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俗氣的敘事詩,沒有任何驚豔之句,為何能進《唐詩三百首》

2020-12-22 衣我華夏詩詞

從古至今詩詞歌賦一直是才子佳人們的最愛,「詩」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流傳至今,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

而不同時期的詩作風格不同,《詩經》有風、雅、頌三部分,而秦漢的詩句多表達自己的志向,後來又出現了以溫韋二人為主的《花間詞》。當然風格最多的時代當屬唐朝,可以說唐朝時期是詩句「百家爭鳴」的時代。

魯迅曾經說過一切好詩都已被唐人做完了。事實當屬如此,在唐朝這個對詩歌包容極強的時代,大家無論什麼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作詩。唐詩風格多樣,李賀的詩多奇詭瑰麗,李白狂傲不羈,杜甫憂國憂民,王維詩中多有禪意……

在唐朝無論你在幹什麼都可以作詩,醒時「便從巴峽穿巫峽」,醉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想家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和友人離別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而今天講的這首詩,也是一首敘事詩,這首詩很俗,俗到全篇二十字沒有任何比喻或者驚豔之句。全篇平鋪直敘,卻進了《唐詩三百首》讓後世傳頌。

《新嫁娘詞》唐·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寫的也是新嫁娘的事。古代女子的工作多是相夫教子,持家為主,所以女子嫁入夫家第三天就要親自下廚來證明自己的廚藝,俗稱「三過朝」。做菜之前要洗手是應該的事,而作者寫進詩裡也表現這件事的重視。

而三四句所寫了這個新嫁娘的智慧。就像南甜北鹹一樣,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而新娘子也不清楚夫君父母的口味,就先做出來給小姑子嘗嘗。

那為什麼要給小姑子嘗呢?一是作為嫂子和小姑子搞好關係是必然的,所以先做好吃的給小姑子吃;二是都是女人,所以更容易親近;三是小姑子和婆家人一起吃飯,熟悉家人口味,如果口味不對還可以再改。

這首詩短短二十個字就把一個聰明、細心的新娘子寫了出來,雖然全篇較俗,但讀過給人活靈活現的感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價道:「詩至真處,一字不可移易。」整首詩行雲流水,沒有波浪也沒有任何的斷層,所以被選錄《唐詩三百首》之一。

