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長更加清晰了解孩子語言幹預如何訓練,也讓小朋友得到更有效的幹預,今天就展示我們幹預訓練流程和教學方法:
這些步驟是為了讓小朋友得到更有效的幹預而不可缺失的部分,接下來我會舉一個現實中的案例來說明,我們中心有個小朋友叫曹植(化名),評估時年齡為三歲半,主要是發音清晰度的問題,下面讓我們一個一個來了解吧!
一、綜合能力評估
首先,我們會對進行一個綜合能力評估,先採用日常交流的方式和小朋友交流,記錄交流中小朋友錯誤的發音,在測試我問喬治:
「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
「你喜歡吃香蕉嗎?」
「你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去放風箏啊!」
小朋友如果回答:
「我叫喬治(曹植)」
「我喜歡吃稀發(西瓜)」
「哎有(沒有)」
經過測評,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小朋友的C/Z/音清晰度有待提高,因為曹植(cao zhi)、西瓜(xi gua)、沒有(mei you)這些發錯的音涉及到c/g/m音,這些是構音障礙的臨床表現,測試結束後,發現曹植小朋友有以下幾個聲母的發音是錯誤的,分別是b、m、f、t。也就是說關於這些聲母部分或所有的字、詞組、短句,小朋友會錯誤的表達。
知道哪些發音不清晰之後,我會再用口肌工具測試:
我用二號「牙膠」讓曹植進行咬合,發現他沒法正確的連續咬合十次;在抿雪條棒的活動中也沒法持續二十五秒;刷海綿棒時口腔是比較敏感的,舌面一碰海綿刷就有嘔吐的感覺,這一點在咬合時也有所體現;在給予酸奶時,也不會運用舌頭去舔。
從曹植的表現中我們發現他的下顎骨力量、唇部力量、舌頭靈活度是需要提高,口腔感知覺是需要改善的,於是我們可以制定教學目標了。
二、制定教學目標
根據評估結果,參考普通小朋友的發音成長裡程碑,我會先糾正b、m的發音,因為在測試中我發現曹植是有一定基礎的,一些簡單的b、m音詞組他是可以完成的。
不能完成的部分發音卡片主要原因是由於唇部運用弱、詞組轉換較難、錯誤的發音習慣導致,還有一個原因是b、m音對於普通小朋友來說是較早習得的、發音技巧較為簡單的聲母。
普通兒童聲母音位習得順序圖(年齡:歲;月)
那我給他制定的短期目標就是:
糾正b、m音
提高唇、下顎骨、氣息靈活的運用和力量
改善口腔感知覺
三、實施教學
具體操作:
口肌:2號咬牙膠、海綿棒、蘋果條、1號笛子、雪條棒、酸奶餵吃。
發音:糾正錯誤發音,從單字開始練習、到詞組和短句的運用。
b的發音原理是(發音時雙唇閉合,軟顎上升,關閉鼻腔通道,聲帶不顫動,氣流到達雙唇後蓄氣,憑著口腔的氣流突然打開雙唇,爆發成聲)
m的發音原理是(發音時雙唇閉合,軟顎下垂,打開鼻腔通道,聲帶顫動,氣流到達口腔和鼻腔,氣流在口腔受到唇的阻礙便從鼻腔透出,形成鼻音)
這主要涉及唇和下顎骨的運動,小朋友在語言和視覺提示下沒法完成,一方面是口肌方面的運用問題,一方面是錯誤的發音習慣所致,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提高他的口肌能力,一方面要糾正發音習慣。
通過咬牙膠、咬蘋果條可以提高下顎骨的分級調控能力、穩定性;海綿棒可以改善敏明口腔過於敏感的表現;1號笛子可以提高氣息分級調控能力、抿唇力量;雪條棒可以提高抿唇力量;酸奶啜吸、側置可提高啜吸能力、抿唇能力以及口部肌肉運動的整體動作。
在提高口肌的基礎上,我會從單字開始糾正他的發音,比如苗這個字,我會說:「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說mi一ao」讓他拼讀去完成,這個字的m音,小朋友可以自主表達,只是在音節轉換時做的不好,等他拼讀熟練後自然可以把音說的清晰。
b音也是如此,比如表,我會說:「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說bi一ao」讓他拼讀去完成。
