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起點的五年制大專,和高中畢業考上的大專相比,有哪些不同?」有人問。
能夠考上高中的,很少有人會選擇去讀五年制大專;連普通高中都無法考上的初中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選擇五年制大專(也叫「五年專」)。「五年專」和「三年專」(通過高考考上大專院校)都是大專文憑,以初中為起點的五年制大專,和高中畢業後考上的大專相比,到底有何不同呢?我覺得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不同之處:
(一)五年制大專和高中為起點的大專相比,所花的時間不同
五年制大專院校的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三年制大專的招生對象則是高中畢業生,在就讀時間上進行對比,五年制大專的學生通過五年獲得國家承認的大專學歷,而三年制大專的學生雖然只讀三年大專,但是加上高中三年,合起來就是六年,比五年制大專的學生多學一年,所以前者在省時方面「性價比」更高。
(二)五年制大專和三年制大專,大專生所花的學費不同。
五年制大專有兩種款式,其一是「五年一貫制大專」,也就是初中畢業生一旦考入這所學校之後,就要在這所學校「修煉」5年時間,這種款式的大專是按照正常的大專院校的標準收費,這與通過高考考上三年制大專相比,費用要高出一些。
其二是「3+2」模式的五年制大專,這種大專的前3年的收費是按照中專院校的收費標準,最後2年才開始實行大專院校的收費標準。而前3年按照中專的收費標準,國家對中專生的學費有一定程度的照顧,基本上所花的錢是相當少的。所以從省錢這個角度來看,選擇「3+2」模式的五年專與選擇「三年專」或者「五年制一貫制大專」相比,前者具有一定的優勢。
(三)在選專業和學校、生源質量方面,五年制大專存在一定的短板。
高中生考大專,可供選擇的專業和大專院校都是比較多的,而初中畢業後選擇五年制大專,基本上可供選擇的學校和專業都是比較有限的。和三年制大專的生源質量相比,「五年專」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無法考上高中的一批人,這些人在心智方面和參加過高考的大專生相比相對而言會弱一些,混日子的人也會多一些。二者在生源質量方面進行比較,通過高考考上「三年專」的學生更牛一些。
(四)證書的樣子和「含金量」都存在一定的差異。
五年專和三年專還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五年專的畢業證上面會有相應的「防偽標誌」,比如五年一貫制的五年專,這種大專院校分發的畢業證上面一般會寫著「五年一貫制」這五個字,而三年專則沒有這種「防偽標誌」。同時,三年專在「含金量」方面優於五年專,三年專在用人單位的心目中認可度更高。
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能夠考上普高的,一般是不會放棄上高中的機會而選擇五年制大專。但不管怎麼樣,無論是五年專還是三年專,都是國家承認的學歷,在就業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