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的母親,雖然家庭月收入只有8000多,卻給孩子買了一雙1300元的名牌鞋子,發到網上後,被上千人吐槽:這位母親真是把普通人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的消費習慣!
然而,這位母親這樣做的理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
很多網友認為,買這麼貴的鞋太不理智。並拿自己和這位母親作比較說,自己家庭總收入上萬,甚至幾萬,給孩子買的鞋也不過只有幾百元。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她的做法或許有一定的合理之處。
這位母親肯定不是所有的花費,都這樣嚴重超出她的消費能力,也不是孩子的每一雙鞋都這樣買名牌。否則,她會真的生活不下去,當家裡沒錢買米買菜的時候,她一定不會這樣做。
再想想我們自己,很多人有時候也會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費,這也很正常,無可厚非。
1、比如,在我身邊有些農村人,在進城買房子的時候,只是由於攀比跟風,房子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可自己手裡只有幾萬,十幾萬,首付的錢都不夠,但仍然想法買了房。
2、除了買房,農村很多家庭買車的,同樣如此。有的家庭男人外出打工,車子放在家裡,一年開不上幾回,保養保險的花費,夠家裡人的生活了。
3、我的一個鄰居小王,在工廠上班工資5800元,妻子在家接送孩子,房貸每月1500,當孩子上高中後,人家給孩子買手機花了2800元,是不是和這位買鞋的家長几乎一樣?
4、同事小李,月薪6300元,媳婦在家伺候上小學的老二,老大上大學後,買了個蘋果pro平板,連同筆耳機等花了8000多,小李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同事們感覺也很正常。
所以說,我們不要只看這位母親的這次的消費太超前,放到特定的環境下,或許也很正常,你我這些普通的人,很多時候也有超能力消費的時候,只要自己還能承受,也沒什麼。
想想自己,你是不是也買過一些,和自己的收入不相稱,超過自己消費能力的物品呢?對於這位母親的做法,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