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童一年長10釐米竟是性早熟惹的禍 這些異常要警惕

2020-12-22 福州新聞網

  昨日,泉州晚報第五版新聞調查關注了與兒童身高有關的免票政策一事。報導提及,近年來泉州市區中小學生的平均身高呈不斷增加的趨勢,10年增加了4釐米。這引起了不少市民讀者的關注,一些市民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詢問,孩子的身高到底是「超標」了還是「落後」了,是否身體有問題?

  那麼,孩子每年身高增長多少算是正常範圍呢?長身高時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記者就此採訪了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劉燕鳳。 

  案例

  9歲女童一年長10釐米

  竟是性早熟惹的禍

  來自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數據顯示,疫情過後,內分泌科性早熟病人出現爆滿,每天都要接診50個左右。

  「不少人都是暴飲暴食,又缺乏運動導致。」劉燕鳳介紹道。

  青青今年9歲,由於從小體質較弱,長得又瘦又小,比同齡人矮了一截,家裡為此很憂心。去年,為了讓她長高長胖,爺爺奶奶經常燉滋補營養品給她吃,什麼人參田七燕窩都有。一年下來,青青果然「長」得很圓潤,身高也一下子躥了不少,從原來的1.28米增長至1.38米,體重也達到了40公斤。誰知家裡人還沒高興多久,就發現了新問題:孩子的胸部開始隆起,更糟糕的是,月經也來了。「怎麼這麼早就來月經?是不是得了什麼病?」全家人開始慌了,急忙帶她到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經過骨齡檢查,提示她的骨齡已達12歲,預測成年身高不足1.5米。

  長得太快不是好事,長得太慢更是讓家長操心。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去年接診了小男孩洋洋,洋洋當時8歲了,身高卻只有1.1米,相當於5歲小孩的高度,體重也只有17公斤。經了解,洋洋父母身高分別為1.62米、1.48米,按此推算,他的遺傳身高應該在1.61米左右,但他每年身高增長3釐米,遠低於遺傳身高。經過檢查,發現是垂體發育不良,生長激素完全缺乏。醫生隨後給予生長激素治療,經過一年的治療,近日醫生回訪發現,洋洋身高增長了13釐米,達到1.23米。

  提醒

  身高增長有規律

  這些異常要警惕

  「身高增長太快或者太慢都不是好事情。」劉燕鳳介紹,孩子的體格生長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嬰幼兒期、兒童期和青春期。3歲以內算嬰幼兒期,屬於生長快速期,出生後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可以增長25釐米,第二年可以增長10釐米。

  兒童期從3歲到青春期,這屬於生長速度減緩期,在此期間生長主要由生長激素調節,每年增長5釐米至7釐米。女孩青春期主要從10歲到16歲,男孩從12歲到18歲,但隨著營養改善,青春期有提前的趨勢。由於生長激素及性激素的協同作用,男、女兒童進入青春期生長速度再次加快。但由於有性激素的參與,在增高的同時骨成熟也加快,導致骨骺閉合,身高增長停止。男孩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可增長28至30釐米,女孩身高可增長25釐米左右。

  劉燕鳳介紹,成年終身高的組成一般分成這幾個部分,出生時50釐米,1歲時75釐米,2歲時85釐米,2歲後每年增長5釐米至7釐米,到青春期前佔身高80%左右,青春期佔身高20%。「如果嬰幼兒期每年身高增長少於7釐米,兒童期每年身高增長少於5釐米,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長少於5.5釐米至6.5釐米,就應該考慮是不是生長發育遲緩。而如果孩子10歲以前身高突然加速增長,或者女孩子訴說乳房、小腹疼痛,家長就應該警覺是不是有性早熟傾向,應及時向醫生諮詢或帶孩子去醫院,找出性早熟的原因,針對性給予治療。」劉燕鳳提醒。

