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鼎鈞:日本嘲笑臺灣媚日,臺灣青年怎麼看?

2020-12-20 觀察者網

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製作了一檔節目,探討臺灣盜版日本商標等等問題,譏諷臺灣對於日本的抄襲。全程冷嘲熱諷,即便是平時「哈日」的臺灣朋友也笑不出來。而那一邊,臺灣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一如既往,又大談臺日關係有如「夫妻關係」。

這兩者雖然是發生在不同層面的事件,對臺日關係多少又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多少反映出臺日看待對方的心態。為何臺灣人如此友日?為何臺灣部分政治人物不時冒出媚日言論?現在臺灣年輕人怎麼看待日本?種種疑惑,我們姑且從這幾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說起。

日本節目中,諷刺臺灣大量仿冒日本商品。

臺灣人哈日情節

就像日本節目裡播的,在臺灣可以輕易感受到當地人對日本的好感。

街頭,有著各式各樣的日本品牌、食物和店面。日本料理店在近幾年不斷地增加,光筆者家裡的小小一條巷子裡,就突然增加了三家日本拉麵等日式料理店,招牌上全部都用日文顯示,以顯示其正宗性。

車行裡,臺灣銷量最好的汽車是豐田。電視上,有專門的日本頻道,24小時不停地播出日本節目。如緯來日本臺、國興衛視等等,都會轉播日本的最新日劇、綜藝節目等等。

學校裡,有著一群瘋狂學習日文的學生。臺灣156所大學,幾乎每間都有日文系,更不用說校外的各種日語培訓機構。臺灣人學日語、考日本檢定,氛圍非常濃厚。筆者也在大學時選修了兩年日文,發現同班的許多同學都是打從心裡想學好日文,對去日本自由行充滿了美好的想像。如果問「大陸和日本時,你想去哪個地方時?」,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日本」。

來自日本有少數人的歧視

在這樣的「哈日」氣氛下,去日本留學在臺灣非常有市場。或許是把日本想得太好,許多臺灣留學生,到了日本,才發現臺日關係不是那麼回事。因此幻滅了哈日「小粉紅」的也不在少數。

有位臺灣朋友在日本留學時遇到過一個極端案例。他在健身房鍛鍊時,因為自己是華人而遭到一名日本男性的辱罵。罵罵咧咧都是「支那」,還指著朋友碰過的器材說他「不碰」。義憤之下,朋友打了那個日本人。原本對日本的好感想必也消耗殆盡了吧。

當然,公然表達歧視的日本人是少數,但也足以讓臺灣人有所警醒。畢竟日據時期,日本就將臺灣人呼作「清國奴」,意指臺灣人是被清朝拋棄掉的子民。這個詞從1895年至1945年的50多年裡,還能在臺灣坊間聽得到,不知道為什麼,臺灣人好像忘得一乾二淨。

「反課綱微調」反到忘本

去年的8月,為了反對馬英九政府歷史課綱微調,以高中生為主體的學生上街包圍了臺灣的教育部門。他們到處舉辦宣揚的理念,很多說出來會讓人大跌眼鏡。

有關日本的爭議點中,學生們主張「金門』軍中樂園』裡的女性很多也沒有被強迫,那麼日本在二戰時期的慰安婦也沒有全部被強迫啊?」。他們認為,對日抗爭勝利用「臺灣光復」價值判斷太明顯,應該改成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更有甚者,認為「日本殖民統治」這個說法也太過於主觀,應該用描述性文字來形容。

學生們的行為受到了兩岸各界的撻伐。筆者曾現在「白色正義聯盟」發起的慰安婦阿嬤發聲活動現場觀察,參與者群情激憤,但從人數看,響應的人不多。第二天,深綠陣營的《自由時報》竟然還以此揶揄。

這麼荒謬的「反課綱運動」示威,在民進黨政府上臺後得償所願。臺灣「教育部長」宣布馬英九時代的「課綱微調」無效,全面聽從反課綱學生們的意見。以後在審查編輯教科書時,甚至連小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審議。

臺灣青年還剩多少歷史觀?

