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租一個鋪面,我就辦了8家公司,按照以往,我得租8家鋪面,提交8份材料,有了『一址多照』政策,我辦公司省下了不少錢。」海南酷秀企業總經理王海峰感慨地說。在海南復興城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園(以下簡稱創業園),王海峰用同樣一個地址,註冊了8家企業,體驗到「一址多照」住所登記制度改革所帶來的便利。
創業園2015年12月開園以來,海南工商及時跟進,在園區建立了工商服務站,為園區內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全方位註冊便利化服務終端。在這裡,駐站的海南工商註冊官與園區每戶企業都建立了「一對一」聯繫,提供個性化精準服務。只要是園區內的重點項目企業,營業執照一個小時內就能當場辦結,辦事人員不用往返。
針對創業園裡網際網路及創業服務機構的特點,海南工商在企業名稱、住所登記條件等方面再次降低門檻,允許使用「創客空間」「眾創工場」「創業咖啡」「創業地產」等新興詞語作為創業服務機構名稱中的行業表述,實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群註冊、工位註冊等新型住所登記模式。
「20個經營場所,半天內註冊完畢,換了以前,那得跑不同地方的工商窗口分別辦理20次分支機構設立。」一站到家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士波高興地說。「一站到家」是一家與市菜籃子集團合作的企業,僅提交一套材料,在一個窗口,用半天時間就辦理完20個經營場所的註冊業務,充分享受到工商部門「一照多址」政策帶來的便利。在「一照多址」政策出臺之前,這家公司只能向各個分局申請辦理20個分支機構註冊,按照每個分支機構辦理時限3個工作日計算,20個地址需要60個工作日,而現在實行「一照多址」註冊後,只需半天時間。
在創業園,創客們聯合辦公,資源共享,節約創業成本。孵化運營公司根據入孵企業的人數提供相應的工位,一張桌子代表一個工位。工商部門根據創業者提供的工位地址,實施「工位註冊」,這是海南工商「集群註冊」的一種延伸,也是「一址多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如阿里雲創客孵化器裡有8個團隊,它和酷秀公司的「一址多照」有所不同,酷秀公司享受的「一址多照」便利是一個創業者用一個地址開了8個公司,而阿里雲創客孵化器的「一址多照」是一個地址可以提供給眾多不同的創業者註冊。目前每一個工位因為有政府的補貼,每天只需支付三五元的水費、電費等基本的辦公成本,創業成本較低,刺激了初創企業「孵出來」「活下去」。
除了提供優質的園區註冊服務外,工商部門還進一步放寬企業的非貨幣出資方式,允許以勞務出資、計算機軟體、技術秘密、域名權、網絡設計圖等與網際網路相關的著作權及其鄰接權等非貨幣出資方式進行註冊,並且還提供動產抵押、股權質押,商標廣告、企業年報、企業信用信息查詢,網站營業執照電子連結標識發放等工商綜合服務。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促進了技術、資源和市場的融合,顛覆了許多傳統模式,也同樣影響了海南的商事登記制度及監管模式。面對新的形勢,海南工商主動出臺改革舉措,適應新產業生態模式,和國家創業創新政策形成疊加效應,不僅讓小微企業「鋪天蓋地」地創立,而且讓其「活下去」「活得好」,形成了今天海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好局面。
創業園開園至今,吸引了阿里雲創客、光谷創業咖啡、微軟創新中心、車庫咖啡等8家國內外知名網際網路孵化平臺入駐,並聯合清科集團、賽伯樂、順為資本等國內知名創投機構設立創投基金和創新學院,構建了集創業咖啡、孵化器、加速器、創投基金、公共服務於一體的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生態體系,形成了獨特的熱帶濱海創業創新社區文化,成為繼中關村之後最集中的眾創空間聚集區。截至目前,酷秀、超級船東、鋼多多等近百家網際網路創業創新企業入駐園區,園區直接吸納就業1526人,帶動大學生就業4942人,產值規模達13.4億元。
□符 發 王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