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看到可愛的小寶寶,都會忍不住湊上去親一口,可您想過嗎,這一充滿愛意的舉動,有可能給小寶寶帶來傷害。近日,武漢一名2歲萌娃被人親了一口,竟感染上「親吻病」,造成面癱。專家提醒,即使家長沒有明顯的病徵,在與嬰幼兒接觸時,也應加倍小心。
武漢一萌娃被人親後感染EB病毒
據網絡報導,近日,武漢一2歲的萌娃被人親過之後,竟然開始發起高燒、口喎眼斜、面部癱瘓。到醫院抽血檢查後,醫生發現萌娃原來感染了EB病毒,該病毒存在於人的口腔和咽喉分泌物中。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俗稱「親吻病」,患病與被大人親吻有直接關係。
經過抗病毒對症治療,患病萌娃的病情已經開始好轉,但這件事給不少家長敲響了警鐘。
不少市民在看到這則新聞後頗感震驚,大人一個充滿愛意的吻竟會有這麼大「威力」?EB病毒和「親吻病」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親吻病」
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兒童重症監護病房主任方柯南介紹,EB病毒是一種在成年人中感染率極高的病毒,可以通過親吻、分享食物等途徑傳播。
武漢萌娃所得的「親吻病」,在醫學上叫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就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
這種病發作時有發燒、喉嚨疼痛、淋巴結腫大、食欲不振等類似感冒的症狀,還可能有皮疹、肝脾腫大等症狀。
方柯南說,我市也曾出現過嬰幼兒在與成人接觸後被EB病毒感染的病例。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病毒也能通過成人與嬰幼兒的親密接觸,使嬰幼兒感染、患病,這些是更加常見的「親吻病」。
「親吻病」更易纏上嬰幼兒
「由於成年人免疫力較強,在感染病毒後,並不一定會有病徵。」方柯南說,但嬰幼兒免疫力相對較弱,被病毒感染後易發病。
以EB病毒來說,成年人攜帶率很高,卻很少發病,他們對自己是否攜帶病毒並不知情,很可能在無意中將病毒傳給嬰幼兒。
方柯南說,雖然與感冒症狀相似,但EB病毒更「纏人」。一些嬰幼兒在發病後,即使沒有及時治療,病情也會慢慢緩解,但當他們免疫力低下時,病情就會反覆。
另外,由於EB病毒是一種噬肝病毒,對肝臟有損害,可能引發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
愛寶寶,可別過分親近
「不僅患有傳染病的成人要與嬰幼兒保持距離,成年人若有嗓子乾等不適的症狀時,也應儘量避免與孩子親密接觸。」方柯南說,家長接觸過患病兒童,也要避免與自己的孩子親密接觸。
方柯南說,有一名患兒的家長是幼兒園教師,自己身體健康,孩子卻被傳染了手足口病,後來才知道這名家長教過的一個孩子也得了手足口病,她是在和患兒接觸後,又將病毒傳給了自己的孩子。
「家長在和嬰幼兒接觸中,要勤洗手、勤換洗衣服。」方柯南建議,家長不要嚼食後餵孩子,不要嘴對嘴親孩子,自己的過分親近,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記者 郭秩銘 通訊員 劉冰)
返回洛陽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