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打開創作後臺,看到幾篇文章未經允許,私自轉載我們的內容,之前提醒過一次,今天再次發現這樣的情況出現。
心裡那個無名之火,瞬間燃起,差點就爆粗口了。
我們編輯團隊每天坐在電腦前,算不上優秀和突出,現在小夥伴們只剩下腰間盤突出了。
和對方打電話過去,要求對方刪文,對方說:你態度好一點。。。(心中一萬個MMP)
那感覺就像是:偷了你家東西,還勸你大度,請你不要介意。
瞬間想起了郭老師(郭德綱老師)的話:
那些勸你大度的人,另一層意思就是認為你小氣了,覺得你遇到的這事,它不算個事兒,就算你們是朋友,但你在他心裡是個什麼玩意自己沒數麼?
傷害永遠不會過去,怎麼會過去呢?能過去就不叫事兒了。
你連這個事都記不住的話,你這輩子就太冤了。
如果說記住了要報復你,那可能是我小心眼兒,但我記住都不行嗎?
不明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這邊扎你一刀,你血還沒擦乾淨呢,他告訴你要勇敢站起來,你死不死啊?」
一句句話說的擲地有聲,讓我看到了一個人應該有的堅持。
你可以大度,可以沒脾氣,但是,請別逼著我大度寬容,假裝原諒。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
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一如既往的喜歡郭老師
故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是命運。
因為我們總把別人身上的命運當做故事,成為暴力的同謀,才變得如此簡單。
善良之道,必須步步小心;
寬容之路,必須有所底線。原諒是美德,是豁達,但絕不能成為惡的推進器。
人生在世,需獨善其身。
人活這一輩子,心要寬,對人對事要大度一點。
在「得饒人處且饒人」這種觀念的教育下,我們不知道被原諒過多少次,也不知道原諒過別人多少次。
但是,多少人明白原諒和無底線原諒的區別。
沒有底線的原諒,是一味的妥協,是對惡的縱容。
沒有底線的原諒,會讓人以為你是非不分
人與人之間相處,實在太複雜,所謂的尺寸和界限,很多時候不過是人情與世故,讓人難以辨別。
動物世界就簡單得多。
大部分的動物,每去一個新的領地,就會想方設法在已經選好的地盤上留下自己的痕跡,以防止被其它動物霸佔。
就好像立起了警報和通告:
非我族類勿入。
其它動物聞到自己天敵或競爭者的氣味,便會遁走,免起紛爭。
心理學家萊斯·巴巴內爾說:
善良的人害怕敵意,所以才會用不拒絕來獲得他人的認可。
過度為別人著想,一次又一次地任由他人對自己進行侮辱,一次次地後退,最後被踐踏了尊嚴,忽略了人性的惡。
適當地表達憤怒,可以幫你贏得尊重。
這便又要談及人性。
人的生物屬性裡崇尚力量,社會屬性裡崇尚美德。
故而:適度展現力量會贏取尊重,一個有美德卻無稜角的好人,最多得到同情。
更有甚者,好人一旦做爛,走至極端,連同情都湮滅。
心理學家託馬斯摩爾建議:你最好只和那些會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
他的理由是:與這種邊界明顯,且立場鮮明的人打交道,溝通更高效。
然而那些從不表達憤怒的人,倒不意味著從沒生過氣,氣而不發,小事化無倒好,萬一憋成了壞水兒,很難給人關係上的安全感和確定性。
面對衝突的威脅,我們這麼多年的進化讓我們自然而然的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逃,一種是反擊。
通常大部分人會選擇哪一種?
是逃對嗎?
為什麼,因為逃是最省力的一種方法,迴避了衝突,但是我們都知道,所有職場上管理上我們要經歷的挑戰一樣都避不開,今天躲開了,明天也會再回來。
別人對你的方式,是你親手教會的,而不是你要求或者是乞討來的。
面對衝突
弱者會說:「你應該尊重我,你不能這樣對待我」!