  支招

  從五方面著手

  保障健康成長

  「促進孩子長高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著手:預防疾病、均衡營養、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心情舒暢。」劉燕鳳介紹,影響孩子長高的疾病有數百種,有些可以治療。如生長激素缺乏症、甲狀腺激素缺乏症等可以通過激素替代治療改善身高;哮喘、先天性心臟病等原發病治療好了身高也會有追趕生長。

  孩子長高還要有充足均衡的營養。從營養角度考慮,剛出生的嬰兒,儘量做到至少6個月的母乳餵養。不同的生長期,都應供應足夠、合理的營養食品。應重視平衡膳食,就是要葷素搭配,包括動植物蛋白質、動植物脂肪、精糧與粗糧,使之能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此外還要注意攝取特殊的營養素,即高密度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它是生長發育的必需物質,這種物質主要來自魚類食物。

  「希望孩子長高點,家長應注意讓孩子堅持體育鍛鍊,多參加耐力運動、縱向運動以及對膝關節、踝關節、脊柱有適宜刺激的運動,如做操、跑步、踢毽、跳繩、球類、遊泳等。此外要規律運動,定時、定量,每周運動5次以上,每次持續20—40分鐘。」劉燕鳳表示。

  此外還要有充足規律的睡眠:早睡、早起,要有8—10小時的充分睡眠。孩子深睡眠後,體內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有利於孩子長高。「精神愉快有利於促進兒童生長,精神壓抑可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因此,家長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平和的環境,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相關焦點

