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人倫之情

2020-12-27 光明數字報

    編者按:《詩經》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也是位列「五經」「十三經」的儒家經典,在今天,《詩經》仍是很多讀書人的至愛。正因此,由人民網、中華書局、桐鄉市人民政府、中華讀書報、圖書館報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伯鴻書香獎」分支活動「同一本書」主題閱讀活動選定《詩經》為讀者共讀的一本書,並開展「閱讀《詩經》」徵文活動。徵文啟事發布以來,我們收到大量來稿,在此,我們擇優刊發數篇。歡迎大家繼續踴躍投稿,收稿信箱為: bohongaward@163.com。

 

    讀《詩經》最大的感觸,就是它那些溫柔的情感,所謂「溫柔敦厚」的浸染,讓人的心靈如被一股清泉所洗滌。

 

    關於《詩經》,我們不談學術,不談政治,只談感情。而這樣的《詩經》,怕才能激起我們內心最純淨情感的共鳴,才是它能夠一震人心的力量所在。

 

    中國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最基本的應該「孝」了吧。「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父母親的情誼如何來報答呢?《魏風·陟岵》中的孝子行役,思念父母,父母遠望當歸人,登高痛苦。心之所向之人也在思念著自己,這讓遠戍他鄉的孩子思念愈加濃烈,又同時燃起希望,獲得慰藉,情誼婉轉而深刻。《小雅·蓼莪》則是直接抒發對父母的撫育的無比感激,而又因為無以贍養父母,無法盡到自己的孝心而感到無比羞恥。詩人與父母相依為命,失去父母后,再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以至家不成家。哀思襲來,嗚咽一般的細細傾訴。

 

    「兄弟」也是家庭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敘及人生的三大快樂,其中第一等便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唐風·杕杜》中講述「豈無他人,不與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獨自流浪的人多期望能夠有兄弟,能夠相互依靠,親近,幫襯,用手足之情來安慰自己孤獨的心。

 

    然後呢,夫妻之間的情誼在《詩經》裡面真是最有趣的了。《唐風·綢繆》從黃昏至半夜新婚夫妻含蓄又俏皮的對話:「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讓人忍不住為之一笑。《齊風·東方之日》則寫夫妻第二天的生活了,男子被愛情撩撥的心思,激烈蕩漾的情誼,止不住的欣喜。「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女子的愛意更深,在她那「良人」眼裡,簡直是有些痴傻,依戀著他跟著他,寸步不離伴著他,踩著他的腳印走。這女子如此依戀她的丈夫,真是幸福無比,讓人豔羨。

 

    最後我們無法丟棄、無法缺少的是「朋友」。《小雅·鹿鳴》中:「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如果朋友們要來與我們相會,讓我們用音樂來助興,暢談人生,實乃人生一大樂事。《小雅·伐木》寫到:「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與朋友飲酒作樂,多麼愉悅。人在世間,「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怎麼能沒有朋友相伴呢?

 

    不得不說,《詩經》將很多情誼寫得細膩又真實,是心靈的迴響,悠長而持久。

 

