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風口」之上,老百姓日常購物消費,吃穿住用行娛,樁樁都離不開網際網路。記者日前從市商務委獲悉,「十四五」期間,上海將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新引擎作用,全力打響上海「雲購物」品牌,賦能「十四五」規劃確立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目標。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快馬加鞭,上海目前已是國內商業數位化轉型的「策源地」和「競技場」,直播電商新高地。2019年,上海電子商務交易額3.32萬億元,佔全國近1/10,網購等無店鋪業態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近1/5。疫情突襲,儘管傳統線下商業遭遇巨大困難,但危中有機,生鮮電商、直播電商、無接觸配送等在線新消費卻步入新賽道。今年1至10月,上海商品類網絡購物交易額5520.2億元,同比增長12.9%。10月,上海商品類網絡購物交易額602.6億元,同比增長15%。
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商業數位化轉型,立足點是以人為本,「人民城市人民建」,抓手是利用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創新技術,重組商業價值鏈,重構商業生態圈。為此,「十四五」期間的上海商業數位化轉型將先從一批示範項目入手:
——打造一批示範性數字商圈、商街。「十四五」期間,市商務委將推動各大電商平臺和南京路步行街、徐家匯商圈、五角場商圈、虹橋商圈等重點商圈商街在流量和數據方面協作發展,為品牌、商家上線開通綠色通道;推動開展商圈、商街數位化營銷,增強商圈、商街的智能購物、智能導航、AR互動、無感支付等智慧功能,鼓勵電商平臺利用直播、小程序、微視頻等產品和服務,共同策劃系列營銷活動。
上海將在世界級商圈、特色商業街區優先部署5G邊緣算力資源,搭建5G公共服務平臺,打通多埠數據接入,實現商流、客流、物流數據實時調動,政府、商戶與消費者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連結。
——建設一批示範性智能化終端設施。圍繞日用品、食品、餐飲和生鮮等領域,鼓勵智能售貨機、智能飲料機、智能回收站等各類智慧零售終端結合客流動線發展;鼓勵在交通樞紐、商務樓宇和社區,建設智慧微餐廳、智慧微菜場等生活服務終端。在靜安、長寧、楊浦、普陀等有條件區的商務樓宇、醫院等,將探索試點開展具有保溫、消毒功能的智能取餐櫃建設。
——實施一批示範性智慧即時配送項目。推動「無接觸配送」發展,加快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設施投放範圍,加大智能快件箱、取物櫃在社區、醫院、學校、商務樓宇等布局。據悉,截至2019年末,本市智能快件箱為三萬組左右,今年預計增加5000組,未來三年共增加1.5萬組;支持電商企業開展同城即時配送;推動物流倉儲中心、分撥中心、快件轉運中心和配送站等布局,合理設置生鮮前置倉布局和建設規模,著力構建覆蓋15分鐘社區生活圈及住宅小區的智能末端配送體系。
——推進建設一批數字生活服務示範項目。內容包括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信息技術發展,準確定位客戶需求,提升「網際網路+」餐飲、旅遊、家政、教育培訓、體育等生活服務類電商能級,形成提供覆蓋居民「衣食住行娛」、基於地理位置的個性化本地生活服務,強化技術支撐和模式創新,在全國形成示範引領效應。
——培育一批新消費示範品牌。內容包括依託電商企業的平臺優勢和品牌集聚效應,整合網絡直播、社交電商、產品供應鏈以及各類電商專業服務機構等業態資源,培育一批面向垂直領域、細分客群的新消費電商品牌。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十四五」期間,「上海購物」品牌如何更好服務「上海製造」品牌,將是一篇大文章,上海商業數位化轉型還有一項重要內容是鼓勵各大電商平臺為製造業企業提供全渠道、全品類、全體驗的銷售模式,開展柔性定製,打通內外貿「堵點」,為服務好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記者 吳衛群