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是反應胎兒是否健康安全的重要指標,正常情況下胎動的次數和頻率十分規律。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胎動是胎寶寶健康情況的「晴雨表」,一般從妊娠4個月開始,準媽媽就要開始留意腹中胎兒的胎動情況,特別是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段,胎兒很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此時媽媽一定要提高警惕。
三個時間段胎動異常,是胎兒不舒服的信號
1、孕媽睡姿不正確
隨著子宮和胎兒逐漸長大,孕媽睡姿顯得越來越重要,錯誤睡姿會讓腹部受到外力的直接作用,特別是孕晚期,不僅會影響到子宮的位置,還會增加子宮對周圍組織及器官的壓迫,影響子宮和胎盤的血流量,一旦血液循環受限,胎兒則會感覺到強烈的不適,此時便會通過異常胎動提醒媽媽。
孕媽什麼樣的睡姿對胎兒好
孕早期:此時的子宮較小,處於盆腔內,外界的直接壓迫或自身壓迫都不會很重,孕媽仰臥、側臥、趴睡(不建議)均可。孕中期:此時孕媽的腹部開始隆起,如果下肢浮腫,可以採取下肢墊高的仰臥位或者側臥位睡覺。孕晚期:此時孕媽的子宮很大,睡姿尤為重要,一般建議左側臥,因為下腔靜脈正好處於腹腔脊椎的右側,如果向右側臥,膨大的子宮不但會壓迫下腔靜脈,子宮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向右旋轉,血管受到牽拉,從而影響胎兒的正常血液供應。
孕晚期左側臥位則可糾正增大子宮的右旋,能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對胎兒的供血量,有利於胎兒的生長發育。
2、孕媽餓肚子
妊娠期的孕媽和胎兒是拴在同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孕媽餓肚子,胎兒也會跟著忍受飢餓,如果準媽媽經常餓肚子,體內儲存的營養跟不上胎兒的營養需求,就會影響TA的正常發育,造成發育滯緩。
孕媽不吃飯會導致血糖過低,要是持續時間較長,會引起胎兒低血糖,小傢伙要麼會胎動特別頻繁,在子宮裡拳打腳踢,催促媽媽趕緊進食;要麼餓得沒有力氣,根本沒有動靜,一旦孕媽感覺到不對,要趕緊進食。另外,孕婦長期飢餓會導致酮症酸中毒,可能引起胎兒缺氧、宮內窘迫,嚴重可危及胎兒生命。
3、情緒波動大
懷孕期間,受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孕媽的情緒變化無常,這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發育,都說「母子連心」,媽媽的喜怒哀樂都可以被胎寶寶感知到,如果媽媽心情不佳,胎兒會通過異常胎動表達自己的不滿。
據大量臨床調查,在妊娠4~10周內孕婦情緒過度不安,可能導致胎兒口唇畸變,出現顎裂或兔唇,因為這個時期是胎兒顎部發育的關鍵期,孕媽精神狀態的突然變化,如驚嚇、恐懼、憂傷、抑鬱、過度緊張等,會使大腦皮層與內臟之間的平衡關係失調,引起循環系統功能紊亂,導致胎盤早期剝離,甚至造成胎兒死亡。
另外,孕媽情緒波動較大時,心臟活動易受到影響,循環到身體器官的血液減少,胎盤如果長期供血不足,就不能輸送足夠的營養物質和氧氣給胎兒,嚴重的情況下,胎兒可能出現缺氧,大腦發育受到影響,出生後智力較低,或者發生流產或者早產。
為此,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孕媽都要時刻注意的身體和心理變化,因為你直接掌握著胎兒的「生死大權」,那麼準媽媽該如何辨別異常胎動呢?
胎兒胎動異常是什麼樣?
胎動指的是胎兒在子宮腔裡的活動衝擊到子宮壁的動作,隨著孕周的增加,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一般最早出現於孕18~20周,孕28~34周時的胎動最為明顯,此時胎兒最活躍,孕38周到分娩會逐漸減少。
胎動正常說明子宮、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營氧氣養分充足,胎寶寶正在子宮內健康地茁壯成長,愉快地活動著身體;而異常胎動則說明胎兒在宮內不舒服,多半是缺氧導致的。
胎動異常一般是根據次數判斷,如果一小時內的胎動少於3次,或者十二小時內的胎動少於20次,則是異常,少於10次,說明胎兒有危險。
其次,是根據感覺和強度判斷,如果胎動突然變得頻繁或者無間歇地躁動,可能是胎兒宮內缺氧的表現;或者胎動次數突然增加後明顯減少、變弱直至停止的話,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若是胎動消失超過1天,胎兒死亡率可能超過50%;亦或是強烈、持續不停地踢動都是不祥之兆,務必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