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之三:媳婦總要見公婆,20字描出新嫁娘的忐忑不安

2020-12-13 騰訊網

我們說唐詩之所以流傳甚廣,很大程度上描寫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最有生命力的詩句都是紮根於泥土之中的,都是紮根於普通人的生活的。因為這樣的詩句最能契合人們的生活,人們也樂於傳誦。

而在普通人的生活當中,婚喪嫁娶是最不能避免的。所以很多詩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在婚姻生活當中,新嫁娘的形象在唐詩當中出現了很多次。而其中最經典的詩句莫過於這首入選唐詩300首當中的經典詩篇。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首古詩就是王建的《新嫁娘詞》,全文只有20個字,而且省略了主人公。題目當中恰恰相反,只寫了一個主人公。所以這四句古詩我們都可以加上主人公來重新整理。(新嫁娘)「三日入廚下」,結婚第三日,新娘子開始進廚房裡準備做飯,這是當時的一種習俗。

(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新娘子要做什麼飯呢?洗乾淨手準備做湯。古人對新娘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生活技能,才能夠為丈夫家所認可。而做飯是最能考驗人的。

(新嫁娘)「未諳姑食性」,新娘子初來乍到,做飯肯定也不知道公公婆婆的口味。所以她也是非常自覺的明白:要討得公婆的歡心,才能夠在這裡有更為幸福的生活。她不知道公婆的口味怎麼辦呢?這個聰慧的新娘決定「先遣小姑嘗」。

「小姑」小姑子是跟在公公婆婆面前長大的,她最能熟悉公婆的口味。所以做好了,讓小姑子先嘗一下味道如何,然後再加以調整,這樣才能把飯菜的味道燒到公婆的心裡去。

雖然全文只有20個字,但是把這個新娘心中的忐忑不安描繪的淋漓盡致。俗話說,醜媳婦總要見公婆,廚房手藝不管好與壞,總要是總是要在公婆面前露一手的。如果合了公婆的口味,就會加強公婆對她第一印象變得更好。如果味道不喜歡,那麼這個新娘在這個家的處境也會受到更大的挑戰。

