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進行民事訴訟答辯應注意的6個問題 | 無訟專欄

2021-02-20 天同訴訟圈

本文共計3589字,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本文首發於無訟APP,轉載請聯繫無訟。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該法律規定比較簡單,司法實踐中被告進行民事答辯時的做法也各不相同,有的開庭前提交書面答辯狀,有的當庭提交書面答辯狀,有的沒有書面答辯狀而當庭口頭答辯等。這些做法雖都不違反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但效果卻各不相同。

然而,民事訴訟答辯是一個動態程序過程,與諸多訴訟制度相關,並非僅指提交或不提交民事答辯狀。本文從律師的角度,簡述律師作為民事訴訟代理人在民事訴訟答辯時應注意的6個問題,以期拋磚引玉。

一、是否屬於受訴法院主管和管轄

作為被告方律師,首先應考慮案件是否屬於受訴法院主管,應什麼時候提出相應異議,比如若存在有效仲裁協議,則涉案糾紛應當通過仲裁而非訴訟解決。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

在人民法院首次開庭前,被告以有書面仲裁協議為由對受理民事案件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一)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已經確認仲裁協議有效的;(二)當事人沒有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的;(三)仲裁協議符合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且不具有仲裁法第十七條規定情形的。

 

其次,應考慮案件是否屬於受訴法院管轄,如果對受訴法院管轄有異議,應在答辯期(收到民事起訴狀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相應的管轄異議書面申請。超過答辯期提出管轄異議申請的,法院一般不予審查,法官直接口頭告知或者在庭審筆錄中記載。

當然,有時律師接受被告方委託時就超過了答辯期,但從盡職的角度出發,如對管轄權確有異議的,律師仍應當提出管轄權異議申請,不能放過一絲希望,而不可貿然答辯應訴,因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了應訴管轄(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除外)。

二、是否需要反訴和追加共同被告、無獨三

答辯之所以重要,因為其關乎到被告對於整個案件的抗辯思路,甚至其他關聯案件的案外利益。被告方律師進行答辯時需要從被告的整體利益出發,比如促使原告進行調解,為另訴做準備,減輕訟累以及兼顧被告的案外利益等,統籌考慮是否需要提出反訴或申請追加共同被告、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關於反訴,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被告可以在案件受理後至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反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於本訴的當事人的範圍。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係、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係,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併審理。

根據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準許本訴原告撤訴的,應當對反訴繼續審理;被告申請撤回反訴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

 

同樣地,被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要麼是和被告共同承擔責任,要麼是幫助被告在本訴中對抗原告,要麼是替代被告承擔責任。顯然,反訴和追加共同被告、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對於被告的利益影響重大,律師答辯時不可不察,如有需要一般應在開庭前及時提出書面申請。

三、應當撰寫民事答辯狀

律師撰寫民事答辯狀有多方面的意義。對於律師自己來說,有助於律師提前理清案件抗辯思路,在開庭口頭答辯時做到有條不紊,而不致於臨場發揮「失常」;同時也可以提高律師和委託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委託人反覆研看民事答辯狀後,還可提出相應修改意見和建議,畢竟委託人對案件事實更清楚。

 

對於委託人來說,律師精心撰寫了民事答辯狀,委託人對於律師的抗辯思路有了整體了解,可以消解委託人收到訴狀後的緊張和不安情緒;民事答辯狀也增強了律師服務的有形性,有利於提高委託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對於委託人為公司的案件,民事答辯狀也有利於委託人內部人員的交流和匯報。

 

對於法官來說,民事答辯狀可以讓法官快速了解被告方的基本抗辯思路,有利於法官總結爭議焦點和進行庭審發問,減輕法官工作量,這樣的律師更容易說服法官。

 

對於書記員來說,民事答辯狀也減輕了書記員的記錄工作量,書記員只需要記錄答辯要點,並括號註明詳見書面答辯狀即可,在接下來的庭審記錄中,書記員會自然和不自然地認真記錄讓其減輕記錄工作量律師的發言。

相反,如果律師準備不充分直接口頭答辯,語言囉嗦又重複的話,最終可能導致庭審記錄並不能完整展示律師口頭答辯內容,影響答辯效果,更影響當事人對律師專業能力的認識。

四、如何撰寫民事答辯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

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繫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繫方式。