「反課綱」的學生扭曲的主張,只是臺灣青年問題歷史觀的冰山一角。

從「李扁時期」迄今「去中國化教育」對歷史的解讀和曲解,致使現今臺灣青年對於「八年抗戰」到「臺灣光復」歷史毫無感覺,將日本人殖民時期的美化看作是自然不過事情。

問臺灣青年人是否知道八年抗戰?是否知道臺灣光復的前因後果?多半會得到一張茫然的表情。就連八年抗日戰爭是誰領導的?也有臺灣同學說出是「孫中山先生」。許多臺灣青年人都覺得那些離自己已經太遙遠了。

筆者的同學甚至不以為然地說,自己的爺爺還是日軍的「神風特攻隊」,只不過沒有出徵,日本就投降了。像這樣的家族因素,讓少數年輕人將國民黨視為外來政權、欺負臺灣人。

除了政策貽害和家族原因,臺灣政客的行為也在不斷模糊對日歷史觀。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稱,日據時代臺灣人的「母國」是日本。臺灣民進黨執政的縣市裡,爭相將象徵日本殖民的神社舊址、鳥居重新豎立起來。就如在去年雙甲午年時,民進黨籍臺中市長林佳龍準備重建「臺中公園神社」,重新將「鳥居」豎立起來,並且還有計劃將其作為臺中的新文化地標。凡此種種,只能讓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越發糊塗。

最後還是平心而論,日本的軟實力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在日本文化薰陶下長大的臺灣青年,對日有好感無可厚非。一味把臺灣青年說成「媚日」,認為日本全然「歧視」臺灣也並不公允。2011年日本331地震時,臺灣曾捐贈200億日元援助,日本的綜藝節目特別來臺灣錄製「感謝臺灣」的旅遊特別節目。這樣的民間友好,又有何不可?但在歷史原則問題上,作為寶島臺灣的年輕人實在應該認清楚,只有這樣才能有尊嚴地去談「友日「。

