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源:統派青年是星星之火 希望能燎原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本文系鳳凰網歷史頻道對話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林金源文字實錄,採訪:周昂,整理:唐智誠 劉濤

臺灣主張統一的人不到十分之一

鳳凰歷史:就您的觀察來看,您覺得現在身邊認為自己是中國的臺灣人多不多?

林金源: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到2014年做過一個民意調查。調查顯示,在這段時間,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從25.5%一直降到3.5%,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從46%降到32%,而主張統一的人則降到9.2%我推測,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當然會支持統一,可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的,就不見得支持統一。

我再講一個具體的例子,整個臺灣的社會氛圍,認為作為中國人似乎是可恥的,或者是一個很荒誕的事情。我太太參觀畫展時,一個解說員說,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盤古開天的傳說,基督徒畫家把它跟基督教的教義合在一起了。但講了一半,他改說「我們華人」傳說盤古開天。他用華人,不敢用中國人,因為他不知道你到底是否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鳳凰歷史:您覺得臺灣人對於中國的這種認同,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變化過程? 

林金源:過去120年的歷史可以大致分成三個階段。從1895到1945是第一個階段,在日本佔據的這50年中,它推動「皇民化」運動,告訴臺灣人不是中國人,中國是骯髒、不文明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從1945到1988年。這段時間裡,臺灣經歷的是「反共」教育,「反共」很容易跨越一條線,就變成反華,然後就是反中國。這個階段中只有四年,兩岸同屬於一個政府。可以說,過去120年當中,除了這四年時間之外,在臺灣掌政的政府跟對岸都是對立的。第三個階段是兩蔣時代結束後,從李登輝、陳水扁一直到馬英九。這個階段就是「去中國化」。所以這三個階段,皇民化、反共、再到「去中國化」,一氣呵成,今天的局面就是這樣來的。

鳳凰歷史:蔣介石到臺灣以後,為什麼不處理日據時期的「皇民階層」,卻清理掉了很多真正有中國意識的人?

林金源:這就是內戰的惡果,蔣介石逃到臺灣來的時候草木皆兵,維繫政權是他的首要任務。而這些有民族意識的人支持左派、支持共產黨,所以就被清理掉了。為什麼不去清理「皇民化」的那些人?蔣介石自己還跟日本合作,甚至把日本的戰犯、軍事將領,這些屠殺中國人民的劊子手引進到臺灣,組織「白團」來反攻大陸。內戰對我們的傷害這麼大,可惜的是臺灣到今天還是沒有人從這裡得到歷史的教訓。

臺灣年輕人不認同中國因教育與輿論誤導

鳳凰歷史:那您覺得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受什麼影響最大?

林金源: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教科書,因為大部分年輕人接觸歷史、政治都是從課本開始。「去中國化」的教科書從李登輝以來一直推行到今天,效果非常明顯。比如教科書說臺灣的早期,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都來過,所以中國人只是來臺灣的很多種族之一,他用這個方法來淡化、稀釋中國在臺灣歷史中的成分,再導演成一個強調多元、強調國際化的狀況。

二是政治人物跟傳播界的誤導。從李登輝以來,風行朝野、身居上位的人,已經沒有人說自己是中國人了,傳播媒體也是這樣的氛圍,所以我們想要扭轉過來就很難。而且臺灣的教育和政府的宣導,讓臺灣人搞不清楚政權跟國家的差異。譬如說中華民國是一個政權,可是被誤導的民眾認為它是國家。所以有的「反課綱」的學生會說:「中華民國滾回中國去」。其實中華民國只是一個政權,它就在中國這個國家裡,你叫它滾回去,它怎麼滾回去?所以當很多荒謬的思維結合起來,就變成這個結局。

鳳凰歷史:李登輝和陳水扁時代的「去中國化」,還有哪些惡果呢?