相關焦點

  • 《詩經》中有趣的新婚詩,活靈活現地展示了洞房中新娘的歡愉之情
    其中的「洞房花燭夜」,是大多數人都會經歷的人生中最大的喜事。人們從這一天開始,身份也就發生了轉變。對於愛作詩的中國古人來說,自然也少不了寫上一些關於新婚的詩作。唐代詩人王建的《新嫁娘》,就是一首非常經典的新婚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新嫁娘的心理狀態,描寫得十分生動。
  • 詩經中的植物之蒹葭
    這是出自《詩經·國風·秦風》裡的古詩《蒹葭》,那麼詩中不斷提到的蒹葭是什麼呢?「蒹者,薕;葭,蘆也。」這是《毛傳》中對蒹葭的解釋,《本草綱目》中也說「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
  • 【詩經】《詩經》中的戰爭徭役詩
    點擊標題下的詩經情話一鍵快速關注❤美文怡心,美圖怡情,詩經情話,不見不散  《詩經》戰爭詩所表現的思想情感:(1)周民族作為核心文明  《詩經》戰爭詩代表作品:《小雅•六月》、《採薇》、《秦風•無衣》、《豳風•東山》  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詩經》徭役詩所表現的情感內容。《詩經》中反映徭役的詩很多,這些詩的內容紛繁複雜,背景也各不相同,但其中所表現的感情卻有共同性,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深切的思鄉、念親之情。
  • 《詩經》中最美的10句詩,句句讓人心動不已!
    可見其社會功用之大;《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見其文字之美。逍遙子整理了幾句大家不妨一起欣賞一下。1、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 出自詩經男孩名字大氣有涵養
    名字不止是一個代稱,從名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母對於我們的愛與期待。名字可以透露出一個人的氣質如何,如果想要起一個高端大氣的名字,我們可以通過詩經來取。以下是五行閣分享的出自詩經男孩名字大全。出自詩經的男孩名字【風南】「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 汪湧豪 |《詩經》的讀法
    自有《詩三百》,這個題目就被無數人討論過。歷代治《詩》者派別立而思想歧,因其所吟據實,有將其用作史料的,如司馬遷《史記·周本紀》記述周王朝政事,就多引其以為佐證。既因后稷曾孫「務耕種,行地宜」而稱「詩人歌樂思其德」,事見《詩經·大雅》之《公劉》篇;又因古公亶父「修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而稱「民皆歌樂之,頌其德」,事見《周頌》之《天作》篇和《魯頌》之《閟宮》篇。
  • 《詩經》的意義和開篇詩——讀《詩經》有感
    《詩經》中常用的賦、比、興藝術寫作手法被後世歷代詩人傳承,學習,借鑑和應用。同時《詩經》也是一部有較高史料價值的古代文獻,其中許多詩歌記載了關於商周民族起源的傳說,商周之際的許多歷史大事件和民族早期活動的史實。如:有的詩歌記載了當時的君臣制度,土地制度,如《小雅.谷風之什.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詩經楚辭中適合男孩名字大全!
    如何應用詩經楚辭為男孩取名字?楚辭取名一般比較適用於男孩,父母們在用楚辭取名的時候,只要詩句選的好,名字組合的好,就會是一個不錯的名字。那麼在楚辭中又有哪些符合男孩起名用,且好聽的名字呢?以下小編就來推薦一些詩經楚辭中適合男孩名字大全,父母們快快參考吧!
  • 中秋最早起源於詩經?詩經中的月亮,把相思寫到極致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最早起源於《詩經》所處的時代—就是春秋時期。那麼,中秋節的時候,詩經裡的人們在忙活什麼呢? 詩經女孩帶你一起走進《詩經》中的明月,來看看,古人是如何通過月亮寄託相思之情的。1、中秋最早起源於詩經?詩經女孩翻遍了詩經,發現這個詩經裡並沒有跟中秋相關的字眼。
  • 《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
    《詩經》無論是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下面小編就與大家一起欣賞《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1.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矜寡:同「鰥寡」。鰥:無妻的人。寡:喪夫的人。不欺負孤苦無依的人,也不懼怕強暴的勢力。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文靜而美好的樣子。淑:溫和善良。君子:當時貴族階級男子的通稱。
  • 《詩經》中的酒文化
    那麼,作為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詩經》中,有哪些酒文化的體現呢?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也許是很多人對《詩經》最初的認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涉及西周至春秋時期的社會生活、民俗文化和人文思想。那麼,與詩歌形影不離的酒,在《詩經》裡又有怎樣的體現?
