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7歲女孩性早熟,竟是這個習慣害的!很多人都有

2020-12-20 人民日報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長大是最大的心願。但近幾年,針對孩子健康隱患的新聞層出不窮,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重視。

這不最近一篇名為《7歲女孩性早熟!都是這個壞習慣害的,你家孩子可能也有!》的新聞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文章內容顯示,一個7歲的小女孩,近一年裡長高了十多釐米,但女孩的媽媽發現,女孩有早發育的表現。

經檢查,醫生表示女孩骨齡超齡了3年,卵泡也明顯增大,未來身高可能難超過150cm。

由於發現太晚,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而導致女孩性早熟的,「兇手」竟是小女孩晚上睡覺從來不關燈。

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開燈睡覺為什麼會導致性早熟?還有哪些原因會誘發?又該如何預防?

什麼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女童8歲以前、男童9歲以前出現的第二性徵,或者女童10歲以前出現月經的情況。

身高體重的快速增長是性早熟發生的重要特徵,會引起兒童骨骼快速增長,骨骺快速癒合。

雖然會在青春期長得比較高,但由於骨骺癒合過早,成年以後再長高的機率普遍較低。

同時,非適合年齡的第二性徵過早出現,可能會引起兒童的社會適應性降低、心理行為障礙、代謝綜合症發生以及內分泌失調等相關症狀。

性早熟主要分為哪些類型?

臨床上將性早熟分為三種類型,即中樞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

1、中樞性性早熟與「下丘體-垂體-性腺軸(HPGA軸)」功能過早激活相關,導致生長發育異常。

2、不完全性性早熟是指出現變異性發育,如單純性乳房早發育、單純性陰毛早現等,原因尚未明確。

3、外周性性早熟也稱為假性性早熟,其原因與「HPGA軸」功能激發過早無關。

通常與性腺、腎上腺皮質病變或腫瘤發生而造成的性激素分泌增加,以及過早暴露於外源性或者內源性激素等因素有關。

為什麼開燈睡覺會引起性早熟?

這是因為,光照周期可通過影響褪黑素、kisspeptin、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和多巴胺(DA)等多種激素的表達共同影響「HPGA軸」的調節功能。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種調節周期性神經活動的激素,通過對「HPGA軸」產生不同調節,實現動物的繁殖功能。

光照周期顯著影響褪黑素的分泌過程:白天褪黑素分泌處於低水平狀態,夜晚則是褪黑素的分泌高峰。

長時間開燈睡覺破壞了光照周期,從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響褪黑素受體的表達。

還可能通過褪黑素影響性激素分泌的調節劑GnIH(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的調控作用,從而引起性早熟。

褪黑素的分泌會影響睡眠質量,因此,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最好都不要開燈睡覺。

引起性早熟的原因還有哪些?

女童相對於男童更容易發生性早熟。

性早熟發生具有家族遺傳史,母親初潮越早越容易發生性早熟。

一些外部因素,如外源性激素的長期皮膚接觸或者吸入攝入、兒童肥胖、不適當的外界刺激、顱內感染、外傷和腫瘤等相關疾病。

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收入低、父愛缺失等社會因素也可能與性早熟相關。

如何預防兒童性早熟?

1. 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避免兒童接觸含激素類化妝品。

2. 避孕藥應該放在兒童不宜觸及的位置,以免誤服。

3. 不給孩子吃牛初乳等營養滋補類保健品,多喝白開水,不要經常食用乳飲料。

4. 穀物、蔬菜、肉蛋奶合理搭配,控制體重。

5. 多陪孩子玩耍、運動,避免長時間看電視、上網玩遊戲等娛樂信息,避免睡覺時的聲光刺激。

6. 出現性早熟還要注意檢查是否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

想不到開燈睡覺,竟然能導致兒童性早熟。性早熟並不是簡單的青春期提前,還會帶來很多身體和心理障礙的問題,家長一定要注意。

來源: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本文專家:南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 田靖;本文審稿: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陳海旭