 

顯然,法律並沒有也不可能對民事答辯狀的具體內容作出規定。但從民事答辯狀在整個民事訴訟程序中的作用來看,民事答辯狀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簡潔明了

民事起訴狀一般都很簡潔,生怕讓被告抓住把柄,形成自認的事實。同樣,民事答辯狀也應當簡明扼要,從雙方爭議法律關係的要件事實和法律適用角度,簡述被告方的觀點即可,詳細理由可以在庭審中的舉證、質證、辯論來進行。

 

2.層次分明

對民事起訴狀中肯定無異議的事實,結合對方的舉證謹慎進行認可,便於法官歸納爭議焦點,引導法官審理方向;對民事起訴狀中不實的事實,應予點明和適度回擊,並簡述事實真相,在庭審中可以通過向對方發問、補充事實陳述、舉證等方法動搖原告主張的基本事實;對於法律適用,也需要明確指明,這樣便於法官審理,因為法官由於時間有限或準備不充分也不一定知道抗辯法條。

 

3.用語理性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一十條規定:

原告在起訴狀中有謾罵和人身攻擊之辭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修改後提起訴訟。

同理,律師撰寫的民事答辯狀更應當客觀理性。很多原告對被告是有很強不滿情緒才起訴的,特別是婚姻家事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案件,訴訟代理律師的答辯狀更應當用語理性和文明,否則易「引火燒身」。

 

五、何時提交民事答辯狀

委託人看到法院郵寄的舉證通知上有在十五天內提交答辯狀的要求,可能會催促律師在此期限內向法官提交民事答辯狀。但民事答辯狀撰寫好後,並非越快向法官提交越好。雖然法律是倡導這樣做的,但民事訴訟畢竟是平等主體之間對抗性很強的行為活動,雙方依法負有相應的舉證證明責任,並承擔相應的訴訟風險。

 

越早向法院提交民事答辯狀,原告也就越可能早地了解到被告方的基本抗辯思路,從而原告可能會再次調整自己的訴訟思路及舉證,原告沒有在訴狀中寫到的事實可能當庭陳述時會發生變更;同時,原告會針對被告的答辯狀進行充分準備,庭審過程的對抗也更加激烈。

 

一般有經驗的律師都是當庭提交並宣讀民事答辯狀,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原告的訴請和事實、理由在庭審中先行固定,如果原告的訴請和事實、理由有調整,那被告訴訟代理律師也會相應地對書面答辯狀作調整;另一方面,原告方當庭在很短的時間內閱看答辯狀,會給原告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可能影響對方正常庭審發揮。值得注意的是,律師要說服的對象是法官,而不是對方當事人或律師。當庭宣讀民事答辯狀,必須語速放慢,聲音洪亮,同時和法官保持正常的目光交流。讓法官聽清楚、聽明白,也讓書記員把答辯狀要點全部記錄進筆錄裡,而不能只顧自己蒙頭讀稿。

六、適時要求給予相應答辯期

原告訴訟代理律師在起訴前有充足的時間研究案情和法律適用等。但面對訴訟的壓力,被告訴訟代理律師花在溝通案件事實、搜集相應證據,研究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尋找類似案件等上面的時間,就相對較少。故在原告經法庭允許增加或變更訴訟請求時,被告訴訟代理律師一般應要求法庭給予相應的答辯期和舉證期。

 

這樣一方面被告可以做更充分的準備,回憶事實和搜集證據;另一方面,時間的拖延也許會有新的有利於被告的證據或類似案例出現,有時這些證據或案例甚至可以改變案件的最終走向。另外,原告可以在案件受理後至法庭辯論終結前依法增加訴訟請求,但需要得到法庭的允許。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

在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併審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併審理。

 

關於變更訴訟請求,法律還是有期限限制的,否則訴訟請求總是不確定,審判程序無法推進。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實踐中,原告可以在開庭前或第一次開庭時提出變更訴訟請求申請,之後一般不可以變更訴訟請求,除非訴訟請求變小,或者依照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第三十五條的規定,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係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可以進行變更。

