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D2受體結合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試驗

2020-12-25 科學網

非D2受體結合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試驗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8 9:55:10

美國Sunovion製藥公司Kenneth S. Koblan等研究人員報導了非D2受體結合藥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臨床試驗結果。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4月16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口服化合物SEP-363856不作用於多巴胺D2受體,但對痕量胺相關受體1(TAAR1)和1A型5-羥色胺(5-HT1A)具有激動劑活性,這些受體可能代表了一種新型的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治療藥物。

該課題組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SEP-363856在急性成人中的療效和安全性精神分裂症惡化。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每天接受一次SEP-363856(50 mg或75 mg)或安慰劑治療4周。

研究人員將120個患者分為SEP-363856組,另外125名分為安慰劑組。SEP-363856組的PANSS基線平均總得分為101.4,安慰劑組為99.7,第4周的平均變化分別為17.2分和9.7分(最小二乘均差7.5分; 95 %置信區間,11.9至3.0; P=0.001)。第4周時CGI-S和BNSS分數的下降通常與主要結果的下降方向相同,但並未針對多次比較進行調整。SEP-363856的不良事件包括嗜睡和胃腸道症狀; SEP-363856組中發生了1例心臟猝死。在試驗組中錐體外系症狀的發生率和脂質、糖化血紅蛋白和催乳激素水平的變化相似。

在這項為期4周的涉及精神分裂症急性加重患者的試驗中,一種非D2受體結合型抗精神病藥物SEP-363856與安慰劑相比,PANSS總得分的下降幅度更大。 為了確認SEP-363856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相對於現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藥物治療的療效,需要更長的和更大的試驗。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Non–D2-Receptor-Binding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uthor: Kenneth S. Koblan, Ph.D.,, Justine Kent, M.D.,, Seth C. Hopkins, Ph.D.,, John H. Krystal, M.D.,, Hailong Cheng, Ph.D.,, Robert Goldman, Ph.D.,, and Antony Loebel, M.D.

Issue&Volume: 2020-04-15

Abstract: Abstract

Background

An oral compound, SEP-363856, that does not act on dopamine D2 receptors but has agonist activity at 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 1 (TAAR1) and 5-hydroxytryptamine type 1A (5-HT1A) receptors, may represent a new class of psychotropic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psychosis in schizophrenia.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P-363856 in adults with an acute exacerbation of schizophrenia.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a 1:1 ratio to receive once-daily treatment with SEP-363856 (50 mg or 75 mg) or placebo for 4 weeks. 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the change from baseline in the total score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range, 30 to 210; higher scores indicate more severe psychotic symptoms) at week 4. There were eight secondary end points, including the changes from baseline in the scores on the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 Severity (CGI-S) scale and the Brief Negative Symptom Scale (BNSS).

Result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SEP-363856 group and 125 to the placebo group. The mean total score on the PANSS at baseline was 101.4 in the SEP-363856 group and 99.7 in the placebo group, and the mean change at week 4 was 17.2 points and 9.7 points, respectively (least-squares mean difference, 7.5 point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1.9 to 3.0; P=0.001). The reductions in the CGI-S and BNSS scores at week 4 were generally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ose for the primary outcome, but the results were not adjusted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Adverse events with SEP-363856 included somnolence an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one sudden cardiac death occurred in the SEP-363856 group. The incidence of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and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lipids,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prolactin were similar in the trial groups.

Conclusions

In this 4-week trial involving patients with an acute exacerbation of schizophrenia, SEP-363856, a non–D2-receptor-binding antipsychotic drug, resulted in a greater reduction from baseline in the PANSS total score than placebo. Longer and larger trials ar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effects and side effects of SEP-363856, as well as its efficacy relative to existing drug treatments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OI: NJ202004163821607

Sourc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911772

 

