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學研究的時代使命(大家手筆)

2020-12-16 人民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國際格局加速演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要求我們大力推進理論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實踐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積累了大量公共管理實踐新經驗。中國公共管理學的創新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研究和解決國家重大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領域的複雜問題,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需求,推動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建構和公共管理實踐創新。深入研究我國治國理政歷史傳統與經驗,尤其是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系統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從中提煉具有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拓展與深化,人類社會正大踏步走向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時代,變革全球治理體系和創新全球公共治理實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同時,很多國家的民眾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熱情大幅提升,對公共服務的種類和質量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應對全球治理體系與治理實踐變革,有效回應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新要求,改進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已經成為當代全球公共治理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中國公共管理學應在聚焦國內公共治理實踐創新的同時,緊跟全球公共治理新趨勢,直面全球公共治理新場景、新實踐、新問題,努力提供中國智慧、作出中國解答,進而推動研究範式與理論創新。

強化跨學科、交叉學科和綜合性研究,推動多學科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一方面,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界限、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分野日益模糊,知識融合、研究方法互鑑已經成為各學科實現自身發展的新趨勢;另一方面,哲學社會科學諸多領域的知識日益交融,基於特定學科領域對社會問題進行研究的研究範式越來越顯示出難以描述問題全貌的狹隘性,跨學科的合作性研究日益增多。公共管理學作為一個典型的跨學科、綜合性、應用性學術領域,尤其需要強化跨學科、交叉學科和綜合性研究,吸收借鑑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和研究方法。因此,中國公共管理學創新發展,必須關注其他學科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沿,主動融合其他學科知識,引入它們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術,從有關學科的創新發展中吸取營養。比如,積極引入科學研究方法與範式,把腦科學、認知科學、神經心理學、量子理論、預測學、信息通信技術、智能化技術及虛擬技術等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融入公共管理學創新發展之中。

(作者為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5日 09 版)