當然,如果法院在開庭時未給足被告十五天答辯期,律師訴訟代理人應根據案件複雜程度、己方準備程度和委託人意願等,綜合決定是否需要延期開庭。

相關焦點

  • 下半年該如何提升訴訟技能?無訟學院下課表公布|無訟專欄
    無訟學院3季度課表現已公布。無訟學院將在北京、上海、長沙、成都、西安舉行線下課程,課程主題為4款針對性提升訴訟能力的課程。我們期待模擬法庭課程能給大家帶來一種多維看待庭審的方式,除了作為己方當事人的代理律師之外,如何站在對手的角度,站在法官的角度看問題,從多維角度進行思考,理性看待案件,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帶有立場地去準備案件,用反思的態度將每一次庭審當做一次「教育課」。
  • 律師代理民事訴訟案件的具體工作方法和步驟
    從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來看,這類情形主要有:  (1)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係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告知當事人在6個月內不能重新起訴;  (2)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並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建議當事人不要起訴;  (3)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1年內或中止妊娠後6個月內,告知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 民事訴訟答辯期滿提出管轄異議的處理
    為了使當事人有機會向法院表達關於管轄權問題的不同意見,同時也使法院能夠在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之後對管轄問題作出審慎決定,法律賦予當事人管轄異議權。管轄異議權是當事人享有的一項基本的訴訟權利。司法實踐中的管轄問題雖然十分複雜,絕大多數情況均有法可依,而對於當事人在答辯期滿後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如何處理,法律並未直接作出明確規定,實踐中因此有不同認識。
  • 從律師視角解讀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
    筆者作為一名執業十餘年的律師,現以律師的視角對新證據規定的一些重要規則進行闡述,供各界朋友參考。  一、新規定延續了民事訴訟中的自認規則,並擴大了自認規則的適用範圍。這就要求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要認真審核鑑定意見,不應隨意提出異議。  四、對當事人要求責令對方提交書證的規則進行了完善。
  • 【實務看點】民事訴訟起訴狀、答辯狀格式是怎樣的?
    市某工廠                    法定代表人:  年 月 日附: 1.如答辯人系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應在其項後寫明其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及其與答辯人的關係;答辯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其名稱和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如答辯人委託律師代理訴訟,應在其項後寫明代理律師的姓名及代理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名稱。3.答辯緣由。寫明答辯人因××一案進行答辯。
  • 進行離婚訴訟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民事糾紛,當事人沒有向法院起訴,法院不主動立案審理。據此,當事人如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應主動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處理。  (2)要向有案件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對案件的管轄問題,法律有明確規定。當事人不能想向哪個法院起訴就向哪個法院起訴;法院也不能想收哪個案件就收哪個案件。
  • 《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關於訴訟費用6個問題的解答
    一種意見認為根據《訴訟費用繳納辦法》第 29 條的規定,訴訟費用應由敗訴方承擔,因此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序確定雙方負擔比例。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訴訟費用繳納辦法》第 6 條、12 條的規定,鑑定費用不屬於訴訟費用的範圍,該費用負擔原則是「誰主張、誰負擔」,因此由王某自行承擔。如何處理?
  • 民事訴訟律師調查令之理解與適用|辦案手記
    若將律師調查令理解為法院調查權的延伸,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條的規定,代理律師應在舉證期限屆滿前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部分地方出臺的指導意見規定了律師調查令的申請時間。如江蘇省高院、江蘇省司法廳、江蘇省律協出臺的《關於在民事訴訟中使用調查令的規定(試行)》第二條規定:「代理律師可以在起訴、審理、申請再審案件審查階段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令。
  • 民事訴訟庭審中的質證問題探析
    繼而,在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1998年6月19日通過的《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的司法解釋中,關於改進庭審方式問題,對質證的展開作了較為具 體的幾項規定,但仍然不能滿足審判實踐中的需要和解決審判實踐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又於2001年12月6日第1201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該規定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 黃驊民事訴訟律師諮詢之十大類型