林金源:我先給各位看一張報紙上的圖片。本來櫻花開了賞櫻花是很簡單的事,可是臺灣民眾就穿著和服在賞櫻花,還登上了臺灣的主流媒體。你可能會說這是老年人在緬懷日本。那再看另外一個報導,這個新聞跟日本、和服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這個年輕媽媽跟她的小孩,就習以為常地把和服穿出來,並登在報紙上。這就是「去中國化」的惡果:大家對日本沒有防範之心,反而對中國是越來越有敵意,越來越有疏離感。

所以說,雖然「臺獨」不能跨越「法理臺獨」的紅線,可是在思想上、文化上,早就是「臺獨」了,而且越來越嚴重。

臺灣官辦的抗戰紀念活動對民間影響不大

鳳凰歷史:日本在臺灣的民間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形象?   

林金源:有民調顯示,臺灣是全亞洲對日本最友善的地區,到日本去觀光的人也非常多。媚日情緒是因為有拉力和推力同時作用。拉力是日本曾殖民臺灣,推行過「皇民化」的教育,所以一直拉著臺灣人往日本靠攏;推力則是對中國大陸的不信任、不喜歡的情緒,因為不想當中國人,所以就擁抱日本。新聞上穿和服的臺灣民眾和紀念日據時期的遺蹟,就能說明這種氛圍。

鳳凰歷史今年是抗戰勝利70周年,您覺得抗戰這個話題在島內的輿論熱度高不高?

林金源:在臺灣抗戰勝利的紀念氛圍非常怪異,大多數臺灣人會覺得抗戰勝利是你們家的事,不是我家的事,因為他不認同中國,所以變得事不關己。有一些人對抗戰有感覺,但他的重點是跟北京爭奪話語權,重點是要證明抗戰是國民黨、是中華民國領導的,而把如何去恢復激發民族意識的部分給忽略掉了。

鳳凰歷史:官方紀念抗戰的活動,對於民間影響大嗎?

林金源:幾乎沒有,因為官方對抗戰真實的歷史意義認識不夠深刻,只是在爭奪話語權。譬如說很多紀念抗戰勝利的活動,主題並不是抗戰勝利,而把「抗戰勝利」用很小的字體,寫在宣傳單很不起眼的角落裡。如果官方本身沒有熱情,他怎麼影響民間?  

鳳凰歷史:那「獨派」對抗戰是種什麼的態度?

林金源:他們說不叫抗戰勝利,應該叫終戰,戰爭結束,其實就是從日本人的角度看問題。

想影響學生的國家認同但效果非常小

鳳凰歷史:您的學生裡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乃至於認同兩岸統一的人多不多?   

林金源: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學生非常少,而且可能會少於剛才所說的民調。對成年人做的民調顯示,支持統一的人大概是一成左右。可以說年紀越輕,認同中國的人越少。

鳳凰歷史:如果您在課上宣傳此類觀念,或者說有意無意的表露了此類觀念,通常會得到什麼樣的反應?

林金源:我在課堂上確實很努力地表達我的國家認同,也想要影響學生,可是效果非常小,孤掌難鳴。

比如,我談國際局勢,談臺灣的經濟、歷史和未來,這些都必須跟國家認同有關,所以我那門課整學期都在講這些問題。有些學生以前沒聽過這種說法,可能會受到一些衝擊,也會思考一些問題。但我覺得比較挫折的就是下課之後很少有人找我談,可能受大環境的影響,效果有限。

鳳凰歷史:那您在臺灣社會中宣傳「兩岸都是中國人」或者「兩岸應該統一」的理念,難度有多大?   

林金源:難度非常大。臺灣政界往「臺獨」方向偏斜,糾正機制完全不存在。因為國民黨已經失掉理想了,沒有把這一趨勢拉回來的能力,一直在往「綠」的方面走。僅靠個別的團體、個人來努力,成不了大氣候。

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認知很多都是被誤導的、偏頗的,不想當中國人有一個理由是因為不喜歡中國大陸,對中國大陸有誤解,覺得它不文明、野蠻等等,所以不想跟中國變成一家人,而寧可擁抱日本、擁抱美國。所以有必要系統性地介紹中國大陸,讓臺灣人清楚中國大陸取得的成就,同時也必須替中國大陸辯解,很多事情在臺灣被誤導了。我看到只有少數臺灣的統派人士做這個事情。

如果不能做中國人我覺得很遺憾

鳳凰歷史:那是什麼原因讓您還認同中國、願意當中國人呢?   

