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
就像「人生而平等」這句天經地義的話一樣,每個學生都天然享有現場參加畢業典禮的權利。
近日,一篇《交大,對不起,我不是那10%》在網絡上流傳。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學2018屆的一名畢業生,作者為畢業典禮的安排方式感到不滿。據了解,從2017年北京交大就對畢業典禮「分而治之」:10%的「優秀畢業生」去天佑會堂參加畢業典禮,現場聆聽校長的講話。剩下的學生坐在教室裡觀看畢業典禮的直播,父母甚至需要坐在另一間教室觀看直播。
19日13時許,北交大校方在微博上做出回應,稱原定方案主要考慮到時間、天氣、場地等因素的制約,但綜合來看,還存在考慮不周的情況。並表示將對畢業典禮做出局部調整,全體畢業生和家長均可參加。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從很多網民的反映看,畢業典禮將學生區別對待的遠不止北交大,或是請少數學生及其家長坐在會堂中間位置、其他人坐在外圍,或是只允許小部分尖子生參加。
這是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畢業典禮雖然只是一個儀式,但它在人生中具有重要的坐標意義。
時隔多年,我已全然記不清當年畢業典禮的境況,校長講了什麼,老師代表、畢業生代表又講了什麼。但我記得自己參與過,四年的大學生涯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如果說當年學校讓我在教室看直播,我寧肯缺席。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畢業典禮看直播都是糟糕的「最後一課」。
現場參與和看直播,完全是兩個概念。如果說我們理解現場看演唱會、現場看世界盃的意義,就更沒有理由不理解現場看畢業典禮的訴求。
如果一所高校真的只允許少量學生參加畢業典禮或坐在特殊位置,那其他學生沒必要為自己被貼上「不優秀」的標籤而感到難過。因為如果一所大學絕大多數畢業生都是「不優秀」,那麼這不是學生的失敗,而是學校的失敗。
就像「人生而平等」這句天經地義的話一樣,每個學生都天然享有現場參加畢業典禮的權利。
學校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挑選優秀畢業生上臺發言,但更應該知道,這裡的優秀只是特定時段、特定標準的優秀,不能衡量一個學生的未來。賈伯斯、比爾·蓋茨、扎克伯格這些大學「未畢業生」,都成了在知名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成功人士。誰敢斷言,坐在禮堂外圍或外面的畢業生將來取得的成就不如那少數人?
將同一個群體簡單地一分為二、區別對待,不論標準是什麼,都是不明智的。試想,將來那些不被允許坐在禮堂的學生裡面某位同學功成名就,母校請他回來做貢獻,他提起看直播的事情,到時候會是怎樣一種尷尬?
畢業典禮是一個稜鏡,它折射出一所大學看待學生的真實態度。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都愛寄語學生「放下功利心」,但是有一句話叫做:行勝於言。
□西坡(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