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榕江縣平江鎮田榜村第一書記 楊淇賀
2017年3月,我從榕江縣直機關工委選派到榕江縣古州鎮滾玉村任第一書記。初到滾玉村,村支書是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帶我在村裡走了一圈,看了村容寨貌,了解了村情。滾玉村是以苗族為主的村寨,苗族群眾很熱情,一來二往,一個月下來我便熟悉了大部分人家,當然,有村民也喊我去吃酒。2017年6月,也是我駐村第三個月,已經吃了第二家喜酒。作為第一書記,我是有酒必吃,有禮必隨(把自己當成當地人,才能跟群眾打成一片)。但是吃了兩場酒下來,我發現一件稀奇事:主人在門口設一個「回禮」桌,給每位隨禮者「回禮」,意思就是你送禮來我家吃酒,我給你砍肉回禮,辦一場酒下來殺了20多頭豬。「這是我們的習俗,我結婚的時候殺了差不多30頭豬!」村支書面對我的疑問答道。「這麼多的豬哪裡來的?」「我從小的時候我媽每年都養豬,養大了就借給別人,我前兩年結婚,別人還我家的豬,現在我家還倒欠別人幾頭豬!」「你們養豬都只是借?不賣嗎?」「不賣,都是借。」我意識到這是地方習俗,難以一時改掉,但是在脫貧攻堅決戰時期,要想做好生豬養殖產業發展,這個習俗必須改掉!
第一書記楊淇賀(右)走訪村民。(受訪者供圖)
第二天,我找來了村支兩委人員開會,剛提出要廢除「禮菜」制度的想法,沒想到全體幹部異口同聲叫好。「這個習俗把我們害慘了,我們都知道不好,但就是沒個人出來帶頭!」我心想,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想必大部分村民也都是這麼認為的。這次會議效果很好,決定了三件事:一是分3個小組入戶調查民意;二是向村裡面的大戶、致富能人、公職人員等宣傳,取得支持並募捐3000元資金(村裡面有規定,召開村規民約修改大會必須邀請參會群眾吃一餐,留下來吃飯的都是支持者,吃了飯就必須遵守村規民約,當然,我首先主動支持了200元)。三是準備開一次群眾大會,把廢除「禮菜」列入村規民約。事情很順利,調查的民意中,92%群眾認為應該取消「禮菜」習俗,同時,三天的時間募捐了3000多元。那麼,離廢除「禮菜」習俗只差一個群眾大會了。
滾玉村村規民約修改群眾大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7月19日,群眾大會如期開展,那天小學的操場上擠滿了群眾,人山人海,好不熱鬧。村規民約修改大會圓滿成功,「禮菜」習俗從此成為滾玉村的歷史,晚上吃飯的群眾很多,大家都興高採烈,吃的吃喝的喝。記得村主任胸口掛著圍腰走過來跟我說:「楊書記,還有幾戶不肯來吃飯」。7月20日,滾玉村第一批黑毛豬養殖產業正式投產。新事物的產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村主任說過:還有幾戶不來吃飯。不來吃飯就是不支持新規的,我一直記在心上。果然,2017年底,村裡面徐老雷家辦了酒,無視村規民約,實施「禮菜」習俗,一時間,全村上下議論紛紛。為了徹底整治,村支兩委啟動村規民約處罰程序,根據村規民約規定,徐老雷戶被處罰300斤豬肉,分給全村各家各戶。面對村規民約的處罰,徐老雷並不服,說開村規民約大會的時候自己不吃飯,就不用遵守村規民約。可他始終是村裡面的人,無規矩不成方圓,我主動上門動員疏導,最終徐老雷意識到「禮菜」的利弊關係,點頭接受處罰。經過這次事件後,一直到現在為止,滾玉村的「禮菜」習俗再也沒有發生過,接著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黑毛豬養殖都取得成效,村民們也開始做了生豬買賣,為家庭確實增收不少,「禮菜」習俗已悄然成為滾玉村的歷史,滾玉村在變化,在邁步前行,在小康的路上追趕國家發展的步伐。2019年6月15日,根據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我又被派到榕江縣平江鎮田榜村任第一書記,至今堅守一線。三年多的扶貧經歷讓我體會到,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想要脫貧,必須針對不同的貧困原因尋找對應的脫貧方式,才能做到「藥」到病除,提高脫貧成效。
【榕江戰貧記】脫貧攻堅報告文學系列連結↓
【榕江戰貧記01】火紅戰貧地 決勝在今朝
【榕江戰貧記02】勞務經紀人:村民就業路上的「媒人」
【榕江戰貧記03】「社社聯建」:一把激活農村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榕江戰貧記04】這位老支書給村民寫信:淚水博不得同情,汗水才能贏得掌聲
【榕江戰貧記05】產業聚焦後的裂變
【榕江戰貧記06】農民「娘子軍」自辦合作社 家門口致富
【榕江戰貧記07】「插秧先鋒隊」搶農時、解民憂
【榕江戰貧記08】村裡有個「最美網格員」叫小芳
【榕江戰貧記09】省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第四工作隊:戰汛期 保供水
【榕江戰貧記10】優秀共產黨員王昌秉:只有多接地氣,工作才有底氣
【榕江戰貧記11】全省第一家!榕江縣通過「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綜合評估驗收
【榕江戰貧記12】浙江桐廬務工1年 他們買了轎車
【榕江戰貧記13】防汛救災:他們衝鋒在一線
【榕江戰貧記14】首屆10名特約監察員受聘上崗
【榕江戰貧記15】榕江在全國人社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
【榕江戰貧記16】退伍軍人吳厚航:為民謀福 步履不停
【榕江戰貧記17】退伍軍人劉園:一片丹心獻巴魯
【榕江戰貧記18】「原籍幹部大走訪」暖民心聚民力
【榕江戰貧記19】控輟保學: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榕江戰貧記20】一座小木橋 溫暖全村心
【榕江戰貧記21】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鍾潔:讓對口幫扶幫到點子上
【榕江戰貧記22】貴陽護理職業學院「送醫上門」傳幫帶
【榕江戰貧記23】駐村女書記與五保戶丟公的故事
【榕江戰貧記24】192名農民變身「網紅主播」,成帶貨能手
【榕江戰貧記25】村醫石世瓊:當好村民健康 「守護人」
【榕江戰貧記26】「教師夫妻檔」20餘年撐起一所學校
【榕江戰貧記27】「農民老闆」吳方勤:昔日貧困戶如今「帶頭富」
【榕江戰貧記28】創建「四和村寨」 銜接鄉村振興
【榕江戰貧記29】 「助農秋收隊」掀起搶收大行動
【榕江戰貧記30】蔣佐仙:從林場「守護人」到群眾「貼心人」
【榕江戰貧記31】「最美網格員」吳宇皓幫扶工作側記
【榕江戰貧記32】六大扶貧產業帶動25萬人增收
【榕江戰貧記33】鄉村女教師:堅守在苗山侗水間
【榕江戰貧記34】「高產田」四季不閒:收完水稻還收魚鴨
【榕江戰貧記35】督戰,決不搞「一團和氣」!榕江縣紀委監委強化同級監督不留情面
【榕江戰貧記36】七旬茶農林立:種了「黃金芽」,摘掉「貧困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席忞禾 管雲編輯 羅亮亮視覺設計 席忞禾編審 李坤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