林金源:對國家的認同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國家認同的選擇對人生的方向有很大的影響。你要不要當中國人,你的努力目標就不一樣。這不像你在餐廳點菜,沒有雞肉了就改吃牛肉。我不會因為其他的人不想當中國人了,就跟著隨波逐流。眾人皆醉,我還是要獨醒。

有些人說中國這麼強大,「臺獨」也不可能成功,而中國可以給臺灣好處,所以經濟上必須跟它合作,這是一種被迫地、消極地認同中國。我覺得一個人真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應該是積極地,打從心裡覺得作為中國人是驕傲的。我個人對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有所理解,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如果不讓我做中國人,我甚至會覺得很遺憾、很可惜,我不是被迫才當中國人。

統派青年是星星之火希望能燎原

鳳凰歷史:那有些青年之所以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他們是通過什麼契機而轉變呢?

林金源:我想一是因為,他們碰到了對的人,給了他們對的一些訊息,二是因為他們本身有理性、腦筋清楚。我的友人有一句蠻傳神的話:在臺灣如果不太想用腦筋的人很容易變成「臺獨」。你必須很努力地用腦筋,才能明辨是非,搜集一些真相,才可能不變「臺獨」。

鳳凰歷史:您覺得這些年輕的統派對臺灣的未來有多重要?

林金源:他們是火種,是星星之火,當然希望他們能夠燎原,但是能不能燎原我們也不知道,還必須有其它的條件。

鳳凰歷史:您覺得應該怎樣讓堅守這種信念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呢?

林金源:我們在臺灣的同伴必須繼續努力,還必須給藍營壓力。「臺獨」的壞處大家都清楚,但是藍營「不統」、「不獨」,溫水煮青蛙,把臺灣帶偏的危害反而更大,所以我覺得臺灣真正的問題在於「藍營」。我們必須讓臺灣民眾了解到,臺灣只有兩條路,不是「統」就是「獨」,「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不可能持久,這個理念必須繼續宣傳。

同時我覺得北京也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最近《聯合報》頭版頭條報導,臺灣「海巡署」抓了很多到臺灣捕魚的大陸漁船,還把此事與三年前臺灣漁民到釣魚島被日本船艦逮捕的事件對照,說三年前臺灣「海巡署」的船噴出的水柱就像小童尿尿,而現在噴出的水柱很大,震懾了大陸,並把大陸漁船給逮捕了。

這是非常荒謬的對照。我覺得中國大陸應該解釋一下,有很多臺灣漁民跑到大陸去避風,或者到大陸漁場捕魚,大陸並沒有這樣對待臺灣。這些真相大陸講出來臺灣才有個對照,發現是臺灣這邊理虧。可是沒有人講,那就只能以訛傳訛,一再累積成大陸蠻橫、霸道的錯誤印象,那臺灣的民心、民意就不可能轉過來。

鳳凰歷史:有人認為如果民進黨上臺,要直接面對大陸,它可能也不敢一味宣傳「臺獨」,所以不用太擔心,不知道您怎麼看?

林金源:我不贊成這個觀點,民進黨雖然知道不能跨越「法理臺獨」的紅線,可是它在私底下搞「文化臺獨」,在思想上、社會氛圍上把整個臺灣都帶向「綠色」,這是很嚴重的。不能說看到民進黨不敢跨越「法理臺獨」,就覺得煮熟的鴨子不會飛。

真正的統派認為國家統一比誰來主導統一更重要

鳳凰歷史:很多大陸人不太清楚「統派」、「獨派」等概念,您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

