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中最有民歌風味的詩詞,只有20個字,但是情感高昂

2020-12-16 老張侃詩詞

唐詩300首收集的都是最優秀詩人的最精彩詩篇,作者大多數都是有名有姓的詩人。不過在五言絕句當中,出現了一首群體創作的古詩。而這首群體創作的古詩,還是一首典型的頌歌,有著濃厚的民歌風味。

這首詩的表達主題和盛唐的邊塞詩歌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無論是內容還是風格形式都有的悲壯、積極向上的情緒。這種風格和盛唐的精神面貌相一致。是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精神風貌的窗口。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這首唐詩就是西鄙人的《哥舒歌》,「西鄙人」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指的唐代西北邊境的人民。盛唐雖然非常強大,但是邊境也曾經是戰事不斷。尤其是西北邊境,常年受到外族的騷擾入侵。唐玄宗時期的大將哥舒翰奉命鎮守邊疆,給予對方屢屢以沉重打擊,聲名鵲起。此地的一方人民享受到難得的太平,所以創作了這樣一首古詩來頌讚他。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詩歌一開始。就把我們的思緒拉到了1000多年前的古代戰場。北鬥七星高,在這樣一個北鬥星高懸的夜晚,哥舒翰帶著將士們守護著邊疆,夜晚巡邏的時候也帶著一把寶刀。

這兩句直接把哥舒翰英勇颯爽的風姿展現了出來。在當地人的心中,這就是他們的保護神。所以值得用世間最為美好、最為勇猛的字眼來形容對他的讚美。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後面的詩句同樣是頌讚之意,但是這是用側面描寫來表達這種情感。那些曾經騷擾過西北邊境的敵人,如今牧馬也只能遠遠地眺望唐朝國土,不敢靠近。

因為哥舒翰實在是太有名了,他們一靠近個數行就會被殺得片甲不留。臨洮在今天的甘肅岷縣縣境內,秦朝的古長城就是從這裡開始修築的,也說明這一片土地從古至今都不曾太過安寧。但是在盛唐時期,由於哥舒翰的鎮守,這一方的人為終於享受到了難得的和平時期。

