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我國的各個一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這簡稱通常是地名的縮寫(比如北京就稱「京」),或者是該省的一些象徵性的河流或山川(比如江西就因贛江簡稱「贛」),又或者是古代地名的稱呼(比如因大部位於古豫州而簡稱「豫」的河南)…
不過有些簡稱則讓人感覺很有意思,比如福建的簡稱「閩」,還有四川的簡稱,除了「川」外還有個「蜀」字。
「閩」和「蜀」字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呢?大家應該發現了,這兩個字裡面都有一個「蟲」字。
這就有些怪了,為什麼省份會和蟲子有關呢?按照一般理解,這種稱呼應該是帶有一些歧視性意味的才對嘛,畢竟「蟲」意味著環境原始,未開化,蠻荒。
這其實說的沒錯,一開始這兩個字的確不是啥好字,是有一些歧視性的意思。
那這兩個字到底是個啥意思?
其實仔細想想大家也能猜到原因:福建和四川相對於古代的中原是在邊緣地帶,開發比較晚,對於早期立足中原的文明主體來說,這個地方自然是蠻荒之地。
比如「閩」字,「閩」其實是古種族名.生活在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帶(閩,東南越也.——《說文》),顯然,用「閩」這個裡面加了「蟲」的字來命名生活在古代生活在福建浙江地區的越人部族,並不是一個好的稱呼。
「蜀」字也一樣,屬於四川一帶的古族名(蜀,西僻之國也。——《戰國策·秦策》),後來把四川一帶叫蜀了。
當然,隨著後來歷史的發展,「蜀」和「閩」兩個字的歧視意思已經沒有了,四川和福建也早就不是上古時期的蠻荒之地,而成為「天府之國」和「沿海富庶地區」,不過「蜀」和「閩」兩個字裡都帶有「蟲」字這個事情有時候還是會被人拿出來調侃。
比如在「地域歧視」盛行的宋朝,一些北方中原的士大夫,官員們通常就瞧不起南方人以及四川,福建等邊緣地區的人,也瞧不上其「地域文化」,還嚷嚷什麼「閩蜀同風」(認為福建與四川在民情風俗上頗多相似,並頗為瞧不上),對這些地方進行地域壓迫。
而這些人在當時便常以閩蜀二字本身的結構喻意來諷嘲閩人與蜀人, 當時 「朝中有語云:`閩蜀同風, 腹中有蟲' ,以二字故從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