林金源:我覺得很多大陸人士都用二分法看待臺灣問題,以為「反獨」的就是統派,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臺灣還有很大一塊堅持「不統」、「不獨」的「獨臺」派。「綠營」是「臺獨」派,「藍營」就是「獨臺」派,另外一個就是統派。統派並不只是「反獨」而已,還有促統的決心跟意念。「獨臺」派反對「臺獨」,可是也不支持統一,因為他對大陸有疑慮,對中國政權有疑慮,所以不願意統一。

我們對統派的定義是:支持國家統一,並認為國家統一比誰來主導統一更重要。如果你說你主張統一,但又堅持一定要中華民國來統一,或者堅持不可以消滅中華民國,那就是假統派。而真正統派能清楚地看到國家不統一會付出的代價,覺得統一是重要的,至於用什麼國號來統一,由哪個政權主導統一是比較次要的。

鳳凰歷史:統派對統一以後情況,有沒有什麼構想呢?

林金源:在臺灣,統派有一個很尷尬的狀況,就是會被人稱為「賣臺」,好像統一就是丟掉臺灣的主體性,被中共併吞。我想說這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其實臺灣可以在統一中發揮對大陸的影響力,這樣其實沒有誰吃掉誰的問題,更何況北京也說一國兩制,只是這個說法臺灣人不接受。

最好的統一是循序漸進的,所以統一之後的中國會有臺灣的成分在裡邊。只是臺灣的民眾搞不清楚如何去影響大陸,總覺得大陸這麼大,我們不可能影響你。其實不然,在經濟、文化、歷史很多層面,臺灣的元素都有它的價值。如果有統一的用心,你是可以對大陸有些影響的。但如果繼續拒絕統一,以後想要影響大陸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少。

