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燃夢起 使命擔當可燎原

2020-08-20 法周融媒

引言

為響應國家號召,在親身體驗中了解世情國情,在服務奉獻中厚植愛國情懷,在實踐鍛鍊中增長知識才幹,中南大學於2020年5月啟動「星火計劃」基層黨政部門實習實踐活動。7月19號上午,星火計劃常德分隊的12位成員從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出發抵達常德市桃源縣漆河鎮,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由此拉開序幕。

經「傳幫帶」導師熊靖文的組織,12名成員兩兩一組,分為6隻小隊,深入漆河鎮的6個村(居),在各村(居)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深入桃源漆河鎮山水中,細訪漆河人家裡,了解人民的喜樂與困難,盡力以星星之火溫暖鄉村人民的心。

在這充實又短暫的30天裡,星火計劃常德分隊利用空閒時間拍攝了一段短視頻,記錄下了桃源丘陵裡,這條緩緩流淌的小河,與河邊樸實的人事喧囂以及漆河的風土人情。古樸與新潮、歷史與現代在此交匯。就如沈從文先生在《湘行散記》中提過的:「真的歷史是一條河。從那日夜長流千古不變的水裡,我觸著平時我們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類的快樂。」

中南大學星火計劃常德分隊想用這粗糙的2分14秒的視頻,把初來乍到的新鮮、好奇,共同工作的歡樂、和諧,分散實習的充實、收穫,臨近結尾的不舍、遺憾等等種種情感融入生活的河流裡,讓人生的大船擁有更多遠航的動力。

初赴漆河感悟深 砥礪而往葆初心

《漆河·印象》全片以漆河鎮鄉村景色——青年來到漆河——融入漆河生活——年輕人們一起建設漆河為脈絡,詳細介紹了漆河鎮的美麗風景和淳樸人情。

短片開頭以仰視視角帶領觀眾走入漆河鎮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隨後畫面掠過翠綠的稻田,倒影著小丘的池塘,碧藍天空下通向遠方的小道,依山傍水的村居,荷葉、花卉、蘆葦靜默開放,綠意盎然,勾繪出一個山水相親,怡然樂居的美好世外桃源。

隨著音樂節奏加快,青年出場,他乘車至漆河,提著行李來到漆河鎮政府,眼裡滿是期望,這部分結尾,畫面定格在政府前坪的燙金大字上——「為人民服務」。青年是我們所有星火計劃常德分隊隊員、所有選調生乃至所有建設漆河的年輕人的縮影,我們來到漆河,甘願將一片赤誠揮灑在這片熱土上。

蒸騰著熱氣的米粉、色澤誘人的澆碼、歡快圍坐著吃早餐的百姓,在漆河美好的一天,一定是從一碗米粉開始。看菜市場鮮嫩的蔬菜,聽居民吹奏小號,賞阿姨們整齊的廣場舞,漆河淳樸的人情美、濃濃的煙火味令人陶醉,我們迅速地融入了這裡。

畫面從黑夜過渡到白頭,青年從宿舍跑出,奔跑在街道,奔跑在橋上,奔跑在田間。隨著他腳步邁動,一個又一個志同道合的青年們加入了奔跑的隊伍,他們堅定地跑著,象徵著不斷地加入建設漆河的年輕人們將永葆初心,在為人民服務的徵途上勇往直前。

在溫柔的晚霞中,短片結束,浮現出結束語「二零二零年的夏天流進了一條名為漆河的河,青年人無畏豔陽,砥礪而往。」

切身躬行植基層,不負青春好華光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青年的殷勤希望,也是我們實習隊此行所攜的信念。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基層天地廣闊,基層大有可為!基層作為人才的鍊金石,作為培養人才的一方沃土,中國青年應作為理想高遠、信念堅定、胸懷國家、身懷本領的有志者,積極投身於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去。青年人要以「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抱負,腳踏實地到基層去、到艱苦環境去、到創業的第一線去追夢、成長。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青年作為衝鋒於未來的中堅力量,祖國之棟梁;基層作為祖國大廈之根基,發展之血脈;只有青年人才深入基層,才能錘鍊過硬本領,帶給基層發展以活力。基層發展在人才,基層孕育著無盡的潛力與機會,只有注入人才的知識技能,才能真正「跟上時代,順應潮流」,直播帶貨、電商銷貨在基層的崛起便可見一斑;培養人才在基層,基層直面群眾,直面問題,直面真實,可以讓青年對人民群眾更有情感,對發展更有路子,更講究實事求是。尤其是對於青年共產黨員,在基層的沃土多「墩墩苗」,才能夠更加理解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才能更加感知身為黨員的價值所在,才能打牢思想底線,堅定理想信念。