有些小朋友可能不會發b、m的音,這個時候就需要把步驟再進行細分去完成教學,比如從發音動作開始教。
經過幾節課的練習,孩子對機構裡的b、m詞組卡片都已經可以正確表達,我接下來的目標就是一邊鞏固這些卡片之外的b、m音詞組和短句,一邊糾正f、t音,本打算f、t音一起教,但發現孩子自主發音時,會把所有的f音發成h音,即使在我給予視覺+聽覺的示範下,他也沒法跟著我完成正確的發音,所以我做了個中期目標。
給曹植定製的中期目標:
複習所學聲母,糾正f音
繼續提高唇、下顎骨、氣息力量
繼續改善口腔感知覺
既然這樣的示範幫不了他,我就會提高輔助的力度,輔助他把發音器官放在正確的位置,f音的發音原理是上齒咬下唇,氣息從唇的縫隙呼出,比如上齒咬下唇的動作,他沒法模仿完成,我就得把目標再分解一下,分為四步
(1)建立上齒咬下唇的動作
(2)在維持動作(1)的情況下學會噴氣
(3)習得fu、fa、fei等較為簡單的f音
(4)拓展f音
首先我會用紫菜塊貼在曹植下唇位置,讓他用牙齒把紫菜抿進去,接著撤走紫菜,讓孩子上齒咬下唇,然後告訴他維持動作並且噴氣,之後嘗試仿發f音單音,最後讓孩子結合詞組練習。
(以上步驟可以跳著做,如果孩子學的比較快的話)
通過以上方法,曹植的F音的詞組可以正確表達了,接下來會提高他在短中的運用,比如一開始讓他讀「風」(字)接著讓他讀「風箏」然後讓他讀(一隻風箏)最後讓他在句子中表達(天上飛著一隻黑色風箏),在課後作業也會讓家長在家持續練習,直到熟悉運用為止。
接下來是最後一個聲母了,我給他做了個後期目標,t音的發音原理涉及到舌頭的運用,比b、m、f的發音原理難一些,所以放到最後才教他。
給曹植定製的後期目標:
複習所學聲母,糾正t音
繼續提高唇、下顎骨、氣息力量
繼續改善口腔感知覺
提高句子表達清晰度
曹植小朋友的部分t音會發成k音,這在臨床上叫聲母替代(「k」替代「t」),是聲母音位構音異常的最主要錯誤走向之一,所以我首先會用視覺+聽覺的提示讓他跟著我學習,也就是我拿著卡片讀一次給他聽,他聽完仿讀一次,但我發現他沒法通過這種方式受益,改正錯誤的發音。
於是我用拼讀的方式去讓他仿讀,
比如:頭(t一ou),在這樣的引導下曹植可以仿讀,但讓他直接說頭(tou)的時候他就會說錯,這意味著是錯誤的發音習慣所致,他把「頭」的發音和「扣」的發音對應起來了。
我會分為兩個方面對曹植進行教學,改善他t音清晰度:
首先是發音上:
(1)教孩子用拼讀的方式模仿表達單字,代替錯誤的發音,只教單字桃/推/塔
(2)教孩子用拼讀的方式模仿表達詞組,只教詞組桃子/推車/塔頂
(3)讓孩子自主看著卡片表達(可以拼讀)
(4)自主表達詞組(自然表達)
(5)表達短句
其次是口肌上:
(1)改善感知覺:用海綿刷重點刷舌尖部位
(2)下顎骨的練習:1號牙膠的單雙咬、蘋果條單雙咬
(3)舌頭的練習:舔黏在上唇的紫菜、啜吸酸奶、吹2號笛子
通過以上兩個方面,敏明的t音詞組現在正確表達以及運用在日常交流中,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要繼續關注曹植的發音,及時糾正其錯誤的發音習慣,提高口肌能力就可以了。
四、布置課後作業
為了讓孩子進步的更快,家校配合的統一是必不可少的,以b音為例,我會告訴曹植的爸爸媽媽b音的發音原理,我們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
發音原理在上面說了,這裡就不再贅述。
家長要做什麼:
家庭作業和課堂目標一樣,每項優秀能力的展現,都是他人目不能及地練習練習再練習所支持著的,發音也是如此,當然,在課堂上我們不僅會做一些基礎內容,還會通過孩子的表現提高任務的難度以及糾正孩子的錯誤完成方式。
比如:牙膠能正確咬合5次了,我們就會讓小朋友嘗試咬6次;小朋友咬牙膠的時候下顎骨歪了,我們就要嘗試讓他對齊著咬合等。
為什麼這麼做:
曹植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不懂的怎麼做,一方面是口部肌肉的協調性比較弱,所以我會通過這兩個方面讓他的發音清晰度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