的「讀經」活動。
  • 【臺灣實習計劃】學習,是活潑潑而有生命的
    2015年12月3日—2016年1月30日,參加2015年大陸NGO青年工作者赴臺灣實習計劃,在北門社大實習,為生命成長與社會工作之連結積累了蛻變的力量。因為時間有點匆忙,暫時做一個ENDING。還有時間,再做梳理、出發。臺灣之行,有很多的收穫,無論是人、事,還是意識深處的轉化、在現在未來路上給自己的啟迪和力量,深深感謝,這趟旅途中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