相關焦點

  • 以己之「窗」,讓兩岸青年互「見」——臺灣青年羅鼎鈞「登陸」
    在因疫情而帶來的超長隔離假期中,當很多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灣同胞因疫情防控無法返回大陸復工復產時,臺灣小夥子羅鼎鈞留在大陸一刻也不等閒,運營的「兩岸青年」微信公眾號一直保持日更狀態。  兩個多月間,他聯合在大陸9座城市生活的臺灣青年發起「雲祈福祝福武漢」短視頻活動。
  • 日本電視臺嘲笑臺灣「媚日」:包裝寫日文冒充日貨
    原標題:日本電視臺嘲笑臺灣「媚日」,臺網友:「熱臉貼冷屁股」據臺媒8月9日報導,近日,日本富士電視臺最近製作了一個搜查臺灣盜版品的專題節目,共分為「美食、觀光景點、超市和招牌」四方面。整個節目都是以譏笑的口吻嘲笑臺灣對日本的抄襲,稱其「媚日」。
  • 為何臺灣現在有不少人媚日?和日本侵華時期在臺灣的一項措施有關
    前兩天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過世了,網上有很多人一提起李登輝,恨得牙根痒痒,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大家覺得他太媚日了。說實話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講,你說你如果羨慕美國經濟發達,羨慕法國風景優美,甚至羨慕德國人的嚴謹踏實,這都沒大問題。
  • 評論: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
    評論:臺灣人媚日,換來的是日本人徹底的鄙視!既然同是東亞黃種人,年輕人因喜歡日本的動漫、服飾、化妝品等文化而哈日,自然情有可原。這種哈日,就像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一樣:「哈,日本」。  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
  • 看臺絮語:一些臺灣人媚日卻換來日本人鄙視
    這種「哈日」,可理解為某位旅日華僑的書名:「哈,日本」。  然而,一些臺灣人「哈日」的實質是媚日。最近從朋友處聽來一段經歷,讓我感覺有些異樣。朋友出差住在某個日本旅館,遇到一隊臺灣人入住。裡邊有幾個人操著結結巴巴的日語激動不已地對服務員說自己是臺灣人,最喜歡日本,日本是「第二故鄉」……朋友開玩笑對我說:「還以為那幾個臺灣人在日本找到失散多年的親生骨肉呢。」
  • 臺灣光復了嗎?──帶你看臺灣遍地開花的媚日遺蹟
    可見他們並非不知日本殖民統治的殘暴。但是,臺獨為了脫離中國,不惜認賊作父,投靠侵略中國、殘殺臺民的日本,藉「媚日」來「反中」。早期的臺獨理論家王育德曾說:日本是臺灣人的「祖國」,「日本在整整50年的時間內孜孜經營,把臺灣建設成幾乎十全十美的資本主義殖民地」;臺灣要獨立,「首先浮現腦海的就是靠日本幫忙」,「現今世界上,沒有像臺灣這個民族如此親日的;獨立後的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能與日本親密結合,相信對日本非常有利」;「祖國」應發表聲明「顯示日本有決心與覺悟要與中共對決」。
  • 媚日!颱風肆虐日本,蔡英文又用日文發推了
    日前,颱風"海貝思"肆虐日本,造成多處河川潰堤、民宅淹水等災情。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用日文發推表示,「日本是最重要的友人,不管何時我們都會趕到支援。」島內網友直批其媚日,「真是丟人丟到了國外,還用日文發,自己的漢語也沒見用這麼熟!」
  • 蔡英文「去中媚日」的姿態,終於讓臺灣民眾忍無可忍!
    日前,民進黨強力促成「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不僅清查了國民黨,還透露了「去中國化」的心機,而蔡英文一直以來「去中媚日」姿態,終於讓臺灣民眾忍無可忍。蔡英文(資料圖)日前,民進黨強力促成「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不僅清查了國民黨,還透露了「去中國化」的心機,而蔡英文一直以來「去中媚日」的姿態,也讓臺灣民眾忍無可忍。今日(24日),島內民眾稱將發起「公投」,提議將蔡辦改為抗日英雄紀念館,以紀念日據時期遇害的臺灣人民。
  • 臺灣人哈日莫淪為媚日 防日不等於仇日
    中新網8月8日電臺灣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8日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哈日無罪,但哈日不能淪為媚日,臺灣人不必仇日,但不能不防日,更不能不防「獨派」勾結日本,瓦解臺灣人的「國族」認同與尊嚴。難道七夕民俗來自日本?還是臺灣人必須回到日據,再度化身日本人才能快樂過節?臺北市府藉由節慶,帶動商機,用心良苦,值得嘉許。但人活著不只為麵包,還需有尊嚴。何況促進觀光,哈日媚日並非唯一之途。臺北市府偏愛日風,好像不哈日活動就辦不下去。
  • 最近大陸這些事兒,臺灣青年怎麼看?
    5月9日,由民革中央主辦的第八次臺青之友沙龍暨第十二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在京舉行。
