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走廊,一女子嚎啕大哭,她在醫院照顧患癌的父親2個月,但父親還是因病情過重,不幸離世了。
魏先生今年59歲,於10月初因腹痛入院,查出肝癌,由於病情比較嚴重,只能無奈選擇保守治療。
據悉:魏先生年輕時和妻子離異,為了女兒沒有再娶,女兒結婚後他就獨自一人生活。
他吃飯比較簡單,家裡備了很多花生,每天煮點粥、偶爾炒個菜。
花生存放的時間久了,經常出現黴變的情況,但魏先生不捨得扔,只是把黴變嚴重的挑出來,吃的時候還是經常吃到有苦味的。
醫生:或是"花生"惹的禍,要重視
黃麴黴毒素廣泛滋生在黴變的穀物、食物中,尤其是花生。
這是一種毒性和致癌性都很高的真菌毒素,被世衛組織定義為"一級致癌物",堪稱肝臟"大敵"。
它可以直接造成肝臟損傷甚至癌變,僅1mg就有致癌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黃麴黴毒素高溫環境下結構穩定,烹飪所能達到的溫度根本不足以將其破壞。
此外,判斷花生黴變與否,並不是"長毛"了才是黴變,顏色發黑、褶皺、變軟以及黏膩等都是黴變的表現。
除黴變花生外,以下食物也個個"傷肝不淺",儘量少碰
1、醃製蔬菜
醃製賦予蔬菜獨特的口感和風味,這也是它備受喜歡的主要原因。
但經過數天的醃製,蔬菜本身所含有的一部分硝酸鹽會逐漸向亞硝酸鹽轉化,這是一種氧化性很強的物質,攝入過多,對肝臟組織會造成很大傷害。
此外,亞硝酸鹽攝入過多,胃酸會促使其發生降解還原反應,進而生成亞硝胺,亞硝胺有很強的致癌性,攝入過多,肝臟不堪重負。
提醒:醃製蔬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在7-14天會達到巔峰,後逐漸降低,若醃製流程不規範,其還可能成倍增長。
2、發芽土豆
土豆是很多人喜歡的食材,甚至有些家庭把它當做主食。
但土豆不易儲存,儲存方式不合適,很容易有發芽的情況,本著節儉的想法,大多數人會剜掉一部分繼續食用。
事實上,土豆發芽後會有有害毒素生成,龍葵鹼就是其中之一,0.2g龍葵鹼被攝入即可造成中毒。
我們的肝臟是代謝、分解毒素的主要器官,毒素攝入後,肝臟會首先受到傷害,且受傷最為嚴重。
3、高溫烹製西葫蘆
西葫蘆口感細嫩,營養豐富,同樣是活躍在千家萬戶廚房中的美食。
但西葫蘆的烹製卻很有講究,《首個總膳食研究報告》稱,西葫蘆處於高溫環境下,會分解出大量的丙烯醯胺,國際癌症研究權威機構在實驗研究後,將其定義為"2A類致癌物",過量攝入有很高致癌風險。
故食用西葫蘆應儘量水中或焯水後炒制,避免高溫爆炒或是長時間的炒制。
此外,保護肝臟,生活習慣的改變也非常重要
1、以茶代酒
大量喝酒,傷肝不淺,以茶代酒是個很好的選擇。
水分的及時補充有助於滋潤肝臟,降低肝臟受損的風險。
雲臺冰菊是懷菊亞種,為懷慶府盛產的菊花品類,它含有的胺基酸、菊甙、生物鹼類等營養素非常豐富。
水中浸泡雲臺冰菊,還有助於這些營養素的補充。
胺基酸可以很好地促進肝脂的分解和消耗,從而避免肝臟因脂肪的聚集而損傷;而菊甙和生物鹼類對肝損的修復以及肝臟活性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
熱水衝泡可以更好地吸收。
2、以動代靜
經常運動是肝臟健康"好幫手"。
堅持運動,人體新陳代謝會更強,這有助於代謝毒素和有害物質的排出,保護肝臟健康,還能加速脂肪的消耗,降低肝脂含量。
此外,運動還能提升肝臟細胞的活性,進而更好地抵抗有害物質的侵擾。
運動貴在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運動模式不可取。
小知識:
心怕鹽、胃怕寒、腎怕熬夜、肝怕油
肝臟是代謝脂肪的主要器官,脂肪攝入過多不利於肝臟健康。
首先,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肝臟代謝負擔,使肝臟長時間處於高負荷狀態,增加肝臟受損的風險;
其次,脂肪得不到及時的代謝、消化,就會有大量脂肪被轉化成體脂儲存,肝內體脂儲存過多還有加速肝臟組織纖維化的風險,可能誘發脂肪肝、肝硬化等一系列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