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詩經》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也是位列「五經」「十三經」的儒家經典,在今天,《詩經》仍是很多讀書人的至愛。正因此,由人民網、中華書局、桐鄉市人民政府、中華讀書報、圖書館報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伯鴻書香獎」分支活動「同一本書」主題閱讀活動選定《詩經》為讀者共讀的一本書,並開展「閱讀《詩經》」徵文活動。徵文啟事發布以來,我們收到大量來稿,在此,我們擇優刊發數篇。歡迎大家繼續踴躍投稿,收稿信箱為: bohongaward@163.com。
讀《詩經》最大的感觸,就是它那些溫柔的情感,所謂「溫柔敦厚」的浸染,讓人的心靈如被一股清泉所洗滌。
關於《詩經》,我們不談學術,不談政治,只談感情。而這樣的《詩經》,怕才能激起我們內心最純淨情感的共鳴,才是它能夠一震人心的力量所在。
中國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最基本的應該「孝」了吧。「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父母親的情誼如何來報答呢?《魏風·陟岵》中的孝子行役,思念父母,父母遠望當歸人,登高痛苦。心之所向之人也在思念著自己,這讓遠戍他鄉的孩子思念愈加濃烈,又同時燃起希望,獲得慰藉,情誼婉轉而深刻。《小雅·蓼莪》則是直接抒發對父母的撫育的無比感激,而又因為無以贍養父母,無法盡到自己的孝心而感到無比羞恥。詩人與父母相依為命,失去父母后,再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以至家不成家。哀思襲來,嗚咽一般的細細傾訴。
「兄弟」也是家庭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敘及人生的三大快樂,其中第一等便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唐風·杕杜》中講述「豈無他人,不與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獨自流浪的人多期望能夠有兄弟,能夠相互依靠,親近,幫襯,用手足之情來安慰自己孤獨的心。
然後呢,夫妻之間的情誼在《詩經》裡面真是最有趣的了。《唐風·綢繆》從黃昏至半夜新婚夫妻含蓄又俏皮的對話:「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讓人忍不住為之一笑。《齊風·東方之日》則寫夫妻第二天的生活了,男子被愛情撩撥的心思,激烈蕩漾的情誼,止不住的欣喜。「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女子的愛意更深,在她那「良人」眼裡,簡直是有些痴傻,依戀著他跟著他,寸步不離伴著他,踩著他的腳印走。這女子如此依戀她的丈夫,真是幸福無比,讓人豔羨。
最後我們無法丟棄、無法缺少的是「朋友」。《小雅·鹿鳴》中:「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如果朋友們要來與我們相會,讓我們用音樂來助興,暢談人生,實乃人生一大樂事。《小雅·伐木》寫到:「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與朋友飲酒作樂,多麼愉悅。人在世間,「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怎麼能沒有朋友相伴呢?
不得不說,《詩經》將很多情誼寫得細膩又真實,是心靈的迴響,悠長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