本期編輯:崔鵬、楊翹楚

相關焦點

  • 7歲女孩乳房突然發育,性早熟!媽媽不敢相信:這樣做是害了孩子
    前幾天家庭聚餐,一家人都很開心參與其中,唯獨在幼兒園大班當老師的表妹愁眉苦臉似乎沒有什麼心情。作為醫生,Dr.X自然心思細膩得發現這個現象,於是悄悄問表妹怎麼了。「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工作上的事,我總感覺自己說錯話了。」「對小朋友們發火了?」
  • 7歲小姑娘身高超140釐米竟是性早熟 或因她太愛吃雞
    7歲多的小女孩圓圓(化名),身高已超過140釐米,看似喜人的長勢,背後隱藏的竟是令人堪憂的性早熟問題。而再深究導致圓圓與眾不同的原因,醫生懷疑問題很可能出在她吃的食物上。  幾天前,記者在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兒童診療中心採訪時,中心副主任任昱分享的病例讓現場的家長及記者都心頭一緊。
  • 8歲女孩「性早熟」發育停滯,罪魁禍首是這種玩具,很多孩子都有
    女孩洋娃娃、男孩小汽車幾乎是「標配」,還有各種各樣的毛絨玩具和卡通玩具,家長每次收拾玩具的時候都怨聲載道,可等到孩子鬧騰的時候,還是得有玩具才能把孩子哄好。不過,可能很多家長都沒在意,有一種網絡上大火的玩具,正在悄悄損害孩子的發育。
  • 8歲女孩「性早熟」發育停滯,罪魁禍首是這種玩具,很多孩子都有
    女孩洋娃娃、男孩小汽車幾乎是「標配」,還有各種各樣的毛絨玩具和卡通玩具,家長每次收拾玩具的時候都怨聲載道,可等到孩子鬧騰的時候,還是得有玩具才能把孩子哄好。不過,可能很多家長都沒在意,有一種網絡上大火的玩具,正在悄悄損害孩子的發育。
  • 性早熟食物黑名單有哪些?怎麼預防寶寶性早熟?
    作者:寶寶知道 丁香媽媽前幾天,一則關於孩子「吃炸雞吃出性早熟」的新聞,在網上瘋轉,搞得媽媽們誠惶誠恐:除了這些垃圾食品,還有一些常見的寶寶食物,也一直在家長心中的「性早熟食物黑名單」上居高不下,比如蔬菜瓜果,這個只能吃當季的,反季的有激素;還有豆漿,豆漿不能給娃喝啊,喝多了性早熟!一、娃性早熟,都是食物的錯?
  • 細思極恐…7歲女童性早熟,竟是家長這個習慣造成的
    ,娃會有明顯的不舒服,很多父母沒有這方面知識,或者觀察不夠細緻,就很難發現。性早熟是指女童8歲以前、男童9歲以前出現的第二性徵,或者女童10歲以前出現月經的情況。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性早熟都會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在短時間內快速長高。
  • 7歲小女孩確診為「性早熟」
    疫情期間,7歲的小女孩晴晴(化名)在家宅了3個月,體重增加了10斤,而且小乳房也鼓了起來,爸媽帶她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性早熟」。近期,類似來晴晴這樣來濱醫附院兒童保健科生長發育門診就診的「性早熟」患兒可不少。
  • 3歲來月經、5歲長鬍子,性早熟對孩子的傷害不止這些
    十年前在我讀書的時候,兒童性早熟還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但近幾年,3歲女孩來例假、5歲男孩長喉結……諸如此類新聞動輒登上熱搜。目前,性早熟已是我國發病率排名第二的兒童內分泌疾病,許多兒童醫院專門設立性早熟門診來應對越來越多「發育搶跑」的孩子。
  • 女孩7歲乳房發育 性早熟當心吃出來
    紅網長沙7月19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周曼 實習生 王玉琦 )「媽媽,我是不是生病了,這裡有個『硬塊』。」前段時間,姍姍(化名)洗澡的時候發現自己左胸有個「硬塊」,著急地詢問媽媽。雖然媽媽知道這是女孩子長大了的表現,可姍姍剛滿7歲,發育是不是有點太早了,會不會是性早熟?趁放暑假,媽媽把姍姍帶到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兒童保健門診諮詢。
  • 8歲女孩來月經 竟是性早熟惹的禍
    今年還不滿8歲的小女孩蕾蕾,卻在一周前經歷了月經初潮。孩子媽媽焦急萬分,女兒太小,月經期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媽媽還聽說,孩子來了月經個子就不長了。蕾蕾身高還不到140釐米,這可愁壞了一家人。在為蕾蕾進行查體、超聲和影像學檢查後,醫生發現她的發育狀況非常糟糕——7歲8個月的年齡,骨齡已接近12歲半,身高丟失近15釐米,乳房疼痛、乳頭變大、乳暈著色。各項指標都指向蕾蕾是個中樞性性早熟的患兒,並且外生殖器的發育狀態已接近成人女性水平。「醫生,我們是不是看晚了?」
  • 7歲女孩每天看帥哥,卻導致「性早熟」,有多少家長忽略了?
    現在有一大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裡老人和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尤其是在吃食上面,從來不虧欠孩子。日常餐桌上基本上每餐都有肉,大人們還都緊著孩子吃。然而正是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導致現在的孩子普遍出現了性早熟。對於自己的"傑作",很多家長沾沾自喜還不自知。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約有53萬兒童患性早熟,患病概率高達0.43%,並且發病率正逐年攀升。
