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統派青年:臺灣教科書對日「歌功頌德」 八年抗戰內容僅兩頁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張瑋珊在講述「臺灣人怎麼看日本投降」。視頻截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7日電(記者 開可)「重新認識這段歷史以後,(我)才發現過去的教育真的是嚴重扭曲而且(教科書)選擇不說(這段歷史),這真的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臺灣統派青年張瑋珊說。在8月15日這天,一段名為《臺灣人怎麼看日本投降》的視頻在網絡上發布,這是脫口秀節目《珊閔有主意》的第一集,主創人員包括臺灣遠望團隊成員張瑋珊、張惠閔。 

  71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接受無條件投降。日本侵佔的臺灣也被收復。 

  在視頻中,張瑋珊表示,和她同齡的很多臺灣青年不僅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日期,而且更願意親近日本。在她看來,「去中國化」教育讓最重要的中國抗戰八年歷史草草帶過,「過去的教育真的是嚴重扭曲」。 

  出生在90年代的臺灣青年開始有人格養成意識的時候,正好是李登輝和陳水扁推動「去中國化」和「再皇民化」教科書的時期。 

  張瑋珊在視頻中介紹了臺灣國中和高中時期的社會課本。「在我人格意識養成的初期,第一個記憶就是日本為臺灣的農業、工業打下基礎,建立現代化社會,使臺灣在教育、人文、藝術方面都蓬勃發展。而這一切都在日本戰敗後結束。中華民國來了,臺灣人的日子變差了,本土意識遭打壓,還發生了二·二八事件。至於這中間發生的戰爭像一片空白一樣。臺灣如何被日本當成侵略同胞及其他國家的工具(教科書)完全不提。」張瑋珊說。她稱這是一種「異狀」,這種發現是「驚人的」。 

  教科書中關於中國歷史的部分,大篇幅地描述近代中國的積弱不振,無知與傲慢。而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殘酷暴行被草草帶過。 

  高中以後的教科書繼續對日本「歌功頌德」,「臺灣協助日本參戰,但是這場戰爭到底是為何而打沒有人知道。臺灣最後還被美軍轟炸,然後就是八月日本戰敗。從頭到尾,好像日本都沒有責任。」 

  

  張瑋珊展示的臺灣教科書。視頻截圖 

  據張瑋珊介紹,在臺灣教科書中,中國歷史中很重要的八年抗戰在教科書中只有兩頁的篇幅,「日本發動戰爭不重要,日本侵略燒殺掠奪不重要,日本失敗自然也是他們不願意提的。」 

  「以前沒有察覺,現在回頭看真的非常的驚人。臺灣的年輕人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成,自然對日本比較親密,對中國大陸產生非常多的排斥。」張瑋珊說。 

  張瑋珊第一次被大陸青年所知是2015年參加鳳凰歷史頻道的《走近臺灣本省統派青年》節目。在南海仲裁結果公布後,由張瑋珊和她所在的遠望團隊策劃製作的《一次讓你看懂南海主權爭議》短視頻經@中國青年網加評發布後在網上迅速「走紅」,點燃了兩岸青年的愛國熱潮。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關注「學習者」(ID:youth_xuexi)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學習動向。