相關焦點

  • 《唐詩三百首》中的一首新娘詩,句句俗氣,卻受到名家們一致好評
    要說真正意義上寫洞房花燭的詩,還要數王建的《新嫁娘詞三首》。喜歡古詩詞的朋友應該對王建並不陌生,人稱「王司馬」,曾寫下過《宮詞》百首、《田家行》、《水夫謠》等名篇。王建自幼家貧,是個窮酸才子,長大後雖有才名卻一生只做了些下等小官。這組新娘詩,王建一連寫了3首,雖創作時間不詳,但卻頗有名氣。
  • 《唐詩三百首》裡的這首詩,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
    今天要給大家講多的詩同樣是一首五言絕句,表面看來俗裡俗氣,卻被譽為「一字難改」,還入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新嫁娘詞》,作者是中唐詩人王建。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王建出身貧寒,早年曾投身軍旅,寫過一些邊塞題材的詩歌,但他最出名的還是宮怨詩和樂府詩。他曾寫過上百首宮詞,以白描的手法揭露了宮廷生活的黑暗,抒發了宮女們幽居深宮的苦悶怨恨之情,後世評價「《宮詞》凡百首,天下傳播。
  • 哪個版本的《唐詩三百首》最出名、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呢?
    因此《唐詩三百首》的選詩範圍就相當廣泛了,本書收錄了77位詩人的作品,共311首,其中五言古詩有33首,樂府有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每首詩都配有注釋和評點。五言古詩簡稱五古,算是唐代詩壇比較流行的體裁了。
  • 《唐詩三百首》沒有「詩鬼」李賀的詩?且看《南園》第五首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唐詩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孫洙結合唐詩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代表作彙編而成,其體裁和題材非常廣泛,包括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社會生活等等,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唐詩了全貌,能夠幫助讀者體會唐詩的深層內涵。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我們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上私塾的兒童搖頭晃腦地朗讀詩歌,他們需要經典作品作為課本,而《唐詩三百首》就是運用廣泛的"家塾課本"。對應當下的教育體系,《唐詩三百首》就相當於幼兒園或小學的教材,為什麼這部供兒童學習的教材能成為經典並廣受推崇呢?這要從《唐詩三百首》的編者說起。
  • 「山雨欲來風滿樓」為何進不了《唐詩三百首》?大家質疑什麼?
    這是一首典型的登樓詩,這在唐代是一個特別為詩人們所喜愛的題材,作者為晚唐著名詩人許渾。這首詩寫得極美,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滄桑之感藏於字裡行間,令人感同身受。詩的前兩句,敘寫詩人內心之感受。「蒹葭」語出《詩經》,有蒼茫之感。詩人登上鹹陽城樓,極目南望,煙籠蒹葭,霧罩楊柳,頓生人生蒼茫之慨嘆。詩人在蒼茫遠景之中,似乎看見了長江的汀州,此情此景怎能不想家。
  • 《唐詩三百首》裡為什麼沒有李賀的詩?孫洙:我怕他教壞小朋友
    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其中李白詩29首,但李賀詩竟然一首也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註:《唐詩三百首》中李白詩數量有27首和29首兩種說法,其區別只是《清平調三首》當作一首詩來算還是當作三首詩來算,特此說明。)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唐詩三百首》流傳甚廣,受後世喜愛。而《全唐詩》可是一個大部頭,為何編選者只選了三百首?多選一些不好嗎?所以孫洙要選《唐詩三百首》。為何選300首,而不選更多《唐詩三百首》雖名為三百,其實有310首。而《唐詩三百首註疏》就更多了,比它多11首,共321首。諺語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編選者可能只是根據這個諺語,選出數目來。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它編程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編選者僅署名「蘅塘退士」,後經現代學者的考證,才確定為孫洙。《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1首詩,從所選詩人和詩作來看,此書主要選取了盛唐和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的代表著作。從編排體例看,此書按詩體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大類,並單列樂府詩於每類之後。囊括了唐代詩歌的全部題材 。1,五言古詩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
  • 中秋佳節,《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6首賞月詩
    僅在《唐詩三百首》中,帶「月」的詩句就有53句,其中李白的有13句;其次杜甫的有9句;此外如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大詩人都有三五句不等。李杜「賞月詩」高居榜首,當然和《唐三百》錄其詩最多也有關係,但我們也知道,李白愛月是出了名的,既愛而寫,情理之中;至於老杜,常年顛沛流離,異鄉寄居,思親懷友,月亮自然是最好的寄情載體了。
  • 唐詩三百首,是每一代中國孩子的噩夢
    為什麼是唐詩三百首在回答「背唐詩有沒有用」之前,我們首先要回答,為什麼家長要跟風讓孩子背唐詩呢?明明可背的東西這麼多,為啥唐詩會勝出呢?唐詩(尤其是唐詩三百首)之所以能打敗眾多誦讀經典,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文學的巔峰,而是因為另外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 李賀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
    在返回洛陽的途中,他有感而發,寫下了生平最經典的一首詩,其中一句妙絕千古,卻落選《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名為《金銅仙人辭漢歌》。2.後來人們常用這「金銅仙人」指代朝代的興亡更迭,李賀的這首詩便是基於這一歷史背景。當時的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每況愈下,而李賀作為宗室後裔,面對家族和王朝的日益衰微,心中自是不平。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從蘅塘退士的是題辭中可以看出,他編選《唐詩三百首》,是因為當時兒童所習《千家詩》編選得不好,《千家詩》選詩比較隨意,選的詩好的壞的都有,且只有五七律絕二體,又唐詩宋詩都選,非常博雜。
  • 【唐詩三百首】王維《送別》
    (2)何所之:去哪裡。之:往。(3)歸臥:隱居。(4)南山陲:終南山邊。終南山即為秦嶺。(5)但:只。 【翻譯】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我想問問你要去哪裡?你說因為生活不得志,想要歸隱在終南山旁。你只管去吧我不再問,白雲無窮盡足以自娛。
  • 《唐詩三百首》中最經典的11句,最後一句感人至深
    我們都會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和「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名句,這些精妙的詩句和美好的感情,多是從《唐詩三百首》上得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自從這部書出現以來,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代代誦讀。《唐詩三百首》可以說是流傳最廣、永不滯銷的圖書之一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細數其中11句唐詩精華。
  • 被《唐詩三百首》拋棄的四大著名詩人,個個才華橫溢,驚豔了詩壇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固然是這個道理,但要真正品出唐詩的味道,讀懂千年前那些詩人們的心事,三百首還真不夠呢!如果要評選影響中國人最大的書,《唐詩三百首》也是有力競爭者之一,無數學生捧著它吟誦唐詩,在心靈中點燃了熱愛傳統文學的第一束火焰。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趙之藺  《全唐詩》現存詩48000多首,作家2200餘人,一般讀者只能看選本。作詩難,選詩亦不易。自唐以來,選本達數十種,但能通行者不多。原因如紀曉嵐所說:「求詩於唐,如求材於山場,各肖其人之學識。自明以來,詩派屢變,論唐詩者亦屢變,各持偏見,未協中聲。」即是說選者偏狹,各持己見,不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