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費者反映,麥當勞同樣的套餐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額外還要另付近10元的外送費。在麥樂送平臺上,記者隨機選擇了一款「巨無霸中套餐」,套餐價格為35.5元,此外還需要付9元的外送費。而在阜成路的麥當勞店自助點餐機上,同樣的套餐,卻只要29.5元。記者的體驗調查結果顯示,麥樂送價格比堂食價格貴並非個別現象。對此該店的店員解釋是:「麥樂送就是比店裡面要貴......這是公司定的」。
其實說是在麥當勞的麥樂送價格比一般的,在他店裡直接吃東西的價格要貴也算是一個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們可以從幾方面來分析。
首先,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外賣的成本是高於在他當場吃的成本。對於外賣而言,不僅對於企業需要的是打包成本,而且還需要外賣平臺的費用,如果一家餐飲企業它入住的是第三方的網站平臺,比如說餓了麼之類的,它的銷售產品中的一大部分要交給第三方平臺來抽成,所以必然會導致價格會比平時高。如果一家餐飲企業沒有走第三方外賣平臺,走的是自己來製作的外賣平臺,比如說麥當勞,必勝客這些走的是微信小程序的自己製作。根據啟信寶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麥樂送是麥當勞自己的平臺。雖然可以說在抽成方面不會向第三方平臺抽成抽的那麼多,但是外賣程序的製作和運維同樣需要成本,這些成本,其實也並不會太低,因為專業化的外賣平臺和機構往往能夠通過規模經濟效益降低自己的成本,而自己進行維護的成本有可能反而會高於第三方。正是由於成本更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外賣企業往往會有更高的價格。
其次,我們從麥當勞本身的角度來看。麥當勞畢竟是一家國際級的大企業,雖然在中國屬於金拱門,和麥當勞國際的全球集團可能還並不太一樣,但是也是屬於一個超大型企業。對於這樣的超大型企業而言,它本身的像研發成本像運維成本,可能應該是屬於自己企業可以承受的範圍,所以對於麥當勞而言,它採用這種差異化的成本定價,其實是有一些歧視消費者的屬於價格歧視的範疇。與此同時麥當勞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市場壟斷或者支配地位,對於麥當勞來說,你消費者只要是我的用戶,那麼在進行點餐選擇的時候,基本上是沒有第2種選擇的,所以正是這種選擇性的缺失,讓麥當勞可以擁有一定的市場支配地位,這種雖然說不上是完全的壟斷,但是卻讓麥當勞有這種自信來做這樣的事情。
整體來看,雖然我們從市場的角度可以理解,麥當勞的平臺價格為什麼會超過自己在現場吃的價格,但是作為麥當勞這樣的一個去跨國連鎖企業,採用如此歧視的價格定價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市場誠信的缺失行為。我們可以理解,並不代表消費者可以理解,如果長此以往下去的話,麥當勞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麥當勞的品牌損失將會遠遠大於自己在外賣平臺上獲得的那點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