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看病難,急診等4小時,預約醫生最快2周

2020-12-15 裴觀世界

英國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縮寫),NHS是邱吉爾時期推出的一個保障,全民醫療系統。英國NHS系統和美國的醫療系統有較明顯的一個區別。整個歐洲呢,基本上都是參考沿用英國的這套系統。美國比較商業化,市場化,基本上靠私人的商業保險。

英國GP全科醫生

在英國看病和中國不太一樣,得了病之後不是直接去醫院,而是去找GP(General Practitioner),就是全科醫師,有點像我們中國的社區醫生,或者叫家庭醫生。你別看她是社區醫生,水平一點不比三甲醫院的醫生差。大部分的小毛小病他都能看。中國人得了病,喜歡直接去三甲醫院排大隊。英國可不行。而且就算是去看GP,也要提前預約。而且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萬一你的疾病比較嚴重,他能夠作出判斷,到底應該送到哪裡去?所以英國的社區醫生不簡單。

英國家庭醫生和中國差別大了

進入醫院以後呢,會有一個醫生,來根據嚴重情況,判斷等待時間的長短,如果說沒有危及到生命危險,通常等兩三個小時。

另外的話,全科醫生只會給你開處方,買不到藥,你要到藥店自己去買藥。現在中國也開始搞這一套了,因為我們發現了很多醫藥以藥養醫的弊端,中國的醫生收入低,上常常給你多開藥,在藥裡面賺錢。現在不允許了。醫院裡面基本不賣賣藥了。

英國的hospital和GP那邊看病都不用花錢

英國是以社區為基礎的醫療系統,所有居民都需要到住所附近的GP診所註冊一下。就跟去健身房健身一樣,你要辦個會員卡。

家庭醫生是整個的醫療體系最關鍵、最核心的這麼一個基礎。大概每個家庭醫生會管2000人。這是平均數。告訴大家一個訣竅,在選擇家庭醫生的時候,最好看一看家庭醫生登記人數,登記人數越多這個醫生就越忙,換句話說看病的時候排隊就越長。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富人區,越貴的地方,家庭醫生就越多。

那如果急診怎麼辦?急診就可以去英國NHS的其他緊急門診中心。比如說車禍或者緊急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呢,進到醫院的緊急治療部門是完全免費的,排隊時間少一點。

全科醫生是整個NHS醫療體系關鍵環節

「只救人,不治病」

如果去GP看病,他發現疾病比較嚴重。他看不了了,就要往上級醫院送。這個時候呢,就需要排隊了,這也是被投訴得最多的一個地方。網上有說一個心臟搭橋的病人,等了8個月,結果沒有等到搭橋已經掛了。

英國的醫療系統號稱全球第一,但是他也有他的毛病。有人抱怨說這套系統「只救人,不治病"。這個醫療系統非常緩慢,效率非常低。比如看個小感冒,預約等上幾天是最起碼得,等你約上感冒也就好了。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在英國念書,跟我們講,他的手被扎了刺,去醫院看病,醫生告訴他,你被安排到了兩周之後和醫生面診。

2004年,英國出了一項規定,叫「急診4小時等候時間」什麼意思呢?你要看急診,他保證你到院後,4小時之內得到診斷。你看個急診也要等4小時!更加狗血的是,沒過多久,這個規定又被取消了。英國的醫院認為,4小時之內得到診斷他們做不到。

英國肯特郡已經和法國籤了一個條款,鼓勵老百姓跑去法國看病,省得沒完沒了的等Wating List。

巨額補貼填不滿坑

由於經費不足,英國社區醫生(家庭醫生)抱怨工資低加班多,鬧到要罷工。

英國對於醫療體系的投資是非常巨大的,一年呢,大概是1000億英鎊,佔了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大概8%左右,(美國的醫療投資佔GDP17.5%)保障英國的醫療體系運營。