  • 8歲女童性早熟再也長不高,媽媽後悔落淚
    近年來,關於孩子性早熟的新聞愈發常見,8歲、6歲甚至3歲就性早熟的報導比比皆是。如:8歲女孩再也長不高,元兇竟是飯盒!正常情況下,女孩10-12歲左右,男孩12-14歲左右進入青春發育期。兒童性早熟是一種生長發育異常,表現為青春期特徵早出現,具體醫學定義為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女孩出現乳房發育,男孩出現睪丸增大)。
  • 10歲男孩男孩長鬍子!開始以為性早熟,可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近日,記者了解到,一位母親發現10歲的兒子好像有遺精現象,嘴角長了小鬍子,於是帶他去醫院檢查。醫生初步診斷為性早熟,建議給孩子做個頭顱核磁檢查。結果出來,嚇了家長一跳,10歲的孩子腦袋裡長了腫瘤,如果不加以幹預治療,孩子生命危在旦夕。
  • 8歲女孩來月經 竟是性早熟惹的禍
    今年還不滿8歲的小女孩蕾蕾,卻在一周前經歷了月經初潮。孩子媽媽焦急萬分,女兒太小,月經期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媽媽還聽說,孩子來了月經個子就不長了。蕾蕾身高還不到140釐米,這可愁壞了一家人。在為蕾蕾進行查體、超聲和影像學檢查後,醫生發現她的發育狀況非常糟糕——7歲8個月的年齡,骨齡已接近12歲半,身高丟失近15釐米,乳房疼痛、乳頭變大、乳暈著色。各項指標都指向蕾蕾是個中樞性性早熟的患兒,並且外生殖器的發育狀態已接近成人女性水平。「醫生,我們是不是看晚了?」
  • 7歲女孩乳房豐滿9歲男孩長鬍鬚 原是過度進補惹的禍
    7歲女孩乳房豐滿9歲男孩長鬍鬚 原是過度進補惹的禍 2008年10月08日 15:29海力網-半島晨報【大 中 小】 【列印】 7歲女孩乳房豐滿,9歲男孩居然長出了鬍子。近日,記者從大連市內各醫院兒童門診了解到,有越來越多的兒童出現性早熟現象,其中過度進補是「催熟」孩子的重要原因。奇怪 九歲男孩長鬍鬚小瑩(化名)7歲時被某醫院兒童門診診斷為性早熟,僅有7歲的小瑩乳房已相當於12-13歲的女孩乳房發育水平。而兒童門診的診療記錄顯示,有位男孩剛滿9歲居然長出了鬍鬚。
  • 「提醒」7歲女孩性早熟,竟是這個習慣害的!很多人都有
    這不最近一篇名為《7歲女孩性早熟!都是這個壞習慣害的,你家孩子可能也有!》的新聞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文章內容顯示,一個7歲的小女孩,近一年裡長高了十多釐米,但女孩的媽媽發現,女孩有早發育的表現。經檢查,醫生表示女孩骨齡超齡了3年,卵泡也明顯增大,未來身高可能難超過150cm。
  • 孩子長不高或是性早熟 警惕10大性早熟食物
    而5年前,這個數字是1%,對於性早熟的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已經成為年輕父母們越來越關心的話題。  兒童性早熟是一種生長發育異常,表現為青春期特徵提早出現於兒童時期。一般認為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或9歲半以前出現第二性徵,或女孩在10歲以前月經來潮即屬性早熟。
  • 9歲女孩被判定性早熟 協和兒科專家:這些問題,父母要反省
    近些年,性早熟呈現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近日,一名年齡9歲身高142釐米的小女孩小杏(化名)突然「做大人了」,這可嚇壞了媽媽.....9歲女孩月經初潮?骨齡已經12歲前兩天,小杏上廁所時,發現自己的內褲上沾染了血跡,小杏嚇壞了,她趕緊告訴了媽媽。小杏的媽媽聽到女兒的話,十分著急,帶著孩子就往醫院趕。
  • 8歲女孩骨齡超12歲,吃出來的早熟,這些食物孩子再饞也別吃
    結果被診斷為性早熟,骨齡已接近13歲!追根溯源,竟是吃出來的早熟!這一結果讓一家人懊悔不已,怎麼就吃出性早熟了呢?性早熟是兒科內分泌系統的一種常見發育異常疾病,是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9歲前呈現的第二性徵發育異常的疾病。具體表現為:女孩在8周歲之前乳房發育、出現腋毛,或10歲前出現月經等。
  • 性發育提前到9歲了,如何避免兒童性早熟?
    提起性早熟,很多大人的第一反應是心理上的性早熟,比如說早戀,叛逆等。可是,真正的性早熟並不是指心理上的,而是指孩子生理上的發育早熟。那麼究竟什麼是性早熟呢?性早熟是兒科內分泌系統比較常見的一種發育異常的疾病。即女童在8歲之前,男童在9歲之前,呈現第二性特徵發育的異常性疾病。
  • 7歲女孩一年長高十多釐米!醫生卻說慘了,竟是因為睡前這個習慣
    家住寧波市鄞州區的7歲女孩彤彤,近一年裡長高了十多釐米,彤彤媽起初覺得很高興,但最近,她卻發現孩子有早發育的表現,到醫院一查,醫生竟說骨齡超齡了3年,未來身高可能難超過150cm了!而彤彤媽一直很注意女兒的飲食,不給孩子吃油炸食品、補品、飲料,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6歲女童吃1粒避孕藥胸部發育 性早熟去這些門診