相關焦點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人社青年助企復工一直「在路上」(一)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人社青年助企復工一直「在路上」(一) 來源: 市人社局 發布時間:2020-03-09 字體:[ 大 中 小 ] 疫情發生以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復工復產也是人社部門的一道必答題。
  • 星星之火 待以燎原| 龍安幼兒園舉行冬季運動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待以燎原!希望本次運動會給幼兒播下熱愛運動的星星之火,不斷進行體育鍛鍊,不斷增強體質!作者:龍安幼兒園 蘭蓉 編輯:何強
  • 多數的星星之火在時也、運也、命也的哀嘆中熄滅
    當潘多拉魔盒打開的時候,放出了災難同時也放出了希望。當身處逆境、舉步維艱的時候,不妨大膽地向前走去,因為黑暗來時,離光明就不遠了。我始終抱著這樣的態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和我的人生。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的,起起伏伏,如東流之江水,滾滾向前不可阻擋。借用一句不恰當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切事情只要掌握規律,順勢而為,就沒有所謂的絕路和死路。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為了路。這句話之所以成為至理明言,就在於揭示了一個真理:凡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
  • 安溪電商: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安溪鐵觀音、藤鐵工藝品「觸網...
    「傳統茶企有實體基礎的支撐,在電商方面也能在競爭中勝出。」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快人快語。 據安溪縣電商協會會長郝健佐介紹,安溪還採用「網店+實體店+第三方監管」的銷售模式,即F2C模式——所有網店必須有對應的實體店,且所售茶葉經第三方在價格、質量、原產地等層層把關。 藉助網際網路,開展可觀、可感的體驗營銷、參與式營銷,從茶園管理到成品,通過手機終端,一覽無餘。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燎原之火,起於筆墨——新聞稿培訓課程
    2020年1月3日19:00-21:30,高校科幻社團扶持計劃即燎原計劃舉辦開班儀式及首場新聞稿培訓課程直播授課活動,復旦大學新媒體傳播專業碩士、記者禪鳶老師作為首節課程的受邀嘉賓為燎原計劃全體學員講述第一節課。
  • 傷心,芝野虎丸,誰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日本是全國都布滿了乾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芝野虎丸名人向井山裕太棋聖挑戰的時候,日本人充滿了期望。明擺著井山裕太不是中國棋手的對手,他們希望芝野虎丸這顆希望之星真正給日本圍棋帶來一點希望!期望越高,失望就會越大。7月9日,當第75期日本本因坊戰七番勝負第5局比賽結束後,整個日本列島都沉默了。因為比賽的結果是,井山裕太執白第243手以4.5目戰勝了芝野虎丸。
  • 臺灣統派贊同繼續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
    (兩岸40年)臺灣統派贊同繼續堅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中新社臺北1月3日電 (記者 劉舒凌 張曉曦)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講話以來,臺灣統派人士及團體表示,多項民調顯示出臺灣支持統一的民眾明顯增加
  • 點燃大涼山的星星之火 | 支教故事
    原標題:點燃大涼山的星星之火 | 支教故事民小編說在教育扶貧的路上,離不開支教老師的身影。他們背井離鄉,懷著一片赤子之心來到最貧困的地方,把優質教育送到最需要的孩子身邊。2019年國慶期間,一曲《我和我的祖國》在遙遠的大涼山中響起。
  • 「石頭計劃」公益課堂獎學金頒發,「宸星學子」星星之火盼燎原
    獲得首批宸星獎學金的宸星學子分別是:湖南蓮塘坳鎮中心完小學三年級劉澤辰湖南蓮塘坳鎮中學七年級劉權升湖南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學校七年級藍劍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宸星基金會及青橙創客教育今天的一個舉動,必將在孩子們心中埋下希望的種子。希望宸星學子獎學金能幫助同學們揚起人生的風帆,快樂追求學習的夢想,為社會傳遞公益正能量,也為更多貧困地區學生以及留守兒童輸送優質的教育資源,提供更多交流機會。
  • 臺統派大爆發:馬英九促成極獨、蔡英文造成急統
    不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好像讓外界看到了統派力量的集中爆發——無論是愛國人士魏明仁新年伊始在島內升起五星紅旗,還是統派人士激烈抗議竄訪臺灣的「港獨」分子,都令輿論震撼。實際上,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自去年「5·20」以後,臺灣網絡上出現許多「統派社團」,許多人在瘋傳「希望武統」一類的文字,與1996年臺海危機時許多人瘋狂移民出走的恐懼完全不同。有人甚至總結說「馬英九促成極獨、蔡英文造成急統」。
  • 蔡英文抓統派「殺雞儆猴」 邱毅怒了:民進黨硬幹了,更髒的事還在...