2015~2016年,NHS的財政預算,是1164億的英鎊,而2009年邱吉爾剛開始搞NHS,政府撥款是90億英鎊,60年撥款多了10倍。

相關焦點

  • 英國留學時生病怎麼辦?留學生在英國看病全指南
    尤其是象英國這樣的地方看病的方式和中國很不一樣!想要知道在英國看病的具體流程嗎想要全面地搞懂英國留學生活嗎?快和小編一起看看英國留學如何看病吧!   預約的時候你會被問到你的生日和名字,之後前臺會告訴你最快什麼時候會有appointment,有些診所會在電話上問病人怎麼不舒服,但大部分不會問,但如果你有特別的要求,比如只想看女醫生或者男醫生,就需要在預約的時候說清楚。注意,你必須先同GP門診註冊才可以預約醫生,但是去Walk-in Centre不需要提前註冊,誰都可以去。
  • 在英國看病是什麼體驗?
    一時間,大家突然醒悟:國內的「看病難」,也許已經不算難了。「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在國外生病。」這句話在留學圈絕對是金科玉律。都說國外看病難,那看病到底有多難?半天動彈不了,好不容易去到急診,除了一開始接待的護士讓你稍安勿躁,整整六個多小時完全沒人理你!
  • 夜間看急診 苦等4小時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李東明)昨日,市民吳小姐向本報投訴稱,前晚她陪發高燒的丈夫去南山人民醫院看病,因為急診科值班的內科醫生僅一人,苦等4個小時才輪到她丈夫。 吳小姐告訴記者,前晚,因其丈夫發高燒,晚上10點左右,她陪著丈夫到南山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掛號後開始等待叫號,因當時病人比較多,到了次日凌晨零點,預約號顯示前面還有5位病人也在候診,這讓人著急。「零點以後,我看到只有一個值班醫生,並且號碼一直顯示我前面還有5個人。後來問護士才知道值班醫生在搶救一位病人,可當時急診科裡面還有三十幾個病人掛了號,大家只能幹等著。
  • 看病全預約真的方便嗎?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將取消非急診現場掛號
    省婦幼保健院將從6月1日起取消非急診現場掛號  看病「全預約」真的方便嗎?由於兒科醫生緊缺,醫院兒科每天早上六七點就有患者排隊掛號,除兒科急診外,每天坐診的四五名醫生的號源幾乎到早上九點半就被搶完。  「患者就醫時除了要辛苦排隊掛號外,候診的時間也很長。」孫少文說,長時間的候診不僅使得候診環境擁擠嘈雜,更會出現兒童交叉感染的風險。分時段預約診療可以有效緩解這些問題。
  • 留學生在英國怎麼看病?英國醫療知識大科普!
    NHS包括以下幾種醫療服務:(1)社區診所、醫療中心(2)專科(3)急診(4)住院處(5)牙科、藥房等登記完NHS之後,同學們們可以先記得要記好診所的電話,今後生病就可以打電話預約。英國的醫療系統使用的是residence-based health care system(以社區為基礎的醫療系統)。GP(General Practitioner)是英國的社區醫生。
  • 先預約再就診,各大醫院看病究竟難不難?
    2020年4月17日,微博大V「藍莓醫生」——知名醫師周文勝在社交平臺表示,疫情後「報復性」看病成為事實。而這一看法也得到了不少網友認可,大家紛紛曬出了自己預約就診的截圖。某三甲醫院驗血室門前排起長隊各大醫院迎來就診高峰隨著國內疫情向好向穩,各地醫院門診逐步恢復正常。
  • 英國病患看病難:最久得等一個月
    人民網北京5月13日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英國皇家普通科醫師協會一項分析顯示,英國病患去年有近5000萬次要等上超過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才能看上普通科醫生。 英國這項分析顯示,2013年英國病患預約醫生時,有4700萬次要等待至少7天才能見到醫生或護士,這數字佔了去年英國看病總數的六分之一。
  • 外國人在中國看病:最滿意等候時間短 最頭痛人多環境差
    最滿意等候時間短    最頭痛人多環境差外國人在中國看病,啥感受?【環球時報記者 張芳  張杰 王黎洋 郭靜超 譚卓曌】「看病難」「醫患關係緊張」是國人最頭痛也最關注的兩個話題。預約時間比日本挪威短,急診處理比美英快預約候診成為中國人看病的新趨勢,但預約時間太長讓大家抱怨「等得著急」。在這一點上,與外國人的反差比較大。來自挪威的植物學家畢昂松·奧爾森現在成都,他覺得,在中國看病比挪威要方便些,因為不用每次都預約,到醫院排隊就能掛上號。
  • 在英國看醫生,先熬沒了半條命…
    而NHS剛剛發布的一項「取消急診4小時等候時間」的公告,則又在降低滿意度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急診4小時等候時間」,指的是2004發布的對於急診病人等候時間的條例——在理想情況下,所有急診病人都可以在到達醫院4個小時內得到診斷。
  • 英國人怎樣看病?霍金看病的錢從哪兒來?
    該法案把患者作國民醫療服務系統的中心,加大專科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的權限。由於該法案廣泛質疑,政府不得不於2011年4月4日宣布,凍結該法案的法律程序,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後再決定是否表決該法案。例如全科醫生,他的收入主要來自政府支付給他的「人頭費」,就是政府按他那裡註冊的人數支付報酬。如果不是急病,居民看病就到自己的全科醫生那裡就診。但一定要事先預約,避免候診患者排隊浪費時間。預約,這是歐美國家的辦事規矩,不只是看病,做任何事情都要預約,就是到親友家串門,也要事先打個電話約定時間,「不速之客」是不受歡迎的,因為這會打亂接待者的生活安排。