    近日有媒體報導,浙江揚州一個6歲女童,因為誤食了媽媽的一顆避孕藥,導致胸部「發育」,似鵪鶉蛋大小。經醫生診斷,這是明顯的性早熟症狀。由於避孕藥向體內引入了雌、孕激素,刺激了乳房發育。因誤服避孕藥導致的性早熟,是假性性早熟,避免接觸雌激素來源後,孩子性發育也會減緩。4~8歲是兒童性早熟高發期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 孔元原:醫學上把「女孩8周歲以前乳房發育,10周歲以前月經來潮;男孩9周歲以前第二性徵發育」稱為性早熟。兒童性早熟原因是多方面的。
  • 7歲小姑娘身高超140釐米竟是性早熟 或因她太愛吃雞
    7歲多的小女孩圓圓(化名),身高已超過140釐米,看似喜人的長勢,背後隱藏的竟是令人堪憂的性早熟問題。而再深究導致圓圓與眾不同的原因,醫生懷疑問題很可能出在她吃的食物上。  幾天前,記者在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兒童診療中心採訪時,中心副主任任昱分享的病例讓現場的家長及記者都心頭一緊。
  • 性早熟危害大,這些家長一定要懂.
    性早熟又是什麼?如何早期發現性早熟?性早熟是否一定需要治療?今天我們就來科普兒童性早熟。性早熟顧名思義就是兒童性發育提前成熟,提早進入青春期,定義為兒童女8歲,男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對於性早熟每個國家的標準也是不同,在我國目前性早熟標準為:男童9歲之前出現性發育,女童8歲以前乳房發育或10歲以前出現月經。就目前科學流行病調查研究兒童性早熟發病率在0.6%,也有數據顯示一些大城市發病率更高例如上海發病率在1%。
  • 中國超53萬兒童性早熟:注意3件事,別讓孩子過早被「催熟」
    性早熟可能大家聽過,但具體又說不出來,實際上它是兒科內分泌系統的一種常見發育異常疾病,是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9歲前呈現的第二性徵發育異常的疾病。具體表現為:男孩在9周歲之前長鬍鬚、喉結、變聲、生殖器增大出現陰毛、體格過速發育等。
  • 中國超53萬兒童「性早熟」:注意3件事,別讓孩子過早被「催熟」
    性早熟可能大家聽過,但具體又說不出來,實際上它是兒科內分泌系統的一種常見發育異常疾病,是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9歲前呈現的第二性徵發育異常的疾病。具體表現為:男孩在9周歲之前長鬍鬚、喉結、變聲、生殖器增大出現陰毛、體格過速發育等。女孩在8周歲之前乳房發育、出現腋毛,或10歲前出現月經等。
  • 5歲女童乳房硬塊,檢查發現性早熟 醫生:如何防止孩子性早熟
    一位五歲的女童,近期感胸部位置癢,家人發現其乳房硬塊。到醫院檢查,發現乳房開始發育。經過抽血化驗、彩超、核磁共振等檢查,最終確定女孩屬於性早熟。其實,性早熟的孩子並不少見。文中報導,這些孩子年齡多集中在4~6歲,其中出生時體重小於2.5 kg共22例,開燈睡覺19例,高蛋白飲食16例,服用添加劑食物13例,學業壓力大12例,喜歡情感類節目10例。
  • 細思極恐…7歲女童性早熟,竟是家長這個習慣造成的
    性早熟是指女童8歲以前、男童9歲以前出現的第二性徵,或者女童10歲以前出現月經的情況。,認為即使發生了性早熟對健康影響不大,事實上兒童性早熟不論是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還是心理都會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這些食物並不會導致性早熟
  • 9歲娃性早熟,身高「丟」了12釐米!家長不做這件事,追悔莫及
    ■9歲孩子骨齡13歲 成年身高可能「少」了12釐米 「媽媽,我下面……流了很多血!」 從廁所跑出來,9歲的小敏(化名)臉色蒼白,說話都帶著哭腔。
  • 7歲女孩一年長高十多釐米,醫生卻說糟了!睡覺時的這個習慣闖大禍了
    家住寧波鄞州區的7歲女孩彤彤,近一年裡長高了十多釐米,彤彤媽起初覺得很高興,但最近,她卻發現孩子有早發育的表現,到醫院一查,醫生竟說骨齡超齡了3年,未來身高可能難超過150cm了!7歲女童乳房發育,卵泡變大家住鄞州區的女孩彤彤(化名)近日被確診為性早熟。7歲的她個子有120cm,看上去要比同齡人高出許多。
  • 2歲女童子宮發育近10歲!全國53萬性早熟兒就診率不到30%
    去年有媒體報導,哈爾濱一個2歲女童卵巢子宮發育接近10歲,骨骼發育接近4歲。在我國,約有53萬名兒童患有性早熟,比這更可怕的是,就診率不到30%。溫州晚報記者曾調查了30名家長,15個家有男孩,15個家有女孩,年齡全都在10周歲以下。有意思的是,15個男孩家長裡只有1個媽媽知道怎麼觀察男孩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