相關焦點

  • 多巴胺、穀氨酸與精神分裂症
    由於穀氨酸信號有調節多巴胺神經傳遞的潛力,GABA 能神經元的功能降低有助於多巴胺神經元的抑制,有人就提出α5 選擇性 GABA 激動劑治療精神分裂症。儘管神經成像和臨床前工作提供了概念上的支持,但對患者的療效待證明。其次,還可以幹預突觸後受體。D2 受體的刺激抑制了環磷酸腺苷(cAMP)的產生,而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則通過阻止 cAMP 分解產生相反作用。
  • ...治療精神分裂症!全球首款透皮貼片抗精神病藥物Lonasen Tape(布...
    該藥是全球首個透皮貼片劑型的抗精神病藥物,於今年6月在日本獲批,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Lonasen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與多巴胺D2/D3受體和血清素5-HT2A受體有密切關係。在臨床研究中,該藥對精神分裂症的陽性症狀(如幻覺或妄想)和陰性症狀(如鈍感影響或失禁)均具有療效。
  • 饒慧瑛:跟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試驗-藥物分類
    鑑於生活方式改變實行以及堅持較困難,因此藥物治療必不可少。目前尚無針對NAFLD的公認療效的藥物上市,有許多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本文主要從不同的作用機制,包括改善糖脂代謝、抗炎、抗纖維化及改善腸道菌群等方面,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藥物研發情況進行介紹。
  • 精神分裂症患者語言障礙與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關係「研究速遞」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語言異常可預測功能預後,對客觀和主觀生活質量都有負面影響,從而極大地影響康復。抗精神病藥物被認為是治療精神分裂症的首選方法,據報導,抗精神病藥物對幻覺、妄想和精神紊亂有積極作用。然而,關於抗精神病藥物對語言障礙的治療效果知之甚少。重要的是,有理由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導致一些語言障礙。具體來說,可以假設抗精神病藥物對多巴胺受體的作用會以多種方式損害語言能力。
  • ...Therapeutics融資2000萬美元,將用於針對藥物濫用、精神分裂症...
    近日,美國治療公司Pear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將用於其數字組合療法「eFormulations」的研發與落地。Pear Therapeutics旨在通過數字健康與藥物療法的組合使用,來幫助患有藥物濫用症、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 精神分裂症新藥!Intra-Cellular Therapies公司Caplyta(lumate...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Caplyta(lumateperone),用於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的治療。該公司預計,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末啟動將Caplyta推向市場。用藥方面,Caplyta的推薦劑量為42mg,每日一次,與食物同服,不需要劑量滴定。
  • 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手術治療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持續、慢性的重大精神類疾病,是精神類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1600萬重症精神病患者,但其中僅一半獲得治療。精神分裂症起病多緩慢,逐漸進展,病程遷延,有些症狀在經治療後可緩解,但也可復發,或多次復發。
  • 盤點臨床試驗中的抗抑鬱症藥物
    試驗中的抑鬱症治療藥物穀氨酸能藥物其實研究者針對穀氨酸是否能開發用於抗抑鬱治療屢屢碰壁,如利魯唑、Lanicemine(AZD 6765)、美金剛胺等,但仍有其他幾個穀氨酸能藥物甚有潛力。強生公司正開展一項臨床試驗評價 Sirukamab 輔助治療的抗抑鬱效果。神經激肽 - 1 受體 (NK-1R) 拮抗劑多次臨床試驗結果均顯示,阿瑞匹坦和卡索匹坦的抗抑鬱作用都未能優於安慰劑組。
  • 考點複習 · 精神障礙與精神分裂症
    (2)依賴=軀體依賴(耐受性增加和戒斷症狀)+心理依賴(渴求)(3)濫用:由於反覆使用藥物導致了明顯的不良後果。2.藥物依賴(1)阿片類依賴(2)苯丙胺類藥物依賴(3)鎮靜催眠、抗焦慮藥物依賴3.治療:脫癮治療(緩慢脫癮、快速脫癮)、對症治療、康復治療。
  • 急性支氣管炎治療藥物燈臺葉總生物鹼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天氣變化、空氣品質下降等導致呼吸道疾病常見多發,呼吸道疾病藥物是具有競爭力的治療領域(competitive therapy area),如2010年全球銷售額第4的重磅炸彈(blockbuster)藥物Advair,是氟替卡松(甾體抗炎藥)和沙美特羅(β2-受體長效激動劑)的複方製劑,用於治療哮喘和慢性肺栓塞,每年銷售約80億美元。
  • 精神分裂症新藥!ALKS3831(奧氮平/samidorphan)III期臨床顯著改善...
    ALKD3831是由一種新穎的新分子實體samidorphan(新型選擇性μ-阿片受體拮抗劑)和一種已上市抗精神病藥物奧氮平(olanzapine)製成的一種雙層片劑。體重增加和臨床相關的代謝問題是非典型抗精神分裂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奧氮平是一種有效的抗精神病藥物,但臨床使用受限於其高發的體重增加。