相關焦點

  • 林金源:統派青年是星星之火 希望能燎原
    可以說,過去120年當中,除了這四年時間之外,在臺灣掌政的政府跟對岸都是對立的。第三個階段是兩蔣時代結束後,從李登輝、陳水扁一直到馬英九。這個階段就是「去中國化」。所以這三個階段,皇民化、反共、再到「去中國化」,一氣呵成,今天的局面就是這樣來的。
  • 《馬關條約》兩甲子:臺中欲逆勢重豎日神社鳥居(圖)
    臺中市欲將神社鳥居重新豎立起來  《馬關條約》籤署兩甲子,臺灣島內亂象引有識之士痛心  臺海網4月1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薛洋) 昨天是《馬關條約》兩甲子紀念日,1895自此,臺灣與祖國分離50年。  120年後的今天,臺灣統派到「日本駐臺交流協會」示威,抗議日本軍國主義復闢。但也應該看到,在對《馬關條約》以及日據歷史的看法上,臺灣有太多的謬誤。又是一個乙未年,臺灣多地蔣介石銅像被推倒,日本神社卻將在臺中重新站起來,這些亂象也讓島內有識之士感到痛心疾首。
  • 臺灣歷史教科書爭議,已走進了死胡同
    當前島內的深藍群體以及大陸的「民國粉」,仍然深深相信兩蔣時期國民黨在臺灣的統治是中國認同與中華文化的堡壘。但是兩蔣時期的歷史教育,以反共為最大前提,以白色恐怖肅清為手段,打造出了極其虛假的中國認同,完全排斥了大陸的土地與人民。甚至連地圖也造假,灌輸臺灣人民早已被國民黨丟卻的外蒙古仍是中國的一部分。
  • 臺灣教科書之殤
    在這部課綱中,「臺灣史」首次在不脫離中國史範疇的前提下成為獨立單元。同時,李登輝任用持所謂「同心圓史觀」的學者杜正勝編寫的《認識臺灣》系列教材也於1997年上路,這是臺灣相關史地首次整合成單一課程出現在中學課程之列。內容則充斥了錯誤而卑劣的「臺獨史觀」和「皇民史觀」。
  • 「八年抗戰與兩岸的歷史記憶」在臺灣世新大學舉行
    原標題:「八年抗戰與兩岸的歷史記憶」在臺灣世新大學舉行  新華網臺北6月9日電(記者何自力 李慧穎)9日在世新大學舉行的「八年抗戰與兩岸的歷史記憶」研討會,拉開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華廣臺灣行」活動的序幕。
  • 昨日國臺辦悼念的他,是「臺灣統派旗幟」
    來源:環球網臺灣統派代表人物、長期反對李登輝時期以來教科書「皇民化」與「去中國化」的前臺大哲學系教授王曉波30日凌晨在家中去世,終年77歲。此前「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於28日去世。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30日應詢表示,毛鑄倫先生和王曉波先生心懷民族大義,矢志不渝推動祖國統一,堅決反對「臺獨」,令人敬佩。我們對他們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王曉波海峽評論雜誌社總經理方守仁透露,王曉波2018年12月中風住院時感染肺炎,返家養病情況穩定;7月14日突然惡化開始肺積水,30日凌晨2時在家中去世。
  • 「八年抗戰」為何改為「十四年」?這些內容你應知道!
    函的內容極具爆炸性——「8年抗戰」要改為「14年抗戰」。據新京報報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證實,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教育部已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 「八年抗戰」為什麼改為「十四年抗戰」?
    ▲《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九一八事變」章節根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
  • 「八年抗戰」已改為「十四年抗戰」
    ,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九一八事變」章節根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
  • 羅鼎鈞:日本嘲笑臺灣媚日,臺灣青年怎麼看?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臺灣盜版日本商標等等問題,譏諷臺灣對於日本的抄襲。全程冷嘲熱諷,即便是平時「哈日」的臺灣朋友也笑不出來。而那一邊,臺灣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一如既往,又大談臺日關係有如「夫妻關係」。 這兩者雖然是發生在不同層面的事件,對臺日關係多少又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多少反映出臺日看待對方的心態。為何臺灣人如此友日?
  • 全臺灣沒有一座 抗戰紀念館
    王 平攝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7月7日上午,臺北中山堂的抗戰勝利紀念碑前,一隊身著當年國民黨軍抗戰軍服的年輕人頭頂烈日高歌。「七七」抗戰76周年紀念日,臺灣新黨青年軍召集青年學生同唱軍歌,並向烈士獻花致敬。
  • 臺統派大爆發:馬英九促成極獨、蔡英文造成急統
    (上圖:臺灣統派群眾抗議「港獨」分子訪臺;右圖:中華愛國同心會在臺「總統府」前升起五星紅旗。)1、「差30公分就打到他(黃之鋒)了」現年44歲的董奕靖在臺灣經營著一家寵物殯葬公司,做生意之餘,他經常參加街頭抗爭活動——反「臺獨」。數天前,「港獨」也成了他的目標。
  • 「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背後的原因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網絡圖片文件中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原因是……
    直到現在,在臺灣的史書上,為了維護南京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和外剿共」的「正確」,還把「攘外必先安內」的對日妥協政策,說成是具有「遠見卓識」「知己知彼」的「英明」決策,稱讚這個政策「爭取到了四年充實國力時間」。長期以來,大陸史學界多從革命反革命鬥爭的視野,從國共鬥爭的角度來論述十年內戰,對於中日民族矛盾佔主導地位下的國共鬥爭,還缺乏較深入的研究。
  • 為什麼「八年抗戰」說法要改為「十四年抗戰」?
    延伸閱讀解釋:為什麼抗戰會有兩種說法?  按照一般常理,一場戰爭的開始時間,不應當有什麼分歧。但是,近年來國內史學界圍繞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問題,展開了相當規模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八年抗戰的說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戰的概念。
  • 一文讀懂「八年抗戰」為何改為「十四年抗戰」
    「八年抗戰」是哪八年?「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九一八事變」章節根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的內容,在「九一八事變」後,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
  • 從臺灣自治到回歸祖國——日據後期臺籍精英對臺灣解放道路的探索
    (註:《臺灣自治協會告中國青年書》,張瑞成編《臺籍志士在祖國的復臺努力》,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0年,第4頁。)8月21日,上海排日諸團體召開市民外交大會。臺灣自治協會派代表數名參加,主張「對日經濟絕交,須永久繼續;非誘導日本經濟力量,至於全滅;全中國難免陷於臺灣同樣之命運。」
  • 「八年抗戰」說法已改為「十四年抗戰」!一文讀懂原因
    《函件》表示,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函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 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原標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中新社臺北7月3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由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烽火浮生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另一頁歷史照片巡迴展」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蔣渭水先生紀念展」3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同時登場。
  • 臺灣「媚日」亂象:多地推倒蔣介石銅像,臺中欲重立日本神社
    自此,臺灣與祖國分離50年。       120年後的今天,臺灣統派到「日本駐臺交流協會」示威,抗議日本軍國主義復闢。但也應該看到,在對《馬關條約》以及日據歷史的看法上,臺灣有太多的謬誤。又是一個乙未年,臺灣多地蔣介石銅像被推倒,日本神社卻將在臺中重新站起來,這些亂象也讓島內有識之士感到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