相關焦點

  • 大家手筆:公共管理學研究的時代使命
    中國公共管理學的創新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研究和解決國家重大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領域的複雜問題,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需求,推動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建構和公共管理實踐創新。
  •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公共管理學研究的時代使命
    中國公共管理學的創新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研究和解決國家重大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領域的複雜問題,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需求,推動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建構和公共管理實踐創新。
  • 彰顯公共管理學的時代特色(學苑論衡)
    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公共管理學研究要紮根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沃土,下大氣力推進理論創新,為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學術支持和智力支撐。每個學科都有自身特性,這些特性既是學科立足的重要基礎,也體現著學科發展所遵循的一般規律。
  • 學苑論衡:公共管理學要聚焦時代課題
    當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使命和任務,就是為提高改革決策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支撐。公共管理學是一門以公共事務治理活動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關係十分密切。這要求公共管理學的研究主題、重點以及研究方法等都應聚焦於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重要時代課題。
  • 想像力、知識使命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創新
    總體上,中國公共管理研究的理論主題、分析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等都受到英美公共管理學流派的深厚影響,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拿來主義和範式借用傾向。這種狀態將弱化公共管理學在「知識生產上的立法能力」[2],進而難以承擔起以自身邏輯來講述自身故事的歷史使命。  進一步講,中國公共管理學界在諸多事關中國公共管理學科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上未曾達成共識。
  • 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的建構與發展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改變了公共管理的實踐模式、理論形態和知識體系,對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在學科構建、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知識應用等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成就斐然。 學科框架基本確立。
  • 陳振明: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的建構與發展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回顧我國公共管理學發展歷程及成就,探索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未來發展方向,既是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內在要求。  發展歷程  我國具有悠久的治國理政研究傳統,近現代意義上的行政管理學或行政學(即後來的公共管理學)在我國的發展幾乎與西方同步。
  • 陳振明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公共管理學》
    現任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振明的《公共管理學》,《政策科學》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公共管理學》豆瓣評分:7.6作品簡介:本書作為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的研究生推薦教材,在前兩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多修訂,突出了公共管理的時代特徵,特別是體現了公共管理近三年來的迅猛發展,更具針對性。重點是對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討,構建了公共管理的學科體系。
  • 【聚焦|課程思政】廈門大學《公共管理學》:守正創新,打造治國理政...
    《公共管理學》教學課程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打造面向「中國之治」的「專業+思政」金課,實現公共管理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課程與思政、學術研究與基本國情、校園課堂大學與社會實踐大學、教書與育人五個層面的有機結合,向學生提供學知識、長才能、強信念的正能量。
  • 公共安全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公共管理學導論,管理類備考知識點
    正如凱特爾(I)onald F.Kettl)所說,政策執行研究將問題的焦點由結構與過程轉移到公共項目及其所產生的結果上。總之,在當代,從科學知識的發展來說i隨著資訊時代和知識經濟的來臨,人們從多角度、多側面來認識公共行政,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明顯趨勢導致了公共行政學多元式的綜合(merger of p1Liralism)研銷方式。
  • 好研究是當下公共管理研究的大問題
    如果我們不能持續拿出區別於其他學科的好研究,這個學科應該還會存在且可能更為強大,但「我們」則可能不在了。做好研究有三個關鍵詞:公共、中國、大時代。第一,「公共」意味著公共管理研究的是所有人共有的、關心的議題,這些議題如果解決不好,可能傷害所有人,這個學科的使命關乎我們的悲歡喜樂、關乎每個人的公共福祉,因而也更可能產生打動人心的好研究。第二,「中國」這個關鍵詞與本土化議題有關係。
  • 2016考研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考試大綱
    考研大綱是考生複習參考最重要最權威的資料,大剛發布後,大家一定要仔細對照研究,對當前複習進行調整。下面是2016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考試大綱,供大家查閱。   天津商業大學碩士生入學考試業務課大綱   課程編號: 科目名稱:公共管理學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   本課程主要考察考生對公共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應用公共管理需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
  • 管理學專業研究方向報考解析
    在這裡為大家盤點管理學考研的幾個   【摘要】管理學是近年考研的熱門專業
  • 陳振明:中國公共管理學的辛勤耕耘者
    2020年「復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獲獎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陳振明主要從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領域的研究。他辨析公共管理的學科邊界和研究範式,提出在全球科技、產業、治理變革的背景下中國公共管理的實踐變化與學科轉型重構的思想。
  • 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考研難度如何?
    廣西文都考研,將持續為同學們帶來廣西地區研招單位的報錄信息,為大家提供系統指導。眾所周知,公共管理學一直都是考研的大熱門。專業名稱高大上,初試不需要考數學,對本科專業一般沒有限制。因此,引來大量的考生報考。那麼,今天廣西文都考研為大家系統分析下廣西大學(120400)公共管理(學碩)往年考研報考情況。
  • 2020年天津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考研大綱-621公共管理學
    一、考試的總體要求掌握公共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學會運用公共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分析現實中公共管理的問題;學會運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研究現實中公共管理問題。公共管理及其性質、發展2. 公共管理的特質及與私人部門管理的區別3. 公共組織的性質、結構及其變革4. 公共領導體制、方法和能力5. 公共政策過程、分析和發展6.
  • 「中國之治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張玘雲 張瑞玲) 12月5日,中國政治學會2020年年會暨「中國之治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研討會由中國政治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承辦,《政治學研究》協辦。
  • 怎麼樣突破《公共管理學》專業課穩拿高分?
    相信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面對9本厚厚的專業課書,大量的背誦內容來襲,分不清主次呢?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對重點核心內容加強背誦和複習,對非重點及低頻零頻考點了解即可。在這9本書當中,《公共管理學》(以下簡稱《公管》)可謂是我們貿大公管院考試重點書目之一啦!
  • 管理學之公共管理類專業綜述與簡介
    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和鼓勵!公共管理類:公共事業管理的水平,體現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在發達國家,公共事業管理學已經有了很長的發展歷史,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公共事業管理也呈現出細化的趨勢;從事公共事業管理的人員,不僅需要公共事業管理學方面的知識,也需要掌握各自不同行業或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務。
  • 愛維龍媒:VUCA時代對傳統管理學的再認識
    > 傳統管理學是低信息量時代的產物上世紀初,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亞當斯密的「專業分工」理論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升;上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更加強調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協作與協同,因此「流程再造」以及基於IT技術的流程系統固化,成為了企業管理的焦點;上世紀90年代,隨著顧客需求的持續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