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長徵小學六年級四班
宋星磊
我的家鄉是坐落於晉陝蒙三省交界處的河曲縣,自古就有「雞鳴三省」的美稱。母親河—黃河流經於此,用她那博大寬厚的胸懷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家鄉人。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家鄉都舉辦隆重的燈盞節,村民們在這天,把美好心願,置於那一盞盞親手製作的明燈中,以祈福一年的平安、健康、快樂、幸福和事事如意。
二月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鑼打鼓放鞭炮。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家鄉的全村人,都要親手用酥糕為自己捏制一個燈盞盞。燈盞盞的造型十分各異,風格炯彩,有人物,有猛獸,有活靈活現的兩龍戲珠。又有惹人喜愛的憨態小獅。
二月初二這天,夜幕降臨後,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手持自家的燈盞盞,相約村委大院,分案擺放,澆油點燈。頓時,猶如繁星落地,點點閃爍,天地同輝,同時,全村的男女老少在八音鼓樂的引領下,圍燈而轉,將心中的美好願望寄予明燈,期盼一年通順,安康。
這種燈盞節會在河曲的好多村莊都曾有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保留下來這一傳統的地方,已是屈指可數。這種「燈盞盞」是由蒸熟的黍子面捏制而成,外面是形態各異的人物,花、草、鳥、獸等形狀。裡面放入燈油插一燈芯,夜晚點亮猶如繁星,甚是好看。
河曲縣金家溝村的這一民俗,不僅豐富活躍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節日氣氛,同時也對保護,傳承珍貴的民間手工藝,民俗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食,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上天,祈求上天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傳說在這一天理髮,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一帆風順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二月二燈盞節,我愛家鄉的民俗文化節:二月二。
寫於2020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