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珊在講述「臺灣人怎麼看日本投降」。視頻截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開可)「重新認識這段歷史以後,(我)才發現過去的教育真的是嚴重扭曲而且(教科書)選擇不說(這段歷史),這真的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臺灣統派青年張瑋珊說。在8月15日這天,一段名為《臺灣人怎麼看日本投降》的視頻在網絡上發布,這是脫口秀節目《珊閔有主意》的第一集,主創人員包括臺灣遠望團隊成員張瑋珊、張惠閔。
71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接受無條件投降。日本侵佔的臺灣也被收復。
在視頻中,張瑋珊表示,和她同齡的很多臺灣青年不僅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日期,而且更願意親近日本。在她看來,「去中國化」教育讓最重要的中國抗戰八年歷史草草帶過,「過去的教育真的是嚴重扭曲」。
出生在90年代的臺灣青年開始有人格養成意識的時候,正好是李登輝和陳水扁推動「去中國化」和「再皇民化」教科書的時期。
張瑋珊在視頻中介紹了臺灣國中和高中時期的社會課本。「在我人格意識養成的初期,第一個記憶就是日本為臺灣的農業、工業打下基礎,建立現代化社會,使臺灣在教育、人文、藝術方面都蓬勃發展。而這一切都在日本戰敗後結束。中華民國來了,臺灣人的日子變差了,本土意識遭打壓,還發生了二·二八事件。至於這中間發生的戰爭像一片空白一樣。臺灣如何被日本當成侵略同胞及其他國家的工具(教科書)完全不提。」張瑋珊說。她稱這是一種「異狀」,這種發現是「驚人的」。
教科書中關於中國歷史的部分,大篇幅地描述近代中國的積弱不振,無知與傲慢。而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殘酷暴行被草草帶過。
高中以後的教科書繼續對日本「歌功頌德」,「臺灣協助日本參戰,但是這場戰爭到底是為何而打沒有人知道。臺灣最後還被美軍轟炸,然後就是八月日本戰敗。從頭到尾,好像日本都沒有責任。」
張瑋珊展示的臺灣教科書。視頻截圖
據張瑋珊介紹,在臺灣教科書中,中國歷史中很重要的八年抗戰在教科書中只有兩頁的篇幅,「日本發動戰爭不重要,日本侵略燒殺掠奪不重要,日本失敗自然也是他們不願意提的。」
「以前沒有察覺,現在回頭看真的非常的驚人。臺灣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成,自然對日本比較親密,對中國大陸產生非常多的排斥。」張瑋珊說。
張瑋珊第一次被大陸青年所知是2015年參加鳳凰歷史頻道的《走近臺灣本省統派青年》節目。在南海仲裁結果公布後,由張瑋珊和她所在的遠望團隊策劃製作的《一次讓你看懂南海主權爭議》短視頻經@中國青年網加評發布後在網上迅速「走紅」,點燃了兩岸青年的愛國熱潮。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關注「學習者」(ID:youth_xuexi)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學習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