勇擔時代新使命,攜手共建美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所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是也。而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實現鄉村振興偉業,不僅要留住本土人才,更要鼓勵青年學子投入基層事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與青春活力。推動和鼓勵廣大青年學子積極投身到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去,不僅是鍛鍊青年學子們的需要,更是振興農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在鄉村振興中注入青春活力,讓基層建設更具溫度與色彩

還記得,十二名青年學子剛抵達漆河鎮時,迎接他們的村居幹部們眼中充滿了讚許與期待。七月底,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儘快實現漆河鎮生態宜居,漆河鎮黨委政府邀請青年們共同參與了2020年人居環境整治檢查工作。青年學子們運用新思維新視角新途徑,不僅嚴謹認真地摸排檢查了28個村部與居委會的衛生情況,而且通過與各村居的居民、衛生負責人和帶隊領導交流,感受到了政策落向人民生活的實效,對鄉村振興戰略有了深刻認知和多元解讀。居民和基層幹部們仿佛也被青年學子們的熱情所感染,從環境變化談到精準扶貧,工作途中笑語不斷、收穫滿滿。

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自我價值,讓青年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

在中國的偏遠落後地區,有支隊伍叫「三支一扶」,是促進基層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他們在不同領域與崗位上無私奉獻,不斷詮釋著青春的價值。在這支隊伍的催化作用下,大批的青年學子們意識到在基層同樣大有可為,在基層也能發揮學有所長,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中南學子小萇談到,馬上臨近秋招,對於自己的未來擇業感到十分迷茫,並且對於建設祖國基層事業深感自身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來到了漆河鎮,體會了基層工作後,他有了「被需要」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很幸福,他明白了青年學子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也明白雖然自己力量很薄弱,但中國有千千萬萬個青年,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小我最終必能成就大我,青年夢必能託起中國夢。

在鄉村振興中勇擔時代使命,讓青春在民族復興奮鬥中飛揚

習總書記多次說到,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新時代鄉村振興事業更需要青年去推動、去完成。擔當的情懷最感人,燃燒的青春最可敬。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就應該勇擔時代使命,胸懷理想抱負,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肩負起鄉村振興的責任與使命,把自己的汗水澆灌在每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曾以此強調培養青年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青年人將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發展、時代使命相結合,胸懷天下,心繫人民,腳踏實地去奮鬥,用汗水和智慧助力民族復興的華彩篇章。

2020年夏天,流進中南大學「星火計劃」基層實踐常德小分隊青年學子心裡的是一條名叫漆河的河,而注入漆河鎮的是綿綿不斷的生機與活力,還有一顆顆滿載家國情懷的赤子之心。「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南大學「星火計劃」基層黨政部門實習實踐活動將號召更多的青年人砥礪初心,關切基層,踏實工作,深入基層,用信念引領精神,以行動影響行動,讓更多青春之花在基層的廣袤田野上絢麗綻放。(融媒體記者:易賽楠 通訊員:鍾雨芹)