強者會說:「你欺負我試試看」!
面對霸凌,不公,永遠不要忍耐不要懦弱,忍耐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只有奮起反抗才是出路
通過衝突的互動,你維護了自己的利益。
是衝突,讓你有了自我。
2019年,一位女車主在4S店內哭訴維權的視頻火爆網絡,大家一邊倒的都站在了這個女孩子這邊,這個女孩子在維權的過程中,最開始沒有選擇鬧。
後來是奔馳4S店實在太過分了,才採取了在車頂上哭訴維權,整個哭訴的過程讓人感覺敬佩,邏輯正確,思路清晰,有理有據。
「我是受過文化教育的人,研究生畢業,但這件事,我覺得它讓我幾十年的教育得到了奇恥大辱!」
這位女士的做法值得稱讚:一來維護了自己的權利,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了維護;
二來,引起了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消費過程中不公現象的關注,相關部門都積極關注並著手調查這件事情,有效的促進了社會對類似事件的關注度。
事後,女士感嘆:「硬生生把我這麼一個美女子變成了潑婦」。
對此,網友有話說,「不丟人,努力維權是值得驕傲的事」
「你積極維權,一點都不丟人」
「女英雄,敬佩!」。
一味妥協忍讓,你會越來越感覺不到自己,所以當再面對你的權益被侵害的時候,你想妥協忍讓的時候,你需要問自己:
「我自己重要,還是表面的關係和諧重要?」你自己選一個。
人與人關係的本質就是合作,而衝突又是合作的根本,沒有衝突就沒有合作,因為沒有不衝突的合作關係。
如果放棄或逃避了衝突,也就等於放棄了關係,其真相就是放棄了自己。
我們多數人,更多的只會逃避衝突,而不是建設關係。
每個人都會遇到衝突,遇到衝突是回懟還是逃避,衝突之後關係是發展了還是萎縮了?
可能每個人都有些自己的小方法
給自己一個發洩情緒的渠道
對於這一類人,首先需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尤其是嫉妒、怨恨、討厭、憤怒等負面情緒。
允許自己是一個擁有「七情六慾」的人,允許自己擁有一些「小陰暗」、「小邪惡」的想法,因為想法並不等於事實。
你可以寫下來,說出來,哭出來...
給你的情緒一個宣洩的出口,而不是苦苦壓抑。
原諒不原諒,只有自己能決定
有句話是這樣講的:如果讓別人看到了你的善良,別人就會一直期待你善良。
每次看到別人對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你的同理心就會告訴你每個人都不容易,得饒人處且饒人。
於是你用一次一次的原諒才認識到你是在縱容一個怎樣的人去放肆他的惡。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我就是開個玩笑」
「隨便說說的,你怎麼還當真,真小氣。」
「我明明都道歉了,你有必要這麼不依不饒嗎?」
……
你不原諒,於是被說不夠豁達;你生自己的氣,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大度;
你鬱悶,是不是自己太過斤斤計較。
不是這樣的,不是世上所有的過錯,都能夠被原諒。
你有請求原諒的權利,而我也有不原諒的資格。
網球明星納達爾說:
當你把我從前場逼入底線的時候,那麼你就再也沒有得分的機會了。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千千萬萬個你和我。
當一個沒有分寸感的人向你步步進逼,把你逼到了自己的底線時,就不要再給對方得寸進尺的機會。
守住自己的底線,就好比給自己穿上了一件堅硬的盔甲,無論別人怎麼過火,也不會引火燒身把自己也搭進去。
在對方試圖理直氣壯地強迫你讓步時,不必假裝大方。
亮明自己的邊界,表達自己的喜惡。
即便對方因此翻臉,你也不過是從社交圈裡刪除了一個不知好歹的對方。
有限的寬容和大度,留給值得的人。
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世間的一些惡,是從你妥協開始的。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