整首詩的風格是悲壯的,和盛唐的邊塞古詩如出一脈。但是字裡行間中,顯露出的是古代人們對和平的盼望。這樣的一種觀念,一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強的進步意義和思想價值。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唐詩最有詩意的畫面,20字都是自言自語,天真無邪的少女讓人難忘
    唐詩當中有很多詩意的畫面,有的是景色描寫,有的是場景描繪,有的是意境渲染。這些詩意的畫面,通常在某一個瞬間定格,便於詩人抒發情感。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古詩,也是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面。全文只有20個字,讀來非常簡單。
  • 《唐詩三百首》中12位低調的詩詞大神,一人一首傳世名篇!
    《唐詩三百首》是學習唐詩的啟蒙讀本,其中收錄了77位詩人,共311首詩作,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李白杜甫固然是我們熟悉的大詩人,其實,在《唐詩三百首》中還有一些冷門低調的詩人,雖然只收錄了一首作品,卻成為傳世的名作,值得一讀再讀。
  • 《唐詩三百首》中標題最長的一首詩,正文56字,標題就有50字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古詩詞的題目大多簡明扼要,往往在10字之內。短的標題僅有一二字,如李商隱的《蟬》、王維的《畫》、杜甫的《望嶽》、李白的《春思》。再長點也不過六七字,稍加交代寫作目的,如《沙丘城下寄杜甫》、《登金陵鳳凰臺》等等。
  • 唐詩三百首之三:媳婦總要見公婆,20字描出新嫁娘的忐忑不安
    而其中最經典的詩句莫過於這首入選唐詩300首當中的經典詩篇。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首古詩就是王建的《新嫁娘詞》,全文只有20個字,而且省略了主人公。題目當中恰恰相反,只寫了一個主人公。所以這四句古詩我們都可以加上主人公來重新整理。
  • 《唐詩三百首》裡最下裡巴人的一首,短短20個字,婆媳小姑全都有
    作為一部流傳很廣的詩集,《唐詩三百首》是小朋友們接觸唐詩的一本極好的書籍。入選的標準一開始就很清晰,就是既要膾炙人口,又要易學易懂,畢竟當初清代文人蘅塘退士編寫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私塾裡的孩子們讀。《三百首》共選了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數量上以杜甫的最多,達到38首,其次是王維的29首,李白的27首,這些名家之作自然不用說,都是經典之作。但也有不少是普通詩人妙手偶得的代表作,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新嫁娘》。這首詩來自唐代詩人王建,王建一生潦倒,對民間百姓生活十分了解,正因如此,他的詩多數相當接地氣。
  • 王維在唐詩三百首中的第一首詩,卻和他的禪理、佛學格格不入
    「詩中有畫」是蘇軾對他唐詩最高的評價。今天的我們看來評價非常的確切。王維詩作通常只有寥寥數語,就能夠把活的山水展現在我們眼前;只有寥寥數語,卻能夠把說不盡的禪理融匯在其中,帶給我們今天獨特的感悟。但是王維在唐詩300首的第一首古詩,20個字非常精彩,不過卻和他崇尚的禪理和佛學格格不入。
  • 唐詩三百首中最精彩的英雄史詩,20個字寫出邊塞戰場上金戈鐵馬
    這首古詩只有20個字,題目是《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作者是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是盧倫的一首組組詩,今天我們所分析的是第三首。這首古詩是唐詩三百首中最精彩的英雄史詩,20個字寫出邊塞戰場上金戈鐵馬,讀來讓人振奮。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蘅塘退士的是題辭中可以看出,他編選《唐詩三百首》,是因為當時兒童所習《千家詩》編選得不好,《千家詩》選詩比較隨意,選的詩好的壞的都有,且只有五七律絕二體,又唐詩宋詩都選,非常博雜。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王維唐詩三百首中第5首五絕,20字古詩以問句結束,情深耐人咀嚼
    相比杜甫的唐詩有深刻的歷史痕跡,王維的古詩就像是超越了時代一般。我們讀他的古詩,很難從中找到具體時代的痕跡。因為他的詩詞都是側重於對人生命個體的關照,不被具體的時代所束縛,這也是他的詩歌能夠在今天最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 《唐詩三百首》中無名氏的作品,開頭14字驚豔!李白杜甫也做不到
    幾千個方塊字,我們寫了五千多年。這五千多年裡,漢字逐漸的向我們展示了象形字的字形美和音韻美,從楚辭詩經到唐詩宋詞,再到後來的元曲和明清小說,漢字用自己獨特的美駕馭了不同的文學形式,也為後人留下了海量的文學遺產以供欣賞、品讀和傳承。在各種文學形式中,詩是接受度最高的一種,讀詩自然首推唐詩,而唐詩的選本首推《唐詩三百首》。
  • 杜牧最有詩意思鄉詩,中間20字乃孤獨名句,得以入選唐詩三百首
    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的詩篇都在寫思念故鄉,畢竟古代的時候交通和通訊都非常的不發達。這些文人們要想取得建功立業的機會就需要到京城,或者以後當官也可能奔赴全國各地,但無論是在哪裡,都會距離故鄉越來越遠。所以他們都只能把對故鄉最熱切的情感傾注在詩詞當中。不管是他們身處何地,對於故鄉那一份細膩的情感從來沒有變。今天我們讀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這一首古詩,其中就有非常深厚的情感,而中間的20個字更是寫自己因為思鄉而孤獨,堪稱千古名句。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 唐詩三百首中篇幅最長的古詩,其中有數不清的詩詞名句
    唐詩300首當中很多的詩篇都是通俗易懂的。而且通俗易懂,也是當初收錄者力爭中要實現的目標和要求。所以這裡面的古詩大部分都是可以直觀的就能讀出其中的含義的,當然,很多詩篇本身也就很短,無法承載更豐富的內容,但是唐詩三百首當中也有不少很長的詩篇,其中最長的有兩首,而且這兩首都還是同一個詩人所寫的。
  • 《唐詩三百首詳註》:百年經典 不敗於歲月
    陶今雁 (1923~2003),唐宋文學研究專家,曾任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唐宋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西詩詞學會顧問,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研究工作,並專注詩詞創作,出版有詩詞集《雪鴻集》《寒梅集》《秋雁集》等,有《唐詩三百首詳註》等多部專著出版,主編《中國歷代詠物詩辭典》等。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收集唐詩最全的文本毫無疑問是《全唐詩》,大約有四萬八千多首。但除了做研究,《全唐詩》其實沒啥實用性。現在市面上比較流行的背唐詩教材和工具種類繁多,但多以清朝文人孫洙(號蘅塘退士)所編選的《唐詩三百首》為原型。
  • 唐詩三百首最「思無邪」的五絕,20字小喜劇,包含多少思婦之悲劇
    在古典詩詞當中,寫到思婦的詩篇很多。尤其是在那個到處都需要徵夫的時代,家中只留下思婦思念遠方的丈夫。她們的喜怒哀樂就成為了詩人們描寫的內容,給我們展開了她們的日常生活。這是唐詩三百首最「思無邪」的五絕,雖然只有二十字,勾勒出一曲小小的喜劇,但是若要深挖,不知包含多少思婦之悲劇!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習古詩,唐詩三百首中你最喜歡哪一首呢?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古詩詞更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從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接觸這些,比較熟知的有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亦或者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古詩詞無一例外深刻的、生動的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較出名的詩詞選集有《詩經》《唐詩三百首》,那麼在唐詩三百首中你最喜歡、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呢
  • 名著閱讀知識梳理:《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寧。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進士,歷任盧龍、大城知縣。後遭人讒陷罷官,平復後任山東鄒平知縣。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十七年(1762)兩次主持鄉試,推掖名士。他為官清廉如水,愛民如子,又勤勉好學,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