  • 從林志玲嫁給日本藝人看臺灣的親日
    忽然間臺灣媒體大量報導林志玲的婚事,大陸媒體隨後跟進,於是這立刻成為兩岸的新聞熱點。林志玲看似有些突然地嫁給了日本「放浪兄弟」成員Akira,後者比她小七歲,並且年收入不到其十分之一(Akira1200-1800萬新臺幣對林志玲約2億新臺幣)。總之,這是一對特殊的組合。
  • 安倍施政演說罕見提臺灣,蔡英文習慣性「去中媚日」
    《日本產經新聞》稱,與日本沒有「邦交」的「臺灣」一詞在首相的施政演說被提及,實屬罕見,上一次是2006年1月20日。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施政方針演說時舉例說明前一年訪日外籍旅客增加的要因,稱是因為對臺灣實施免籤措施。報導分析認為,安倍此舉是對中國大陸的一種牽制。
  • 臺灣「媚日」亂象:多地推倒蔣介石銅像,臺中欲重立日本神社
    臺灣「媚日」亂象:多地推倒蔣介石銅像,臺中欲重立日本神社 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臺海網 2015-04-18 13:36
  • 李登輝醜陋的「一體兩面」:媚日、「臺獨」,島內網友批「臺灣歷史...
    2013年10月,他再度拋出其「臺獨」論述,稱臺灣和大陸是所謂的「國和國的關係」。雖然早已下臺,李登輝一直不甘寂寞,也始終不願遠離政治。其「媚日」和挺「獨」的立場廣受詬病。2018年,李登輝同島內「獨派」共同成立「喜樂島聯盟」,企圖搞「獨立公投」,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曾發表社評痛批,「喜樂島聯盟」只會造就災難島,不會有喜樂島。
  • 安倍施政演說提到臺灣,蔡英文立馬發表媚日言論
    安倍施政演說提到臺灣,蔡英文立馬發表媚日言論 2020-01-22 09:26:00   據臺灣「中央社」21日報導,日本國會20日開議,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施政演說時談到東京在1964年首度舉辦奧運會,如今再度舉辦,日本要辦一場帶給全世界感動的最精彩奧運。他表示日本政府把今年奧運會定位為「復興奧運」,要讓世人看到災後重建情形,境內有許多城市將分別接待各地好手,其中巖手縣野田村是「臺灣接待城」、福島縣二本松市是「科威特接待城」,29個災區自治體將加強與馳援人士交流。
  • 安倍演說罕見提到臺灣 蔡英文立馬發表媚日言論
    原標題:安倍施政演說提到臺灣,蔡英文立馬發表媚日言論[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勝選沒幾天,就開啟了媚日節奏。據臺灣「中央社」21日報導,日本國會20日開議,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施政演說時談到東京在1964年首度舉辦奧運會,如今再度舉辦,日本要辦一場帶給全世界感動的最精彩奧運。
  • 日本對大陸援助卻遭臺灣人嘲笑?臺議員嘆息:臺灣到底怎麼了?
    日本對大陸援助卻遭臺灣人嘲笑?臺議員嘆息:臺灣到底怎麼了?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全世界範圍內的關注,很多國家都對大陸進行了物資支援,近日日本民間自發組織向大陸提供物資捐助,對於這種行為大陸網友表示感受到了溫暖,而臺灣的一部分網友竟然因此嘲笑日本民眾,對於這種現象,國民黨議員羅智強則感慨到:自己不願意支援大陸,沒有愛心,為什麼還要嘲笑其他國家付出愛心的人呢?
  • 媚日組織佔「臺灣政府」宣揚恢復日本殖民遭譏諷
    媚日組織佔「臺灣政府」宣揚恢復日本殖民遭譏諷 2014-07-08 09:17:56「臺灣省政府」辦公大樓,7日下午遭上百人佔領。他們稱自己所屬的組織是美國體制下的「臺灣政府」,還在現場插起美國國旗。由於該組織既媚日又涉嫌詐騙,且這一幕發生在臺灣當局和民間紀念「七七事變」的當天,島內相當警覺。  臺灣「中央社」的報導稱,自稱「美國臺灣政府」的團體7日中午以上廁所為由進入「省政府」,200人在省府大廳、外圍或坐或站。他們唱著《雨夜花》等臺灣民謠,宣稱要寫下歷史,讓「臺灣政府」執政。
  • 臺灣媚日神劇播2集終下架!劇方說因為……
    【文/觀察者網 童黎】 宣揚中國人在二戰時期為日軍效力事跡;大篇幅上日語臺詞,美化日軍、醜化中國軍隊,將中國軍隊稱作「敵人」;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中國人女主與日本人在悲傷的背景樂中哭成一片……這麼一部毀三觀的「媚日」臺劇播出2集後終於下架了!
  • 臺學者:臺灣人哈日莫淪為媚日 防日不等於仇日
    中新網8月8日電 臺灣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8日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哈日無罪,但哈日不能淪為媚日,臺灣人不必仇日,但不能不防日,更不能不防「獨派」勾結日本,瓦解臺灣人的「國族」認同與尊嚴。  文章摘編如下:  7月27日各媒體出現如下突兀畫面:臺北市觀光傳播局局長孫廷龍與一群穿著日本「浴衣」的男女,聚在臺北城隍廟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