  • 首都兒研所醫生夜班12小時:醫生短缺 急診不「急」
    後半夜1點多的兒研所急診大廳裡,仍然人頭攢動,候診區的椅上坐滿了從全國各地帶孩子來看病的家長,機器的叫號聲、孩子哭鬧聲、家長哄娃聲此起彼伏。當晚,和呂芳一起出夜班急診的還有5名醫生,面對兩三百個夜間急診患兒,呂芳和她的同事們一刻不敢停歇。不過,即便這樣,診室外焦急等待的家長們,依然不時抱怨:醫生太少,叫號太慢。
  • 讓看病不用排長隊——北京市醫院預約掛號發展歷程
    病人第一次到北大醫院看病,醫生可以根據病情的需要,將這位病人下次來複診的時間約好,替病人填寫好預約券。病人看完病後,拿著預約券到掛號處,把下次看病的門診號掛好。急病患者可以隨時掛急診號。從外省、外縣遠道來京的病人或者病情較重的病人,掛號處會酌情照顧,臨時增加一些名額。現場預約掛號的實行,一定程度解決了門診擁擠的問題,但掛號手續比較麻煩,依舊會讓病人排好幾個小時的隊。
  • 九院新門診大樓明起運行 微信可24小時預約看病
    原製造局路上的「老九院」昔日門庭若市 (圖1)為進一步緩解就醫難,從明天起,九院新門診大樓將試運行。昨天,九院門診進行了整體搬遷。拔牙修眉微信不能預約如何在九院更為方便的看病?昨天,九院門急診管理處相關負責人透露,希望更多的病人通過九院微信預約看病。自2014年11月開通至今已有4個月。據統計,2014年12月,經微信預約前來就診者日均約70人,至2015年3月,日均近200人。相對於日門診量過萬,通過各種預約途徑就診量3000多人而言,微信預約就診量微乎其微。
  • 留學生在英國怎麼看病?
    登記NHS,註冊GP 留學生抵達英國之後,需要先登記註冊NHS。每年新生入學的前幾天,NHS會派人到學校為大家提供登記NHS的服務。一般在申請表上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病史、過敏史等資料。登記後1—2周,便可收到一張有NHS號碼的NHS醫療卡,作為免費看病的憑證。
  • 對英國留學生們來說,在英國生病後如何看病?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群體來到英國留學,因為英國不但經濟實力雄厚,而且其教育水平也居國際首位。來這裡留學不但生活環境比較優質,而且畢業後就業也更具競爭力。但是對於剛來英國留學的學生來說,畢竟是一個完全陌生且語言不通的環境,所以一旦出現感冒等症狀,該如何就醫呢?
  • 為什麼不建議你去急診看病?
    一開始我也是非常納悶,後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總結出以下原因:遇到緊急情況,只能來急診;急診看病效率高,排隊時間短,檢查速度快;不知道去哪裡看病,先來急診看看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的話,無可厚非,因為這就是設立急診的目的,但如果是後兩種的話,我不建議你來急診看病。為什麼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 醫者名片|急診看病,為何沒有先來後到
    被「晾」在急診的老李和小李晚8點,小李終於等到了下班,想起這兩天感冒,白天上班沒時間,就去家附近的大醫院掛個急診開點藥吧。結果等了2個多小時都沒看上病,他還發現,不斷有比他晚到的病人先看上了。小李怒氣衝衝闖入診室:「我就看個感冒,等了2個多小時!
  • 流感季看病別總往急診跑
    而急診室又是整個醫院焦慮和緊張氣氛最濃厚的地方。「我家孩子這麼嚴重!都快燒糊塗了,為什麼不能先檢查?!」一位情緒激動的爸爸在急診分診臺前喊著。旁邊的爺爺更激動,直接把手裡的礦泉水瓶扔了出去。陳振傑醫生坦言,目前兒科夜間急診所接診患者,大部分都是五級患者,即病情最輕的一級。這些患者的情況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急症。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半夜把孩子送來看病,心情能夠理解,但只要孩子夜間出現一點兒情況,無論大小,都往急診送,就有點偏離了急診的本義,這也是導致急診人數過多、急診室經常排起長龍的主要原因。
  • 英國就醫指南:求學的你在英國生病了怎麼辦?
    (1)怎一個"慢"字了得表格填好後過兩天,就可以預約了,理論上想當天看病的話,在早上八點半以前電話預約,但是在英國看病是出了名的「慢」,要根據每個GP門診的工作時間進行預約,電話預約時會告訴你下一個最近的 appointment,但快慢會根據當日醫生安排、病人數量而異,有的診所快的話當天就可以看到醫生,慢的話有可能要等幾周
  • 北京市屬醫院非急診全面預約 微信App均能掛號
    今年年底前,北京市屬22家醫院將取消非急診現場掛號,採用預約掛號。筆者從北京市醫院管理局了解到,截至7月1日,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中醫院等已經率先啟動了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就診模式。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對患者有什麼影響?能否有效緩解掛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