  • 潘光旦 | 說「倫」字
    朱駿聲氏疑以為侖字的小篆,有集思求知之意。朱氏這裡忽然說到集思兩字,卻沒有說「集」的意義從何而來,大概他也想到侖字的上一半,而沒有加以說明罷了。如果朱氏小篆之說是對的,則單單一個侖字所指的便是任何事物中的基體的分合了。淪,從水從侖,便是水的文理,侖所供給的也不止是聲。《詩經·伐檀》,「河水清且淪漪」一句的傳說:「小風水成文轉如輪也」。《韓詩章句》說:「從流而風曰淪,淪,文貌」。
  • 巴蜀之地 | 田向文:神童倫文敘
    是諷刺那些高估自己,異想天開,不按實際辦事的人,可謂一刀見血,諷人如麻。讀來是滿滿的雜文味。寫作這幅對聯的是明朝的倫文敘。倫文敘是廣東南海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但他卻是家窮志不窮,他的故事自然是逆境成材滿滿的正能量。倫文敘幼時就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稱。倫文敘出生時有異相,頭顱周長2尺,被人戲稱為「大頭仔」。
  • 屬牛寶名大全:詩經有情有義的小寶寶名,真的是好聽又別致
    寓意好的名字有積極的暗示作用,使人更有信心和勇氣去實現理想,寓意欠佳的名字反之。一個有內涵的名字能夠彰顯人的氣質,由內而外的產生影響,對自身的品格養成和與外界的人際交往都有很多益處。 兩千多年來,人們不僅記住了《詩經》裡面的很多詩句,更是有很多人從中尋找靈感,把《詩經》當成一部起名寶典。
  • 英文講不明白的意境,聊聊《詩經》中獨特的女子之美
    《詩經》 作為我國古代第一部集體創作性質的詩歌總集, 反映了先秦人民豐富的情感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中外詩歌史上璀璨奪目的瑰寶。 《詩經》 中有不少對於女子形象地描繪,如「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從女子形態、性格以及女子意境角度探究《詩經》英譯本中的女子形象,想來也是一件極有趣的事。下面我們來看一看《詩經》中的女子之美。
  • 古人用這五種禽鳥,代表"五倫"人倫關係
    作 者:任頤(伯年)生活年代:1840-1896年作品名稱:五倫圖作品材質:紙本設色作品尺寸:168.5×83.5cm創作年代:光緒庚辰(1880年作)拍賣紀錄:嘉德2011秋拍成交價3220萬元章敬夫在自識中道出了任伯年的心聲:「思我中夏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歷堯舜三代以來,以導以教,化人已深。何世變日移,滔滔是也。及見禽鳥,尚能審擇高棲。
  • 《詩經》中「顏值」最高的古風美名,簡直驚豔了千年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同時,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淵藪,具有很大的文化價值和藝術特色,所以,從中為孩子起名,既富有一種藝術之美,又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色。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經》中「顏值」最高的古風美名,真的可以說很美!
  • 李林芳:綜論《鄭箋》對《詩經》中情感詩句的闡發
    本文通過追溯「按跡以求性情」一語的歷史來源,並在全面考察《詩經·鄭箋》的基礎上,認為《鄭箋》對《詩經》中的情感詩句的闡發,內容豐富,感情飽滿,釋解恰切,深得風人之旨。而前人謂鄭玄「按跡以求性情」時所舉諸例,其實鄭氏的解釋,大多數有其合理性。因此,千餘年來評價《鄭箋》影響頗大的這一說法,並非事實,有失偏頗。
  • 詩經中唯美的名字,總讓人驚嘆不已!
    詩經中唯美的名字詩經中唯美的名字鬱晨——《國風·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詩經中唯美的名字英翔——取自「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之中。詩經中唯美的名字榛苓——讀音[zhēn líng],出自「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
  • 人為歌聲以助哀:《詩經》中的悼亡詩,體現周代的喪葬禮俗
    《周禮》中記載:"以喪禮哀死亡。"就很明確的說明"喪禮"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表達生者對死者的哀悼之情。並且,有明確的服喪期限,比如,《論語》記載:"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意思是說三年的喪禮在中國古代是最長的服喪期限。同時,還以關係的親疏,輔以不同的期限,比如,《墨子》中有:"君與父母、妻、後子死,三年喪服;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數月之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