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餘豐裡民宿位於浙江臨海台州府城古鎮的赤城路老街口,是一個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改造項目,由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從建築、室內、軟裝到VI系統一體化設計。它的前身是一間百年老當鋪,由一座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四合院、兩棟60年歷史的磚混工業用房,以及兩棟30多年歷史的舊倉庫組成。
整個台州府城古鎮仍然保留著大量歷史古建築,而作為項目所在地的紫陽老街還延續著傳統的街坊生活方式,這裡是臨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脈,是古城遺址的縮影,就像是一個活的歷史建築館。
項目起初就提出了挑戰:面對同時存在3種不同年代的建築,跨越百年的歷史,新改造的介入如何讓舊與新、傳統與未來的對話創造全新的居住空間體驗?這不僅是這一項目的核心思考,也是零壹城市對新居住模式、城市更新的進一步探索。
01. 時空迴廊
並置不同年代建築歷史傳承的「時空迴廊」
設計以「時空迴廊」是作為改造理念的主線,串聯起場地現有清末民初、解放後和改革開放三個不同歷史時代的建築。這些老建築雖已有些殘敗,但仍保留著在它們的年代,對於建築美感和空間功能的理解,磚木間訴說著不同的歷史故事。設計試圖還原並且強化在這同一天地中歷史時空的碰撞,讓每一個不同年齡段、不同背景的人來到這裡,都能找到觸動內心的屬於一個時代的理解。
內庭院 吳清山
內庭院水景 吳清山
面對不同年代的老建築,保留其現有的外觀並採用為其「量身打造」的改造策略。對於100年歷史的四合院,修舊如舊,儘可能的還原屬於歷史院落的生氣,在細節上保留曾經的「當鋪記憶」,再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對於60年歷史的兩幢工業遺存建築,保留一部分歷史和工業痕跡,在整體建築修繕的同時,通過局部加入當代空間感受和空間使用方式,產生一種戲劇化的空間對話。
對於20年歷史的倉庫建築,在保留建築原有框架的基礎上,進行較大幅度創新動作,從外觀便以鏽金屬板特立呈現,讓建築在透出更多現代的氣息。三種不同年代的交織,在內庭院環繞,展現出三種不同歷史聲音的「時空迴廊」。
從建築外廊看老城 吳清山
02. 城市客廳
將民宿公共功能拓展為城市街道生活的延伸
四合院的改造設計,在更多的保留現狀的基礎上加以修繕,讓其作為民宿公區的同時,也打造為面向城市居民和遊客開放的「城市客廳」。在內部選擇局部空間進行一二層通高設計,作為或書館、或眾創空間、或會客、或咖啡吧等功能使用,也是設計中具有反差力的記憶點,讓局部的改變完成四合院整體的復甦。
四合院咖啡吧和餐廳 吳清山
「城市客廳」把原來分裂開來的城市公共活動整合在一起,對內作為民宿的服務功能,提升居住的配套附加值;對外向城市開放,成為城市人群活動、聚會、交友、學習等聚集地。而同樣重要的是,通過公共區域與民宿區域的分區管理,依舊保證民宿區域的私密性與專屬性。
四合院樓梯空間 吳清山
四合院二層多功能廳 王寧
四合院會議廳的「當鋪記憶」細節 王寧
03. 居住對話
以使用者行為作為中心出發的居住空間體驗
客房室內空間設計不再以傳統酒店的「居住」功能為核心,而是真正站在使用者角度,突破使用功能禁錮,營造場景下的居住體驗,將使用者行為作為核心出發點。空間作為身心經驗的載體,以不同歷史年代建築的體驗感受為主題,為每個客房量身定製身心之旅。通過設計把某一特定行為進行放大,用新的方式來創造人與歷史空間的對話。
04. 四合院客房
「星空下」的歷史暢想
老建築原有的木樑柱結構自然、純粹,為保留其本初的美感,設計首先將老建築的木結構修復和直接裸露作為室內空間的自然劃分和主基調,局部點綴既與之相和諧又增加現代氛圍的家具。屋頂的木椽石瓦被打開一方天光,在引入自然光線的同時,營造將使用者帶入「星空下」百年歷史暢想的居住美感中。
05. 60年代建築客房
50%傳統+50%現代
60年代建築客房的室內呼應建築的改造策略和氛圍,在"一半"傳統結構中注入"一半"的現代梳理,保留了具有歷史質感的青磚和混凝土結構,將主體居住功能置入客房的中心位置,給使用者足夠的空間留白體驗。
06. 90年代建築客房
20%傳統+80%現代
90年代建築客房中的傳統元素被選擇性篩留,轉變為局部的細節展現,大量木色空間包裹營造出更為現代式溫馨的居住氛圍,為追崇更加時尚簡潔居住感受的使用者提供選擇。
項目信息
建築師:零壹城市建築設計事務所
地址:赤城路23號,臨海市,台州,中國
項目年份:2019
建築面積:3298㎡
主創建築師: 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
設計團隊:零壹城市建築事務所
攝影師: 吳清山,王寧
合作景觀設計:章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