這樣的一首古詩和盛唐其它類別的古詩有很大的差別。詩經而來的詩詞傳統,追求的是對個人情感的表達,但這首古詩顯然是更加側重於敘事。

雖然其中有少許情感的滲透,寫女子的忐忑不安,寫著女子的聰慧,但是和傳統詩歌追求的含蓄、情意綿綿的傳統還是有很大的差別。不過這樣充滿生活情趣的詩詞,因為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反而更有生命力。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裡最下裡巴人的一首,短短20個字,婆媳小姑全都有
    作為一部流傳很廣的詩集,《唐詩三百首》是小朋友們接觸唐詩的一本極好的書籍。入選的標準一開始就很清晰,就是既要膾炙人口,又要易學易懂,畢竟當初清代文人蘅塘退士編寫的目的就是為了給私塾裡的孩子們讀。《三百首》共選了77位詩人的311首作品,數量上以杜甫的最多,達到38首,其次是王維的29首,李白的27首,這些名家之作自然不用說,都是經典之作。但也有不少是普通詩人妙手偶得的代表作,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新嫁娘》。這首詩來自唐代詩人王建,王建一生潦倒,對民間百姓生活十分了解,正因如此,他的詩多數相當接地氣。
  • 《唐詩三百首》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說起《唐詩三百首》我真的是太熟悉,因為小時候就開始接觸,我相信肯定有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和我一樣吧。這是我從小就開始接觸的一本書,據我媽媽說在小時候我曾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裡的詩歌都給背過。其實我現在想一下都有些佩服當年幼小的我,《唐詩三百首》裡面可是選了77位詩人共311首的作品,我都舉得我小小的腦容量是怎麼記住的。
  • 王建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作品,20字無一字不精,成千古名作
    這首《新嫁娘詞》詩作,其實是一組詩,這裡選的是其中一首,也是王建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作品,傳唱度極廣,深受後人推崇,《唐詩別裁》甚至給出了「詩至真處,一字不可移易」的評價。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這位聰明伶俐的新嫁娘是如何運用自己智慧來解決困難的吧!
  • 唐詩丨3【新嫁娘詞】
    《新嫁娘詞》是王建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是王建組詩作品《新嫁娘詞三首》中的第三首。這首詩的內容,主要便是描寫了一位剛剛嫁入夫家的新媳婦的感受,反映了當時新媳婦難當的現實,具有普遍性社會意義。通過寥寥幾筆,就把新娘子欲討好婆婆卻又唯恐得罪婆婆這種進退兩難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歷來廣為傳誦。這首詩也是王建唯一一首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詩作。
  • 《唐詩三百首》中的一首新娘詩,句句俗氣,卻受到名家們一致好評
    以唐詩為例,雖然朱慶餘寫過一首《近試上張籍水部》,開篇「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看起來是寫洞房,事實上也不過是藉此詩來問張籍自己科考結果如何。要說真正意義上寫洞房花燭的詩,還要數王建的《新嫁娘詞三首》。喜歡古詩詞的朋友應該對王建並不陌生,人稱「王司馬」,曾寫下過《宮詞》百首、《田家行》、《水夫謠》等名篇。
  • 《唐詩三百首》裡的這首詩,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今天要給大家講多的詩同樣是一首五言絕句,表面看來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還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作者是中唐詩人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他曾寫過上百首宮詞,以白描的手法揭露了宮廷生活的黑暗,抒發了宮女們幽居深宮的苦悶怨恨之情,後世評價「《宮詞》凡百首,天下傳播。仿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為之祖」。
  • 歷史最俗氣的敘事詩,沒有任何驚豔之句,為何能進《唐詩三百首》
    ,俗到全篇二十字沒有任何比喻或者驚豔之句。全篇平鋪直敘,卻進了《唐詩三百首》讓後世傳頌。《新嫁娘詞》唐·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寫的也是新嫁娘的事。古代女子的工作多是相夫教子,持家為主,所以女子嫁入夫家第三天就要親自下廚來證明自己的廚藝,俗稱「三過朝」。做菜之前要洗手是應該的事,而作者寫進詩裡也表現這件事的重視。而三四句所寫了這個新嫁娘的智慧。就像南甜北鹹一樣,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而新娘子也不清楚夫君父母的口味,就先做出來給小姑子嘗嘗。
  • 重讀唐詩三百首3:過門三天下廚做飯,一個細節顯出新娘的聰慧
    和唐詩三百首的前兩篇所表達的內容不同,在歷史興衰和人生哲理之外,詩人們對普通人的平淡生活也有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反映。比如今天的這一首古詩就是如此,一個剛過們三天的新娘成為了主角。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這首唐詩就是唐代王建的《新嫁娘詞》,除了題目之外,20個字當中都沒有提到主角是誰。上來就寫當時習俗,新娘子過門三天之後就要到廚房給家裡老人做飯,開始逐漸適應媳婦的角色。在古代社會當中,家庭倫理規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於一個剛剛過門兒的新媳婦而言,需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很多的流程要熟悉。
  • 詩詞| 新嫁娘詞三首 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新嫁娘詞三首唐代:王建鄰家人未識,床上坐堆堆。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三日」,正見其為「新嫁娘」。「洗手作羹湯」,「洗手」標誌著第一次用自己的雙手在婆家開始她的勞動,表現新媳婦鄭重其事,力求做得潔淨爽利。  但是,婆婆喜愛什麼樣的飯菜,對她來說尚屬未知數。粗心的媳婦也許憑自己的口味,自以為做了一手好菜,實際上公婆吃起來卻為之皺眉呢。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蘅塘退士的是題辭中可以看出,他編選《唐詩三百首》,是因為當時兒童所習《千家詩》編選得不好,《千家詩》選詩比較隨意,選的詩好的壞的都有,且只有五七律絕二體,又唐詩宋詩都選,非常博雜。
  • 王建僅有這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短短四句,字字純真
    《新嫁娘》這組詩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廚下」)最受後人推崇,並被收入清人孫洙所編纂的《唐詩三百首》,此詩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態。剛剛去到婆家,第一次燒飯菜。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讓婆婆養大的小姑嘗試。語雖淺白。卻頗為得體,合情合理。新娘的機靈聰敏,心計巧思,躍然紙上。
  • 詩人有三首詩寫到新嫁娘,不過很多人只熟悉他的最後一首
    從《詩經》當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說明了在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婚姻和家庭的重視。在這一思想的引導下,古典詩詞當中有很多寫到婚姻家庭的詩詞,尤其是對於新嫁娘的關注。詩人在這首組詩的三首詩當中,都提到了新娘。但是我們只對於最後一首古詩比較熟悉和了解,而其他的兩首古詩都知之甚少。且看:其一鄰家人未識,床上坐堆堆。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其二錦幛兩邊橫,遮掩侍娘行。
  • 唐詩三百首(一)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歷任盧龍、大城、鄒平知縣,清廉如水,愛民如子,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想要精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帶著讀,將那些犄角旮旯裡的精妙之處嚼碎了餵你。可是,我沒有這樣的幸運,大學沒讀上中文系,而且,恐怕要到研究生才會有老師這樣帶著學生精讀原典吧!末了,我只好自己尋找方法來啃這些經典。方法倒是不難找,可惜不易行。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休閒益智 大小: 1.49M
  • 想讀《唐詩三百首》,要讀哪個版本好?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唐詩三百首》,水平良莠不齊,甚至有的註解錯誤百出。要想讀唐詩,一個好的註解本必不可少,為此,小樓選出幾本經典的唐詩選注本,跟大家分享。《唐詩三百首》,是清人孫洙和其繼室徐蘭英合編的唐詩選本。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在《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當中,我們賞析了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元稹、王建等人的10篇詩詞,今天我們要繼續賞析杜甫、賈島、柳宗元、白居易、李白、劉長卿和裴迪的10首詩詞。請大家持續關注。
  • 淺析《唐詩三百首新注》
    淺綠色的封面上深綠色細線勾勒出清晰可見的纏枝紋樣,中間長方形的框內綠色豎條紋的箋紙上豎排版楷書書「唐詩三百首新注」,讓整個封面顯得古樸典雅。仿古的左開設計,扉頁亦豎排版,右上角「金性堯注」,內文同樣豎排版繁體字,版權頁顯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我們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上私塾的兒童搖頭晃腦地朗讀詩歌,他們需要經典作品作為課本,而《唐詩三百首》就是運用廣泛的"家塾課本"。對應當下的教育體系,《唐詩三百首》就相當於幼兒園或小學的教材,為什麼這部供兒童學習的教材能成為經典並廣受推崇呢?這要從《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說起。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