  • FDA批准Caplyta用於治療成人精神分裂症
    在短期研究的匯總數據中,Caplyta治療組和安慰劑組的體重增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與基線相比平均變化相似。Caplyta治療組錐體外系症狀的發生率為6.7%,安慰劑組為6.3%。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複雜精神疾病,全球約有2000多萬人罹患精神分裂症,影響到美國大約240萬成年人。
  • 國內免疫細胞領域27項藥物臨床試驗全解讀
    通過對T細胞功能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T細胞需要同時識別目標細胞表面上兩個關鍵的分子作用路徑(即T細胞表面受體與結合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結合,及T細胞表面共刺激因子受體與腫瘤細胞共刺激性配體結合)才能發揮殺傷作用,由此奠定現代免疫細胞治療藥物開發的理論基礎。
  • 國家藥監局發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指導原則(試行)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20日,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通告稱,為指導和規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療藥物臨床試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療藥物臨床試驗指導原則(試行)》,現予發布。
  • 靶向HT2A受體,阿茲海默病新藥取得良好臨床結果
    作為靶向5-HT2A受體的選擇性5-羥色胺反向激動劑(SSIA),pimavanserin具有與其它已上市精神類疾病藥物不同的生物學機制。Pimavanserin已經被美國FDA批准用於與帕金森病精神病性症狀(Parkinson’s disease Psychosis)相關的幻覺和妄想治療。
  • 專家論壇|核受體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機制和藥物開發的應用
    PPARα還通過與NF-κB和AP-1結合,抑制肝臟炎症反應[3]。PPARα的活性變化響應於機體營養狀態及其配體脂肪酸的水平等[4]。PPARα激動劑貝特類藥物作為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藥物,已在臨床使用了35年。PPARγ和PPARδ則在骨骼肌、脂肪等組織中調節能量的利用和胰島素敏感性。高胰島素血症正是通過PPARγ依賴性途徑加速了NAFLD的發展。
  • 精神分裂症及焦慮障礙診療新進展|引「精」聚「點」 ·第24 期
    主流觀點指出,對於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藥物聯合非藥物治療能夠使患者獲益[1]。 但是,有臨床及相關研究指出,抗精神病藥的使用與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相關;有meta分析顯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預期壽命與普通民眾相比縮短14.5年[2]。那麼,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是否真的會增加患者的軀體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呢?
  • 獨生子患精神分裂症十餘年 手術解除家人無法言表的痛
    在他大學畢業的時候,小趙因就業、交友等壓力問題,逐漸出現系列精神症狀。他變得敏感多疑、出現了不切實際的妄想,總認為自己是大老闆,可以做大事,但是屢次就業又屢次因為種種原因被辭退。他被當地一家精神專科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曾住院進行藥物、針灸治療,但療效甚微,病情依舊反覆發作。這樣好好壞壞的症狀表現,持續了7年。近4年來,小趙不明原因地出現了嚴重的暴力傾向。
  • 九大問題全面解析兒童精神分裂症「專家觀點」
    儘管目前對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年齡沒有明確界定,但我們必須記住,13歲之前開始的兒童精神分裂症是極其罕見的。 當兒童被懷疑患有精神分裂症時,臨床評估應包括全面的個人、藥物、心理社會和家族史,以及身體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實驗室評估和來自家庭和學校的輔助信息。
  • 催產素強化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症「研究速遞」
    目前科學界已廣泛認同催產素是治療精神疾病潛在藥物的觀點,認為催產素可治療精神疾病的情感和社會功能障礙,包括焦慮症、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 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持續治療後,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狀往往仍然存在。迄今為止,氯氮平是最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但是,患者陰性症狀可能會持續存在,這表明迫切需要開發強化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