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響應國家號召,在親身體驗中了解世情國情,在服務奉獻中厚植愛國情懷,在實踐鍛鍊中增長知識才幹,中南大學於2020年5月啟動「星火計劃」基層黨政部門實習實踐活動。7月19號上午,星火計劃常德分隊的12位成員從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出發抵達常德市桃源縣漆河鎮,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由此拉開序幕。
經「傳幫帶」導師熊靖文的組織,12名成員兩兩一組,分為6隻小隊,深入漆河鎮的6個村(居),在各村(居)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深入桃源漆河鎮山水中,細訪漆河人家裡,了解人民的喜樂與困難,盡力以星星之火溫暖鄉村人民的心。
在這充實又短暫的30天裡,星火計劃常德分隊利用空閒時間拍攝了一段短視頻,記錄下了桃源丘陵裡,這條緩緩流淌的小河,與河邊樸實的人事喧囂以及漆河的風土人情。古樸與新潮、歷史與現代在此交匯。就如沈從文先生在《湘行散記》中提過的:「真的歷史是一條河。從那日夜長流千古不變的水裡,我觸著平時我們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類的快樂。」
中南大學星火計劃常德分隊想用這粗糙的2分14秒的視頻,把初來乍到的新鮮、好奇,共同工作的歡樂、和諧,分散實習的充實、收穫,臨近結尾的不舍、遺憾等等種種情感融入生活的河流裡,讓人生的大船擁有更多遠航的動力。
初赴漆河感悟深 砥礪而往葆初心
《漆河·印象》全片以漆河鎮鄉村景色——青年來到漆河——融入漆河生活——年輕人們一起建設漆河為脈絡,詳細介紹了漆河鎮的美麗風景和淳樸人情。
短片開頭以仰視視角帶領觀眾走入漆河鎮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隨後畫面掠過翠綠的稻田,倒影著小丘的池塘,碧藍天空下通向遠方的小道,依山傍水的村居,荷葉、花卉、蘆葦靜默開放,綠意盎然,勾繪出一個山水相親,怡然樂居的美好世外桃源。
隨著音樂節奏加快,青年出場,他乘車至漆河,提著行李來到漆河鎮政府,眼裡滿是期望,這部分結尾,畫面定格在政府前坪的燙金大字上——「為人民服務」。青年是我們所有星火計劃常德分隊隊員、所有選調生乃至所有建設漆河的年輕人的縮影,我們來到漆河,甘願將一片赤誠揮灑在這片熱土上。
蒸騰著熱氣的米粉、色澤誘人的澆碼、歡快圍坐著吃早餐的百姓,在漆河美好的一天,一定是從一碗米粉開始。看菜市場鮮嫩的蔬菜,聽居民吹奏小號,賞阿姨們整齊的廣場舞,漆河淳樸的人情美、濃濃的煙火味令人陶醉,我們迅速地融入了這裡。
畫面從黑夜過渡到白頭,青年從宿舍跑出,奔跑在街道,奔跑在橋上,奔跑在田間。隨著他腳步邁動,一個又一個志同道合的青年們加入了奔跑的隊伍,他們堅定地跑著,象徵著不斷地加入建設漆河的年輕人們將永葆初心,在為人民服務的徵途上勇往直前。
在溫柔的晚霞中,短片結束,浮現出結束語「二零二零年的夏天流進了一條名為漆河的河,青年人無畏豔陽,砥礪而往。」
切身躬行植基層,不負青春好華光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青年的殷勤希望,也是我們實習隊此行所攜的信念。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基層天地廣闊,基層大有可為!基層作為人才的鍊金石,作為培養人才的一方沃土,中國青年應作為理想高遠、信念堅定、胸懷國家、身懷本領的有志者,積極投身於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去。青年人要以「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抱負,腳踏實地到基層去、到艱苦環境去、到創業的第一線去追夢、成長。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青年作為衝鋒於未來的中堅力量,祖國之棟梁;基層作為祖國大廈之根基,發展之血脈;只有青年人才深入基層,才能錘鍊過硬本領,帶給基層發展以活力。基層發展在人才,基層孕育著無盡的潛力與機會,只有注入人才的知識技能,才能真正「跟上時代,順應潮流」,直播帶貨、電商銷貨在基層的崛起便可見一斑;培養人才在基層,基層直面群眾,直面問題,直面真實,可以讓青年對人民群眾更有情感,對發展更有路子,更講究實事求是。尤其是對於青年共產黨員,在基層的沃土多「墩墩苗」,才能夠更加理解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才能更加感知身為黨員的價值所在,才能打牢思想底線,堅定理想信念。
勇擔時代新使命,攜手共建美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所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是也。而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實現鄉村振興偉業,不僅要留住本土人才,更要鼓勵青年學子投入基層事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與青春活力。推動和鼓勵廣大青年學子積極投身到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去,不僅是鍛鍊青年學子們的需要,更是振興農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在鄉村振興中注入青春活力,讓基層建設更具溫度與色彩
還記得,十二名青年學子剛抵達漆河鎮時,迎接他們的村居幹部們眼中充滿了讚許與期待。七月底,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儘快實現漆河鎮生態宜居,漆河鎮黨委政府邀請青年們共同參與了2020年人居環境整治檢查工作。青年學子們運用新思維新視角新途徑,不僅嚴謹認真地摸排檢查了28個村部與居委會的衛生情況,而且通過與各村居的居民、衛生負責人和帶隊領導交流,感受到了政策落向人民生活的實效,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深刻認知和多元解讀。居民和基層幹部們仿佛也被青年學子們的熱情所感染,從環境變化談到精準扶貧,工作途中笑語不斷、收穫滿滿。
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自我價值,讓青年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
在中國的偏遠落後地區,有支隊伍叫「三支一扶」,是促進基層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他們在不同領域與崗位上無私奉獻,不斷詮釋著青春的價值。在這支隊伍的催化作用下,大批的青年學子們意識到在基層同樣大有可為,在基層也能發揮學有所長,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中南學子小萇談到,馬上臨近秋招,對於自己的未來擇業感到十分迷茫,並且對於建設祖國基層事業深感自身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來到了漆河鎮,體會了基層工作後,他有了「被需要」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很幸福,他明白了青年學子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也明白雖然自己力量很薄弱,但中國有千千萬萬個青年,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小我最終必能成就大我,青年夢必能託起中國夢。
在鄉村振興中勇擔時代使命,讓青春在民族復興奮鬥中飛揚
習總書記多次說到,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新時代鄉村振興事業更需要青年去推動、去完成。擔當的情懷最感人,燃燒的青春最可敬。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就應該勇擔時代使命,胸懷理想抱負,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肩負起鄉村振興的責任與使命,把自己的汗水澆灌在每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曾以此強調培養青年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青年人將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發展、時代使命相結合,胸懷天下,心繫人民,腳踏實地去奮鬥,用汗水和智慧助力民族復興的華彩篇章。
2020年夏天,流進中南大學「星火計劃」基層實踐常德小分隊青年學子心裡的是一條名叫漆河的河,而注入漆河鎮的是綿綿不斷的生機與活力,還有一顆顆滿載家國情懷的赤子之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南大學「星火計劃」基層黨政部門實習實踐活動將號召更多的青年人砥礪初心,關切基層,踏實工作,深入基層,用信念引領精神,以行動影響行動,讓更多青春之花在基層的廣袤田野上絢麗綻放。(融媒體記者:易賽楠 通訊員:鍾雨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