相關焦點

  • 桃源漆河鎮:星星之火燃夢起,使命擔當可燎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南大學「星火計劃」基層黨政部門實習實踐活動將號召更多的青年人砥礪初心,關切基層,踏實工作,深入基層,用信念引領精神,以行動影響行動,讓更多青春之花在基層的廣袤田野上絢麗綻放。
  • 擔當起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
    原標題:擔當起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聯組會時強調,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捨我其誰的責任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刻苦鑽研,勤奮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原之火,起於筆墨——新聞稿培訓課程
    2020年1月3日19:00-21:30,高校科幻社團扶持計劃即燎原計劃舉辦開班儀式及首場新聞稿培訓課程直播授課活動,復旦大學新媒體傳播專業碩士、記者禪鳶老師作為首節課程的受邀嘉賓為燎原計劃全體學員講述第一節課。
  • 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原標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這三大歷史性事件的發生都離不開青年的作用。
  • 擔當精神:使命在心 責任在肩
    顏曉峰:擔當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要求。我們黨從創立時起,就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民族復興是歷史的過程、持續的任務,需要接續奮鬥、攀登不止,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將這件百年大業不斷推進直至成功。擔當精神是「兩個先鋒隊」的本質要求。
  • 【清風時評】擔使命,必須有責任擔當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擔使命,就是要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勇於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保持鬥爭精神,敢於直面風險挑戰。」
  • 授業解惑,擔當使命
    今天是第三十六個教師節,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立德」方能「樹人」。
  • 扛起使命擔當 忠誠履職盡責
    要將學習市紀委十二屆五次會議精神成果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去,運用到黨員隊伍建設與管理去,運用到改進監督執紀方式和提升工作效能中去,善於從具體工作中發現規律性問題,在日常小事中總結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以理論知識推動實踐工作,以過硬本領和紮實工作切實挑起責任和使命擔當。要樹立「執行不到位等於沒執行」的理念,弘揚務實求細的作風,從大局著眼,從小處入手,以細節求深入、以細節促落實、以細節求實效。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綠袖子支教團赴湘西支教活動圓滿結束
    (圖為陳秀文先生為女寢安裝電扇) 下課後,小袖子們帶著孩子們一起跳起了竹竿舞。鼓槌震耳欲聾的敲打聲,竹竿擲地有聲的撞擊聲,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嘻笑聲,協奏出一首激昂交錯的交響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綠袖子支教團的帶隊負責人仝兆玄這樣理解支教活動。小袖子是新時代大學生的一個縮影,肩負著時代的重任,需要用大學生的擔當去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小袖子們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讓更多的孩子們站出來說:「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 安溪電商: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安溪鐵觀音、藤鐵工藝品「觸網...
    抱團打響安溪鐵觀音整體品牌 安溪茶葉網售自2008年起進入「加速度」,源於這一年,安溪茶界決定聯合進軍網銷。 安溪縣縣長劉林霜認為,做網銷,必須有品牌支撐,安溪茶葉網銷率之所以逐年攀升,得益於本地茶界和茶企「抱團」發展。「做網銷,必須有品牌做支撐。我們的思路就是,打響安溪鐵觀音的整體品牌。」
  • 星星之火 待以燎原| 龍安幼兒園舉行冬季運動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待以燎原!
  • 數脈鏈做數字經濟的一把火,使命擔當可燎原
    同時數脈鏈作為有責任、有擔當、有內涵、有價值的「四有」區塊鏈項目,致力於讓自有技術與實體經濟的緊密連接,並全面打通效率和效益的邊界。產生的飛輪效應驅動經濟保持長久的增長,助力數字中國!
  • 納百川之流成大海 集星星之火可燎原 ——趙縣石塔中學名師工作室工作總結
    納百川之流成大海  集星星之火可燎原——趙縣石塔中學名師工作室工作總結「名師工作室」承載著全縣人民的殷殷期望,承載著各級領導的熱切關懷,承載著學校一線教師「不忘教學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的激情與夢想。 學習和讀書可以明理、可以純情、可以悟道、可以助教。
  • 「創優提質」:「國家隊」的使命與擔當
    作為我國終身教育領域的「國家隊」,國家開放大學擎起「創優提質」的旗幟,決心引領整個辦學體系向著更高層次進發。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作為終身教育領域的「國家隊」,國家開放大學擎起「創優提質」的旗幟,引領學校向著更高層次進發。 《意見》昭示了國家開放大學的使命與擔當。國家開放大學(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因承擔高等教育新使命而誕生,40年來為廣大青年提供學歷補償機會,為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培養、儲備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人社青年助企復工一直「在路上」(一)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人社青年助企復工一直「在路上」(一) 來源: 市人社局 發布時間:2020-03-09 字體:[ 大 中 小 ] 疫情發生以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復工復產也是人社部門的一道必答題。
  • 銘記初心促發展 牢記使命話擔當
    通航之初,巴彥淖爾機場根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政府的要求,以地區航空剛性需求為主體,打造「一都、一府、一樞紐」的航線網絡,開通了巴彥淖爾至北京、呼和浩特、西安的航班,初步構建了經此3個重要通航點中轉輻射全國的航線網絡。
  • 李君山:堅守初心勇擔當,踐行使命善作為
    橋的價值在於載重通行,人的價值在於擔當作為。有多大擔當作為之心,就能幹出多大事業。當前,全黨正在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肩負使命勇擔當 為人師表育英才
    肩負使命勇擔當 為人師表育英才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9.10 星期一     今天是第34個教師節,我們向廣大教師祝賀節日!
  • 求是網評: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2014年2月7日,在黑海之濱的索契,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記者專訪時如是說。質樸的話語,字字千鈞、擲地有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用強烈責任擔當精神,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苦幹實幹幹出來的。敢於擔當、勇於盡責是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能否敢於負責、勇於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幹部的黨性和作風」。他反覆告誡: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
  • 林金源:統派青年是星星之火 希望能燎原
    這就是「去中國化」的惡果:大家對日本沒有防範之心,反而對中國是越來越有敵意,越來越有疏離感。 所以說,雖然「臺獨」不能跨越「法理臺獨」的紅線,可是在思想上、文化上,早就是「臺獨」了,而且越來越嚴重。 統派青年是星星之火希望能燎原 鳳凰歷史:那有些青年之所以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他們是通過什麼契機而轉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