  • 8歲女孩性早熟、長不高了!罪魁禍首竟然是它?
    前不久,咱看見這樣一則新聞:8歲女孩胸部發育,醫生判斷是性早熟,最終身高可能不超過1米5!醫生分析這可能與每天用的塑料飯盒有關。現在性早熟的孩子真是越來越多,家長也很擔心自家娃會不會「中招」。事實上,引起性早熟的原因非常非常複雜,查起來也很困難,尤其是對於女孩子。
  • 「性早熟食物黑名單」?都是假的,媽媽們不要再上當了!
    反季節蔬菜水果、頂花帶刺的黃瓜、催熟的香蕉、芒果、用了膨大劑的西瓜…… 媒體經常說這些蔬菜瓜果是用「激素」催熟的,這個說法其實很不嚴謹。嚴格來講,這些所謂的「植物激素」其實叫植物生長調節劑,和人的激素是兩碼事。
  • 萬萬沒想到,性早熟的信號竟然是孩子身上這兩個細節
    生活中,有不少老師和家長感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像「小大人」,說話「頭頭是道」,做事帶著「大人作風」,讓人忍俊不禁。02了解孩子第二性徵寶寶出生後我們通過第一性徵,判斷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進入青春期後,男孩和女孩表現出的身體特徵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二性徵」。
  • 2歲的女孩性早熟,罪魁禍首竟然是這個……家長炸鍋了
    2018年,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兒童性早熟患病率為0.43%,全國約有53萬名患兒,但就診率低,影響兒童身心健康。02 性早熟是兒科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發育異常,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在9歲前呈現第二特徵發育的異常性疾病。性早熟有哪些表現呢?
  • 10%孩子被確診性早熟 四五歲女孩胸部變大
    其中,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被研究證實可致男孩「女性化」和女孩「性早熟」。而此前,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兒童性發育的時間軸又被提前了,從原先普遍認為的11至12歲開始發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7歲,男孩平均11.3歲。很多家長說,總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事實也的確如此。作為家長,應重視正確引導與科學預防。
  • 為什么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性早熟」?有女兒的家庭都該看看
    文|秘籍君最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消息:某某女孩9歲來例假,被確診為性早熟;某某女孩7歲胸部發育,被確診為性早熟。但是男孩性早熟的消息卻比較少。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性早熟?性早熟有什麼特徵?性早熟其實就是指兒童的第二性徵提前發育。女孩如果在8歲之前出現生殖器官發育、乳房增大、陰毛腋毛生長或者在10歲之前來月經,被稱為性早熟。男孩如果在9歲之前出現生殖器官發育、陰毛腋毛生長等,被稱為性早熟。為什么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性早熟呢?
  • 9歲女孩來月經,是性早熟了嗎?
    幾天前,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女兒來到婦科內分泌門診,媽媽告訴醫生,最近她9歲的女兒竟然來月經了,媽媽非常擔心女兒是不是性早熟了。近年來,女孩性早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順義婦兒醫院婦產科卜淑娜醫生就和您聊聊如何發現和預防兒童性早熟。
  • 8歲女孩性早熟有什麼影響 父母需提高警惕
    正常情況下,女孩通常在11-12周歲會逐漸開始有第二性徵,這也是青春期開始的表現。而有的孩子,可能在10歲甚至8歲就出現了第二性徵,臨床上也將這種情況稱之為性早熟。相較於10歲性早熟的患兒來說,8歲就出現性早熟更加嚴重,所以很多家長想要了解的是,8歲女孩性早熟有什麼危害嗎?
  • 9歲女童一年長10釐米竟是性早熟惹的禍 這些異常要警惕
    案例  9歲女童一年長10釐米  竟是性早熟惹的禍  來自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數據顯示,疫情過後,內分泌科性早熟病人出現爆滿,每天都要接診50個左右。  「不少人都是暴飲暴食,又缺乏運動導致。」劉燕鳳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