    黃驊民事訴訟律師諮詢之十大類型    黃驊民事訴訟律師諮詢之十大類型審判階段擔任公訴案件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緩刑只能適用於輕罪而用於重罪,因為:緩刑是在外比較寬鬆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矯正,重刑犯具備更多的再次危害社會的機會,將他們放置於開放環境,對社會是個不安全因素,是個威脅
  • 重慶試行律師調查令制度 提升民事訴訟效率
    }責任編輯:   中新網重慶6月28日電 (記者 劉賢)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自行調查取證的手段十分有限。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28日宣布,將從7月1日起,試行一年律師調查令制度。取得調查令的代理律師可以調查收集由有關單位或個人保存,與案件事實直接相關且當事人及訴訟代理律師因客觀原因無法自行收集的書證以及電子數據、視聽資料等。  民事訴訟中有「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原則。
  • 民事訴訟常見問題與解答(1)
    人民法院在立案審查階段未發現雙方當事人已經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履行完畢的事實,再審中進行實體審理後發現了該問題,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6條、157條的規定,以及《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6條、《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打官司須知的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民事案件佔據法院每年審理案件的90%以上,越來越多的民事案件湧入法院,老百姓跟法院接觸的也就越來越多的,那麼在進行民事訴訟時,你會發現關於民事訴訟的具體法律規定非常多,即使你是專業律師也很難記得清楚,一般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
  •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辦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業務操作指引
    鑑於,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是因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證券法律規定進行虛假陳述而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因此律師在辦理相關案件時,還應當特別注意中國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等機構就信息披露方面的具體規定。5.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等關於民事訴訟案件的程序性法律規定。
  • 好課資源共享:36如何寫好民事判決書-【律師訴訟技能】
    36如何寫好民事判決書-【律師訴訟技能】36如何起草法律備忘錄(偏訴訟)-【投融資實務】36企業法律工作實務(合同管理課程)-【勞動法實務】36律師修養禮儀和執業紀律-【法律人成長規劃】36律師實務淺談展會智慧財產權的保護-【22、萬法通】36律師法律顧問實務及技能-【公司法】
  • ​民事起訴狀+民事答辯狀(模板)
    轉自每天學點法律知識 訴訟文書一般由首部、正文(事實與理由部分)、尾部組成。 民事起訴狀 原告: 名稱:___地址:___電話: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職務:___ 委託代理人:姓名:__性別:__年齡:__民族:___ 職務:___工作單位:___住址:__
  • (十一)如何製作民事答辯狀
    準備答辯狀是重要的應訴準備活動,因為在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人民法院立案後,原被告就要在訴訟中正式交手了,被告的答辯就是雙方在訴訟中對陣的第一仗。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原被告之間的糾紛在原告起訴前,可能雙方已經經過了多次的交流和溝通,只是沒有辦法解決雙方的問題,最後才走上了法庭。
  • 負刑事責任後是否可以進行民事訴訟
    下面由李勝勇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負刑事責任後是否可以進行民事訴訟犯罪分子負刑事責任後,如果犯罪行為損害了被害人民事權利的,被害人可以單獨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民事權利。刑事部分的偵查主體是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的自偵部門;民事部分的偵查主體應是檢察機關的民事行政檢察部門,公安機關及其它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2、審查公訴主體。刑事部分的審查和提起公訴的主體是檢察機關的公訴部門,民事部分的審查和提起附帶公益訴訟應是檢察機關的民行部門。公訴部門和民行部門是檢察機關的內部分工,都是代表檢察機關行使職權,故兩者應當密切配合。3、審判主體。
  • 關於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裁判規則
    舉證責任又稱「證明責任」,在當事人之間分配舉證責任是法官裁判的重要內容,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從實質意義層面上說就是法官在訴訟中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截止2020年7月,在無訟網中輸入「舉證責任」(關鍵詞)檢索出民事裁判文書1469095篇,其中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的為3787篇。
  • 涉嫌多宗罪 律師聯合徵集綠大地民事訴訟
    偵查完成後,會提起刑事訴訟,而中國證監會對綠大地公司、保薦機構何時處罰,股民何時提起民事賠償訴訟,則拭目以待。  委託徵集  鑑於綠大地公司涉嫌存在欺詐發行與虛假陳述行為,根據《證券法》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凡是權益受到損害的綠大地投資者均可考慮委託律師提起民事賠償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