    王炳忠被調查人員押上車帶走【環球網綜合報導】19日一早,臺灣新黨侯漢廷、王炳忠等四名青年領袖被臺「調查局」人員帶走,其中王炳忠更是因疑涉違反臺「國家安全法」被搜家,一時間,島內輿論炸了鍋。對於蔡英文當局如此「清理」島內統派勢力,前國民黨「立委」邱毅在臉書上發文痛批當局:「目的在殺雞儆猴,壓制統派反獨的聲浪」,更是稱「這只是開始,更骯髒的事還在後面」。邱毅臉書截圖今日,有臺媒陸續報導,新黨青年委員會主席王炳忠在一早6時就被臺「調查局」人員敲門,強行入室調查,地檢署還出示搜索票,理由是王炳忠涉嫌協助大陸「刺探臺灣情報。」
  • 毛主席著作中的成語出處與歷史故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與這個成語相聯繫的有兩則歷史故事。其一:商朝的第二十個王盤庚,為了鞏固和擴大商朝的統治,決心把國都從奄(現在山東曲阜一帶)搬到殷(現在河南安陽西北)去。你們煽動民眾鬧事頂什麼用,譬如大火在原野上燃燒起來(「若火之燎於原」),好象不可接近,但還是可以撲滅的。如果你們不醒悟,結果和民眾一起受到鎮壓,那就只能怪你們不安分守己,不能怪我不看情面了。」其二:竇憲(?一公元92年)是東漢時有名的外戚。
  • 臺統派青年被放回:反對「臺獨」 民進黨就政治迫害
    晚間12時過後,王炳忠被放回,離開時強調希望檢調不要拿扣押的東西作文章,希望不會看到「政治操作」。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則宣布將參選臺北市議員。  侯漢廷表示,本以為臺灣能拋開「統獨」討論民生,但是他太天真了,因此只要他們反對「臺獨」一天,民進黨就是繼續施以「政治迫害」,「我不會放棄持續為民請命的道路、為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還有持續對抗民進黨不公不義的道路,我都將繼續勇往直前,在此我毅然決然地宣布,參選明年的臺北市議員。」
  • 小米之家今天來到黃石:科技之火 可以燎原
    在此前能有這種地位的只有各種奢侈品或者是國際大品牌吧,科技界在能有這樣號召力的,此前也只有蘋果獨一個,但是從去年開始,我們卻不斷在各個城市的本地新聞上看到同一個詞——小米之家。而今天,就在我們三易生活的大本營湖北,又有兩個城市迎來了自己的小米之家,分別是荊門和黃石,今早我們也前往了小米黃石萬達廣場專賣店,見證了新店開業的火爆氣氛。
  • 星星之火燃夢起 使命擔當可燎原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青年的殷勤希望,也是我們實習隊此行所攜的信念。青年作為衝鋒於未來的中堅力量,祖國之棟梁;基層作為祖國大廈之根基,發展之血脈;只有青年人才深入基層,才能錘鍊過硬本領,帶給基層發展以活力。基層發展在人才,基層孕育著無盡的潛力與機會,只有注入人才的知識技能,才能真正「跟上時代,順應潮流」,直播帶貨、電商銷貨在基層的崛起便可見一斑;培養人才在基層,基層直面群眾,直面問題,直面真實,可以讓青年對人民群眾更有情感,對發展更有路子,更講究實事求是。
  • 臺統派青年:臺灣教科書對日「歌功頌德」 八年抗戰內容僅兩頁
    視頻截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開可)「重新認識這段歷史以後,(我)才發現過去的教育真的是嚴重扭曲而且(教科書)選擇不說(這段歷史),這真的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臺灣統派青年張瑋珊說。   在視頻中,張瑋珊表示,和她同齡的很多臺灣青年不僅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日期,而且更願意親近日本。在她看來,「去中國化」教育讓最重要的中國抗戰八年歷史草草帶過,「過去的教育真的是嚴重扭曲」。
  • 星星紅色火 燎原教育路(二)
    8月17號,我們帶著老一輩先烈的遺志來到了寶豐縣第一高級中學,希望把他們的無私無畏和奮鬥精神,播撒在新時代中學生心田。在羅校長的引導下,我們給新入學的高一新生做了一場普及國防知識的報告會。弘揚紅色文化、普及國防知識,必須高度重視青年一代的紅色文化教育引導。
  • 臺灣統派大爆發:馬英九促成極獨、蔡英文造成急統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編者按:二十多年前,在臺灣,支持統一的團體頗有影響力,但隨著老一輩的凋零,「臺獨」勢力日益猖獗,統派團體的聲音逐漸沉寂。不過,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好像讓外界看到了統派力量的集中爆發——無論是愛國人士魏明仁新年伊始在島內升起五星紅旗,還是統派人士激烈抗議竄訪臺灣的「港獨」分子,都令輿論震撼。
  • 沙畫視評丨讓志願之「火」成燎原之勢
    當下的中國,春運志願服務成為營造美麗家園、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文化志願者傳遞著知識,也傳遞著精神,他們就像溝通文化與公眾的一座橋,促進全社會文化建設的共識與自覺;鄉村振興最前沿,科技志願者手把手傳授經驗;從支農、支教、支醫、扶貧等志願服務中默默耕耘,到穿著紅馬甲在路邊維持秩序,參與希望工程為孩子們募捐,他們中有朝氣蓬勃的大學生,西裝革履的白領,也有白髮蒼蒼的老者,無數志願者,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綠袖子支教團赴湘西支教活動圓滿結束
    (圖為文藝匯演小班表演模特秀) 「只要我們所做的事能影響到一個孩子,就是成功的。我們可以為這種成功不計成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綠袖子支教團的帶隊負責人仝兆玄這樣理解支教活動。小袖子是新時代大學生的一個縮影,肩負著時代的重任,需要用大學生的擔當去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